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484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doc

《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doc

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

来源:

《中国书画报》2014年11月19日第89期

内容提要:

当代书法空前繁荣。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权贵垄断、腐败蔓延,山头林立、互相贬损,市场混乱、尔虞我诈。

功利主义泛滥成灾,书法生态岌岌可危。

要保护好书法的生态环境,务必治理污染,正本清源。

要净心去功利化,以道德来净化书坛,抛弃“官本位”思想,关注书坛弱势群体,规范书法展赛、培训、市场,使书法真正回归到艺术的本原上来。

同时,要和而不同,百花齐放,将书法融入时代潮流中。

关键词:

书法、生态、功利、文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中国书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展赛不断、市场繁荣、群众性书法热持续升温,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等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然而,在“史无前例”的书法运动热潮中,浊浪排空,泥沙俱下,书法的生态环境同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玩弄权术,轻视学术;拉帮结派,占山为王;掠夺书法资源,搅乱书法市场;暗箱操作,近亲繁殖;骗财骗色,自欺欺人……非艺术因素愈演愈烈,将书法由修身养性的艺术裂变为追名逐利的工具,道德缺损,腐败蔓延,乱象丛生,书法生态危机四伏。

一、书法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表现形式

1、权贵垄断,盆盈钵满中国是个“官本位”很重的国家。

千百年来,“官”意味着社会政治地位,意味着等级特权,“官本位”思想深深地渗透到国人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老百姓对“官”往往另眼看待,对“书法官”更是刮目相看,以其身份地位的高低来取代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

不管是收藏界还是画廊,不管是包工头还是企业老总,都纷纷冲着“书法官”的大作奔去。

而“书法官”又利用手中的职权夺取书法资源,操控展览赛事、霸占书法市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于是乎,一盆盆白花花的银子便收入囊中。

除了官员对书法市场的霸权侵袭,少数名家也利用他们的名声地位捞取暴利,作品动辄几万几十万一幅,形成“寡头垄断”,而成千上万的普通书法家作品即便水准很高价格适中,还是少人问津,这样书法就成了权贵们的饕餮盛宴,平民书家就只能觅食些残羹剩饭。

2、山头林立,你争我夺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中国,这个“王”那个“派”就不断在历朝历代疯狂地上演。

而今时过境迁,书法界某些人竟然纷纷拉帮结派,占山为王:

以某“书法官”为中心,集结一大批有话语权的人组成后盾,形成“霸王”势力;以某名师为中心,一大批徒子徒孙呐喊上阵,形成“门派”势力;以某区域为势力范围,驱逐“外来和尚”,大搞“圈地运动”;以某学术为名,自立这个“主义”那个“观念”,这种“艺术”那种“书法”,甚至自封为“总舵主”……拜码头、拉圈子,瓜分势力范围,形成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

一个利益集团就是一座山头,各个山头之间明争暗斗,互不相让。

本该清净、和谐而圣洁的书法界俨如江湖,一时充满乌烟瘴气。

3、展赛泛滥,陷阱重重当下书法界,全国展、纪念展、双年展、单项展、提名展、精英展……中华杯、国际杯、蓓蕾杯、夕阳杯,写经赛、楹联赛、正书赛、榜书赛……席卷全国,泛滥成灾。

我们并不否认展览赛事对群众书法热的推动作用,也不否认重大展览赛事在全国或地区对书法活动的引领与指导作用。

但书法展赛中鱼龙混杂,我们更应正视不少展赛假借书法的名义践踏书法的事实:

有的展览在收取作者的评审费后,还将大量的“遗漏”佳作占为已有,私分出售;有的比赛在层层盘剥作者的费用后,给你一个空头封号或一本“光鲜亮丽”的证书,让你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使是所谓的正格的书法展,也会弄得你疲惫不堪、心力交瘁,甚至某些颇具“权威性”的书法展、书法赛也会演变成交易展、交易赛……展览不断地伤害展览,比赛不停地挫伤比赛,让人不知不觉地掉入其所设的重重陷阱之中。

4、鱼目混珠,市场混乱当代“市场价值论”喧嚣尘上,在利欲熏心下,各路人马朝市场纷至沓来。

毋庸置疑,市场带动了书法艺术的繁荣,但市场的魔力,又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奔向其中,宛如百米赛跑的最后冲刺:

官员书家首当其冲,将书法市场权力化,任意切割;教授书家全力以赴,将书法变成聚宝盆,漫天要价;演艺书家“客串”市场,高价出售;草民书家东奔西走,摆摊贱卖。

学院书法、山寨书法、江湖书法也来抢占市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按头衔制定润格、按级别确定出场费。

有的百般包装做足了“字外功夫”,以劣品忽悠百姓;有的“外倚奸商,内托官僚”,用俗品欺诈买家;拍卖会上赝品泛滥,藏家叫苦不迭……书法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一片骚乱,闹得鸡犬不宁。

5、培训火爆,重技轻文近年来书法培训如火如荼,少儿班、成人班、老年班,国展班、精英班、导师班,集训班、速成班、冲刺班……应有尽有,火爆异常。

不可否认,书法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学员的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对书法普及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当下的书法培训大多是冲着“名”和“利”而来。

一方面,学员急于出成绩,办班者更急了,一旦学员有作品参了展,得了奖,便有广告可做,借以扩大招生。

于是,以“速成”误导学员,成了办班者的一大绝招。

什么“一周写好字”、“99天速成法”,多么吸人眼球。

以“国展”、“国赛”诱惑学员,什么“秘诀狠招”、“展赛风向”,极富魅力,令学员蜂拥而至,办班者的腰包便鼓了起来。

可是,这里没有学养的含金量,也缺乏虔诚与敬畏的氛围,只有各种写字技巧的习练。

诸如此类频频的培训,不仅把浮躁之风带进了书法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悄悄地把书法推向了功利的深渊和文化的沙漠之中。

6、跟风狂热,复制抄袭为了迎合展览,当代书坛跟风猛烈——章草风刚刚消停,又刮起了书谱风。

王铎风还没有停歇,又扬起了二王风。

流行简牍时疯狂地写着简牍、流行残经时拼命地写着残径……有的集古字写唐诗,有的琢磨评委风格写楹联,有的临仿获奖作品写宋词,有的直接抄袭他人之作送展览。

某个书家以某种字体或样式一炮打响后,仿效者便如鲤鱼过江般一涌而上,加上款式“大制作”,如法炮制。

像这样的一味跟风、临仿固然对扎实书法的基本功,继承书法优良传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融会贯通,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是一大群面目相似、基因相同的“克隆羊”便纷纷列阵于展厅之中,使书法在惰性的环境中渐渐丧失生机与活力并由此黯淡下去。

7、造假猖獗,瞒天过海鲁迅说中国是欺骗和造谣的联邦国。

中国书法造假的水平和罕见程度绝对居世界第一。

假冒的古今名家之作、假冒的展赛征稿、假冒的书法网站、假冒的展览作品、假冒的名家朋友,假书法集、假职务、假会员、假大师、假拍卖、假成交……充斥着与书法有关的每一个角落。

仿制古代名家之作,拍出天价,制造旷世骗局;临仿现当代名家书迹,混进市场牟取暴利,坑害消费者;伪造展览比赛,发布虚假信息,引诱广大书法爱好者上当受骗……一幕幕龌龊坑人的丑剧在书坛不断上演,让书法蒙羞,给书法艺术的晴空蒙上了一层层驱之不散的雾霾。

8、胡吹乱捧,百般炒作这年头就是胆大吓死胆小的,不是么,什么实力书家、著名书家、国际院士、特聘研究员……比比皆是。

“巨匠”、“泰斗”不乏其人,而“大师”更是满天飞。

其作品,不是被吹嘘为“力能扛鼎”、就是被瞎捧为“炉火纯青”,不是挥毫“泣鬼神”、就是笔走“惊龙蛇”。

为了炒作——秀发书、拖把书,“达人书法”、“女体书法”等等,千奇百怪,哗众取宠,除了这些江湖杂耍,有点鬼计的就来“演双簧”,找人“攻击”自己,而后进行“反击”,以此引人注目。

弄些“绯闻”制造“美女书家”的噱头,装酷蒙人,大胡子、大烟斗、大光头、大袍子,俨然一副“大师”形象。

当然,最容易迷惑人的炒作则是理论包装:

什么“新文人书法”、“艺术书法”,什么“实力派”、“性灵派”……弄得“鱼儿”连连上钩,书法被炒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

9、巧立名目,浑水摸鱼“市场价值论”给文艺界不正之风的存在和官僚政客的腐败制造了土壤,给书法艺术领域假、恶、丑现象提供了温床。

比如,假借收藏海归“国宝”的名义,将伪造的古代名家书法定向拍卖、天价收藏,各方从中渔利。

又如,趁文化兴国之机,大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乱建规模庞大且丑态百出的现代碑林,胡弄大型的展览比赛……把书法艺术搞得浑浊不堪,而某些贪官则从中捞名捞利,加官进爵,一箭数雕。

10、追名狂热,无视生命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不少书法人为了冲刺国展,加入中国书协,不惜代价把自己累得苦不堪言。

整天为参展、入选、获奖、发表、入会等而费尽心力,弄得焦虑憔悴,茶饭不思。

如:

为了备战八届国展,长安市青年书法家左锦朝每天要练习十几个小时的书法,常常通宵达旦挥毫不辍,因过度劳累,于2003年8月31日凌晨带着自己未圆的梦猝然长逝。

九届国展,一位作者(未公布姓名)投稿56件,一时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十届国展,山东作者李瑞林一人投稿290件,交付评审费10000元,一时轰动书坛。

且不说10000元对他有没有压力,创作290件作品要付出多少心血无法计算,其精力和体力的严重透支已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轻松愉快的书法活动居然变成了沉重的包袱。

呜呼!

悲哉!

11、创作单一,空间窄小当代书法创作,看似花样百出,其实创作思维肤浅单一。

要么高喊“下笔必为楷则”的遗训,恪守“只有由正楷入门才是正道”的陈规,要么宣传“法不宗晋,便入魔道”,“不入二王,终非正统”的旧条。

重视楷书,崇尚“二王”固然很好,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他流派和风格。

再者,不是跟风就是蹈袭,不是复制就是抄袭。

这些年书法创作的千人一面,展厅作品的大量雷同,无不一一证明了当代书法创作的单调性、浮华性,书法创作处于极度缺钙、贫血之中。

再有,看似“群众性”的书法热轰轰烈烈,实则是圈内热圈外冷,而真正的群众性书法并未全面普及开来,使得书法生存在狭小的空间中,严重制约着书法队伍的发展壮大。

二、如何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

1、净心去功利化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任何生态环境的破坏,其罪魁祸首就是功利主义的泛滥成灾。

功利主义即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伦理观点。

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乱砍滥伐、乱挖滥采、无休止地猎杀野生动物等违法活动屡禁不止。

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剥削压榨,都是功利惹的祸。

在书法界这个小圈子中毫无例外地被功利化所左右,书法的第一大生态危机是整个书坛的各个层面都变得极端功利化,故而只有首先淡化功利主义观,书法的本真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全面的恢复,而要淡化功利观念关键就是要净化心灵。

一方面,要清除心理污垢,排除杂念,使内心保持清静、虚灵的状态。

先秦老子早就提出“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的哲学命题,唐代王维也提出“审象于净心”的艺术命题,这就是要求艺术家要洗涤尘垢,除去私欲杂念,在虚静的修悟中逐渐净化自己的心灵,清除功利污垢、驱除浮躁,以纯净虔诚之心对待书法。

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格和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观念,将书法上升到崇高的人生观和深厚的学识修养层面。

沈鹏先生说过:

“书法的环境要净化、要高雅,我想最为根本的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这是极有见地的。

每个书家要多读书、读好书,以提高文化素质,净化自己的心灵。

如此,急功近利思想意识就会慢慢淡化,书法的生态环境也能随之渐渐净化。

当然,去功利化并不是要求书法家放弃得体的好名声和正当的经济利益。

书法家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用正确的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艰辛的创作赢得恰当的回报也未尝不可,无可厚非。

关键是不要刻意地追名逐利,以免陷入功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让我们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淡泊名利,坚守书法艺术纯净的精神家园。

2、加强道德建设,净化书坛

加强道德建设,是治理书法生态环境污染的又一剂良方。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它通过人们的自律和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到约束的作用。

在我国,先哲对道德建设历来十分重视。

孔子提出“志于道,据于德”。

就是主张运用理想的人格、社会形象、立身依据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并强化道德建设。

《礼记》有言: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可见道德对艺术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书以载道,字以立德。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道德的承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