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7432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docx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docx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文献综述

摘要:

“华盛顿共识”是拉美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北京共识”是中国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

本文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各自的内涵与比较分析两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指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综述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是美国依然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价值理念影响深远。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一个严肃的课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发展本国经济。

这也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淮建军,2007)实践证明,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及前苏东国家的巨大挫折和中国实践的成功都表明“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

本文从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各自的内涵、特性与发展三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梳理,初步的分析对比,以期对“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更为理性的认识。

一、“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含义

(一)“华盛顿共识”的含义所谓“华盛顿”通常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针对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所提出并形成的一套政策主张1989年美国学者约翰.威廉姆森(JohnWiaznson)将它归结为“华盛顿共识”共包括10条改革建议,其核心思想是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加上财政政策稳定化。

(张如一,2012)这十条改革建议:

1、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2、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3、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4、实施利率市场化5、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6、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7、放松对外资的限制;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9、放松政府的管制;10、保护私人财产权。

(JohnWiaznson,1990)

(二)“北京共识”的含义“北京共识”是国际学者乔舒亚·库珀·雷默(P9)提出来的。

这一新概念与此前国际媒体热炒的“中国模式”一起,拉开了对中国发展道路与成功经验全面审视的新主题。

“北京共识”吸引世人眼球,被不断地热烈讨论,在日益成熟和完善中,人们看待“北京共识”越来越理性。

拉莫提出的“北京共识”是相对于“华盛顿共识”而言的。

“北京共识”的内涵是什么?

按照拉莫的说法,其核心就是一个国家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发展,对于中国如何组织这样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三个定理,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

他认为:

中国的新发展方针是由取得平等、和平的高质量增长的愿望推动的。

严格地讲,它推翻了私有化和自由贸易这样的传统思想。

它有足够的灵活性,它几乎不能成为一种理论。

它不相信对每一个问题都采取统一的解决办法。

它的定义是锐意创新和试验,积极地捍卫国家边界和利益,越来越深思熟虑地积累不对称投放力量的手段。

它既讲求实际,又是意识形态,它反映了几乎不区别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古代哲学观。

(库珀拉莫,2004)由拉莫阐释的“北京共识”可以概括为:

以社会主义为取向、以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本务实为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换言之,“北京共识”就是高扬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二、“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比较分析

(一)理论指导思想的区别张恒军认为华盛顿模式强调的是市场自由主义至上,市场教旨主义完全占据了上风,“华盛顿共识”遵循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在国家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下日渐式微时,新自由主义大兴其道。

新自由主义的三个特点“激进性、彻底性、放弃主权”在“华盛顿共识”里一览无遗。

而“华盛顿共识”包含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要义,试图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直接作用,来弥补和调节国家干预的不足,但与此同时,也夸大和神化了市场的作用。

中国模式则强调在国家干预下的市场作用。

虽然两者都充分重视市场的作用,但在国家监管的作用上大异其趣。

中国模式从策略上来讲,要求以及其谨慎的态度执行私有化和自由贸易等政策主张。

它的定义就是愿意义无返顾地进行创新和试验(例如中国的经济特区)、积极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利益(例如台湾)、不断精心积累不对称力量的工具例如拥有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二)发展目标上的区别“华盛顿共识”的大致目标是:

限制财政赤字,并在政权市场上筹集资金以弥补赤字;保持独立的中央银行且实施利率市场化;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贸易自由化;发展地方政权和股票市场;国有企业私有化;尤其是对亏损的国有企业;改革税制,使增值税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让市场决定汇率或者美元化;资本自由流动。

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引导下,拉美国家实行的显然是国家自由主义目标。

但实践表明,拉美的发展目标选择完全陷入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以至于有些学者把这种发展定义为“有增长无发展”的经济增长型模式。

而中国模式显然是追求另外一种发展目标。

这种发展目标包括:

(1)可持续发展;英国《金融时报》年月日刊登乔舒亚·库珀·拉莫撰写的另一篇题为《中国已发现自己的经济共识》的文章:

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大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号召力。

文章说,中国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

(2)协调发展,强调社会正义;中国的发展模式不是受取悦于银行家的目的所驱使,而是源于实现公平的、高质量的增长这一更基本的强烈愿望。

(3)不依附于别国的独立发展;中国模式之所以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因为没有其他模式能让中国不发生激变。

而美国模式却正在失去吸引力。

总而言之“这一模式的目标就是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

”(张恒军,2005)

(三)主要内容和政策建议的区别

张如一教授认为,“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与政策建议,总体上来说,还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对于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等关系民生的社会领域基本上没有涉及。

“北京共识”的主要内容和政策建议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涵盖了社会、政治、军事、对外关系等诸多领域。

何恒远认为,与“北京共识”自觉自生得寻找一条制度改进之路相反,“华盛顿共识”是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家们用适合西方的理论来为转轨国家制定的改革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强化政府财政纪律,增加政府公共投资,扩大税收基础,统一汇率,贸易自由化,消除外国直接投资障碍,国企私有化,放松市场准入管制,保护私有产权等。

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转型是采取的“休克疗法”就是依据上述公式设计的。

而“北京共识”的提出者拉莫在回答《参考消息》报记者的提问时说到,“华盛顿共识”的目标是帮助银行家,而“北京共识”的目标是帮助普通人民,“华盛顿共识”推崇的是市场的迅速开放和接受全球化观念,而北京共识主张一个国家在开放的同时必须保护本国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适度均衡、全面发展。

“北京共识”的灵魂是创新、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三、总结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至少有半个世纪的路要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看清河对岸的全部并影响世界日程,我们需要半个世纪的时间。

这半个世纪,对中国人来说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首先,发展经济、壮大自己仍是首要任务,即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

其次,中国在文化层面要有意识地总结、塑造北京共识的内涵。

中国文化具有足够的渗透力、影响力,“在亚洲国家走一圈,就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饮食习惯到父母与子女的谈话方式等。

从中国的历史和亚洲的现在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响和复兴。

”中国文化在北美和欧洲是模块式输出的,华人区唐人街只不过是借用了人家的地盘,那里的许多华人世代说汉语,并没有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如何有影响?

因此,寻找、重新定义我们的文化内涵是当务之急。

第三,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塑造中国软力量,表达中国观点,影响世界而不是改变世界。

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区别是华盛顿共识有强加于人的味道,而北京共识表现了个性主张,这说明中国参与国际社会是温和的,我们不是追求霸气而是追求“和谐”,和谐的真正内涵是“和而不同”。

中国应扩大对和而不同之和谐观的宣传,引导国际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

对于发展中的转轨型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市场功能和机制确实非常重要,但市场这只手仍然需要政府的那只手进行协调。

从总体上看,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以取代自由市场经济的“无序”,让经济转型与社会进步协调发展,这既是“华盛顿共识”政策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也是“北京共识”留给中国以及发展中的转轨国家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张如一:

论“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J].经法纵.2961期

(2)于桂华、姚冬萍:

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选择——兼论“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J].理论研究.2008.08

(3)JohnWiaznson:

WhatWashingtonMeansbypolicyReform[C].JohnWiaznson,LatinAmericanAdujustment:

HowMuchHasHappened?

[M].Washington,DC:

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0

(4)库珀拉莫.北京共识[DB/OL].伦敦外交政策中心网站.http:

//fpc.org.uk/fsblob/244.pdf.

(5)范秋迎:

“北京共识”的内涵及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08.01

(6)张恒军: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之比较—一种中国模式与拉美模式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05.04

(7)何恒远:

超越“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转型意义.[J].上海经济研究.2004.09(8)陈平:

华盛顿共识的失败与经济学变革方向.[N].文汇报.2005.05

(9)庞中英:

“北京共识”:

中国成为全球典范[J/OL].2004.07

(10)何秉孟主编:

《新自由主义评析》,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田春生:

《新自由主义学说及其政策在转型国家的失败—以俄罗斯转型前10年的结果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05

(12)乔姆斯基: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3)远山:

关于“北京共识”研究的若干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