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6938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docx

《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docx

整理完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艺术设计原理作业

(一)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绿地: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2.绿化:

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

3.城市绿化:

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4.园林:

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5.造园:

所谓造园的“园”,就是指园林而言。

造园就是指园林的建立和怎样建立园林的概念。

6.造园学也即研究造园的学问。

传统的造园学同样是以研究园林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7.园林艺术:

在园林创作中,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自然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8.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9.苑:

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10.古典园林:

对古代园林和具有典型古代园林风格的园林作品的统称。

11.皇家园林:

古代皇帝或皇室享用的,以游乐、狩猎、休闲为主兼有治政、居住等功能的园林。

12.私家园林:

古代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拥有的私人宅园。

13.寺庙园林:

指寺庙、宫观和祠院等宗教建筑的附属的附属花园。

二、填空题: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主要有(颐和园)、北海、(圆明园)、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主要有(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狮子林。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名胜四类。

4、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是: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5、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型)、(江南型)、岭南型。

6、中国传统园林四大要素为(山水构架)、(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和园路。

7、园林绿地主要包括城市街道、(广场)、(居住区)、各类公园、风景区、机关、学校等、工厂企业等。

8、绿地包括天然的与人工的一切(绿色地带),自然也包括(园林)。

9.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10.绿化是达成(绿地)的手段,一般局限于运用植物材料,以取得(环境效益)为主。

11.园林比起一般绿地来讲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游息功能)。

12、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13、从园林综合艺术特点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介于二者之间的园林。

14、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

三、判断题:

1、绿化以取得风景效应为主,而园林则较多考虑环境效益。

×

2、中国古典园林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传统。

3、从园林综合艺术特点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

4、画境就是艺术美。

5、英国古典园林是以几何式,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为特征。

×

6、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

7、按照园林区位及布局风格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林。

8、生境就是园林美。

×

9、中国古典园林是规则式园林的典型。

×

10、园林比起一般绿地来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游息功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园林、绿地、绿化之间的关系。

绿地包括天然的与人工的一切绿色地带,自然也包括园林。

因此,园林也可以说是绿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实际上绿化则是达成绿地的手段。

一般局限于运用植物材料,以取得环境效益为主,而园林则往往运用多种素材,较多考虑风景效应。

因此,园林比起一般绿地来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游息功能。

2.举出有代表性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3个。

皇家园林:

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

私家园林:

拙政园、网师园、留园。

3.园林绿地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城市街道、广场、居住区、各类公园、风景区、机关、学校等。

4.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三境是什么?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画境就是艺术美。

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

5.简述中国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四大主要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画的情趣。

意境的涵蕴。

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五、论述题:

1、结合实例谈谈西方传统园林风格。

一个成熟的风格,总要具备三点:

第一,独特性,就是它有一目了然的鲜明的特色,与众不同;第二,一贯性,就是它的特点贯穿它的整体和局部,直至细枝末节,很少芜杂的格格不入的部分;

第三,稳定性,就是它的特色不只是表现在几个建筑物上,是表现在一个时期内的一批建筑物上,尽管它们的类型和性质不同。

例如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

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2、举例谈谈我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

1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

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2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

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

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

3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等。

第一章美与园林美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美:

自然事物所具有的美称为自然美。

2、社会美:

社会生活中的美称为社会美。

3、艺术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经过加工,成为真、善、美的统一表现即是艺术美。

4、园林布局:

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5、意境:

是一种美的联想,使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

意境是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

这种联想与人的文化修养、传统的民族习惯及观赏者的心境密不可分的。

二、填空题:

1、(自然美)与社会美经过加工,成为真、善、美的统一表现即是(艺术美)。

2、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是美的三种基本形态.

3、(自然美)加以保存或加工改造或模仿再现供人们享用,即是(园林美)。

4、观照世界园林,(英国)园林田园风光浓重;(法国)园林对称坦荡,一览无余。

5、园林美的表现要素有整体布局美,(主题形式美),(造园意境美),章法韵律美,还有植物,材料,色彩,光,点,线,面等等。

6、自然事物所具有的美称为(自然美),社会生活中的美称为(社会美)。

7、自然美包括(植物美)、(动物美)、山川岩石之类的非生物美,晨昏四季的变幻等。

8、自然美是(艺术美)的源泉。

自然美随(时间)变,随空间也有变,春去秋来、日月晨昏、阴晴雨雪、晓雾夕霞,变化无穷。

9、园林美来自发现与观察植物、动物、(山水)、(建筑)。

10、园林美不仅包括树石,山水,草花,亭榭等物质因素,还包括人文,(历史),(文化)等社会因素是一种高级的综合性的艺术美。

11、意境是(内在)的含蓄与(外在)表现之间的桥梁。

12、自然美随(时间)变,随(空间

)也有变,春去秋来、日月晨昏、阴晴雨雪、晓雾夕霞,变化无穷。

13、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14、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

15、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

16、所谓“美感”就是主体(人)对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的(心理)感受。

17、美感的特性包括:

(社会性)、(阶级性)、愉悦性、民族性、直觉性、联想性、时代性、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18、唯“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

19、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不同,其(审美客体)除了一般的物质以外,主要以(活体)为主。

20、中国园林的意境是按自然山水的的(内在)规律,用(写意)的方法创造出来的。

四、判断题:

1.园林美属于社会美,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但程度上有所不同。

×

2.同一美的事物,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

3.同一阶级或阶层的人由于兴趣爱好及文化修养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个人之间的差异,不同阶级的人不可能有相同的美感。

×

4.美感具有民族性,而且传衍的年代十分久远。

有它顽固的一面,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5.自然美加以保存或加工改造或模仿再现供人们享用,即是园林美。

6.自然美是主观存在,任何人都可以发现,可以欣赏。

×

7.西方的近代园林风格是淡雅、自然。

8.保留自然滋长的野生植物,形成颇有野趣而古朴的“杂树参天”和“草木掩映”之容是一种古典园林的植物美。

9.“亭者停也”本是供游览用的,但在园景中逐渐成为点缀品而被欣赏。

×

10.园林美的创造来自地形的变化、水景的真意、植物的传统喜爱与主角作用的发挥。

11.主题的形式美,往往是反映了各类不同园林的个性特征。

12.主题的形式美与造园者的爱好,智力,包含力,创造力并没有密切的联系。

×

13.园林中的韵律使园林空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动势。

14.园林中一直有“石七分,草三分”的说法。

×

15.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自然拟人化而中国则是人化自然。

×

四、简答题:

1、谈谈可以利用哪些因素创造园林美?

地形变化创造园林美、水景创造的园林美、植物创造的园林美、园林美的配角——园林建筑创造园林美。

2、古典园林中植物美是如何体现的?

保留自然滋生的野生植物或成片林植;种植可赏花的果树;园界四周种植藤本植物;水池边上种柳,浅水处种芦苇、菖蒲等;庭院要庇荫,点缀落叶大乔木,数量不必多;花台高于地面。

五、论述题:

1、园林美中植物美是如何具体体现?

(1)要给植物足够的空间,让它充分生长;

(2)要提供足够的条件满足植物的生长;

(3)要了解植物原产地的情况;

(4)让植物自然生长;

(5)要以当地气候与人的户外生活需要为准决定庇荫乔木的选择;

(6)树木之外需要地被植物和开敞的草坪;

(7)以乔灌木为主,少用一二年生草花,可选多年生宿根和球根花卉;

(8)植物要清洁,无病虫害;

(9)要发挥植物的群体美;

(10)园林应以植物美取胜。

2.试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审美观、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是十分鲜明的。

尤其是15-17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

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①人工美/自然美②人化自然/自然拟人化③形式美/意境美④必然性/偶然性⑤明晰/含混⑥入世/出世⑦唯理/重情

3、园林美的表现要素有哪些?

举其中的一个表现要素详细说明。

园林美的表现要素是众多的。

如整体布局美,主题形式美,造园意境美,章法韵律美,还有植物,材料,色彩,光,点,线,面等等。

例如园林主题的形式美,渗透种种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同时也强烈地反映了设计者的表现意图。

或象征权威,或造成宗教气氛,纯粹是观赏,或具有幽静闲适,典雅风儒的独乐园等多方面的倾向。

主题的形式美与造园者的爱好,智力,包含力,创造力,甚至造园者的人格因素,审美理想,审美素养有密切的联系。

4、论述园林美的特征。

园林美具有诸多方面的特征,大致归纳如下:

1园林美从其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风格上,反映出时代民族的特性,从而使园林美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

2园林美不仅包括树石,山水,草花,亭榭等物质因素,还包括人文,历史,文化等社会因素,是一种高级的综合性的艺术美;

3园林审美具有阶段性;

总之,园林美处处存在。

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艺术设计原理作业

(二)

第二章园林艺术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景:

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物像。

2.园林中的景,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工创造的,以引起人的美感为特征的一种供作游憩观赏的空间环境。

3.视点:

人们赏景,无论动观还是静赏,总要有个立足点,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赏景点或视点。

4.视距:

赏景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称赏景视距。

5.静态空间:

固定视点观赏静态风景所需的空间为静态空间。

6.框景:

利用景框欣赏景物的手法。

7.障景:

又称抑景,是抑制视线,屏障景物并具有引导空间变换、取得意外景观的手法。

8.园林中的尺度:

是景物的整体或局部构件与人所习惯的某些特定标准度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园林中的比例:

一方面指园林景物本身长、宽、高三度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指园林景物与所在空间的形态与体量的关系。

10.闭合空间:

人的视线被四周景物屏障遮挡的空间。

11.开敞空间: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时,所处的空间是开敞的空间。

二、填空题:

1、(俯视)观赏有征服的自尊感,但也有居高自危的(险境感)。

2、在园林风景展示序列中,通常分为(起景)、高潮、结束三个基本阶段。

其中(高潮)为主景。

3、园林中的山体安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居于全园的(重心),另一种是居于全园的(一侧)。

4、景物高度(H)与视距(D)的关系是(D≈3-3.3H);景物宽度(W)与视距(D)的关系是(D≈1.2W)。

5、园林规划设计时在确定思想主题的前提下,一般全园的主景常设在全园的(平面构图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

6、园林的空间分隔类型有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有(实分)和(虚分)。

7、“景”的关键在于“境”。

境又分为(物镜)和(意境)。

8、物镜又分(生境)和(画境)。

9、(开朗风景)属于平视观赏,多用在湖面、江河、海滨、草原以及能(登高远望)之地。

10、对景在园林的空间组织中,是常用的造景手法,分为(正对)和(互对)。

11、游人在游览时随着视点的上下变化而产生(平视)、(仰视)、俯视的观赏形式。

12、游人在游览时随着视点的上下变化而产生(平视)、(仰视)、俯视的观赏形式。

13、在园林布局上,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

14、园林的形式服从于(园林的内容),体现园林的特性,表达(园林的主题)。

15、(自然式园林)的典型代表为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

中国园林从商周开始,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院,都是以园林(自然山水)为源。

16、自然式园林讲究“因高(堆山)”、“就低(挖湖)”,追求因地制宜。

17、自然式园林和规则式园林地形的剖面线分别为(自然曲线)和(直线组合)。

18、自然式园林中的水体是(独立)的空间,自成一景,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

19、园林中的主景,如雕塑、建筑等,最好能映入垂直视角(30°)和水平视角(45°)的范围内。

20、如果要看清景物的轮廓,距离就要缩短到(250)——(270)米左右。

21、动态观赏分(步行)、(乘船)和乘车三种形式。

22、一般情况下,构成整体的要素越少,越容易达到(统一),但难以突出(变化)。

23、园林中常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林景物的形象。

24、均衡分为(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

25、园林的空间分隔与联系分为(平面)方向和(竖)向上两个方面。

26、规则式园林强调人工美、(理性整齐美)、(秩序美)。

27、、规则式园林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体依据其前后左右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多为(几何形体)。

28、规则式园林的水体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

29、(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均属于规则式园林的水景的类型。

30、规则式园林中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它的曲线部分有圆心,是一段(圆弧)。

31、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规则式园林中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对称式)、(行列式)为主。

32、规则式园林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来(划分)和(组织)空间。

33、在规则式园林中花卉布置常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34、规则是园林给人严整、(庄重)、雄伟、开朗的景观效果。

由于它过于严整,对人产生一种(威慑力量)。

35、(自然式园林)的典型代表为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

36、中国园林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院,都是以园林(自然山水)为源。

37、混合式园林中一般结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处,根据总体规划的需要安排(规则式)的布局。

38、在原地形条件较复杂,具有(起伏不平)的丘陵、山谷、洼地等,结合地形规划成(自然式)。

39、园林形式不论如何变化发展,它始终离不开“(人的需要 )”,脱离这一点,就背离了园林的(宗旨)。

40、赏景点一般安排在主景物的(南向),景物(面南背北),不仅可以争取到好的采光、光照、背风,而且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41、园林中的主景,如雕塑、建筑等,最好能映入垂直视角(30°)和水平视角(45°)的范围内。

42、视点越近,人与景物的(亲近感)也愈强,封闭感、压抑感也愈强,景物形成雄伟、高大、威严的气势,给人以(自卑不如)的心理。

43、空间的开敞程度与视点和景物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与平视线高出景物的高差成(正比)。

44、空间闭合时人距景物愈近,闭合强度愈(强);景物超过人的视平线愈高,闭合的强度感也愈(强)。

45、统一与变化这一规律包括:

整体与局部、(对比与谐调)、(主与从)、重点与一般、节奏与韵律等。

46、一般情况下,构成整体的要素越少,越容易达到(统一),但难以突出(变化)。

47、园林设计者应时刻记住任何艺术品的(局部),都不能影响(整体主景)的艺术效果。

48、体量的对比实际是(大小)的对比与谐调,并包括粗细与(高低)的内在因素。

49、在园林空间的构图中,柱形、条形物体和大面积的草地、(广场)、(水面)结合,往往具有线的方向特征,显示物体的方向个性。

50、如果从(开敞)空间进入(闭合)空间,便有视线受阻,天地变小的压抑感。

51、方形广场中布置圆形花坛属于(形状)对比,颐和园的佛香阁与周围的廊,廊的规格小,显得佛香阁更高大,这是(体量)对比。

52、色相之间的(互补)色,可以达到对比效果;色相(相邻)的色彩可以达到谐调的效果。

53、虚分存在于(开敞)空间、疏透空间和过渡空间(如建筑外侧的廊)。

(过渡)空间起到变化多,丰富景观的作用。

54、(障)景和(隔)景是分景的两种方式。

55、漏景除实墙上留出的(漏窗)外,还可以通过花墙、透露的隔扇,也可利用疏林的(树干)等取景。

三、判断题:

1、规则式园林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来划分和组织空间。

2、均衡与稳定是指园林布局的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而言。

×

3、视觉的观赏要求,对高度的完整性要优于宽度的完整性。

4、园林中常以明暗对比显示空间层次,增加开合对比效果。

5、一般以水景为主或多河、湖的园林,以乘车与步行游览相结合的方式。

×

6、道路、水体、树林是虚分,建筑、山体、实墙是实分。

×

7、园林形式构图与其它艺术一样,遵循形式美的构图规律,其中均衡与稳定这一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形式美构图中的具体体现。

8、大型居住区、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四周绿地规划以规则式为宜。

×

9、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绿地规划多以混合式为主。

×

10、空间序列的展示与园林形式密切联系。

规则式园林空间,空间变化少,节奏较缓;自然式园林空间形式多样,变化大,节奏快。

×

11、自然式园林地形的剖面线为自然曲线,规则式园林地形的剖面线呈直线组合或自然曲线。

×

12、开敞空间的开敞程度与视点和景物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与平视线高出景物的高差成正比。

13、俯视观赏有征服的自尊感,但也有居高自危的险境感。

14、互对的景物也必须有很严格的轴线。

×

15、花坛或花坛群的面积与广场面积的比例,一般情况,最大不要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最小也不小于六分之一的面积。

×

16、疏林草地上布置乔木,其株距在8—10米以上,郁闭度30%—60%。

17、园林的规划形式,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规则式、自然式、抽象式。

×

18、园林中的山体安排主要是居于全园的重心。

×

19、在园林绿地中“主景”是整个园林绿地的核心,是全园视线控制的焦点。

20、重点一定是主体,但主体不一定是重点。

×

21、如果要看清景物的轮廓,距离就要缩短到400米左右。

×

22、园林中的山体安排主要是居于全园的重心。

×

23、“曲院风荷”和“南屏晚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声的含蓄美。

24、“九溪十八涧”的潺潺流水、“黄果树”瀑布的轰鸣,都是动态风景展示的自然美。

25、四周景物屏障遮挡的空间都叫闭合空间。

×

五、简答题:

1.简述确定园林形式的依据。

(1)根据园林的性质;

(2)根据不同文化传统;(3)根据不同的意识形态;(4)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

2.园林中的景有哪些表现形式?

以自然景观为主加以人工点缀组合;纯人工之景;以高山峻岭为主;以江河湖海为主;以森林风景为主;以名胜古迹为主;以亭、楼、阁为主;

3.举出园林中常用的造景方法。

常用的造景方法有分景、借景、对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点景。

(任选6项)

4.在园林设计中是如何突出主景?

主体升高;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运用动势向心;构图重心;面向朝阳。

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处理,常常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此外,还有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主景的作用。

5.如何体现园林的意境?

意境是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

这种联想与人的文化修养、传统的民族习惯及观赏者的心境密不可分的。

体现意境的方法有虚实与错觉;比拟与联想;古迹与传说;诗文题咏。

6.简述空间序列的展示与园林形式之间的联系。

规则式园林空间,对称严谨,以轴线引导,空间变化少,节奏较缓;自然式园林空间形式多样,变化大,节奏可快可慢。

六、论述题:

1.园林形式构图中如何体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整体由不同的局部组成,每个组成整体的局部要有自己的个性,又要有整体的共性。

通过个性的表现突出变化,以共性的联系达到统一。

园林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是组成园林整体的要素,每种要素都能以自己的个性形成局部景观,也可相互组成园林整体。

如果设计者只注意局部的个性,忽视整体的统一要求,就会显得杂乱、琐碎。

相反,只讲整体的共性,不注意个性的表现,又会感到千篇一律、呆板平淡。

一般情况下,构成整体的要素越少,越容易达到统一,但难以突出变化,要素越多,求

得统一越难。

2.结合实例谈谈园林形式构图中是如何运用对比与谐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