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5555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docx

《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docx

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

打糍粑作文(通用20篇)

  打糍粑作文篇1

一转眼又是岁末了。

不大注重形式的城里人还是一如既往地过着“天天像过年”的好日子。

我走过热闹非凡的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从我眼前晃过。

我那几近麻木的心却突然只剩下一个简单的愿望,再吃一回阿叔阿姑们亲手做的糍粑。

我在乡下仅仅住过半年。

对于城里孩子而言,那里除了山清水秀、牛羊满山的乐趣之外,最诱人的就是那些吃不尽的农家手工食品了。

像红薯,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熟或烤着吃,还可以晒成红薯干,炸成红薯片。

由于是乡间极普遍的一种农作物,一般各家都有地窖储藏收获的红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

但糍粑就不一样。

因为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竟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

过去乡下过年是非常热闹的,在外的儿孙都会回来欢聚一堂。

这个时候,各家才会蒸一桶上好的糯米,用来打糍粑。

打糍粑的工作一般都是傍晚开始进行,当蒸熟的糯米被抬进堂屋,那里已经准备好了打糍粑的石窑,有一面鼓的大小。

如白雪一般晶莹的糯米被倒进石窑,清香在屋中散发开来。

阿叔们抡起了特制的木棰——柄有一米多长——开始砸向窑内的糯米。

山里的冬天格外寒冷,但屋内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

随着一声声有节奏的撞击声,糯米在木棰的起落中失去了原有的结构,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大块洁白如玉的糯米团。

它巨大的黏性使得阿叔们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提起木棰。

我的父亲和伯父都是在外地从教多年的老师了,没有参与打糍粑。

年轻力壮的阿叔们就脱了棉袄,穿着单衣,仍然挥汗如雨。

我也跟在阿姑们身后,看她们收拾好一张又长又大的木板,接过阿叔们打好的糯米团,手脚利索地把它分解成无数个小糯米团。

有的包上豆沙,有的什么也不包,压平了,就成了圆圆的糍粑。

刚打好的糍粑热乎乎的,可以直接吃。

而我因为疑心糍粑里掺进了阿叔们带着咸味的汗水,而不肯第一个尝味。

那里,阿叔们又在打另一窑糍粑了。

这样反复几个回合,木板上就搁满了成形的糍粑,等冷却以后,它们才变硬,就可以储存了。

各家都可以分到不小的分量。

糍粑的吃法也很多样,可以放在炭火上烤软,那样的糍粑外壳被烤成金黄,很脆,里面却是松软的,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也可以把糍粑切成小块和甜酒冲蛋一起煮熟,是不错的早餐;若还嫌不够味,索性来个油炸,就成了又香又糯的糯米粑粑……一般糍粑都要吃到春节过后冬季结束的时候。

因为一年只打这么一次,所以那一两个月里,糍粑就是能令我们太快朵颐的惟一食品。

离开乡下以后,每逢过年,还常常能收到阿叔阿姑托人捎来的糍粑。

而最近几年,阿公阿婆相继离世,阿叔阿姑也都渐渐老了,他们的晚辈则纷纷走出了大山,奔向外面的世界。

打糍粑的热闹场面,不知道是否已成了过去。

每天面对着餐桌上的菜肴提不起半点胃口,却深切地怀念起家乡的糍粑来。

这个春节,别的不吃也罢,吃不上阿叔阿姑们打的糍粑,才是我最深的遗憾。

打糍粑作文篇2

每到腊月底,老家都有打糍粑的风俗。

去年回老家的过春节的时,我终于知道了怎么打糍粑。

前一天晚上,爷爷把糯米用井水泡好。

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胀鼓鼓的糯米端上桌来,倒进木桶里。

用熊熊烈火来蒸。

我们则把事先准备好的石盆、木棒拿出来,摆在门外。

等屋子里飘满米香时,糯米就粒粒熟透了。

把火关掉,把糯米倒入石盆。

爸爸爸和伯伯操起两根木棒,往里面使劲一捣,还喊起了号子。

妈妈则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沾着水给糯米翻个身。

每捣几下,就要沾点水,才不会粘。

爸爸他们越打越有劲,糯米渐渐成了糊状。

刚开始捣还挺轻松,后来,糯米不是颗粒了,十分粘手。

一捣下去,就沾着不放。

必须捣一下,就沾点水才行。

不一会儿,爸爸他们就满头大汗了。

好不容易干完了,爸爸累的头发都湿透了。

妈妈把打好的面团放在竹筛上,上面铺了一层面粉。

妈妈把面团扭成条状,不时揪下一团。

我们则把面团做成糍粑。

先在手掌心滚成球形,再用手一压,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顺着中心一边按一边转,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

大家热火朝天地干着,忙的不亦乐乎。

终于糍粑出炉了,我急忙抢了一个,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

我望着美味的糍粑,心想:

正是我国这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才造就了糍粑这等美食啊。

我们一定要继续把这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打糍粑作文篇3

如果说喝雄黄酒是端午的习俗,吃年夜饭是除夕的习俗,那么打糍粑就是清明节特有的习俗了。

今年清明节,我就亲眼见到了糍粑的制作过程。

做糍粑的第一步就是蒸糯米。

把糯米洗净放入一个木桶中,将木桶放在一口盛满水的大锅上,下面生起火来,不一会,热气就冒出来了。

经过一番蒸煮,木桶里的糯米熟了。

热腾腾的糯米出桶时,白花花的雾气迎面扑来,一股糯米香直冲鼻孔。

整桶糯米被倒到一个大石臼中,大人们开始用石锤击打。

打糍粑可是一项体力活,那石锤少说也有几十斤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动,因此需要有好几个壮汉轮流击打。

一锤子下去,即使是再坚硬的东西也会被砸碎,何况是这柔软的糯米,因此同时还需要一个灵巧的人来控制形状,添水揉糯米。

开始时,身高八尺、力大无比的舅舅首先上阵。

只见他两手一前一后托住石锤柄,与动作灵敏的叔叔互相配合,一起一落,仿佛在演奏一支富有节奏且欢乐流畅的乐曲。

那锤子在舅舅手中得心应手,犹如金箍棒在齐天大圣手中舞动,毛笔在王羲之手中挥洒自如,不久,原本缝隙较大的糯米渐渐融为了一团。

别看舅舅打得兴致勃勃,但没过几分钟,他就体力不支,败下阵来。

于是,后面的人就自告奋勇地接上去,累了又轮下一个,如此交替、重复,充分显示出了集体的力量。

待打得颗粒均匀时,糯米就变成了糍粑。

热气腾腾的糍粑出臼后,倒入覆盖着一层面粉的面床上,用手和擀面杖扒平,然后划成一条条的形状,放入各种馅料,用刀切开,如同包饺子一般包起来,再拉长拉细。

这样,香糯可口的糍粑就大功告成了,一口咬入,嚼性十足。

打糍粑作文篇4

又是一个新年到,处处充满着年的味道。

在我的老家可热闹了。

打糍粑、做年糕、包饺子、做汤圆、熏腊肉这其中,要数打糍粑最有趣了。

首先,将糯米放入缸里浸泡68小时,然后用竹筛把水沥干净,再将其放入锅中蒸熟,蒸熟之后,将糯米倒入粑缸中,但不着急打,需要将糯米碾压成米团才可以开始打。

浸湿后的粑锤很重,我摇摇晃晃地拿起粑锤,高高地举起来,对着糯米团狠狠地砸下去。

“嘭”随着响亮的一声,糯米团开花了,米粒似乎害怕“挨打”,都逃也似的躲开了。

因为刚开始打,米团不是很粘,我毫不费力就提起了粑锤,再来一锤,拔出来,又来一锤

慢慢地,米粒越来越碎了,糯米团变得越来越粘,砸下去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沉闷了,我使出吃奶的劲才能把粑锤拔出来。

到后来,那锤子像强力胶黏住了似的,米粒也完全不见了,我每拔一次粑锤,简直是难上加难,硬是拔不出来,只能请大人帮忙了。

好不容易打好了,往手上抹一点油,扯出巴掌大小的米团,搓成团,然后轻轻压下去,压成圆形,一个白花花的糍粑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满桌的糍粑,我乐开了花。

打糍粑作文篇5

“八月里,中秋到,家家户户打糍粑。

快喊爹,快喊娘,烧开水,蒸糯米,拿起粑槌捣糯米。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最让我开心的就是中秋节打糍粑。

糍粑最讲究的就是蒸和舂。

首先要选材,糯米粒一定要选那种圆圆的才会更糯更香。

把米粒洗干净后再上蒸笼蒸,蒸出来的糯米饭晶莹剔透,喷喷香香,整个村子都闻见那种香味,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

糯米饭蒸好后必须马上放石臼里舂,不能冷却,否则就会舂不糍,会有很多米粒夹在中间。

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糯米饭放在石臼里。

糯米饭不能太多,多了舂不动;不能太少,少了不好打。

外公拿起一根碗口那么粗的木棒用力舂打。

一开始,有年轻人自告奋勇地来舂,可他们力气不够,方法不对,那晶莹冒着热气的糯饭用力一舂,就粘住了木杵,怎么也举不起来了。

于是外公这位”老将”出马了。

只见外公轻轻一举就举起了木杵,用暗力舂在糯米饭上,发出”咚”的声音,再提起木杵,便有糯饭黏在木杵上。

舂饭、提起,再舂再提起,渐渐的,糯米饭越来越碎,也越来越了黏,糯米饭条就拉得越长。

我也想要尝试一下,使出来全身的劲都举不起来。

外公不断用力舂打,大约十分钟,一粒粒的糯米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饭团,这个时候糯米饭就算舂好了。

外婆趁热把饭团分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团,一碗一碗的弄好送给邻居们一些。

外婆说:

"大家都吃才会更香,好东西要一起分享。

”我使劲点头。

糍粑怎么吃呢?

必须准备好豆粉和白糖搭配着糯米饭团。

先用筷子夹出一小团,然后在外面裹一层豆粉和白糖,看起来都让人流口水,颜色也十分诱人。

轻轻咬一口,糯米的软糯,豆粉白糖的香甜让人颊齿留香。

吃完糍粑后每个人的嘴角粘满了豆粉和白糖,你笑我,我笑你,一家人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声笑语中

每年的中秋节总少不了糍粑,香甜的糍粑寓意着团圆和甜蜜,而打糍粑也成为我美好的童年回忆。

打糍粑作文篇6

小时候总觉得打糍粑是体力活,得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一下一下地把糯米放在石槽里翻打。

但这次回老家过年,我才真正了解到,那是以往的事了,现在大家都是用机械来打糍粑。

在亲戚家,有一台奇怪的“铁家伙”,让我和妹妹疑惑不解。

爸爸告诉我,这是打糍粑的机器。

我和妹妹围着看了半天也没看个明白。

这时,姑奶奶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木桶从后院里走了过来,掀开盖子,里面是一桶白花花的糯米饭,糯米饭的香味瞬间扑面而来。

我们顿时着急了,叫大人赶快开工打糍粑。

姑爷爷和姑奶奶两人一起,一个用大汤勺往机器口放糯米饭,一个用木棍捣,你一下我一下,我看着觉得好简单,心里痒痒的,忍不住想要自己尝试,但没想到看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挺难。

我用力地往机器口捣着糯米,但糯米在我的手里却变得一点不听话,经常整块整块的粘在木棒上,被我提起来。

好不容易整好了糯米,又因力气不够,出口处断断续续,远不如姑爷爷捣得那么大块。

真是一件累人的活!

才捣了几下,我就累得气喘呼呼,在大冷天竟直冒汗。

好不容易打完糍粑,我在手上抹上茶油,准备捏糍粑。

白白胖胖、热乎乎的糍粑被放到了桌上,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捏起了一坨,但随后像被电了似的,缩回了手,放在嘴里吸吮着。

那种想捏,但又怕烫的样子,把所有人都逗笑了。

在一旁的姑奶奶则娴熟地捏下糍粑,滚成一个小团子,递给我,让我放到竹台上按开。

拿着捏好的糍粑团子,我左右手倒来倒去,迅速地把这些白又圆的小团子放在竹台上,用手掌轻轻按开,一个圆圆的糍粑做了出来。

按照这个方法,我和妹妹在不知不觉中越做越好。

最后,我拿起一块蘸着糖和妹妹一起吃了起来。

自己捏的,果然又香又软。

这次打糍粑的快乐,我将永远收入记忆夹中。

打糍粑作文篇7

“糯米珍珠粒粒匀,木棍石臼往来频。

大年初三这天,我随妈妈回到小陶镇上湖口村的舅公家。

一进院门,就看到了眼前这幕打糍粑的精彩表演:

刚刚蒸熟的糯米饭,一粒粒晶莹饱满,如珍珠般透亮,香喷喷;把糯米饭倒入石臼里,几个舅公就轮流上阵,挥动胳膊,手拿木棍,点入臼窝,转着圈儿将石臼中的米饭捣碎,间歇还“哟一嗬,哟一嗬”地喊着号子,声音伴着杵棍声有节奏地散向四周。

好奇的我看着他们轻松的样子,也想动手试试。

可木杵被石臼里黏稠的糍粑粘住,难往上提,即便有爸爸的帮忙,才打两下,我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

舅公忙接过木杵,笑着告诉我,打糍粑可不仅是个力气活,速度要快的同时还要控制力道,速度慢了就米饭变硬,轻了糍粑又不能成形。

看来,我只能站在一旁,静静欣赏了。

刚刚打好的糍粑又软又黏,趁热依喜好裹上咸口的肉菜馅,或者甜口的花生糖浆,都好吃得不得了!

你看,像奶酪一样还能拉丝呢!

打糍粑、吃糍粑、闹新春、迎新年。

妈妈告诉我,这糍粑早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食物,更是一份情怀和黏住友情与亲情之间的纽带。

同学们,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一定要尝一尝!

打糍粑作文篇8

度过了三百六十五个昼夜,地球转了三百六十五圈,我们企盼了三百六十五个日月,终于迎来了这欢庆的日子——春节。

每到这时候,我的家乡都会有打糍粑的习俗,今年也不例外,因为糍粑象征着丰收、团圆和吉祥。

别看糍粑小小的一个,做出来可不容易。

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接着把米放进木桶中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米饭拿一个“T”型的大木锤反复在石槽里敲打成饭泥,再拿一个木板,在木板上洒下面粉,把打好的饭泥放在木板上揉搓,分成一个个平均大小的米团,再用另外一个木板放在这上边压一压,不一会儿,一个一个又扁又嫩的糍粑做好了,卖相极佳,让人看得垂涎欲滴,眼珠子都快望出来了。

这时你要是站在这希望儿,肯定也很想吃呢,这可不行,这样的糍粑还要放置阴凉处风干,风班干后放在水中泡起来,再保存个两三天,就可以拿出来细细品尝啦。

做糍粑也是聚会的大好时机,大人们不停地忙碌,小孩子们也不闲着,忙来忙去地帮大人们搬东西,这个场面右真是热闹,地无法形容,不过,这才是家人过年其乐融融的样子嘛!

来,废话少说,我来给你科普科普糍粑的吃法。

糍粑可以煮着吃、煎着吃、蒸着吃等等,其中最过瘾的就是烤着吃了。

冬天的湖南很冷,一家人经常在火炉上烤火,在火炉上搭个铁架子,把糍粑放在铁架子上烤,烤糍粑时火不能太大,要不就只会把外皮烤焦,而里面还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性急。

等到糍粑胀得像个包子时,就烤熟了,如果你要吃甜的,可以在糍粑里加些糖,这时你可不要被这它的外表诱惑地急于下口哦!

不然烫得只可能是你自己的舌头了,咬一口糍粑,那真是浓深米香,爽滑口感,入口即化,嫩白的色泽,一口则令人流连忘返,二口则令人其乐无穷,三口则令人乐不思蜀,四口则令人醉生梦死,五口则令人飘顠欲仙……

糍粑好,糍粑妙,过年忙,糍粑香!

怎么样?

呼了我的叙述,想吃糍粑吗?

打糍粑作文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的就是春节,在我的家乡福安,过春节有一种习俗,那就是打糍粑。

先备一大桶用木桶蒸熟的糯米饭,再把糯米饭倒入石臼中,加入些许清水,然后一人用巨大的木槌反复的捶打,一人在一边用手在木槌抬起的瞬间,用手沾着清水调整糯米的位置。

就这样,糯米逐渐的,越打越粘糊,变成了糯米团团;再上百次的捶打,变成了还可辨认出星星点点米粒样的糯米糊;再捶打,再棰打,再上千次的捶打,终于有了一丝糍粑影儿了,似一个大面球,但还是会十分的粘手。

再捶下去,整个的,倒像在耍杂儿的了:

一人用一巨大的长木槌,去捶打一个不知名的,十分有质感的白面球,一人在木槌抬起的瞬间用沾了水的手,把微弹起来球团按回臼中。

那球是越打越韧。

味儿,也按耐不住了,从团中,槌中,手中,渐渐的散发出来了,萦绕在空气之中这是一种糯米的清香。

十分微妙,令人难以形容。

整个打糍粑的过程看着十分有趣又带着点小惊悸的,因为那手,似乎总差那么一点就要被木槌打着了,但,就是从差那么一点儿,一直不带粘边的那种,让人看着,忍不住的揪心。

一个过程下来,少说也要半天以上,现在几乎只在乡下还有见。

糍粑打完了,按传统,是会分给全村人的,因为这个象征着全村的团团圆圆,粘在一起,万众一心!

打糍粑作文篇10

这个春节,我过得可真是丰富啊!

我干嘛去了呢?

我啊,去打糍粑咯!

这天,爸妈带我来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闻到一股香香甜甜的气味,是糍粑的味道!

我顺着气味向厨房走去,看见一盘香甜软糯的糍粑,立即垂涎三尺,于是,我伸过手去,刚想拿来,却不料妈妈端起盘子,说:

“想吃啊?

那要自己动手哦!

”我开始不明白妈妈的意思,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是想让我体验一回做糍粑粑的过程啊!

首先,我把糯米用水浸泡几分钟,然后将糯米倒进电饭锅,烧至米熟透,再将糯米倒进石舀中。

接下来这可是力气活,所以我叫来爷爷来帮忙。

爷爷费力的举起大木棰,再捶下去,这样的动作持续五六次后,爷爷让我端来一盆水,将木头棰往盆里一浸,我好奇的问:

“爷爷,为什么要将棰子沾水啊?

”爷爷笑着说:

“因为糯米很粘人啊,就喜欢粘着木头棰。

”瞬间场面热闹了,欢声笑语不断。

爷爷继续他的动作,时不时用手把下面的糯米翻上来,压一压,再翻上来,压一压。

之后的半小时爷爷一直重复着这些动作,直到把糯米打成绵软柔韧的状态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了。

接下来的这一步,我就是主力了,就是趁热把糯米团揉成一个个像汤团一样的小圆球。

我和家人一起做,做着做着,我想玩点新花样,于是我摸了摸口袋,从里面摸出五角钱,包进了手中的糍粑粑里。

呵!

那样子,真比其他糍粑粑要丰满得多。

瞧!

只要把糍粑粑放进印盒,再把印盒底翻出来,用小木棍敲上几下,然后“啪”地一声把糍粑粑倒出来。

你看,一个个都不样呢!

有的是寿比南山,有的是花好月圆,有的是恭喜发财,各有各的特色。

最后,我们要开始做特色糍粑粑了。

一般情况我们会做成形后,直接在炒过的芝麻堆里滚一圈,然后沾着红糖就可以吃了。

今天,我们要尝试糍粑粑的特色吃法,煎,炸,烤都可以,我们选择了其中的油煎糍粑粑。

奶奶把粑粑一个个放进烧熟的油锅里,煎到表皮金黄,将糍粑粑盛出。

在煎的过程中,爷爷也没闲着,他把几块红糖放进锅,加一点点水,把红糖烧到粘稠状,然后直接给糍粑粑淋上一层红糖“外衣”了。

开始吃饭了,糍粑粑一端上来,我们就“纷纷出去”夹它个片甲不留,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包的五角硬币,心想:

“这五角硬币会被谁吃到呢?

”还没等思索完,就听见妈妈叫了一声,“这硬乎乎的是什么东西?

妈,你放了什么东西在里面啊?

”我忍不住噗嗤笑出来,说:

“妈妈,那是我放的五角硬币,我包的,看来今年你有福气喽!

”“哈哈哈……”顿时,整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真开心呀!

哦,对了,其实粑粑还有一种吃法,那就是把糍粑粑和米一起泡到洒里面,不久之后,一坛香甜可口的糍粑粑米酒就可以喝了!

这还是我爷爷最喜欢的酒呢!

俗话说得好“拜年拜年,粑粑上前。

”过春节吃粑粑已成为我们家的一个习俗了,每个春节都要吃,不然算不上过春节。

打糍粑作文篇11

“腊二八,打糍粑”,这是恩施土家族的民间习俗。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八,农家庭院热闹非凡,几家人合伙打糍粑。

为什么要几家人合伙呢?

因为打糍粑必须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几家人在一起打糍粑,你一定会担心弄错吧?

别担心,他们自有办法。

他们把自家的糯米放在自家的甑子里蒸,做完一家,再做下一家。

这一天,院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十分高兴,大家先分好工:

妇女们负责蒸米,力气大的男人负责把蒸熟的米捣烂,老年人则负责定型,至于小孩子嘛,主要是帮忙递东西,或者在一旁“捣乱”。

分工完毕,大家各司其职。

妇女们将头天晚上泡好的糯米用大甑子蒸熟,然后用瓢或盆把蒸熟的糯米端到碓房里,倒进碓窝,两个大力士各持一根棒杵,你一杵我一杵使劲捣。

待捣烂成泥之后,两人人完成后续工作——定型和印花。

值得注意的是,糯米粘性很强,容易粘在手上或搁板上,所以必须准备一些芡粉防沾粘。

眼看糯米捣好了,几位老人连忙抓点芡粉放在手心里搓一搓,准备做糍粑。

一位老人像揉面粉似的把米泥揉成条状,分成小团,几位老人连忙各抓一团去做。

他们把米泥放在搁板上揉揉,拍拍,就像变魔术似的,几下子就把糯米团变成了圆溜溜的大糍粑。

然后把糍粑交给“美容师”印花。

给糍粑印花的盒子叫印盒,印盒底部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鸟,双喜和“福”字,还有“龙凤呈祥”等,既漂亮又吉祥。

只要把糍粑放在印盒里,用手板按一会儿,精美的图案就印在糍粑上了。

正月里拜年,别的可以不带,但糍粑少不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拜年拜年,粑粑上前“,意思是说拜年带上糍粑才成敬意。

糍粑的吃法跟年糕差不多,煎烤炸都行。

土家人尤其喜欢把糍粑切成火柴盒般大小,放进甜酒里煮了吃。

糍粑的储藏方法也很简单,直接把糍粑泡在清水里,过几天换一次水,好几个月都不会变质。

如果实在担心时间太长糍粑会坏,就把它切成薄片晒干,再用食品袋装着,放进冷藏室,以后炸了吃。

正月来到恩施,走进土家人的厨房,你一定能看到家家户户的水缸里,躺着白花花的糍粑,馋得让人流口水。

打糍粑作文篇12

每到春节临近的时候,爷爷都会为家人做上香甜可口的手工糍粑,那滋味真是好极了。

今天,爷爷又准备开始做糍粑了。

首先,爷爷把浸泡过的糯米放进蒸锅里蒸熟,然后拿出来放在一块干净的布上开始使劲揉,爷爷说:

“这样子的揉搓方法可以使做出来的糍粑更有粘性,更加香软可口!

”一边揉,爷爷一边又洒了一些水在已经变成泥状的糯米团上,使它能变得更软糯一些。

待爷爷把糯米团搓成长条形之后,揉搓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爷爷的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我连忙拿起纸巾为他擦汗,爷爷高兴地笑了。

爷爷把糍粑晾干之后,切成小块,然后放在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看得我垂涎欲滴、口水直流,我夹起一块糍粑,蘸了糖,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那软糯香甜的滋味久久萦绕在我的舌尖。

那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打糍粑作文篇13

随着新年钟声的响起,大年三十的夜晚格外热闹,屋外天空中爆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小孩子们一人拿几束滴滴金玩的不亦乐乎,烟花声响彻整个夜晚。

新年的第一天,伴随着闹钟“滴滴”的响声,被一晚上烟花声吵着没睡着的我无奈的伸着懒腰准备新的一天。

“快起来!

三点半了!

”妈妈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房间。

农村的新年中,第一天须三点起床。

这使睡意正浓的我感到无比的绝望。

“起来做糍粑喽!

”不知谁说的这句话,让瞬间打了一个激呤!

糍粑是农村在新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糍粑象征着团圆,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场节目”。

我对所有的事情当中,唯独对此无比的感兴趣!

终于盼到做糍粑了,困意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家把工具、模板、机器一一搬到院子中,新年中,只要一有人要做糍粑,我们小孩子便会结成队的去蹭热闹。

我坐在外婆身边,外婆一边告诉我糍粑的来历,一边把糯米放到“大锅“中,加入一些材料;还告诉我:

在做糍粑时,一定要把米给洗净,放入装糯米的石盆中,并且在做时一定要做的细腻才好吃,才柔软。

接下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男人们拿起石锤,奋力的向石盆中的糯米砸去,渐渐的成型后,一个砸,一个人要把盆中成型的若糯米粑粑翻面,要使它每一个角度都能被砸的柔软。

外婆微笑着让我去试试!

那个锤子特别的重,但是人们却不喊累,争着抢着要去捶,小孩子们也便使出吃奶的劲去捶,经过这么大力的劳动,糯米粑粑终于弄好了!

我一摸,好软啊!

人们努力捶成型后的糯米粑无比的“可爱”白白的,软软的。

下一步就是把成型的糯米粑放入机器当中,被机器分解后的糯米粑成为一个条形状的,而且是加热过的,刚出来,小孩子们便迫不及待的去抢,也不管是否烫口,便往嘴里塞,生怕被别人抢个光!

最后一步便无比的简单了,于是到了我大展伸手的时候了。

拿出模子,每一个模子上印着不同的形状、有花,有动物、有植物、外婆告诉我,把长条的糯米粑揪成一个个球,大小要差不多,随后把它们压扁,再放入模子里、压紧,然后取出来,花就印上去了。

我学着外婆的动作,一步一步的做,起初我压的并不好看,压成了各种奇怪的形状,要不然就是太用力,糯米粑都粘在模子上面!

但是外婆不断的鼓励我,我自己也不断的总结经验,也就逐渐的迈入了正途,做出了好看的糍粑。

此时的我早已迫不及待要尝尝我的成果啦!

放入口中,糯米在中中依然散发出香甜的气息!

味道好极了。

当然糍粑会慢慢变硬。

农村的'方法便是把糍粑放入水中浸泡,隔一段时间给它换一次水,那就可以保存许久了。

糍粑既可能煎着吃,也可以烤着吃,在这个春节里,大家一手一个糍粑,把它们烤成一个个大鼓包,然后往里面加糖。

那味道让人们流年忘返,无比的好吃。

糍粑的制作包含了们辛勤的汗水,是人们自己双手制作而成,是农村新年中特有的色彩。

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农村特有的制作手艺。

也展示了我们祖先们的智慧和勤劳。

来北京的前一天,外婆给我塞了好几个糍粑到包里,这是北京没有的,它带着家乡的气息,家乡的传统美食。

打糍粑作文篇14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去湖南老家看望外公外婆。

春节时到离外婆家有一千多米的亲戚家打糍粑。

那天早晨,我被早早叫醒,听说去打糍粑,我很兴奋。

一路上呼吸着山村清新的空气,很快就到了亲戚家。

亲戚对我们这些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客人非常热情。

早早准备好了工具:

两个大木锤,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