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4550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8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x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x

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图纸名称

图纸内容

工程号

设计单位

±500kV木家换流站施工图纸

施工图

B342S

中南电力设计院

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40-B342S-G0101-01

中南电力设计院

站区总平面和竖向布置图

B3421S-Z0203A

中南电力设计院

1.2主要规范、规程

序号

规范、规程名称

施行日期

规范规程编号

1

工程测量规范

1993

GB50026-93

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1991

GB12898-91

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1997

JGJ/T8-97

1.3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名称

编制日期

批准日期

编制人

±500kV木家换流站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2008年月日

2008年月日

1.4编写参考文献

参考书名称

版本

出版社

编制人

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写组

土木工程施工测量手册

第二版(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

胡伍生等

2工程概况

1±500kV木家换流站位于辽阳县木家镇正北约1.5km处,东距鞍山市中心约17km,西南侧有腾于公路通过,腾于公路路面宽度约6m,为沥青乡镇公路,交通条件较好。

西侧7km为太子河,南侧2.7km为杨柳河,站址附近有4个排水泵站用于本地区内涝排水,站址北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排灌两用渠向西通往运粮河,最终汇入太子河。

围墙内占地面积为10.477公顷。

2站区交流滤波器场±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10.50m;交流场±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10.70m;综合楼室内±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11.00m;检修备品库室内±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10.85m;综合水泵房及地下消防水池、第一、二继电器室±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10.80m;。

3站区交流滤波器场、交流场基础,全部为现浇混凝土基础。

3施工部署

3.1施测程序

准备工作→测量作业→自检→报验

↓↓

合格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由项目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中南电力设计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

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4.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2准备工作

4.2.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0.000的绝对标高。

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4.2.2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校验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

器具名称

编号

检验证编号

检验单位

有效期

1.

经纬仪J2

039750

A801710084

沈阳计量测试院

2009.02.20

2.

经纬仪J2-2

112836

A801710083

沈阳计量测试院

2009.02.20

3.

水准仪DZS3-1

20071191

A801710082

沈阳计量测试院

2009.02.20

4.

水准仪DS32

A727937

A801710081

沈阳计量测试院

2009.02.20

5.

经纬仪TDJ6E

361409

08080701306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009.08.06

6.

水准仪DSZ3-C32

0606356

08080701307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009.08.06

7.

台秤TGT-500A

576

08080509101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009.05.04

8.

钢卷尺50m

1533

08080601802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009.02.05

9.

钢卷尺5m

/

08080601801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009.02.05

10.

钢卷尺50m

5

A803910024

沈阳计量测试院

2009.02.28

11.

塔尺5m

07186

A803910023

沈阳计量测试院

2009.02.28

12.

盒尺

5m

13.

对讲机

14.

墨斗

4.3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

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测量规范》,此工程设置精度等级为二级,测角中误差20秒,边长相对误差1/5000。

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5.1工程定位

根据测绘规化部门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按照所计算的建构筑物主轴线座标点进行轴线定位。

5.2平面控制网测设

5.2.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

布设呈长方形。

3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4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5桩位必须严加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6坐标换算公式

根据设计图纸提供公式进行换算

X=ACOS34°+Bsin34°+4554010.402

Y=BCOS34°-Asin34°+481329.2379

5.2.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根据本工程特点,设置4个大控制网,分别为第一大组交流滤波器场控制网;第二、三大组交流滤波器场控制网;交流场控制网,综合楼区域控制网。

2综合楼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线,横轴南侧以及纵轴东侧投测到围墙上,横轴北侧、纵轴西侧设置定位桩(见附图2)。

墙上、地面引线均用红三角标出,清晰明了。

施测完成后报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加以妥善保护。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定位桩的精度要符合下表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丈量相对中误差

一级

±7

1/30000

3桩位必须用砼保护,砌砖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详见下图:

轴线、高程点控制桩埋设示意图)。

4控制线随结构逐层弹在外墙上,用以检查复核楼层放线。

5.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5.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精度的首要条件。

2根据场区内设计院给定的高程点,布设场区高程控制网。

3为保证建筑物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第一大组交流滤波器场;第二、三大组交流滤波器场;交流场;综合楼区域。

)建立高程控制网。

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即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该点也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5.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1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2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设置。

3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4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高差全中误差(mm/km)

路线长度(km)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环线次数

三等

6

50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5.3.3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1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位于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2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型号

前后长度(M)

前后视距较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辅分划读数差(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三级

DS32

≤75

≤2

≤5

0.3

2.0

3.0

6基础测量

6.1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

1将J2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2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

3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暗柱、暗梁、洞口必须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

4轴线允许偏差如下:

L<30m允许偏差士5mm

30

60

90

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2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

6.2±0.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

6.2.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6.2.2士0.000以下标高的传递

施工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据,进行槽底抄平。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将其引测至基槽外围胎模内侧壁,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综合楼墙、柱拆模后,应在墙柱立面抄测出建筑500线〈500线相对于每层设计标高而定〉。

6.2.3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

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该联测校核,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6.2.4土方开挖测量方法

1高程分两次传递,在距槽边设计标高5m的边坡上钉钢筋头,架设水准仪,随时校核槽底标高。

2开挖到槽底标高30cm处,在基坑边控制线处架设经纬仪,向基坑投测主控线,在木桩上确定控制点,并用小白线拉通。

然后,在基坑边架设经纬仪,以同样方法确定主控线。

当纵横主控线投测交叉后,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修整槽边。

随挖土进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线。

7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7.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在建筑物主体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

一层柱拆模后,再引弹至柱顶。

并弹出柱大角20cm控制线。

2楼层上部结构轴线垂直控制,采用外控点传递法。

根据流水段的划分,第一施工段内设置4个外控点,组成自成体系的矩形控制方格,其余3段各设置6个外控点(纵横主控轴交叉点),控制点编号见内控点平面图。

3浇筑一层顶板混凝土过程中,按照控制点进行施工。

二层楼面放线,依据外墙四个控制线进行施测。

4二层楼面的轴网须认真校核,经复核验收方可向上投测。

5平面控制网根据结构平面确定,尽量避开墙肢,保证通视。

6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先定主控轴,再进行轴网加密。

控制轴线满足下列条件:

建筑物外轮廓线、施工段分界轴线、楼梯间两侧轴线。

7.2基准线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7.2.1基本要求

1投测精度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设备的技术的状态。

从这两方面着手控制投测精度。

2测量人员经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3测量人员施测前认真理解方案。

4仪器需有检定合格证。

5建筑物放线时,应先在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

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楼梯间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

7.2.2测量精度要求

1距离测量精度:

1/5000;

2测角允许偏差:

2″。

7.3标高竖向传递

7.3.1标高传递法

依据现场内两个永久标高控制点,每段在外墙设置3个标高控制点,一层控制点相对标高为+0.50m,以上各层均以此标高线直接用50m钢尺向上传递,每层误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向室内引测+50cm水平控制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设范围内中心位置,并进行精密安平。

7.3.2标高传递技术要求

1标高引至楼层后,进行闭合复测。

2钢尺需有检定合格证。

3钢尺读数进行温差修正。

7.3.3标高允许误差

层高:

±2mm;

全高:

3H/10000,且不应大于±10mm;

7.3.4标高传递注意事项

1标高基准点的确定非常重要,标高传递前,必须进行复核。

2标高基准点需要妥善保护。

8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范围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总说明对检修备品库、综合楼、交流场构架、交流滤波器场构架、独立避雷线塔进行沉降观测。

2沉降观测点布置

在建筑物的四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每列构架2~4个点,间隔不大于56m;独立避雷线塔每塔1个点。

3沉降观测周期及时间

建(构)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各建(构)筑可在机场完工后开始观测沉降,建筑物每加高1层观测一次。

建(构)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

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沉降观测其它要求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有关规定。

9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9.1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

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线。

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

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9.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墙体、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9.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

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

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10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2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3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4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5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专责工程师核验,最后向

监理工程师报验。

6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7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问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8滞后施工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

9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11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确保架设的经纬仪稳定性。

3操作人员不得从轴线洞口上仰视,以免掉物伤人。

4轴线投测完毕,须将洞上防护盖板复位。

5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6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

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

7施测过程中,要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堆,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

8所用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人。

9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10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

11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即卷起。

12钢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时擦净,长期贮存时尺带涂防锈漆。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顶岗实习总结专题13篇

第一篇:

顶岗实习总结

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学校的计划要求,本人进行了为期个月的顶岗实习。

这个月里的时间里,经过我个人的实践和努力学习,在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村的概况和村委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村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及内部制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与其他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学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对村委会实务有所了解,也为我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实习工作情况

村是一个(此处可添加一些你实习的那个村和村委会的介绍)我到村村委会后,先了解了村的发展史以及村委会各个机构的设置情况,村委会的规模、人员数量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忙清理卫生,做一些后勤工作;再了解村的文化历史,认识了一些同事,村委会给我安排了一个特定的指导人;然后在村委会学习了解其他人员工作情况,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我在村委会主要是负责管理日常信件的工作,这个工作看似轻松,却是责任重大,来不得办点马虎。

一封信件没有及时收发,很有可能造成工作的失误、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很感谢村委会对我这个实习生的信任,委派了如此重要的工作给我。

在实习过程中,在信件收发管理上,我一直亲力亲为,片刻都不敢马虎。

为了做好信件的管理工作,我请教村委会的老同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一套信函管理的具体方法。

每次邮递员送来的信件,我都要亲自检查有无开封、损坏的函件,如果发现有损坏的函件,我马上联络接收人亲自来查收。

需要到邮局领取的函件,我都亲自到邮局领取,并把信函分别发放到每个收件人的手里。

对于收到的所有信函,我都分门别类的登记,标注好收发人的单位、姓名还有来函日期等等。

我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受到了村委会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他们的鼓励下,我的工作干劲更足了。

在工作之余,我还经常去村民家里,帮助他们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学会了许多技能。

我学会了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生长特征,也学会了怎么给农作物施肥,洒药。

这些,都将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短短个月的实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这次实习是我从学校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纯朴,也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不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上肩负的使命。

在这次实习生活中,村委会的叔叔、阿姨们对我十分的照顾,在工作中,在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也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我的做事能力,养成了对人对事的责任心,也坚定了我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价值的信心。

二、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在此次在村村委会顶岗实习的工作中,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在村务工作的处理上,方式方法比较粗放。

第二,村委会工作人员思想比较守旧,缺乏对新事物、新观念的学习和认识。

第三,村委会的现代化办公水平还比较低,虽然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工具,但是实际的利用程度很低。

第四,村委会人员由于不是国家编制,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不是很积极。

三、实习的心得体会

刚开始去村村委会实习的时候,我的心情充满了激动、兴奋、期盼、喜悦。

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学习,好好把握,做好每一件事,实习肯定会有成绩。

但后来很多东西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它很不容易。

通过实践我深有感触,实习期虽然很短,却使我懂得了很多。

不仅是进行了一次良好的校外实习......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

会计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从我踏进实习单位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经历一段特殊的不平凡的并且充满收获的人生旅程,那旅程必定在我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定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绚烂多彩的回忆,必定会给我带来生命中无与伦比的财富。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学时光就要结束了,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

在这个时候,我来到圣鹿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进行我的毕业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

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在整个的实习工程中,我总共做了以下的一些工作,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1.工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胜任单位所交给我的工作,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多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贡献。

2.实习方式。

在实习单位,师傅指导我的日常实习,以双重身份完成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

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

3.实习收获。

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

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是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

工厂车间顶岗实习总结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期待已久的顶岗实习之路,当我坐上离开学校的的班车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经历一段特殊的不平凡的并且收获的人生旅程,那旅程必定在我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定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绚烂多彩的回忆,并定会给我带来生命中无与伦比的财富。

那时候对自己的未来希,希在那里能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抱负。

那时候想的是多么多么的好啊,直到此刻我才觉得我当时是那么的幼稚,不可能你刚出来什么都没有就让你做好的岗位。

是的,顶岗实习的生活是艰辛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