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0024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8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docx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docx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100页附答案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A1

1、整体观念的内容有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E、以上均是 

2、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心是

A、心 

B、脑 

C、经络 

D、脏腑 

E、五脏 

3、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社会的相互统一 

B、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C、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D、人体三焦是一个整体 

E、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 

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症的是

A、胸闷 

B、恶寒 

C、口苦 

D、发热 

E、消渴 

5、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胸痛 

B、水痘 

C、恶心 

D、风热感冒 

E、恶寒发热 

6、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肝阳上亢 

B、水痘 

C、感冒 

D、头痛 

E、恶寒 

二、B

1、A.八纲辨证

B.精气血津液辨证

C.脏腑辨证

D.整体观念

E.辨证论治

<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是

A  B  C  D  E 

<2> 、中医学的治疗特点是

A  B  C  D  E 

2、A.脑

B.肝

C.心

D.五脏

E.经络

<3> 、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  B  C  D  E 

<4> 、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整体观念的内容包括: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①五脏一体观;②形神一体观;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该题针对“整体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各个组成部分,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构成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系统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

【该题针对“整体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

【该题针对“整体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症”,是指疾病的单个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体征。

如发热、畏寒、口苦、胸闷、便溏、苔黄、脉弦等。

“证”,是指证候,即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若干症状的概括。

消渴为西医的糖尿病,属于病。

【该题针对“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如风热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痹阻等。

【该题针对“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该题针对“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B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观念。

【该题针对“整体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医学的治疗特点是辨证论治。

【该题针对“整体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体是由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的,脏腑、经络、肢体、孔窍和气血津液等,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从而形成了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的五个生理系统,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从而形成人对自身的有机的整体性认识。

【该题针对“整体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率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该题针对“整体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一、A1

1、构成世界的本原是

A、天气 

B、精气 

C、阳气 

D、水精 

E、地气 

2、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

A、天气 

B、地气 

C、精气 

D、阴阳 

E、阳气 

3、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

A、天气 

B、清气 

C、阳气 

D、水精 

E、精气 

4、气的运动形式不包括

A、升 

B、降 

C、出 

D、入 

E、化 

5、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B、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C、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D、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E、以上皆是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宇宙自然界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

人体亦由精气所构成。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精气分阴阳,以成天地。

天地交感,以生万物。

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天地万物之间充斥着无形之精气,并相互作用,且这些无形之精气还能渗入于有形的实体,并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精气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换和感应,因而,精气又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

其精气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维系着天地万物之联系,并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宇宙自然界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

人体亦由精气所构成。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

气自下而上的运行。

降:

气自上而下的运行。

出:

气自内向外的运行。

入:

气自外向内的运行。

5、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天地精气化生为人;(4)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一、A1

1、属于阴的脉象是

A、滑 

B、浮 

C、沉 

D、洪 

E、数 

2、属于阳证的是

A、表证 

B、里证 

C、虚证 

D、寒证 

E、血虚证 

3、属阳的脉象是

A、沉 

B、涩 

C、洪 

D、细 

E、小 

4、人体形体组织按阴阳属性划分,属阴中之阳的是

A、皮 

B、脉 

C、肉 

D、筋 

E、骨 

5、诊断疾病时以气息分阴阳,属阳者为

A、语声低微 

B、语声无力 

C、少言沉静 

D、语声高亢 

E、低声懒言 

6、“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7、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损其有余 

B、补其不足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调整阴阳 

8、对阴阳偏盛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损其有余 

B、补其不足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调整阴阳 

9、对阴阳偏衰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损其有余 

B、补其不足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调整阴阳 

10、“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

A、阴虚 

B、阳虚 

C、阴盛 

D、阳盛 

E、阴阳两虚 

11、补阳时适当配伍补阴药的方法称为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非 

12、药味分阴阳,属阳是的

A、酸、苦、咸 

B、辛、苦、咸 

C、辛、甘、淡 

D、甘、淡、涩 

E、甘、苦、淡 

13、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14、下列选项中,可以用阴阳相互转化来解释的是

A、阴损及阳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寒极生热 

E、热者寒之 

15、“阴胜则阳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6、所谓“独阴不生,独阳不长”说明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 

C、阴阳交感互藏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7、“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阐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消长 

B、阴阳交感 

C、阴阳转化 

D、阴阳对立 

E、阴阳互根 

18、下列各项中,属于阴的是

A、脉象洪大 

B、面色鲜明 

C、迟脉 

D、脉象滑数 

E、声高 

19、关于阴和阳的概念描述中,最确切的是

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B、阴和阳即是矛盾 

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 

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 

20、“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二、B

1、A.阳偏衰

B.阳偏盛

C.阴偏盛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的病证是

A  B  C  D  E 

<2>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的病证是

A  B  C  D  E 

2、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 、五脏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  B  C  D  E 

<4> 、五脏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  B  C  D  E 

3、A.阴偏衰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阳偏盛

E.阴阳两虚

<5> 、“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

A  B  C  D  E 

<6> 、“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脉象分阴阳:

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

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表证、实证、热证属阳;里证、虚证、寒证属阴。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脉象分阴阳:

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

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体形体组织按阴阳属性划分,皮肤为阳中之阳,肌肉为阳中之阴,筋为阴中之阳,骨为阴中之阴。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以气息分阴阳,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属虚、属寒,为阴。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阳虚则生内寒,出现虚寒证,系阳虚无以制阴而致阴盛,须用“益火(目的或者根本)之源,以消阴翳(临床上虚寒证属阴的范畴)”,补阳以制阴,《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调整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阴阳学说用于疾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治疗阳虚证时,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即谓“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例如治疗气虚证时,在补气剂中也常佐以补血药。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辛、甘、淡三味属阳,酸、苦、咸三味属阴。

辛的药物能散能行,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甘能补虚(气虚、阳虚等)、缓急止痛等作用,淡能渗湿利水作用,凡是温热的、干燥的、兴奋的、前进的等,其属性都为阳。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昼夜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是:

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寒极生热,对于有些寒性病证,当病情发展到寒气极盛的阶段时,常常可以出现阴盛格阳的假热症候,称为寒极生热、重阴必阳。

体现了事物阴阳属性由寒转热的变化。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1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

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为对立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调控作用。

正是由于阴和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均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正常者如“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1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独阴不生,独阳不长”说明阴阳之间不能脱离彼此而相互独立,体现了二者的互根关系。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17、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1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以阴阳理论辨析其阴阳属性。

如色泽分阴阳,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

气息分阴阳:

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

动静喜恶分阴阳:

躁动不安属阳,蜷卧静默属阴;身热恶热属阳,身寒喜暖属阴;等等。

脉象分阴阳:

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

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

【该题针对“阴阳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1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表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该题针对“阴阳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2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联系。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

又如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和血两者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

人体的阴津损伤,会累及阳气也伤;阳气损伤,会累及阴津也伤,也是基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阴阳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破坏,就会引起“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俱损的病变。

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守”是守于内,“使”是行于外。

这是对阴阳双方依存关系的很好说明。

结合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阴指物质,阳指功能,物质居于体内,功能表现于外。

在外的阳是内在物质的表现,所以说阳为“阴之使”,在内的阴是产生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说阴为“阳之守”。

【该题针对“阴阳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B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阴偏衰产生的是“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疗当滋阴制阳,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素问·金匮真言论》说: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素问·金匮真言论》说: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用补阳治之。

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这是针对单纯阳虚证的治疗原则。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用补阴治之。

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这是针对单纯阴虚证的治疗原则。

【该题针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一、A1

1、下列哪种治法体现了五行相克规律

A、金水相生 

B、益火补土 

C、抑木扶土 

D、滋水涵木 

E、培土生金 

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泻南补北 

B、培土制水 

C、抑木扶土 

D、益火补土 

E、佐金平木 

3、培土生金法的原理是

A、五行相侮 

B、五行相克 

C、五行制化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生 

4、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色发黑,脉象为沉,则病位在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下列选项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是

A、肝旺泻心 

B、肝旺泻胆 

C、肝旺泻肺 

D、肝旺泻肾 

E、肺旺泻胃 

6、五行中,“土”的“所胜”之行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五行之中,木是水的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以上均非 

8、五行中,“木”之“所胜”为

A、火 

B、水 

C、土 

D、金 

E、以上均非 

9、五行中,“火”的“所不胜”之行是

A、木 

B、水 

C、土 

D、金 

E、以上均非 

10、五行中,木是土的

A、所不胜 

B、相生 

C、母 

D、子 

E、所胜 

11、金虚木侮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12、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

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13、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无法克制它,反而受其反向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

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14、属于“相侮”的脏病传变是

A、肝病及脾 

B、肝病及肾 

C、肝病及肺 

D、肝病及心 

E、脾病及心 

15、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 

E、相克 

16、五行关系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A、木生土 

B、木克土 

C、木侮土 

D、木乘土 

E、木疏土 

17、属于“子病犯母”的脏病传变是

A、心病及肝 

B、心病及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肾 

E、肝病及肺 

18、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胜思 

B、思胜恐 

C、恐胜喜 

D、喜胜悲 

E、惊胜怒 

19、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

A、相乘传变 

B、母病及子 

C、相侮传变 

D、子病犯母 

E、反克传变 

20、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

A、金 

B、水 

C、木 

D、火 

E、土 

21、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22、五行特性中,何曰“润下”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23、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二、B

1、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1> 、水气凌心属于

A  B  C  D  E 

<2> 、木火刑金属于

A  B  C  D  E 

2、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3> 、属于“木”的体是

A  B  C  D  E 

<4> 、属于“金”的体是

A  B  C  D  E 

3、A.目

B.舌

C.口

D.鼻

E.耳

<5> 、属于“土”的官是

A  B  C  D  E 

<6> 、属于“水”的官是

A  B  C  D  E 

4、A.怒

B.喜

C.思

D.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