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865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doc

《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doc

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标识系统概念性规划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大城市里,即使是长期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有时也难免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迷失方向。

集辨别方向、识别公共设施、寻找道路、警示服务、城市文化、艺术美感于一体的城市标识系统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至此,我们通过对哈尔滨火车站前广场的标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访问记录、系统勘测和计算机分析等一系列的调研以及对于该处标识系统规划的初步建议,使得城市标识系统能够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为当今的城市标识系统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理性依据。

【关键词】

城市环境迷失城市标识系统以人为本基础数据理性依据

1. 提出问题

1.1调研背景

1.1.1哈尔滨火车站及前广场简介

一提起哈尔滨老火车站,很多人都会记忆犹新。

的确,作为哈尔滨的门户,它曾代表哈尔滨迎送过众多的异乡宾客,每个初来哈尔滨的人都会对它留有深刻的印象追溯其历史,它是城市建设初期最早修建的几座大型建筑之一。

是沙俄侵略者修筑中东铁路时在东北设立较早的车站之一,俗称“哈尔滨老站”,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

哈尔滨火车站是哈尔滨市最大的交通枢纽,位于南岗与道里区的交界处,成为分隔并联系这两个行政区的纽带。

由红军街、曲线街、松花江街及颐园街相交而成一个半圆形广场。

在1959年火车站扩建时老站舍被拆毁了。

在今天的新站舍设计中依稀有些老建筑的痕迹,而老站舍的迷人风采已随风而逝了(见图1-1)。

图1-1舒展迷人的"新艺术"建筑--哈尔滨老火车站

1.1.2城市综合症分析

哈尔滨市素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

但是由于城市文脉的遗失,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我们所熟悉的哈尔滨了。

而且伴随着规划的不完善,出现了诸多城市综合症,比如人口过于集中,环境问题,治安问题等等。

哈尔滨火车站作为城市的第一窗口,应当充当起秉承城市文化的重任,其前广场标识系统的进一步规划迫在眉睫。

1.1.3经济利益侵蚀

由于哈战前客流量大,商机多,导致了诸多“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打算而不惜损害地区乃至城市形象的这个大局利益。

据《哈尔滨日报》报导,在火车站及周边楼梯中,有煞风景的大小商业标识牌均未获市规划部门的审批。

由此可见这不仅是一个城市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此次调研仅就城市规划可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1.2目的及意义

一个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标识系统能协助人们顺利开展工作,能让市民及访问者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整个城市都在有序地进行良性循环。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城市标识系统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这一城市规划水平优劣的标志之一。

而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标识系统的统一规划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诸多建筑因为标识牌的“百家争鸣“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建筑风貌,甚至导致了城市整体文化脉络的模糊和遗失。

因此我们选择这个规划可控的又缺乏设计参考的方面,本着以人为本及公众参与的原则进行调研,以便为今后的规划实施提供依据和引导。

图表1-1火车站标识重要性调查

2,分析问题

21整体现状

大部分行人认为站前广场的面积小,空间狭窄,在视觉上给人以拥挤的感觉。

同时由于道路交通组织不合理,停车场数量过多导致人车分行不但没有实现反而造成了行人与车辆的互相干扰。

商业侵蚀过重,部分设施的功能性质模糊,景观性质丧失。

2.2城市标识系统规划现状

哈尔滨城市整体建筑风格以欧式为主,老火车站为新艺术风格,但是其前广场的标识系统并没有向人展示出东方小巴黎应有的城市魅力,反而把城市混乱的一面暴露给了行人。

表23-1反应了哈站标识为人留下的印象。

火车站站前不同类别标识比较

商业性标识

交通性标识

公共性标识

数量

132

42

16

位置

显而易见

街道两侧

散落在角落

色彩

鲜艳

均衡

陈旧

形式

活泼

不统一

不统一

体量

视觉冲击力

图表2-1不同标识比较

哈站前广场标识布置现状十分分散(见图2-1)。

由于标识尺度,位置,数量的安排不当,导致了站舍建筑风格的遗失。

更重要的是,该处标识系统规划并没有站在一个传承城市文脉的高度去设计。

火车站流动人口分布密集,旅客众多,标识的布局上应把本区域作为重点,以该区域的标识为中心,以点,线为起点,形成网状的配置,向周边辐射。

火车站作为城市的对外窗口,建筑形象很重要。

商业标识设置繁杂,严重影响了建筑的美观,破坏建筑立面和外轮廓线。

多数人认为在火车站,标识的位置对周围环境十分有影响。

图2-1哈站前广场主要标识规划现状

目前站舍上的标识可大致按位置分为两类:

悬挂于建筑底部的标识以及架设于屋顶的标识。

前者主要由两侧的各种VIP候车厅标示牌及中间的广告标识组成,后者则一半是商业广告,一半是公益广告。

VIP候车厅在建筑平面布置时就不应占据站舍的大量开间,哈站的标识现状不仅没有掩饰这一不足,反而通过占据更大的墙面而放大不足,而且各个标识牌的颜色都自作主张,使得站前环境十分混乱。

火车站站舍本应当以出入口、售票处标识为主,可是如今这些标识却被挤到了挑檐下,而且没有内置灯光,在阴影处还以蓝色为背景,几乎被淹没在了阴影之中。

标识对人们的引导性与它本身的清晰度有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般行人观察标示牌的距离较近,因此由于阴影遮挡将会导致人们难以察觉到标识本身的存在。

在城市标识系统的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环境进行多角度的、认真的调查,切合实际地积极介入到城市环境的整体规划当中,融合地域审美文化与城市环境的内涵,前瞻性、系统性地从调研区域环境、人文特征入手,规划与之相配套的标识系统,在城市标识系统的规划布局上,要特别强调:

合理,流畅,全面。

下面我们就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具体研究来分析哈站标识系统的不足。

2.2.1合理性问题

哈站标识在选址、内容与形式上的合理性均欠考虑。

而且没有以城市大环境的眼光来注重其中的各种关系,同时,当地标识还未注意到标识放置的整体性,同类标识的放置不是太多就是太少。

多的地方抢景,让人生厌;少的地方则削弱了标识的引导功能。

在出口不远处正对着一个警示牌,这个警示牌的设计充满了问题:

(见图表2-2)。

现状

期望

内容

色彩乱,

文字不清晰

色彩均衡,

文字清晰

形式

警示牌

交通指示牌

感受

陌生感

亲切感

图表2-2警示牌分析

交通指示牌不够醒目,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导致反光较大,加以弧形设计使得文字内容不够清晰。

且标示牌之间遮挡严重。

标示牌架起处棱角较为尖锐,且与行人头部高度相仿,有较大安全隐患。

由于商业标识占据了大部分展示面积,导致本应在火车站占据主导地位的交通标识牌被排挤到了可怜的角落,基本丧失了作为交通指示牌的作用,可谓本末倒置。

图表2-3表现的就是在问卷调查对象中曾因哈站标识系统不合理而浪费过时间的人与没有浪费时间的人的比例状况,从侧面反映出哈站站前标识的不合理。

图表2-3因标识不合理而浪费时间的比例分析

部分地下入口完全没有交通指示牌,使人接收到错误信息而误认为该入口是地下商业街的入口。

而且入口处灯光昏暗,让人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而不敢进一步深入进去。

部分标识牌年久失修,主体被撞变形,外框被雨水锈蚀,内容由于褪色而难以看清。

a,分布不均匀

标识的布局应要充分考虑到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但是哈站标识系统既不“凸显功能”,又不“隐于环境”,与环境之间的布局极其不协调。

b,主次不明确

同一区域中的标识系统规划缺乏层次感,分布没有连续性。

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有人因此而找不到厕所,有人找不到售票处,最令人尴尬的是想要过马路都成问题。

由于主次不明确造成本是为析离混乱的标识却形成新的视觉混乱。

2.2.2流畅性问题

在哈站前广场,标识在规划布局上其流畅性明显不足,没有为行人提供连续的指示服务,图2-2表现出流畅性的重要。

图2-2流畅性对清晰度的影响

由于哈站前广场的功能复杂(交通、游憩、商业等),导致其标识系统由不同功能、不同类别的标识混杂在一起。

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导致每块标示牌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干扰,最后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功能,还削弱了其他标识的流畅性。

以地下入口处的交通指示牌为例,就没有做好“有始有终”。

使人们难以顺利地接受到标识的功能服务,同类标识的大小、形式、高度、位置都不统一。

人们在接受了第一块标识的服务之后,在脑海里会以第一块标识牌的大小与高度为标准,寻找下一块标示牌的出现,这时下一块标识的大小、高度却与前一块不一致,那么有可能会被人们所忽视,也会让人们对标识功能产生迷惑与怀疑。

2.2.3全面性问题

标识系统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城市职能和人们素质的不同来确定标识的内容及形式。

在火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附近,人的普遍素质并不高,那么就要视情况出现一些图示语言。

2.3标识系统的设计现状

2.3.1安全性问题

哈战前广场的标识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比如,大型标示牌的矗立方式都是由一个钢管支撑,其稳定性以及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都不好。

而且部分与人“亲密接触”的标识牌棱角没有经过处理。

2.3.2功能性问题

a,指示不到位

哈站标识系统在设计方面数据比较正确,但是比例不准确,方位也不正确,有的地方措辞不够确切。

如果说标识就是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那么只有指示准确才能实现交流。

不少重要交通指示牌都没有引起行人注意的原因主要有:

b,功能不明确

首先哈站标识不够易懂,不符合该处大部分人的认识心理和认识能力,其次不够准确,有的地方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多解或误解。

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雨雪多,在设计用料时还必须将抗干燥、防雪的因素考虑到。

哈站站舍平面示意图(见图2-3)也业问题重重:

图2-3哈站站舍平面图

2.3.3造型性问题

标示图形所体现的不是个别事物的特性,而是同类事物的整体本质特性,即类别特征。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艺术强化与夸张,获得共识的艺术效果。

2.4人性化问题

地下入口处的标识牌在设置高度上欠推敲。

由于入口两侧的墙突出地面较高,因此容易造成人们的倚靠,因此标识牌的有效高度应该以人的高度为下限,然而在现状中,标识牌仅仅考虑到了两侧防护墙的高度,导致标识牌被倚靠的人遮挡而丧失其凸显性。

哈站前广场地下入口中,部分为节省占地面积而被设计成双跑楼梯入口,而且有一半以上的出入口并不是24小时开放的,这便更加需要明确的交通指示牌来给行人指明道路,但是现状只是将24小时开放的入口通过不同颜色标注了出来,而限时开放的出入口根本没有任何提示。

导致不少行人为此走了很多冤枉路(见图2-4)。

图2-4某地下入口模型

同一功能的城市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应当符合人的行为习惯和经验(见图2-5)这与标识的流畅性一致。

下表是我们通过对当地的三组人的随机调查所得到的反馈结果,由于接受调查的人员的视力、受教育程度不同,可能会与期望值存在差异。

在站舍中部的主要入口处,入口标识牌几乎被超大的商业广告标识和出挑阴影所吞没,对于视力良好的人来讲其可见范围为30M左右,对于老人可能几乎起不到标识作用(见图2-5)。

图2-5标识位置不统一

3,解决问题

3.1布置建议

分散在广场的各种标识牌一般是提供信息服务的指示牌,多数为交通指示牌,或者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