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62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完美升级版黄羊镇垃圾收集站项目研究建议书

黄羊镇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工程

 

 

凉州区建设项目办公室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项目概要1

1、项目概况1

2、编制依据1

3、编制范围2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2

1、黄羊镇简介2

2、自然环境概况3

3、交通运输条件4

三、项目建设背景5

四、项目建设方案9

1、建设方案9

2、工程要求9

3、其他要求10

五、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污染分析11

六、环境评估14

七、效益分析16

1、环境效益16

2、社会效益17

八、结论和建议17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黄羊镇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工程

主管单位:

黄羊镇政府

建设单位:

项目地点:

黄羊镇

项目建设内容:

投资200万元,在黄羊镇内建设6座村级垃圾收集站以及配套设施。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环境防治法》(20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4);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主席[2002]77号令);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1998.11)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

(1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3编制范围

本项目建议书主要根据黄羊镇环卫设施的具体情况,以及垃圾的成分、产量等就新建6座垃圾收集站以及配套设施,选择合理的建设方案。

第二章项目建设地概况

2.1黄羊镇简介

黄羊镇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距武威市城区34公里,是甘肃省十大集镇之一。

镇域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4.5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万人。

黄羊镇辖1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3个村民委员会,218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0.3万亩。

黄羊镇是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是全国首批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镇,共有工业企业86家,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

从产业发展来看已初步形成了面粉加工、葡萄酿造、啤酒麦芽、调味品、食品添加剂、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特种药业等七个产业类型。

201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同比增长18.3%,完成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494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4.0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0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68元。

2.2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形地貌

黄羊镇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地处武威市城区东南,地理位置为东经102°48′,北纬37°36′。

距省城兰州240公里,距银川市472km,距西宁市360km,距武威市35公里,国道312线、省道308线、兰新铁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

离黄羊镇15公里处的武南火车站是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其货物吞吐量达42万吨,是兰新线甘肃段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黄羊镇自古就是河西最重要和繁华的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

镇内私营经济发展很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点发展区域。

2.2.2地震活动

项目区位于祁连山山前倾斜平原的细土带,镇内地势大多开阔平坦,相对高差l-2m,是良好的建设地址。

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2.2.3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

镇区在地貌单元上属祁连山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地势较平坦,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坡度约l/80~1/120之间,区内地层单一,自上而下分别为:

黄土状粘土:

第四系全新纪洪积层,呈黄褐色,厚度0.4~3.0m不等,一般在1~2m之间,有大孔隙,含植物根须,具有I级非自重湿陷,土质硬塑,稍密~中密,稍湿,承载力f一般在130~200Kpa。

卵石层:

第四系上、中更新纪洪积层。

该层很厚,其厚度约在200m以上,卵石颗粒呈次圆形,微风化,粒径一般为4~8cm,最大可达60cm,承载力f约300~500Kpa,是良好的持力层。

根据现有资料,规划区内地下水位约在170m左右,其主要来源于祁连山雪水,不具侵蚀性。

2.2.4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平均海拔在1819米左右。

年平均气温8℃,最低气温-26.5℃,最高气温为39.5℃。

年平均降水量为154.6毫米,年最低日照时数1664.6小时,最大积雪深度为250—30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为142厘米,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风多集中于3—5月间,最大风力八级,最大风速17.2米/秒。

2.3交通运输条件

黄羊工业园区位于地处西陇海兰新线甘肃段的中心地带,东连兰州、白银;西接金昌、张掖;南与青海、北与内蒙古毗邻,并与宁夏邻近,处于古丝绸之路要冲位置,以食品工业城为核心800公里辐射圈内分布着36个地级市。

兰新铁路复线、兰新电气化铁路及干武铁路、国道312线、省道308线横贯其境。

城内有货物站场——黄羊火车站,向西15公里处还有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武南站,其货物年吞吐量达42万吨,年客流量达12万人次,是西陇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

3.1目前农村垃圾和粪便处理现状

3.1.1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1)我国现有691510个行政村,农村常住人口约5亿,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为0.2公斤计算,农村每天就产生生活垃圾约为10万吨,全年生活垃圾约为3650万余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

(2)农村垃圾从成分上来看,主要为塑料、纤维、废纸、玻璃、厨房垃圾等。

(3)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少数村(主要是省级卫生村)自己选择简易垃圾填埋场所就地填埋,处置的主要方式为集中堆放和无防渗层的简单填埋,这些村解决了约10%的农村垃圾;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

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三是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

(4)农村垃圾的无序、肆意堆放造成诸多恶劣后果:

一是大量的侵占土地和良田;二是污染地下水源;三是污染空气;四是影响村容村貌;四是引起诸多纠纷等等。

3.1.2粪便处理现状

(1)目前农村粪便出路基本以家庭户厕、公厕化粪池、三格式倒粪池贮存,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为主,由于部分化(贮)粪池的建造未按无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粪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经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但目前还存有少量露天粪缸,部分粪便还得不到无害化处理。

(2)近几年来农村养殖业的无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

一方面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较差,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要用先进的无害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受。

3.1.3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严重滞后

虽然我国各地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的环境卫生专业不是编的很细致和深透。

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

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市统一填埋、焚烧或垃圾资源化处理;由于垃圾焚烧发电、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垃圾收运体系才正式启动,待正式运行还有些时日。

目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一些行政村垃圾根本没有出路,部分乡镇的垃圾出路已成问题。

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的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要求外,当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集镇所在地和少数村庄的垃圾,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被收集后运到由当地政府建设的垃圾堆放场,这方面处理的垃圾仅占农村垃圾总数的50%左右。

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仍处于乱倾倒状态,垃圾一般散落于公路边、河边、村边、池塘边,严重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3.2黄羊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黄羊镇城市现状人口2.4万人,建成区面积8公顷,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1.25公斤,日产生活垃圾总量160吨。

表2-1黄羊镇生活垃圾成份构成(湿重%)

有机物(%)

无机物(%)

可回收废品类(%)

植物性

动物性

其他

灰土

砖瓦类

其它

合计

废纸

织物

塑料类

玻璃

金属类

其他

合计

25

8

0.5

33.5

55.5

1.0

2.5

1.0

60

1.0

1.0

2.0

1.0

1.0

0.5

6.5

垃圾成分以无机物为主(60%)。

目前,黄羊镇全镇垃圾处理方式为简易填埋,日处理量160吨。

3.3工程建设必要性

由于黄羊镇现有的垃圾收集、堆放场地简陋,垃圾处理方式简单,造成多方面危害:

1.垃圾围城的局面势必影响和制约黄羊镇的经济发展。

黄羊镇镇域经济发展己步入快车道,作为必备的城镇基础设施之一的垃圾收集、处理场如不尽快建成,垃圾处置问题如不得到妥善解决,对于黄羊镇的镇容、镇貌和投资环境将有恶劣影响。

2.污染水体。

全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垃圾雨天随雨水漫流,污染地表水;在毫无防渗措施的简陋收集、堆填场会继而污染地下水。

而黄羊镇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均主要以采用地下水为生产和饮用水源,许多村民更是直接饮用地下水。

随意堆填垃圾将直接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简陋的垃圾收集场所渗沥液这种高浓度的废水夹带有害元素也会严重污染土壤,继而会对黄羊镇这样一个以农业及深加工为主的乡镇,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4.由于简单的垃圾处置方法及简陋的垃圾收集场所对周围的村镇、农田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群众反应十分强烈,经常引发不应有的的冲突。

为保持镇区的市容市貌,从根本上消除生活垃圾的危害,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镇政府决定建设六处日处理村镇居民生产、生活垃圾的垃圾收集、填埋站,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最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

六处垃圾收集站工程建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将容纳自建成之日起至今后黄羊镇区居民产生的全部生产、生活垃圾,工程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环境,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促进黄羊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镇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黄羊镇垃圾收集站及配套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4.1建设方案

生活垃圾收集点(以下简称“收集点”)是垃圾收集系统最末端的环节,也是收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收集站分为独立式收集站与合建式收集站;根据收集设备的不同,收集站分为压缩式收集站、非压缩式收集站和气力输送管道收集站;根据垃圾是否分类,收集站分为分类垃圾收集站和混合垃圾收集站。

根据黄羊镇实际情况,本项目共投资200万元,采用砖砌封闭、半封闭式依据垃圾收集服务半径建设6处独立式、非压缩混合垃圾收集站。

4.2工程要求

(1)垃圾收集站的设计收集垃圾能力不大于50吨/日。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的征求意见稿(2009年11月)》中的相关参照

类型

设计收集量(t/d)

总用地面积(m2)

车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