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作业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800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作业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作业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作业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作业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作业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作业题.doc

《变态心理学作业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作业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态心理学作业题.doc

变态心理学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判别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基本标准是(B)

A.适应不良B.痛苦或损伤C.其他人感到不适D.违背标准

2.病人幻视,并伴有意识障碍,多出现于(A)

A.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B.精神分裂症C.癔症D.躁狂症

3.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B)

A.躁狂症B.精神分裂症C.癔症D.抑郁症

4.病人所谈内容大多为既往记忆残余,在提问者诱导下将其串联在一起,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段的经历,其内容丰富、生动,甚至荒诞不经,常转瞬即忘,这是(C)

A.记忆减退B.遗忘C.虚构D.错构

5.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能引起正常人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这种心理障碍是(C)

A.抑郁B.情感倒错C.情感淡漠D.焦虑

6.50岁农村母亲,目睹其犯罪儿子在家中被警察抓走,突然抽搐发作,但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这是(C)

A.瘴症性运动性障碍B.急性应激障碍C.癔症性躯体障碍D.创伤后应激障碍

7.50岁农村母亲,听到在城市打工的儿子遇到车祸后,两耳再也听不见别人说话声,但有人在身后喊她,她能回头去看,这是(B)

A.癔症性运动性障碍B.癔症性感觉障碍C.急性应激障碍D.创伤后应激障碍

8.癔症性精神障碍中的分离过程不包括(C)

A.记忆缺失B.现实感丧失C.适应障碍D.身份改变

9.震后获救幸存的母亲,常反复想起在自己身边遇难的女儿,做相关的恶梦;她尽力回避任何与地震、女儿有关的东西;对生活丧失希望和信心,这是(C)

A.癔症性精神障碍B.癔症性躯体障碍C.创伤后应激障碍D.急性应激障碍

10.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明显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这是(B)

A.偏执性人格障碍B.分裂样人格障碍C.反社会性人格障碍D.冲动性人格障碍

11.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其特征是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有不安全感,这是(A)

A.强迫性人格障碍B.焦虑性人格障碍C.依赖性人格障碍D.表演性人格障碍

12.幻听是其最常见的幻觉,是其核心体验,常与幻听对话,做倾听状,常自语、自笑,这是(C)

A.抑郁症B.躁狂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

13.病人认知技能和情感相对完整,妄想和幻觉为主要症状,这是(A)

A.偏执型精神分裂症B.青春型精神分裂症C.紧张型精神分裂症D.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14.睡眠中突然出现的一种短暂的恐惧和惊恐发作,伴有强烈的语言、运动形式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现象,这是(A)

A.夜惊B.梦魇C.睡行症D.睡眠一觉醒节律障碍

15.专注于女性常规活动,拒绝参加男性的常规活动,这种心理障碍是(C)

A.男性性指向障碍B.男性性偏好障碍C.男性性别认同障碍D.女性性别认同障碍

二、填空题

16.心理障碍评估的基本要素是信度、效度和(标准化)。

17.智能障碍分为痴呆和(精神发育迟滞)。

18.神经症的主要类型有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和(焦虑症)。

19.恐惧症的主要类型有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和(场所恐惧症)。

20.心境障碍分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

21.病人感到自己一切都无兴趣、无希望、无办法、无精力、无意义、无用途、自责,想以死求解脱,这最可能是患有(抑郁症)。

22.病人从睡眠中起床,穿衣,在室内走动,表情茫然,难以唤醒,20分钟后重新上床睡觉,醒后对事件不能回忆,这是(__睡行症__)。

23.马某,男,23岁,孤僻,从18岁开始,常在偏僻处,对迎面走来的陌生女人暴露自己生殖器官,看到女性羞愤而逃的样子,感到性兴奋,马某患有(露阴癖)。

24.彭光,男,28岁,从22岁开始,经常在公共汽车上,趁拥挤之机,用生殖器官接触陌生女乘客臀部,射精后感到非常兴奋,彭光患有(摩擦癖)。

25.老年痴呆的类型分为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

三、名词解释

26.幻觉: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

27.癔症性精神障碍:

在CCMD-3中又被称为解离症状,是癔症的两大症状之一。

在DSM-IV中又称为分离障碍,之所以叫分离,是因为这种障碍的症状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核心是,人们在经历过巨大的心理创伤后,出现的深远而长久的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的一些部分被撕裂或从意识当中分离出去了。

28.药物依赖:

又称药物成瘾,包括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是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躯体状态,表现为强迫性的、连续或定期使用某药物的行为或其他反应,为的是要体验药物的心理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适感。

29.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又称为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

症状可以发生在各种场合,病人中男孩的比例明显多于女孩。

30.谵妄:

处于谵妄状态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注意受损和认知损害,表现为迷茫、无法与周围的人沟通、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注意力维持在一些几乎是最简单的任务上、有明显的记忆和语言方面的问题,并伴随有定向障碍、情感障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四、简答题

31.如何进行精神检查?

答:

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异常还是正常,一般从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较:

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程度。

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32.简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答: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3)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

4)成年后(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

33.简述躁狂症的诊断标准。

答:

1)躁狂症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

2)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3)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4)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症标准至少1周。

34.简述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标准。

答:

1)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

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导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的极端措施。

2)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

两者具有相似的心理病理机制、性别和年龄分布。

3)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

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

4)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

5)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35.简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答:

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

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

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

如中毒、依赖综合症、戒断综合症、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3)社会功能受损;

4)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内;

5)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36.简述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答:

1)起病年龄通常在3岁以内,病人人际交往困难,极度孤独,不能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2)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刻板重复一些词语,言语表达异常,言语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兴趣狭窄,对某种东西特别依恋,存在强迫性的仪式行为。

五、论述题

37.试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

答:

(1)创伤性事件:

1)自然灾害:

地震、洪水、龙卷风使很多人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2)疾病:

艾滋病、癌症等致命疾病也是常见的创伤性事件。

3)强暴:

4)其他人为灾难:

纳粹集中营、空难;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

1)遗传因素:

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同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的神经回路的差异性。

2)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

①可能患上慢性PTSD的人在神经质上的得分很高,并且有精神疾病的家族史;

②大屠杀幸存的孩子,其PTSD的患病率高于控制组;

③二战后患上PTSD的人,在一战中有过更多的战争应激反应;

④以前曾有过创伤经历的个体,接受过心理和体力的坚忍训练的个体,是最能抵抗PTSD的。

3)认知改变:

一些个体在遗传素质上倾向于重现关于创伤事件的想法和在闪回中重新体验这些事件。

4)经济与教育程度:

贫穷和教育程度较低的个体比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患上PTSD的可能性更大;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穷人居住的地区出现恶劣创伤性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和缺少社会支持。

38.试述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答:

一、生物学原因:

1)遗传学因素:

研究者已经做过大量研究来探讨精神分裂症是否存在遗传原因;

①双生子的研究:

同卵双生子的一致率高于异卵双生子,异卵双生子的一致性则高于无关个体。

遗传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原因。

遗传能增加患病可能性,但并不是必然的。

②收养研究:

研究证明基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③分子遗传学:

目前为止,由分子遗传学研究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

但很多研究者普遍认为22号染色体缺陷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2)神经生物因素:

①多巴胺:

增加多巴胺的药物,能够使精神分裂症的特征行为增加;减少多巴胺的药物则使症状减轻。

②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交互作用:

5-羟色胺和多巴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特别是一些阳性症状,如妄想和幻觉。

3)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①大脑结构异常变化:

精神分裂症病人左脑室明显比右脑室大。

脑室的增大说明周围区域的脑组织萎缩。

神经元构造的异常会使思维和行为出现明显问题。

事实证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神经元间的连接有异常,尤其在皮层和海马区域。

②大脑功能的变化: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完成认知作业时,其前额叶的活动减少;让他们辨别气味时,颞叶和前额区域的活动也有所减少。

二、心理和社会的原因:

1)家庭互动模式:

①情绪表达较高的家庭中,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复发的几率较高。

②婚姻破裂的家庭中,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复发的几率较高。

③家庭中孩子地位较低,受排挤的的儿童患病率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