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5146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docx

《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docx

第3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3–1密度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章石油产品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

[导课]油品的理化性质是组成它的各种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表现,这些性质的测定对评定产品质量、控制石油炼制过程和进行工艺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由于油品组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际中多采用条件性试验,学习时要充分引起注意。

[板书]§3–1密度

[板书]一、测定石油产品密度的意义

1、密度和相对密度

(1)密度

[讲述]定义:

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符号ρ,单位:

g/cm3、kg/m3、g/mL,由于密度和温度有关,通常用ρt,表示t温度时的密度。

标准密度我国规定20℃时,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为标准密度。

不同温度下密度的换算在温差为(20±5)℃范围内,油品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可近似地看做直线关系,由下式换算:

若温度相差较大时,可根据GB/T1885《石油计量表》,由测得的温度t时油品的密度换算成标准密度。

[板书]⑵相对密度:

物质的相对密度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

用符号表示,无量纲,由于因水在4℃时密度为1g/cm3,因此液体石油产品的相对密度与标准密度在数值上相等。

欧美各国采用15.6℃作为油品和纯水的规定温度,用表示。

相对密度指数(欧美各国常用相对密度指数表示油品密度)也称60°FAPI度,简称API度。

API度愈大,相对密度愈小。

目前,国际上把API度作为决定原油价格的主要标准之一。

它的数值愈大,表示原油愈轻,价格愈高。

[板书]2、密度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讲述]油品的密度取决于组成它的烃类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

(1)在碳原子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烃类密度大小顺序为:

芳烃>环烷烃>烷烃。

(2)同种烃类,密度随沸点升高而增大。

当沸点范围相同时,含芳烃越多,其密度越大;含烷烃越多,其密度越小。

(3)胶质含量越高,其相对密度越大。

[板书]3、测定油品密度的意义

[讲述]1﹚计算油品性质

对容器中的油品,测出容积和密度,就可以计算其质量。

2﹚判断油品的质量

由于油品的密度与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相对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例如,汽油0.70~0.77,煤油0.75~0.83,柴油0.80~0.86,润滑油0.85~0.89,重油0.91~0.97。

在油品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根据密度的增大或减小,可以判断是混入重油或轻油。

根据相对密度,原油分为三个类型:

轻质原油(<0.878)、中质原油(0.878<<0.884)和重质原油(>0.884)。

3﹚影响燃料的使用性能

喷气燃料的能量特性用质量热值和体积热值表示。

燃料的密度越小,其质量热值越高,对续航时间不长的歼击机,为了尽可能减小飞机载荷,应使用质量热值高的燃料。

相反,燃料的密度越大,其质量热值越小,但体积热值大,适用于作远程飞机燃料,这样可减小油箱体积,降低飞机阻力。

通常,在保证燃料性能不变坏的条件下,喷气燃料的密度大一些较好。

[板书]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

1、密度计法(石油产品密度常采用方法)

(1)测定原理

[讲述]其理论依据是阿基米德原理。

测定时将密度计垂直放入液体中,当密度计所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其本身的质量时,则密度计处于平衡状态,漂浮于液体中。

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密度计露出液面部分也越多;反之,液体的密度小,浮力也小,密度计露出液面部分越少。

当温度达到平衡后,读取密度计刻度读数和试样温度。

用《石油计量表》把观察到的密度计读数换算成标准密度。

[板书]

(2)注意事项

[讲述]密度计上按密度单位刻度,以纯水在4℃时的密度为1kg/m3(g/cm3)作为标准刻制标度的。

要用可溯源于国家标准的标准密度计或可溯源的标准物质的密度作定期检定,至少每五年复检一次。

型号

单位

密度范围

SY-02

SY-05

SY-10

kg/m3

(20℃)

600~1100

600~1100

600~1100

SY-02

SY-05

SY-10

g/cm3

(20℃)

0.600~1.100

0.600~1.100

0.600~1.100

注:

可以使用SY-Ⅰ型或SY-Ⅱ型石油密度计。

[板书](3)密度计读数的要求

[讲述]测定透明液体:

密度计读数为液体下弯月面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的那一点。

先使眼睛处于稍低于液面的位置,慢慢地升到表面,先看到一个不正的椭圆,然后变成一条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的直线。

测定不透明液体:

密度计读数为液体上弯月面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的那一点。

应使眼睛处于稍高于液面的位置观察。

由于密度计读数是按液体下弯月面检定的,对不透明液体,应对观察到的密度计读数作弯月面修正。

注意:

如使用SY-Ⅰ型或SY-Ⅱ型石油密度计,仍读取液体上弯月面(或称弯月面上缘)与密度计干管相切处的刻度,无需做弯月面修正。

密度计法只能测定液体密度,测定过程简便、迅速,但准确度受最小分度值及测试人员的视力限制,不可能太高。

[板书]2.密度瓶法(比重瓶法)

[讲述]

(1)原理

比重瓶法导源于密度的定义,要测定密度,就要测定比重瓶的容积,及充满上述容积的石油产品的质量。

测定比重瓶的容积,是在恒定20℃下,分别对装满纯水前后的密度瓶准确称量,则后者与前者的质量之差就是比重瓶内水的质量(即水值),用水的质量除以水在20℃时的密度,即得出比重瓶的容积。

测定时将被试验的石油产品充满至该比重瓶的同一标线,并进行称重,即可求出石油产品的质量,而油品的体积为已知,自然可以算出石油产品的密度了。

测定极易挥发的石油产品的密度时应选择比重瓶法。

比重瓶法是测定油品密度最准确的方法之一,而且所用样品量少、测量范围广。

[板书]

(2)测定要求

[讲述]先清除比重瓶和塞子的油污,经铬酸洗液彻底清洗,用水清洗后,再用蒸馏水冲洗并干燥。

测定比重瓶20℃的水值,比重瓶在恒温浴中至少保持30分钟。

测定样品的密度,比重瓶在恒温浴中应至少保持20分钟。

恒温浴要求能保持水浴温度控制在±0.1℃以内。

[板书](3)仪器

[讲述]比重瓶是一种瓶颈上带有标线及塞子上带有毛细管磨口的瓶子,常用的有磨口塞型、毛细管塞型及广口型三种,应根据试样选择适当型号的比重瓶。

a.防护帽(磨口帽)型比重瓶:

适用于除粘稠和固体产品外的所有样品.通常用于较易挥发的样品。

防护帽可减少膨胀与挥发损失。

这种形式的比重瓶可在低于室温的条件下用于测定液体样品的密度。

b.盖吕-萨克比重瓶(图1中b):

适用于除较粘稠液体外的不易挥发的液体。

如润滑油,但不适用粘度太高的试样。

C.广口型比重瓶:

适用于较粘稠液体如重油和固体。

d.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

适用于测定高挥发性及试样量较少的液体的密度。

容量有1、2、5、10mL,总质量不超过30g。

[板书](4)测定

a.比重瓶20℃水值的测定:

将新煮沸并经冷却至(18~20)℃的蒸馏水装满至比重瓶顶端,加上塞子,然后放入20±0.1℃的恒温水浴中,但不要浸没比重瓶或毛细管上端。

待温度达到平衡,没有气泡,液面不再变动时,将过剩的水用滤纸吸去。

将比重瓶外部擦干,称准至0.0002克。

比重瓶20℃的水值=装有20℃水的比重瓶质量-空比重瓶质量

比重瓶的水值至少测定5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比重瓶的水值。

根据比重瓶使用的频繁情况,一定时期后应重新测定比重瓶的水值(至少二年测定一次)。

b.试样的测定:

选择适当型号的比重瓶;将恒温浴调到所需的温度;装样;恒温;称重。

对固体或半固体试样,采用广口型比重瓶,加入半瓶试样,勿使瓶壁污浊。

如试样为脆性固体(如沥青),则粉碎或熔融后装入。

冷却到接近20℃,称得装有半瓶试样的比重瓶质量。

再用蒸馏水充满比重瓶,恒温,称重。

[板书]三、影响油品密度测定的因素

[讲述]主要是温度及体积的合理控制和正确测定,此外仪器的选用及不当操作都会影响测定的结果。

密度计法测定密度时,在接近或等于标准温度20℃时最准确,在整个试验期间,若环境温度变化大于2℃,要使用恒温浴,以保证试验结束与开始的温度相差不超过0.5℃。

测定温度前,必须搅拌试样,保证试样混合均匀,记录要准确到0.1℃。

放开密度计时应轻轻转动一下,要有充分时间静止,让气泡升到表面,并用滤纸除去。

塑料量筒易产生静电.妨碍密度计自由漂浮,使用时要用湿布擦拭量筒外壁,消除静电。

根据试样和选用密度计的不同,要规范读数操作。

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测定密度时,要按规定方法对盛有试样的密度瓶水浴恒温20min,排出气泡盖好塞子,擦干外壁后再进行称量,以保证体积稳定。

所有称量过程,环境温差不应超过5℃,以控制空气密度的变化,使之获得最大的准确性。

测水值及固体和半固体试样时,为确保体积的稳定,要注入无空气水,试验中使用新煮沸并冷却至18℃左右的纯水。

密度瓶水值至少两年测定一次。

对含水和机械杂质的试样,应除去水和机械杂质后再行测定,固体和半固体试样还需做剪碎或熔化等预处理。

【练习】已知样品在26.6℃时的视密度ρ为0.8647g/cm3,求样品的标准密度是多少?

原油标准密度表如下表所示:

温度/℃

视密度

0.8640

0.8660

20℃密度

26.25

0.8683

0.8703

26.50

0.8685

0.8705

26.75

0.8686

0.8706

答案:

ρ20=0.8685+(0.8647-0.8640)×(0.8705-0.8685)/(0.8660-0.8640)=0.8692g/cm3

[小结]测定石油产品密度的意义;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影响油品密度测定的因素

作业布置:

1、p68第4、5小题

2、预习本章第2、3节内容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3–2黏度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粘度

[导课]流体在外力作用下作层流运动时,相邻两层流体分子之间存在内摩擦力而阻滞流体的流动,这种特性称为流体的黏滞性。

衡量流体粘滞性大小的物理单位称为粘度。

[板书]一、测定粘度的意义

[讲述]动力粘度μ、运动粘度γ和条件粘度(因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分为:

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

[板书]1.粘度表示方法

(1)动力粘度μ

[讲述]定义:

又称绝对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就称为液体的粘度。

单位:

N·s/㎡(牛顿秒每米方)Pa·S(帕·秒)

物理意义:

面积各为1㎡、垂直距离为1m的两流体层,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因之间存在的流体互相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板书]

(2)运动粘度

[讲述]定义:

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液体密度的比值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以㎡/s(米平方每秒)表示。

习惯用厘斯(cSt)。

1cSt=1mm2/s

“沲”或“斯”,符号记为“st”。

1沲等于1cm2/s。

沲的百分之一称为厘沲,用cst表示,即1st=100cst。

[板书](3)恩氏粘度:

又称恩氏度。

符号为°E

[讲述]一定温度t下,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出200ml液体所需时间与20℃流出同体积蒸馏水所需时间之比.

单位:

条件度,用符号°E表示.

[板书]2、影响油品粘度的因素

(1)化学组成

[讲述]当碳原子数相同时,油品中各种烃类的粘度大小排列顺序是:

正构烷烃<异构烷烃<芳香烃<环烷烃,且环数增多,粘度增大。

其规律是:

粘度随环数的增加、异构程度的加大,和环上碳原子在油品分子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表现在不同原油的相同馏分中,含环状烃多的油品比含烷烃多的具有更高的粘度。

同系烃中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引力增加,粘度越大。

因此石油馏分越重,粘度明显增大。

[板书]

(2)温度

温度升高,油品的粘度减小。

故通常应注明测定粘度时的温度,如γ50表示50℃时测定的运动粘度(mm2/s)。

1)温度对油品的粘度影响很大,故通常应注明测定粘度时的温度。

2)油品在低温下失去流动性是因为其粘度增大了。

油品随着温度的降低粘度随之增大,当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油品便失去了流动性。

3)随着温度升高,所有石油馏分的粘度都减小,最终趋近一个极限值,各种油品的极限粘度都非常接近。

4)测定油品粘度必须按规定保持恒温,否则,哪怕是极小的温度波动(超过±0.1℃),都会使粘度测定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

5)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油品的粘温性质。

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

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粘温特性,不至于因温度变化而使润滑油粘度大幅波动。

粘温特性的表示方法有:

粘度比和粘度指数。

粘度比:

油品在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的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的运动粘度之比即为粘度比。

粘度比越小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粘度指数表示一切流体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特性越好,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粘度对温度越不敏感。

6)各种烃类相比,烷烃的粘温特性最好,正构烷烃较异构烷烃粘度指数更高。

但正构烷烃的凝点太高,在脱蜡过程中大部分要从润滑油中除去,故润滑油中保留的多数是异构烷烃。

[板书]3、分析油品粘度的意义

(1)划分润滑油牌号

润滑油的牌号,大部分以产品标准中运动粘度的平均值来划分。

如:

冷冻机油、机械油等,以50度运动粘度的平均厘拖数划分;汽缸油、齿轮油等,按100℃运动粘度的平均厘拖数划分。

(2)粘度是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

粘度是润滑油的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正确选择一定粘度的润滑油。

可保证发动机稳定可靠的工作状况。

随着粘度的增大,会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增大然料消耗。

若粘度过大,会造成起动困难;若粘度过小,会降低油膜的支撑能力,使摩擦面之间不能保持连续的润滑层,增加磨损。

(3)粘度是工艺计算的重要参数

粘度是工艺计算的主要参考数据之一。

例如,计算流体在管线中的压力损失,需查雷诺数,而雷诺数与绝对粘度有关。

(4)粘度是润滑油、燃料油贮存运输的重要参数。

粘度对于润滑油的输送有重要意义。

当油的粘度增大时,输送压力降便要增加。

(5)根据润滑油粘度指导工业生产。

在生产上可以从粘度变化判断润滑油的精制深度。

通常是:

未经精制的馏分油粘度>经硫酸精制的馏分油粘度>用选择溶剂精制的馏分油粘度。

(6)粘度是喷气燃料的重要质量指标

燃料雾化的好坏是喷气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喷气燃料的粘度对燃料雾化程度影响最大。

为了保证喷气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所必需的雾化程度,在燃料规格标准中规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

(7)粘度是柴油的重要质量指标。

粘度是柴油的重要性质之一,它可决定柴油在内燃机内雾化及燃烧的情况。

粘度过大,喷油嘴喷出的油滴颗粒大且不均匀,雾化状态不好,与空气混合不充分,燃烧不完全。

同时,柴油能对柱塞泵起润滑作用,粘度过小,会影响油泵润滑,增加柱塞磨损。

[板书]二、粘度测定方法概述

1、运动粘度测定

(1)原理

[讲述]运动粘度测定主要仪器是玻璃毛细管粘度计,所测液体必须是属于牛顿型流体的液体石油产品。

牛顿型流体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型流体。

大多数石油产品在浊点温度以上都属于牛顿型流体。

当在低温下有蜡析出时流动性能变差,则变为非牛顿型流体。

润滑油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制成的稠化油、含沥青质较多的重质燃料,都转变为非牛顿型流体非牛顿型流体在流动时不处于层流状态,不符合牛顿粘性定律。

(1)原理:

根据泊塞耳方程式

 

式中μ:

液体的动力粘度;τ:

试样平均流动时间

r:

毛细管半径;L:

毛细管长度;V:

毛细管流出试样体积;P:

使液体流动的压力;

如果试样流动压力用油柱静压力表示,即p=ρgh,将动力粘度换算成运动粘度,则

ν=Cτ

式中:

C为毛细管粘度计常数,与测定温度无关。

毛细管粘度计常数仅与粘度计的几何形状有关,而与测定温度无关。

因此液体的运动黏度与流过毛细管的时间成正比。

[板书](3)影响测定主要因素

1)温度的控制

[讲述]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为此规定温度必须严格保持稳定在所要求温度的士0.1℃以内,否则哪怕是极小的波动,也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

为维持稳定的测定温度,应选用专业的恒温设备和专用仪器

2)流动时间的控制

试样通过毛细管粘度计时的流动时间要控制在不少于200s,内径为0.4mm的钻度计流动时间不少于350s.以确保试样在毛细管中处于层流状态,符合其使用条件。

试样通过的时间过短,易产生湍流,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较大偏差。

通过时间过长,不易保持温度恒定,也可引起测定偏差。

3)粘度计的位置

粘度计必须调整成垂直状态。

否则会改变液柱高度,引起静压差的变化,使测定结果出现偏差。

粘度计向前倾斜时,液面压差增大,流动时间缩短,侧定结果偏低,粘度计向其他方向倾斜时,都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4)气泡的产生装入粘度计中的试样不许存有气泡,气泡不但会影响装油体积,而且进入毛细管后能形成气塞,增大了液体流动的阻力,使流动时间拖长,测定结果偏高。

5)试样的预处理

试样必须脱水、除去机械杂质。

试样含水,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侧定时会汽化;在低温下测定时则会凝结,均影响试样的正常流动,使侧定结果产生偏差。

若存在杂质,杂质易粘附于毛细管内壁,增大流动阻力,使测定结果偏高。

[板书]2、恩氏粘度测定

(1)原理

[讲述]恩氏粘度即恩格勒(Engler)粘度,指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50℃、80℃、100℃)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时间,与同体积水在20℃的温度下流出所需的时间(即水值)的比值。

测定时,试样呈连续线状流出。

在温度t℃时,恩氏粘度以Et表示。

单位为“度”。

样品和水测定温度不一定相同。

计算按下式计算试样的恩氏黏度。

Et=τ/K20

式中:

Et-试样在温度t℃时的恩氏黏度,

τ-试样在温度t℃时,从黏度计流出200ml所需的时间,s;

K20-黏度计的水值,s.

(2)影响恩氏黏度测定的因素

[讲述]1)仪器技术状况符合要求

恩氏黏度计的各部件尺寸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流出管的尺寸规定非常严格,流出管及内容器的内表面已磨光和镀金,使用时注意减少磨损,不准擦拭,不要弄脏。

更换流出管时,要重新测定水值。

符合标准的黏度计,其水值应等于51s±1s,按要求每4个月至少要校正1次。

水值不符合规定,不允许使用。

2)流出时间的测量要准确

测定时动作要协调一致,提木塞和开动秒表要同时进行,木塞提起的位置应保持与测定水值相同(也不允许拔出)。

当接受瓶中的试样恰好到200mL的标线时,立即停止计时,否则将引起测定误差。

3)黏度计水平状态

测定前,黏度计应调试成水平状态,稍微提起木塞,让多余的试样流出,直至内容器中的3个尖钉刚好同时露出液面为止。

4)试样的预处理

机械杂质易黏附于流出管内壁,增大流动阻力,使测定结果偏高。

为此测定前要用规定的金属滤网过滤试样,若试样含水,应加入干燥剂后,再过滤。

此外装入的试样中不允许含气泡。

[小结]测定粘度的意义;粘度测定方法;影响测定的因素

[练习题]

粘度计的水值K20=51.1s。

若燃料油在80℃时从粘度计流出200mL的时间为秒,试计算其恩氏粘度。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3–3闪点、燃点和自燃点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闪点、燃点和自燃点

一、测定油品闪点、燃点和自燃点意义

1、基本概念

(1)闪点

[讲述]使用专门仪器在规定条件下,将可燃性液体加热,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同空气的混合气与火焰接触,能发生短暂闪火的最低温度。

闪点意味着在此温度下油品挥发产生的油蒸气已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所需的浓度。

浓度过小或过大都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界限。

通常油品的闪点为其爆炸下限时的温度。

(2)爆炸界限

[讲述]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遇火发生爆炸的体积分数范围。

在爆炸界限内,可燃气体在混合气中的最低体积分数称为爆炸下限;最高体积分数称为爆炸上限。

油品的闪点就是指常压下,油品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下限或爆炸上限的油温。

通常情况下,高沸点油品的闪点为其爆炸下限时的油品温度。

因为该温度下液体油品已有足够的饱和蒸气压,使其在空气中的含量恰好达到油品的爆炸下限.因此一遇明火立即发生爆炸燃烧。

由于在试验条件下油品用量很少,着火后瞬间可燃混合气即已烧尽,所以人们看到的只是短暂的火苗一闪。

而低沸点油品,如汽油及易挥发的液态石油产品,在室温下的油气浓度已经大大超过其爆炸下限,其闪点实际上是它的爆炸上限的油品温度。

若冷却以降低汽油的蒸气压,也可以测得爆炸下限所对应的闪火温度。

由于闪点是衡量油品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安全程度的指标,所以测定低沸点油品爆炸下限的温度没有实际意义。

(3)燃点

在测定油品开口杯闪点后继续提高温度,在规定条件下,可燃混合气体能被外部火焰点引燃,并连续燃烧不少于5秒时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通常称为开口杯法燃点。

(4)自燃点

将油品加热很高温度后,再使之与空气接触,无需引燃,油品即可因剧烈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这就是油品的自燃现象。

能发生自燃的最低油温,称为自燃点。

[板书]2、油品闪点、燃点和自燃点与组成关系

(1)与烃类组成关系.

[讲述]烷烃比芳烃容易氧化,故含烷烃多的油品自燃点比较低,但其闪点却比粘度相同而含环烷烃和芳烃较多的油品高。

在同类烃中,随相对分子量增大,自燃点降低,而闪点和燃点增高。

对碳原子数相同的烃类,自燃点的顺序为:

烷烃<环烷烃,烯烃<芳烃;燃点的顺序正好相反:

烷烃>环烷烃,烯烃>芳烃。

(2)与油品馏程有关。

[讲述]油品沸点越低,越易挥发,其闪燃点越低,反之升高。

油品闪点和燃点的高低取决于低沸点烃类含量,烷烃的闪点比对应的烯烃要高。

油品闪点的高低取决于油品中沸点最低的那部分烃类的含量。

当有极少量轻油混入到高沸点油品中时,就能引起闪点显著降低。

例如,某润滑油中掺人1%的汽油,闪点可从200℃降至170℃。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原油的闪点是很低的,它和低闪点油品一起被列入易燃物品之中。

与燃点相反,油品沸点越低,约不易自燃,其自燃点越高,反之自燃点越低。

[板书]3、测定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意义

[讲述]闪点是评定石油产品储藏、运输及使用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

(1)判断其馏分组成的轻重。

一般的规律是:

油品蒸气压愈高,馏分组成愈轻,则油品的闪点愈低。

反之,馏分组成愈重的油品则有较高的闪点。

在常减压蒸馏过程中,若发现装置上某一侧线出来的油品闪点低于指标,这是该馏分中含有轻馏分之故。

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大该侧线汽提量,以便汽提出其中所含的轻质馏分。

[板书]

(2)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讲述]因为闪点是有火灾危险出现的最低温度。

闪点愈低,燃料愈易燃,火灾危险性也愈大。

所以易燃液体也根据闪点进行分类。

闪点在45℃以下的液体叫做易燃液体,闪点在45℃以上的液体叫做可燃液体。

按闪点的高低可确定其运输、贮存和使用的各种防火安全措施。

[板书](3)评定润滑油质量

[讲述]可以判断油品变质的情况。

如内燃机油均具有较高的闪点,使用时不易着火燃烧,如果发现油品的闪点显著降低,则说明润滑油已受到燃料的稀释,应及时检修发动机或换机油;汽轮机油和变压器油在使用中如发现闪点下降,表明油品已经变质,需进行处理。

对于某些润滑油来说,同时测定开、闭口闪点,可作为油品含有低沸点混入物的指标,用于生产检查。

[板书]二、闪燃点测定方法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