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 张爱国作品精选精练.docx
《高考语文 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 张爱国作品精选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 张爱国作品精选精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张爱国作品精选精练
张爱国作品精选精练
最幸福的事
张爱国
课堂上,钟老师问:
“同学们,你们认为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
“受到老师的表扬最幸福。
”刚刚受到钟老师表扬的李大雷第一个站起来,得意洋洋地说。
“最幸福的是考了第一名!
”张明明说着还挑衅似的看了看李扬——这两个孩子一直在
学习上较劲,而上周的考试,张明明获得了第一名。
“最幸福的是过周末!
”陈志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因为周末,外婆会为我做很多好吃的。
”
孩子们哄堂大笑,陈志磊真是个“贪吃鬼”。
“今年春天,我爷爷的腿好了,又重新能挑水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
”龙小刚进入了回忆状态,“去年下大雪之后,有一天我爷爷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动。
我奶奶又挑不了水,每天都逼着我和她一起抬。
地上滑,好几次,我和奶奶都摔破了手,还摔坏了几只桶呢。
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和弟弟真苦啊,舍不得喝水所以,爷爷腿好了,能够一跛一跛地拎水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幸福!
”
“你爷爷奶奶真笨!
看我爷爷奶奶,建了个大水窖,趁天晴把水窖挑满水,就够一家人过冬了……”说话的孩子还想取笑龙小刚,被钟老师制止了。
“去年,邻居莲奶奶病了,睡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我最先发现的,是我给她儿子打了电话,她儿子才从外地赶回家里带她治病的,不然她就死掉了。
”班上有名的“调皮鬼”刘洋大声说,“现在莲奶奶总夸我是好孩子,还常常给我糖吃。
要我说,我才是最幸福的。
”孩子们显然不屑。
“这也算幸福啊?
哼!
”
“我还帮一个老爷爷打过电话呢……”
“我也是……”
“我也有一次……”
“我那次帮了一个小妹妹打电话,她想她爸爸妈妈了……”教室里哄闹起来,钟老师拍了拍讲桌,启发孩子们再换换角度。
“我最幸福的事是在今年暑假。
”柳静尽力说得有文采一些,“我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了我爸爸妈妈打工的深圳——啊!
深圳真大啊,比我们镇上大多了。
那天晚上,我爸爸没上班,带我到大街上啊!
深圳的大街真亮啊,各式各样的灯都有。
逛完街,爸爸还带我
吃了肯德基——啊,肯德基真……”
“嘁!
深圳算什么?
”同桌郭童很不服气,“深圳有东方明珠塔吗?
有海洋世界吗?
有世博园吗?
没有吧?
但上海都有。
我暑假去的时候,我爸爸妈妈一整天都没上班,带我看东方明珠……”
“老师,郭童撒谎!
他根本就没看到东方明珠塔。
”刘洋站起来,冲着郭童叫道,“我爸爸打电话和我说了,你爸爸刚走出工地不远就迷了路,然后随便找个地方说是东方明珠塔,你其实连东方明珠塔的影子都没看到……”
“我看到了,我看到东方明珠塔的塔尖了,我还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好几天呢。
”郭童气呼呼地反驳道,“你嫉妒我,因为你爸爸妈妈从来都没带你去过那儿……”
“你们别吵了,要我看,去深圳,去上海都比不上我去我姑姑家幸福。
”杨鑫博眉飞色舞地说,“姑姑和姑父都忙,很少在家,我一去,就能和我表哥整天打游戏、上网,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
这时,钟老师叫起很少发言的郭素素,问:
“郭素素,你来说说最幸福的是什么。
”
“我……其实我觉得每天都很幸福。
”郭素素淡淡地说,“每天下午放学后,爷爷坐在院子里抽烟,奶奶在厨房里烧饭,妹妹和我一起写作业。
等爸爸妈妈从地里回来了,全家人就坐在一起吃饭……”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郭素素还在说着,突然,不知谁哭出了声,一个,两个,一大片。
(选自《意林》少年版,有改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老师这一形象文章虽然着墨不多,但是通过他制止孩子取笑小龙、启发孩子们转
换角度思考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教育有方。
B.小说设计孩子们围绕帮人打电话而引发争议的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塑造乡村孩子
们乐于助人、朴实善良的群像特点。
C.小说善于运用短句,这既符合孩子们口语表达的特点,结构简单,句意明晰,也使
文章具有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特点。
D.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虽然各有不同,但都真实地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作者并
没对孩子的幸福观作出直接的褒贬评价。
2.郭素素的发言为什么会引发一片哭声?
作者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3.文章主要采用孩子们的对话来进行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1.B(“主要是为了塑造乡村孩子们乐于助人、朴实善良的群像特点”理解有误,从全文来看,小说设计孩子们围绕帮人打电话而引发争议的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暗示留守儿童和老人遭遇到的生活困难,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乐于助人的品格,但不是主要目的。
)
2.(6分)①郭素素介绍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幸福情景,是班上大部分孩子期望而又难以实现的,因而引发哭声一片。
②暗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留守孩子及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反思与同情。
③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唤起读者(或社会)对留守家庭进行关注与思考,以增强文章的现实批判力。
(每点2分)
3.(6分)①使得叙事集中,通过不同孩子的讲述把不同家庭的生活状态集中展示出来。
②孩子们天真的叙述与留守生活的孤独困难构成反差,对读者形成更大的冲击力。
③真实反映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折射出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状况。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废纸不腐
张爱国
①八月十五,进奏院衙署,窗前,苏舜钦看着缓缓西沉的太阳和渐渐热闹的大街,不由一声叹息。
好友刘巽问他为何叹息。
苏舜钦苦笑了笑,说出自己的烦恼。
②原来,作为当世有名的大词人,苏舜钦和他的诗朋文友们每年中秋节都要在京城的文韬阁聚会,赏明月,观舞乐,喝酒赋诗。
按惯例,今年当由苏舜钦做东,请束也已于半个月前发出,但直到现在,苏舜钦晚上宴客的银子还没有着落。
③刘巽笑了:
“好一个苏大学士,连一场宴会都办不起,真是笑煞人也。
”
④“刘兄莫笑,莫非你办得起?
”苏舜钦说着,两人哈哈大笑。
⑤“真可笑也!
你看他们,其府上日夜车来马往,灯红酒绿,歌舞喧嚣,宾主酣醉,又何时为银子而愁?
”刘巽擦去眼角笑出的眼泪,“你我整日囚身于衙署,劳形于案牍,忧心于庙堂与乡野,怎的连一场宴席都负不起?
”
⑥“刘兄莫气!
道不同,则择取不同。
他们有他们之择取。
你我有你我之择取。
你我既然如此择取。
即是择取如此生活。
”苏舜钦看着刘巽。
不无严肃地说,“人生在世。
各自有其生活方式。
他们以彼方式为乐,你我又何来以此为苦?
”
⑦“罢了罢了,苏兄还是快快解决这燃眉之急吧。
”刘巽说着,眼睛一亮,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有了!
苏兄,你我何不将此等纸张收集卖去?
”
⑧“不可不可!
”苏舜钦急忙摆手,“此乃衙署之物,朝廷也有禁令,不可私占。
”
⑨“苏兄迂腐!
不过废纸耳,百无一用。
你我此举实乃废物再用,又合皇上克俭戒奢之倡,有何不可?
”刘巽说着就开始捡起来。
⑩苏舜钦想了想,也是,这些年来,衙署里用过的废纸很是不少,但大多被当作垃圾,胡乱丢弃,实属浪费;少部分被擦桌抹椅、烧火取暖用了,甚是可惜。
苏舜钦似乎给自己找到了理由,于是也蹲下身去捡。
⑪好一会儿,两人将地上、橱柜内外和拐角旮旯里的陈年废纸都翻捡出来,擦去痰迹、脚印和霉灰尘土,用麻绳捆上,扛出去卖了。
⑫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
宾客们大喜,纷纷夸苏舜钦终于大方了一回,又问他哪里发了财。
苏舜钦坐在宾客中间,醉态十足,笑眯眯不语。
⑬可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早朝一开始,一位御史就向皇上参奏苏舜钦,说他目无法纪,侵占公物,监守自盗,罪大恶极。
⑭苏舜钦脑中轰一声,暗叫不好,他知道这并非冲他而来,而是冲着正在推行新政的范仲淹大人和新政而来——苏舜钦是范仲淹新政的忠诚拥护者和积极推行者。
新政因为严重打击了贵族官僚的既得利益,推行以来一直受到他们的百般阻挠。
苏舜钦也清楚,这御史台早已成了保守派攻击改革派的前沿阵地。
他想解释,可尚未开口,满朝文武八成以上齐刷刷跪下,将此事无限上纲上线,奏请皇上严惩苏舜钦等贪官恶贼。
皇上看着眼前的阵势,沉思良久,将苏舜钦、刘巽,以及所有参加宴会的人革职为民,即刻驱出京城。
⑮京城外,一场秋雨刚停,夕阳残照,愁云惨淡,秋风萧瑟,乌鸟凄鸣。
刘巽抹一把脸颊上的清泪,愤然道:
“真小人也,竟拿区区废纸做文章,置你我于此境。
”
⑯“刘兄莫怒,俗语曰,虫蝇不噬无缝卵!
昨日,倘使你我能克制心中私欲,他们即便欲置你我于死地又能奈何?
此事皆由你我私欲贪心所致,不怪他们。
”苏舜钦竟然淡淡一笑,“何止不怪?
当感激也。
”
⑰“感激他们?
”
⑱“刘兄可知昨夜众宾赞我时我心中所想?
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
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
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
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
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
终了,岂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福百姓之初心良知一并卖去?
如此,你我杀身之罪巳成,千古骂名亦成。
”苏舜钦认真地鋭,“刘兄,他们扼你我之私欲贪心于萌芽,岂不当感激?
”
⑲“苏兄言重,区区废纸,何至于斯?
”刘巽轻轻一叹。
⑳“刘兄差矣!
自古以来,所有巨贪大蠹,皆非一朝一夕所成,无不由跬步之错而至千里之罪、千古之耻。
”苏舜钦忽然泪流满面,“刘兄,你我被革取事小,一旦祸及范大人和新政,你我定当千古之耻也……”
补记:
史载,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之所以在推行不到一年后即宣告失败,与苏舜钦这一“监守自盗”事件给保守派以借口并最终将改革派一网打尽有着一定的关系。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9期)
注:
苏舜钦(1008--1049)北宋诗人、书法家,景祐元年进士。
文学上是北宋诗文改革运动的重要作家;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舜钦、刘巽本是一心为民
清官,但因一念之差,没有克制住自己的私欲和贪心,最终犯错,被革职逐出京城,作者以此来教化读者。
B.小说擅长细节描摹,如第⑫段苏舜钦"笑眯眯不语”,表现其得意之情:
第⑯段描写苏舜钦“淡淡一笑”,表现出他乐观旷达的心态。
C.小说对环境精雕细刻,让读者如临其境,如第⑮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苏、刘二人离京时的凄清悲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当时悲伤愁苦的心情。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卒章显志,作者通过人物语言,揭示主题,警示世人:
不遏止小贪欲,便会逐步形成大贪念,最终铸成千古罪过。
5.根据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废纸不腐”的含意。
6.结合本文,谈谈历史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答案】4.B5.①废纸并不是一无是处,能够为人们带来金钱。
②人们要永远记住“废纸事件”带来的警示:
贪欲会一点一滴地积累。
③“废纸事件”中,苏舜钦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6.①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需要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俗和社会的主要内容。
小说通过“补记”表明文本所涉人物及主体事件的真实性较高。
②历史小说在细节上允许适当艺术虚构,便于展开事件叙述与事物描写。
小说中的对话,细节是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让内容更具可读性。
③基本故事情节真实,突显历史真实性,细节内容想象虚构,突显文学艺术性。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针对题项的问题对应文章内容筛选出重要信息点。
本题中B项中,第⑯段描写苏舜钦“淡淡一笑”,表现出他乐观旷达的心态。
表述错误。
这里重点要表现的是他具有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结合小说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解答。
本题中,从表层含义上说:
据“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可知废纸并不是一无是处,能够为人们带来金钱。
而从深层含义(主题、人物)来说:
据“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
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
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
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
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
终了,岂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福百姓之初心良知一并卖去”可知是教育人们要永远记住“废纸事件”的警示:
贪欲会一点一滴地积累;另外“废纸事件”中,苏舜钦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文本,在充分把握文本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然后结合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本题中,让“结合本文,谈谈历史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文本中的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以及苏舜钦、刘巽等人物,乃至反对变法者借助苏舜钦卖废纸一事弹劾打压新政等都是真实的;小说通过“补记”表明文本所涉人物及主体事件的真实性较高;可见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需要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俗和社会的主要内容。
但是,苏舜钦与刘巽如何因宴客发愁、二人如何商议、如何想到卖废纸以及二人捡废纸的动作以及朝堂上的弹劾、甚至被贬后的对话等不可能是历史的真实回放,都是作者虚构的。
这些虚构又基于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性格,虚构的合情合理。
可见历史小说在细节上允许适当艺术虚构,便于展开事件叙述与事物描写。
小说中的对话,细节是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让内容更具可读性。
最后可总结:
基本故事情节真实,突显历史真实性,细节内容想象虚构,突显文学艺术性。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结合小说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解答。
一声吼
张爱国
①1943年冬天的雪,真是太大了,我奶奶的四个孩子,最大的我大伯十一岁,最小的我父亲刚满月,都断炊两天了。
天黑时分,我奶奶和四个孩子静静地躺在床上,对蹲在门口的我爷爷说:
“他爹,再想不到办法,我娘几个熬不过明天了。
”
②我爷爷很木讷,半锅烟工夫才“哦”一声,又半锅烟站起来,说:
“我,想办法。
”我奶奶问他想什么办法,他却不见了。
③除了偷,我爷爷还能想什么办法呢?
④黑天白雪,风大天冷,我爷爷迈开两条大长腿,十里的路,半个钟头就到了。
⑤透过院门,我爷爷看到,常家灯火通明,常爷端坐厅堂正中的太师椅上,家人依次而坐,下人们一旁站立,一个个神色凝重,偌大的院子里只有风声呼呼。
我爷爷上身只穿一件破棉袄,赶路时出了一身汗,现在很冷,只得悄悄走开,钻进村头的一个草堆洞里等。
⑥我爷爷在草堆洞里睡了一觉后再来时,常家的灯火熄了。
我爷爷凭着风雪声的掩护翻进院子,又凭着曾经替东家给常家送过一次粮的印象,很快就摸进了粮仓,又摸到一个褡裢,装上米,再用绳子绑到腰身上。
⑦从粮仓出来,我爷爷傻了:
进来时他是就着院墙外的一棵树才爬上近丈高的墙头的,可院子里没有树,上不了墙。
摸索了好一会儿,我爷爷才发现西厢房的一扇窗子靠近院墙,可以就着窗子上墙。
我爷爷提提裤脚,就要往窗台上跨——房里的灯突然亮了。
我爷爷急忙往下一蹲,缩到窗脚下,双手紧捂口鼻。
⑧屋里并没有动静。
我爷爷悄悄地将身子往后仰了仰,看见雪白的窗纸上映着一个女人的影像,一动不动,似乎只是静静地坐在窗前。
⑨好一会儿,屋里的女人还是毫无动静,我爷爷轻轻地向后捱了几步,隔着窗纸,他依稀认出女人是常家少奶奶。
常家少奶奶我爷爷见过,人长得好,心肠也好,那次送粮时她亲自给我爷爷他们几个做苦力的端茶拿点心。
⑩我爷爷不知道常家少奶奶深更半夜独坐窗前干什么,又探头看,发现她的脸上还挂着泪水,这么好的日子哭什么?
我爷爷想起先前在院门外看到的情景,莫非常家也遇到了难事?
常家能有什么难事?
⑪冷,饿,腿脚麻木,我爷爷坐到窗脚下,决定等腿不麻了,就翻出去。
⑫我爷爷太辛苦了,一坐下就睡着了。
⑬“咚!
”一声响通过墙壁传进我爷爷耳里,很响。
我爷爷猛然醒来,院子里除了风雪声什么都没有。
我爷爷豁出去了,站起,一只脚踏上窗台,另一只脚往院墙上一撑,双手往墙头一扒,身子就跃上了墙头。
⑭“啪!
”我爷爷跳下了墙,但不是院外,而是院内——他刚才跃起的同时仿佛看到屋内房梁上挂着一个人,是常家少奶奶。
常家少奶奶在上吊,刚才的声响是她踢倒的凳子发出的。
⑮“救人啊!
”我爷爷的一声吼,常家院子顿时醒了,与此同时,我爷爷踢开窗子,窜进房,抱住常家少奶奶。
⑯“少奶奶,少奶奶……”常家的下人们哭叫着。
⑰“彩云,你怎么这么傻!
”常爷捣着拐杖惊慌失措地走来,看到儿媳妇没大碍,就坐到椅子上,“彩云啊,继业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你再有个三长两短……”
⑱“爹,继业说了,今天午时带部队回家休整,午时不回,就说明他殉国了。
爹,现在什么时候了?
继业回不来了,继业和鬼子拼死了。
”常家少奶奶扑进一位满脸泪水的老女人怀里,“奶妈,我要随继业去,你们不该救我……”
⑲“对啊,刚才谁吼的救人?
”常爷站起来。
⑳“是他。
”管家指着愣在一旁的我爷爷。
“你是谁?
你是怎么……”常爷突然愣住——他看到我爷爷肩上背着常家的褡裢和米。
“我……我……”我爷爷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浑身颤抖。
“我明白了明白了。
”常爷丢下拐杖,双手抓着我爷爷的手,“你别怕别怕。
”
“我不怕坐牢,常爷,救救我一家老小。
”我爷爷噗通跪下,“常爷,我是贼,你报官吧。
”
“你的一声吼,救了我常家啊。
”常爷也噗通跪下,“你是我常家的恩人……”
就在常爷准备让人挑着粮食送我爷爷回家的时候,他唯一的儿子常继业带着一队人马回来了——他们在路上遭遇了小股日军,加之风雪大,耽误了时间。
常继业听了事情的原委,当即和我爷爷结拜为兄弟。
(选自2019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关于大雪和“我爷爷”一家境况等背景的交代,迅速将读者拉进情境中,让人唏嘘。
B.常家灯火通明,人们端坐、神色凝重等描写,暗示有重大事情发生,对此“我爷爷”并不知情。
C.“我爷爷”本性善良,所以他看到常家少奶奶上吊时马上想到用救人来救赎自己做“贼”的行为。
D.常继业和“我爷爷”结拜为兄弟,这是传统小说常见的大团圆结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答案 C
解析 “所以他看到常家少奶奶上吊时马上想到用救人来救赎自己做‘贼’的行为”错,根据原文“我爷爷跳下了墙,但不是院外,而是院内——他刚才跃起的同时仿佛看到屋内房梁上挂着一个人,是常家少奶奶。
……‘救人啊!
’我爷爷的一声吼,常家院子顿时醒了,与此同时,我爷爷踢开窗子,窜进房,抱住常家少奶奶”,从这些动作和语言描写来看,爷爷救人是下意识的反应,体现了他本性善良,“‘我……我……’我爷爷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浑身颤抖”,通过对爷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反映出他当时的心理,救人是爷爷本能的反应,他当时都忘记了自己是个“贼”,所以并不是“想到用救人来救赎自己做‘贼’的行为”。
8.小说以“一声吼”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一声吼”为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一声吼”是小说主要人物“我爷爷”发出的,以“一声吼”为标题,能够凸显爷爷的品质特点。
(3)“一声吼”串起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将两家人的命运连在一起,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
解析 此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作答:
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小说线索方面;③塑造人物形象方面;④对于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⑤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等。
本文以“一声吼”为标题,其中暗含着许多疑问,“吼”了什么,为什么“吼”,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一声吼是爷爷发出的,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来说,表现了爷爷善良的本性。
从故事情节发展来说,爷爷成了常家的恩人,常继业当即和“我爷爷”结拜为兄弟,“一声吼”起着串起并推动文章主要情节发展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加紧凑且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解答时,可以结合掌握的结构术语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条概括出答案。
9.简要赏析小说的叙事艺术。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旁观者的身份娓娓道来,自由表现人物和事件。
(2)小说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事件不断向前发展,人物形象逐渐鲜明。
(3)人物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自然真实,形象生动。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①抓叙述人称(视角)——首先看作者是用第几人称来叙述的,再根据人称的表达效果,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②抓叙述方式——阅读作品,分析其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然后分析具体的表达效果。
③抓情节安排技巧——了解情节安排技巧类型(铺垫、悬念、伏笔、线索等),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④抓叙述安排上的特色——分析叙述故事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如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相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等,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针对本题,要深入思考有关时间变化的语句,以及有关爷爷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语句的作用,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几个方面作答。
答题时注意结合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归纳,分条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