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docx
《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
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
古代政治制度
近代政治制度
冷战、世界格局多极化、苏联的兴衰
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工业的发展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东西方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
历史答题技巧
一、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
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
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
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
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
(1)直接原因:
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
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
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
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二、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
一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对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
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
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
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5、分析并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
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
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
主阶级的打击;
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
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看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6、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第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第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第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7、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基本方法:
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
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
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
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8、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
第一,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
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第二,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
化。
9、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
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
能力。
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第一,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
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第二,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第三,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0、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
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下面三方面着手:
(1)历史因素方面:
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2)现实因素:
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3)主观因素方面:
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1、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当中要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2、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第一,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第二,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则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
要求的,则肯定。
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有效记忆法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
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
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
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
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
1914~1918年
经过:
(1)三条战线:
东线、西线、南线;
(2)五大战役:
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
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
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
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
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
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
(1)爆发:
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
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
(3)建国:
《独立宣言》发表
(4)转折:
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
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
英美签订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