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4841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5古诗两首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两首》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4、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普通教室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测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题西林壁)

第一步: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

1、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猜一条谜语,谜底是一位诗人的名字,看谁最先猜出来。

听好了: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不但诗写得好,他的书法作品、他的画、他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都极负盛名,他和他的父亲、弟弟合称“三苏”,他是谁?

(苏轼)。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师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古诗。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第二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清)

1、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

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

3、交流学习所获。

4、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

(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5、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

看到了几种结果呢?

(六个角度,看到了六种不同的结果。

)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

6、(课件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

“我站在(),看到庐山像()。

7、“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呢?

(身在此山中。

8、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

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第三步:

检测自学情况

1、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2、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

教师精讲点拨

1、明诗意

(1)你们喜欢这样多情的庐山吗?

(2)苏轼也跟大家一样,真的想一览庐山的真面,可是他能吗?

(3)齐读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渡:

诗中哪两句告诉我们他不能?

(4)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字意

(5)师:

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

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6)接下来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

(课件)

2、明事理

(1)提升庐山的真面:

过渡:

苏轼见到了如此变化无穷的庐山,为什么还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引导:

庐山的美、味道永远领略不尽的,局部的美并不是庐山的全部)

(2)那么要怎样才能弄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

你能给苏轼提个建议吗?

 (从庐山的整体上来看,才能了解他的整体形状;应该从远处看,了解庐山的走向、山势等。

(3)小结归纳:

从整体上看,才有可能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4)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画杨桃》)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举个例子说一说。

(5)生活中你有过这样因为看了局部而忽略整体而犯了错的事情吗?

我们对待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呢?

第五步:

课堂巩固练习(第二清)

1、题目“所见”的意思是()。

2、《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人让我们看到了由()、()、()、()等组成的生动有趣的画面。

第六步:

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让学生分别说说《盲人摸象》及《画杨桃》的故事。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岭

所见

侧峰

全面了解

不识

所感

只缘

 

第二课时(游山西村)

第一步: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写出了庐山的雄奇景象,更说明了一个哲理,那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你还记得这首诗吗?

能把它默写下来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到乡村农家去品味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老师板书课题《游山西村》,生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古诗。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第二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清)

1、理解诗题:

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2、了解作者:

根据你的了解简单谈谈诗人陆游。

3、理解诗句。

4、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这首古诗,比比谁的朗诵更优美。

5、领悟意境。

第三步:

检测自学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

1、腊酒:

2、足鸡豚(tún):

3、山重水复:

4、柳暗花明:

第四步:

教师精讲点拨

师:

这首诗大家已经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诗句的意思吗?

回忆一下前面一首古诗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学的?

(理解诗题→了解作者→理解诗句→熟读成诵→领悟意境)

1、理解诗题:

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游览浙江绍兴的一个村庄时写的一首诗。

2、了解作者:

根据你的了解简单谈谈诗人陆游。

师总结: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3、理解诗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的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读完这两句诗,你能体会到什么?

(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反复读这两句诗,想:

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

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当作者行走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中,踏过弯弯绕绕的水道后,心情如何?

从哪看出的?

(心情沮丧,从“疑无路”看出。

当作者面对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时,心情又是怎样呢?

从哪儿看出的?

(惊喜,从“又一村”看出。

指导学生打着手势反复吟诵此句,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感受诗句语言的韵律节奏美。

4、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这首古诗,比比谁的朗诵更优美。

第五步:

课堂巩固练习(第二清)

1、《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是(),字(),自号(),()朝著名诗人,现存诗()多首。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古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第六步:

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举个例子吗?

八、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叙事盛情待客

丰年/留客/足鸡豚。

 

景美人更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

写景抒情景色迷人

柳暗/花明/又一村。

九、课后练习(第三清)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

“当事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游山西村》

十、课后反思:

 

6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第6课《爬山虎的脚》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学准备:

爬山虎实物,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测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步: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师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清)

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①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

②爬山虎有脚。

③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

第三步:

检测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

①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师生共同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óng;“触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áo)

②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③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

④交流讨论结果:

“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隙”字右边上面的小字没有勾。

2、出示词语:

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①抽生读②开火车读③齐读

第四步:

教师精讲点拨

1、生自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

生自读课文,交流:

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放多媒体课件(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上是怎样描述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自己读这一段话,看有什么感受。

(美)

5、自己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

6、再放多媒体课件,男女生分组读,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

7、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

(认真观察)

8、再放刚才的课件,提问:

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

第五步:

课堂巩固练习(第二清)

每个生词抄写两遍。

第六步:

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抄写爬山虎叶子很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第一步: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风一吹过美丽极了,那么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因为它有脚)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第二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清)

1、拿出准备好的爬山虎实物让学生观察,指导从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形状、色三个方面去观察。

2、交流观察的结果。

第三步:

检测自学情况

课本中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

指名两位学生说一说。

第四步:

教师精讲点拨

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并要求:

①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

②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

③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2、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3、齐读勾画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

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

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

4、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请生自读5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汇报自读情况: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②感受:

生自由谈(师注意引导: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③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

第五步:

课堂巩固练习(第二清)

出示词语:

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1、抽生读2、开火车读3、齐读

4、指导学生识记词语5、听写词语

第六步:

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爬  位置: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写作方法

山  特点 样子:

像……像……(细丝)按照顺序

虎  颜色:

嫩红(灰色)抓住特点

的观察细致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动静结合

九、课后练习(第三清)

完成本课练习册中相应的练习题

十、课后反思:

 

7蟋蟀的住宅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第7课《蟋蟀的住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

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

蟋蟀实物图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测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步: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

1、谈话导入

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

不信,我们到蟋蟀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师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识“宅、蔽、弃”等7个生字,会写“宅、蔽、弃、毫、遇、择“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选择、搜索、平坦、柔弱、倾斜、宽敞”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清)

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1、选择住址方面:

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板书:

选址)

2、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

(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3、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

(板书:

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步:

检测自学情况

1、生自由试读课文,谁能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各自说说圈画出的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

3、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

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

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第四步:

教师精讲点拨

1、本文主要写了蟋蟀的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选择住址、什么样的、怎样挖掘)

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址的?

(2、3、4自读段)

用(  )标出别的昆虫是怎么选择住址的,用[  ]标出蟋蟀是怎么选址的,并勾画出重点词。

(别的昆虫:

临时隐蔽所。

蟋蟀:

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3、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

课文中哪些词让你喜欢蟋蟀的?

(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自己、一点点......)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到处为寻找住宅而奔忙,你自己却已经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

(自豪、骄傲)带着自豪的心情再读。

4、引读3、4段。

第五步:

课堂巩固练习(第二清)

1、字词起跑线

(1)“蔽”共___笔,第八笔是____。

“搜”共___笔,第七笔是____。

(2)我会拼写词语

zhái jué  zhǐ

住()挖()地()

xuézébì

洞()选()隐()

2、我会填

(1)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__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选自他的主要著作《》。

(2)课文重点介绍了蟋蟀的_____特点和修建_______的经过。

第六步:

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介绍一种小动物,说说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第一步: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

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

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

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

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

  问:

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过程艰辛、工具简单)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第二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清)

1、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

2、出示思考题,同桌讨论。

(1)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

“‘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3、汇报交流情况。

第三步:

检测自学情况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

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

  (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进行体会)

 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

 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这一句,你还体会到什么?

第四步:

教师精讲点拨

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读出赞美)

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

(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

3.解决问题

(1)读课文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

(2)把自己当作蟋蟀,想象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小组内说一说。

(3)听完了介绍,交流一下感受。

(4)体会朗读,读出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

4.用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分别赞美蟋蟀。

(1)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蟋蟀的评价。

第五步:

课堂巩固练习(第二清)

1、比一比,再组词。

蔽()弃()瘦()毫()

敞()异()搜()豪()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合适的词语。

得来()慎重地()搜索()()的工具

弃去()倾斜地()轻微()()的工程

第六步:

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借鉴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小动物或小昆虫的短文。

8、板书设计

 

 隐蔽 

            有门

      朝阳 

    蟋蟀的住宅 清洁伟大的工程

            干燥

            卫生

九、课后练习(第三清)

1、盖房子的时候,蟋蟀用前足______,用钳子________,用后足_____,用后腿上的锯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

⑴“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采用_________的写法,把蟋蟀比作_______,把它的巢穴比作_________把它发出的声音比作_________?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写下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又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后反思: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四、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测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

创设情景,展示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法布尔长期坚持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可见从小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那么今天课文中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