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9842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

《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

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9高考历史精品练习专项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俄国十月革命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强化知识网络

剖析高考真题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

1.〔2018年海南高考历史〕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题眼:

1917年7月,俄军损失惨重

解析:

此题难度适中,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题目反映的是外有战争惨败、内有武装叛乱,临时政府陷入困境;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在二月革命;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历11月;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是《四月提纲》

答案:

B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题眼:

工业化,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解析:

此题难度适中,属于材料分析理解型的题目,由工业化可知是斯大林模式而不是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毕竟达到目标,可知是看到了斯大林模式的积极面。

答案:

C

4.〔2018山东高考选取部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表达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那么……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2〕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考点归纳总结

【一】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一〕背景

1、经济:

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政治:

沙皇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3、俄国革命力量强大;

4、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直接促成革命的爆发;

5、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主要经过

1、《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2、七月流血事件——教育了人民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1917年11月6日—7日〕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衩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长会。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

1、背景:

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质极度匮乏

2、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后期幻想真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3、内容:

〔1〕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

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3〕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劳动,实行配给制。

4、评价:

〔1〕积极:

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消极:

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1〕经济形势严峻,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

(2)政治危机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2、目的:

为迅速恢复补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3、内容:

(1)农业: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工业: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

允许自由贸易。

4、作用:

(1)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2)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5、实质:

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6、“新”的含义:

重视市场和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

7、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三)“斯大林模式”〔1936年正式形成〕

1、形成原因

〔1〕国外:

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国内:

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3〕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方面: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④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⑤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生产过很大影响。

4、评价:

〔1〕积极:

①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②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也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后来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勃列日涅夫改革〔20世纪60、70年代〕————把苏联改残了

①背景: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②内容:

将工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国营企业中推行一系列改革

③评价:

A苏联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

B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停滞。

(3)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80年代〕————把苏联改死了

①方针:

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②措施:

A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B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政治改革,从而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结局: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3、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

〔1〕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2〕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原因;

〔3〕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4、教训:

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那么,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3〕失败原因:

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原有斯大林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后者失败是因为对所有制和管理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突破斯大林模式,但却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典型例题分析

考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1.〔2018届陕西省交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第四次诊断考试〕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

”列宁在二月革命结束后不久时也承认:

“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

A.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B.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8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以下不能作为“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依据的是()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C、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2018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说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十月革命。

解题关键在于材料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是在俄国两个政权并存时期提出的问题,意味着无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4.〔2018~2018年度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

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6.〔2018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为《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准备的写作大纲中写下了一个建设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著名公式: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这说明〔〕

A、列宁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列宁尊重、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C、列宁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已开始全面实行新经济政策

8.〔2018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B

解析:

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是指新经济政策;回归理想的实验是指斯大林体制。

9.(2018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

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

此材料说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

B、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10.〔2018届河北省五校联盟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产品过剩,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答案:

D

解析:

此题为2017年江苏卷的试题。

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如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牺牲了农民利益。

故D项正确。

此题错选BC者较多。

A项对材料的理解较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1、(2018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25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

“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

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

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三如图,《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

倍〕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4分〕?

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5分〕?

你认为让罗曼·罗兰确信“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70年代农村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2分〕?

请举2例说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4分〕。

农民的这种自发修改如何促进中国的制度创新完善〔2分〕?

〔3〕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三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2分〕?

请说明理由〔4分〕。

(2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相对比较先进的国家。

(2分)

解析:

此题就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问题考查了苏联、中国以及欧洲的相关历史。

〔1〕主要考查了1921——1927年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和30年代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的发展及其弊端。

〔2〕考查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

〔3〕考查欧洲工业革命前农业的发展情况,并考查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12.〔浙江省绍兴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测+2018年河北省涿鹿中学高考预测文综历史改编〕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987年6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主要是:

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企业拥有相应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打破单一的计划调节格局,充分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

国家对企业的活动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即从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的直接干预转为靠协调

〔3〕分析戈尔巴乔发改革结果的原因,可以联系改革的目的与实质去组织答案,难度不大。

学生一般漏了市场机制这一要点。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