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学讲稿.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9409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战略学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国际战略学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国际战略学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国际战略学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国际战略学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战略学讲稿.doc

《国际战略学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战略学讲稿.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战略学讲稿.doc

2010.5国际战略学讲稿 Page38of38

目录

教材内容与要求 3

第一讲导论 4

一、概念的演进与解析 4

1.“战略”:

4

2.“大战略” 4

3.国家战略和总体战略 5

4.“总体战略” 5

5.国际战略——中国 7

6、战略研究的基本假定 7

7、战略研究的思想取向:

战略思维 7

二、关于大战略的一些探讨:

理论与实例分析 8

1、案例:

以冷战期间美国的大战略为例分析总体战略(或称为大战略) 8

2、讨论:

10

三、中国国际战略研究 11

第二讲国际战略的依据:

国家利益 12

一、国家对外行为与国家利益:

历史的考察 12

1、不同理论流派对国家利益的阐释 14

2、国家利益的特性 15

3、国家利益的内涵 15

三、国家利益与战略方法 17

第三讲国际战略分析 17

3.1影响国际战略的环境与观念 17

一、环境 17

1、地缘理论的发展 17

2、近代地缘政治理论 17

二、历史 18

三、案例:

英美霸权禅让为例分析意识形态的影响 18

四、战略文化(略) 19

3.2国家实力 19

一、国家实力的内涵 19

1、实力power 19

2、国家实力nationalpower 20

3、综合国力的内涵 20

4、国际竞争力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21

二、国家实力的评估 21

第四讲国际战略决策 21

一、战略研究的单元 21

二、国际战略决策中的领袖(略) 23

三、国际战略决策的因素 23

案例:

国际战略的决策:

以“抗美援朝”为例(略) 23

第五讲国际战略中的经典理论与模式 23

5.1概述 23

5.2均势理论与均势战略BalanceofPower 25

一、均势理论 25

1.均势理论 25

2.状态、政策、体系 25

二、均势战略 26

1、目的:

26

2、均势的类型 26

3、途径(手段):

28

4、特征:

28

三、对均势和均势理论的评价 28

5.3联盟战略 30

一、联盟理论概述 30

1、联盟的概念 30

2、判定联盟关系的实质 31

3、联盟理论的分类 31

二、传统联盟理论 31

1、联盟目的 31

2、联盟基础:

共同的国家利益 31

3、联盟的主要内容 31

4、联盟的方式 32

5、联盟的作用 32

三、非传统联盟理论 32

1、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

32

2、新自由制度主义:

33

四、反传统联盟理论 33

五、案例探讨:

丘吉尔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联盟战略(略) 33

5.4地缘战略 33

一、地缘理论的发展 33

1、古代地缘观点(略) 33

2、近代地缘政治理论 33

3、战后地缘政治理论 36

二、地缘战略的应用 37

1、地缘战略特点 37

2、讨论作业:

地缘性质分析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38

3、冷战后国际冲突的地缘特征 38

第六讲讨论分析:

中国国际战略分析 38

教材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主要内容:

专题一战略概述

专题二历史与战略国家利益

专题三国际战略分析

环境;历史;思想(意识形态,文化);经济;组织;技术;

国家实力的评估

专题四国际战略决策(选择)

国际战略决策的因素

专题五国际战略实施(选择)

专题六国际战略模式

国际战略经典模式

中国国际战略分析

二、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国际战略学》李景治、罗天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战略研究》钮先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国际战略学》李少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Or:

《国际战略报告:

理论体系、现实挑战与中国的选择》李少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国际战略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家福、徐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孙子兵法》

5、《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08、2009,世界知识出版社

6、《战争论》克劳塞维茨,解放军出版社2005

7、《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等刊物近期文章

8、网站:

三、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

教学方式:

堂上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报告等

考核方法:

开卷考试

考试:

平时30%,期末考试70%

考查:

平时40%,期末考试60%

试题类型:

论述题1个:

(40分)

分析论述题1个:

(60分)

第一讲导论

一、概念的演进与解析

战略、大战略、国家战略、总体战略

战略strategy的概念不仅非常流行,更是源远流长。

教材把战略概念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古典阶段、现代战略阶段、当代战略阶段。

战略与战争密不可分,战争从最初的斗力,到加上斗智,到斗智的思考和行为逐渐形成,最早的战略观念也随之产生。

现在通用的战略一词发源于西方。

1.“战略”:

l梅齐乐《战争理论》(1777年):

把古典战略思想遗产从古书中发掘出来,在《战争理论》这首次正式使用战略这个名词,并将其界定为“作战指导”。

l若米尼《战争艺术》:

“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并且包括整个战区在内”

l奥地利的卡尔大公:

“战略拟订整个战争计划,确定整个军事行动的进程。

战略是最高统帅的科学。

战术实现战略计划,是各级指挥员的艺术。

l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战争指导包括战斗的计划和指导…于是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活动:

一种是个别战斗本身的计划和执行;另一种是协调个别战斗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战争的目的。

前者称为战术,后者称为战略。

“战术为在战斗中使用军事力量的理论。

战略为使用战斗以达战争目的的理论。

“战略为战争的目的而使用会战。

所以战略家必须替战争的整个行动拟定目标,而那又是以战争目的为根据……战略理论处理计划事宜,又或企图解释战争的组成部分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简言之,克劳塞维茨认为如何使用会战达到战争目的的学问(理论)就是战略。

三层面:

战争war、战役campain、会战battle(决定性会战decisivebattle)

l李德哈特《战略论》:

“战略为分配和使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策目标的艺术。

特点:

在其定义中包括了“分配”的观念在内

【小结】古典阶段,战略的观念和解释都限制在战争领域之内,可以归纳为三点:

(1)战略的适用范围为战争;

(2)战略所用者为军事工具(手段);

(3)战略所追求者为胜利。

“战之略”,也就是“战争艺术”,此种战略为纯战略或军事战略。

这样一种形态的战争以彻底的军事胜利为目标,其根本特征在于“毫无约束的武力冲突,不服从武力本身的规律以外的任何法则”。

2.“大战略”

使战略研究从军事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的代表人物,是马基雅弗利和克劳塞维茨。

马基雅维里主张深入探索政治权力与军事权力之间的关系,为战略研究确立了政治基础。

克劳塞维茨在1830年曾使用:

“有人说政治不应干涉战争指导,而那也是如此常见的说法,但这种人根本不知大战略为何物。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提出,战略是政治性的。

“战争只不过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而绝不是什么独立的东西。

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的具有政治的特性,它必须用政治的尺度来加以衡量。

因此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

李德哈特对大战略观念的提倡和阐释:

战略之上还有较高级的战略。

虽然未对大战略作明确正式的界定,但其对大战略详尽的解释,贡献突出。

哈特认为,大战略的任务为协调和指导所有一切的国家资源,以达到战争的政治目标。

大战略应计算和发展国家经济资源和人力,而精神力量也和物质力量一样重要。

军事力量仅为大战略工具之一种,大战略更应考虑使用政治压力、外交压力、商业压力、道义压力,以减弱对方意志。

战略的眼界仅以战争为限,大战略的视线则必须超越战争而看到战后的和平。

哈特清晰地表明,军事力量只是大战略所掌握的各种工具中的一种。

大战略的根本指向在于实现政治目的。

此外,大战略不仅仅把各种的手段结合在一起,而且协调运用,以避免破坏未来安全、繁荣的和平状态。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所以必须考虑战后的和平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胜利而不考虑其后果,和平很难持久稳定。

富勒(J.F.C.Fuller)在1923年就对大战略家(grandstrategist)的责任做过界定。

他说,大战略家的第一职责即为评估其国家的经济和财政地位,并发现其优劣之所在。

第二,他必须了解其国民的精神特性,其历史、社会以及政府制度。

凡此一切的数量和素质构成军事组织的基础。

从大战略的观点来看,素质与数量,人力与物力,都同样重要。

富勒还指出战略是对战争风险的管理,以求得和平,所以政治家和军人的目的是预防、治疗或缓和危害国际体的战争。

他认为,战争的真正目的是和平而不是胜利;所以,和平才是政策的根本理想,而战争则只是企图实现此种理想时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3.国家战略和总体战略

美国:

“国家战略”

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JCS)1953年再版的《美国联合军事术语辞典》定义:

“在平时和战时,发展和使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心理权利,连同其武装部队,以确实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1979年,美国国防部的界定:

“在平时和战时,发展和应用政治、经济、心理、军事权利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美国官方定义与李德哈特的几点差异:

1)美国名词定义中明确指出包括平时和战时都在内,而李德哈特的观念仅限于战争。

2)美国的定义都确认战争是艺术和科学,而英国人则仅认为战略是艺术。

3)美国官方定义中已把“发展”观念包括在内,而不仅限于“使用”,但还是不曾将“分配”的观念纳入,而“分配”仍为李德哈特所独有的观念。

也有人使用“国家安全战略”,(或等同、或从属于“国家战略”,说法不一)

4.“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TotalStrategy)是法国战略大师博弗尔将军所创的。

鲁登道夫“总体战争”思想的影响:

1、战争具有总体性,因为战场包括交战国家的全部领土,而全体人民也都必须积极参加战争的努力。

2、要想使总体战争获得有效的执行,则国家的经济体系必须完全适应战争的要求,因为打总体战的人不是军队而是人民。

3、由于全民参战之故,所以必须努力使用宣传手段来增强本国的士气,并减弱敌国的政治团结。

4、总体战的准备都会影响现代社会中的所谓平时生活。

5、要想获致整合而又有效率的战争努力,总体战争必须由一个最高权威来作全面的指导,那也就是最高统帅。

安德烈·博弗尔(ABeauful):

总体战略

博弗尔(法),受到德国鲁登道夫“总体战争”的影响。

“战略三书”:

《战略绪论》、《吓阻与战略》、《行动战略》

“总体战略位于金字塔的顶上,而且也在政府直接控制之下,其任务为决定应如何指导总体战争。

”(《战略绪论》)

博弗尔的最大贡献是他的金字塔模式,把战略分为三个层面而又能构成一个整体。

此种模式可以图示如下:

总体战略居高临下,由点而线,由线而面,透过分类战略,而达到运作战略,构成完整的战略体(strategicbody),对于任何环境均能适用,可谓真正的创见。

他强调总体战,并且把战略视为对立意志间的辩证法艺术。

他认为,战略不是能够简单地下个定义的教条;它是一种“思想方法”,其目的就是要把事件加以整理,将它们按先后次序排列,然后再选择最有效的行动步骤。

他提倡总体性战争的思想。

【小结】

从“战略”—“大战略”——传统观念发生改变,仅限于下述两点:

(1)在战争中除军事手段之外还可以使用非军事手段;

(2)视线应超越战争而看到战后的和平。

至于大战略本身的应用还是只限于战时,平时并无所谓大战略的存在。

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所新创的国家战略在定义中首先明确地打破了战时与平时之间的分界,确立了平时战略,这种观念值得称赞。

此外,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