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3608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docx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docx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

遥感:

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主动遥感:

指从遥感台上的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波,再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

其主要优点是不依赖太阳辐射,可以昼夜工作,而且可以根据探测目的的不同,主动选择电磁波的波长和发射方式。

主动遥感一般使用的电磁波是微波波段和激光,多用脉冲信号,也有的用连续波束。

被动遥感:

被动接收自然辐射源发射电磁波信息,然后通过处理来据此判断地物的属性。

遥感按电磁辐射源的性质不同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基本方式,前者如雷达,使用人工电磁辐射源;后者如摄影,使用太阳等自然辐射源。

遥感分类:

按辐射源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电磁波波段分(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可见光-红外(多波段));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获取资料类别分(城乡方式遥感、非成像方式遥感);按成像方式分(摄影成像遥感、扫描成像遥感)

空间分辨率:

是指遥感影像上能够识别的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

多波段遥感:

又称多光谱遥感,是利用具有两个以上波谱通道的传感器对地物进行同步成像的一种遥感技术,它

特征的差异识别不同的物体。

遥感的物理基础:

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机理(反射/吸收/透射/发射)

遥感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主要目标3W(what、where、when);主要性能:

3全(全天候、全天时、全球);发展趋势3高(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综合观测趋势:

3个结合(大-小卫星,航空-航天,技术-应用)

电磁波波谱:

宇宙射线:

这是来自天体具有很大能量和贯穿能力的电磁波,人工还无法产生它,在遥感上也未能用上的波段。

γ-射线:

是能量很高的波段。

航空物探放射性测量所记录的就是由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所辐射出来的γ射线。

X-射线:

宇宙中来的X-射线,被大气层全部吸收,不能用于遥感工作。

紫外线:

波长在0.01~0.38微米。

波长小于0.28微米的紫外线,在通过大气层时被臭氧层及其它成分吸收。

只有波长0.28~0.38微米的紫外线,部分能穿过大气层,但散射严重,只有部分投射到地面,可以作为遥感的辐射源,称为摄影紫外。

用于环境监测。

可见光:

波长在0.38~0.76微米,是人们视觉能见到的电磁波,可以用棱镜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

当前分辨能力最好的遥感资料,仍然是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

红外线:

红外线波段细分为近红外波段(0.76~3微米)、中红外(3~6微米)、远红外(6~15微米)、超红外(15~1000微米)。

近红外是地球表层反射太阳的红外辐射,故又称反射红外。

其中靠近可见光的0.76~1.3微米波段可以使胶片感光,又称摄影红外。

远红外是地表物体发射的红外线,故称热红外。

热红外只能用扫描方式,经过光电信号的转换才能成像。

红外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遥感的波段。

微波:

波长1mm~1m。

是一个很宽的波段。

微波波长较长,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昼夜的影响,可以主动或被动方式成像

黑体:

是一种具有最大辐射能力的物体,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吸收系数恒等于1。

彩色三要素:

色调、明亮度、饱和度。

、、

三基色:

(红绿蓝)。

三种间色光(黄、青、品红)

三对互补色:

(红、青)(蓝、黄)(绿、品红)

颜色分消色与彩色。

消色体:

物体对白光没有分解能力,不能进行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只能对固定比例的太阳光作全吸收、全反射或部分吸收、部分反射而呈现黑—灰—白。

彩色体:

物体对入射的白光有分解能力,并对不同波长的色光选择性吸收和反射。

反射什么色光,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

地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反射、发射、吸收和透射几种形式。

地物波谱:

物体在同一时间、空间条件下,其反射、发射、吸收和透射电磁波的特性是波长的函数。

当我们将这种函数关系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形成了地物电磁波波谱。

反射波谱曲线(反射波谱特征):

地物的波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某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称为该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

散射实质上是电磁波穿过大气层时,遇到各种微粒时所发生的一种衍射现象。

散射有由较小的空气分之引起的瑞利散射;和由较粗大的微粒所引起的米氏散射。

米氏散射是大气中粒径比波长大得多的颗粒所引起,其散射能力与波长无关,因此它对各种波长的色都发生散射,而使天空中呈现一片灰蒙蒙的颜色。

天空中有薄云时,米氏散射最明显。

这种散射使所形成的图像反差小,图像模糊。

瑞利散射是由比光波波长还要小的气体分子质点引起的。

散射能力与光波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愈短的电磁波,散射愈强烈;如雨过天晴或秋高气爽时,就因空中较粗微粒比较少,青蓝色光散射显得更为突出,天空一片蔚蓝。

瑞利散射的结果,减弱了太阳投射到地表的能量,使地面的紫外线极弱而不能作为遥感可用波段;使到达地表可见光的辐射波长峰值向波长较长的一侧移动,当电磁波波长大于1毫米时,瑞利散射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辐射的能量来源:

太阳的短波辐射、地球的内部热能,而与地球辐射直接相关联的是地表热平衡。

(8-14μm)

成像遥感技术系统:

以探测和记录地物某一电磁波谱的电磁能量,产生地面鸟瞰图像为主要目的,由遥感平台、遥感器和遥感地面站组成的系统。

黑白全色片:

对整个可见光波段的各感光乳胶层具有均匀的响应。

(天然和人工草皮都是黑色)

黑白红外片:

仅对近红外波段的感光乳胶层有响应。

(天然草皮为白色,人工草皮为黑色)

天然彩色片:

感光膜由三层乳胶层组成。

片基依次为感红层,感绿层,感蓝层。

(天然草为绿色,人工为黑色)

彩红外像片:

以感红外光层代替了天然彩色胶片的感蓝光层。

(天然草为红色,人工草为黑色)

表面散射:

光滑表面与粗造表面,在面元模型中,粗造度非常重要。

表明小尺度的几何形状可用统计学的高度标准差和表明相关长度表示。

体散射:

介质内部产生的散射,为经多路径散射后所产生的总有效散射。

散射截面:

散射波的全功率与入射功率密度之比。

后向散射截面指入射方向的散射截面。

散射系数:

单位面积上雷达的反射率。

雷达回波强度影响因素:

雷达回波强度与后向散射系数直接相关。

后向散射系数与雷达遥感系统参数(波长,俯角,极化方式等)及地表特性(复介电常数,坡度,表面粗造度,不均匀介质中的体散射系数等)有关。

雷达图像特点:

(1)高空间分辨率;

(2)穿透能力与地物(介质)的介电常数成反比,与雷达波长成正比;

(3)立体效应,有地形起伏时,背向雷达的斜坡往往照不到,产生阴影。

假彩色合成:

假彩色合成又称彩色合成。

将多波段单色影像赋予红绿蓝三原色合成为假彩色影像的一种彩色增强技术.

真彩色合成:

根据彩色合成原理,可选择同一目标的单个多光谱数据合成一幅彩色图像,当合成图像的红绿蓝三色与三个多光谱段相吻合,这幅图像就再现了地物的真实颜色,就称为真彩色合成。

监督分类是指在对遥感图像地物类别属性已经有了先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既要从图像中选取所要区分的各类地物的样本,建立模板,再进行自动识别。

非监督分类,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像元的光谱特征,把一组像素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别。

瑞丽散射:

它是半径比光或其他电磁辐射的波长小很多的微小颗粒对入射光束的散射。

颗粒可以是单个原子或分子。

它可以发生在当光通过透明的固体和液体,但在气体中最显著.

扫描成像:

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头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多源信息复合:

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率小波长间隔

填空题:

页岩,砂岩,千枚岩和灰岩水系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页岩,千枚岩,砂岩,灰岩

岩浆岩的影像图形特征为:

圆、椭圆、透镜状、脉状

根据界面平滑程度不同,地面反射形式有镜面反射、漫反射、混合反射。

专题制图仪TM最高分辨率为120米,QUICKBIRD最高分辨率为2.44米

沉积岩与岩浆岩在遥感图像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沉积岩有层理。

断裂的解译标志有:

色调标志、岩性地层标志、构造地层标志、地层和地形标志、水系标志、土壤和植被标志、岩浆及热液活动标志。

常见的山地水系图型有树枝状水系、格子状水系、平行水系、放射状水系和同心状水系、环状水系、倒钩状水系

切断新生代地层或岩体的断裂必是断层。

酸性岩浆岩在图像上为浅色调,基性岩浆岩为深色调。

数字图像处理内容主要包括图像恢复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复合、图像分类

油气的烃类渗漏造成的晕有红层褪色、磁异常、粘土矿化、碳酸盐化、植被异常、放射性。

遥感按照电磁波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

TM图像的组合方式中,321为真彩色图像,432组合为_假彩色_图像,QUICKBIRD组合564为真彩色图像。

SPOT5最高空间分辨率为20米,IKONOS最高空间分辨率为1米。

变质岩与岩浆岩之中岩浆岩_在遥感图像上最容易区分。

颜色的三要素为_色调、强度、饱和度。

在远红外图像中,夜间水体呈现浅色调,沙漠呈现_深色调。

雷达图像中,水体呈现_浅_色调。

TM遥感图像波段741组合后,植被为假彩色。

1单元红加1单元绿,合成颜色为_黄色。

陆地卫星ETM遥感图像三种分辨率分别为__空间分辨率、波普分辨率、轴射分辨率。

图像融合的目的是提高_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图像增强的方式有_直方图增强、领域增强、图像变换

热辐射原理三大定律:

普朗克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

遥感解译的方法:

直接判断法、对比法、逻辑推理法。

遥感解译的程序:

资料准备阶段、初步解译阶段、野外调查阶段、详细解译阶段、制图阶段。

泥石流按流域特征,可分为:

标准型、山坡型、漫流型、河谷型

判断题:

(1)遥感地层单位实质是一种岩性地层单位(√)

(2)花岗岩在黑白航片上常呈均一的暗色调。

(酸碱不定,而且不均一)(Х)

(3)倒钩状状水系往往由火山作用形成。

(断裂作用)(Х)

(4)遥感影像上挤压断层延伸较长,分叉较多。

(√)

(5)遥感图像上可以根据河流图型初步估计岩性透水性。

(√)

(6)利用陆地卫星TM,能够判断小型滑坡。

(√)

(7)水平地区倾斜岩层在遥感上的影像类似于直立岩层。

(√)

(8)一景QUICKBIRD遥感图像大小为185KM×185KM。

(16.5KM*16.5KM)(Х)

(9)入字型断裂主断裂与支断裂间的锐角指向支断裂的移动方向。

(√)

(10)遥感图像上,黄土地区水系常为梳状。

(树枝状、格状、羽毛状、环状)(√)

(11)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在黑白航片上常呈均一的浅色调。

(深)(Х)

(12)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光谱发生变化,因此要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是对位移发生改变)(Х)

(13)遥感目视解译是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

(√)

(14)TM图像123波段按照红绿蓝组合为真彩色图像。

321(Х)

(15)水平地区倾斜岩层在遥感上的影像类似于直立岩层。

(√)

(16)地表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具有同物异谱、异谱同物的特点。

(√)

(17)切断新生代地层或岩体的断裂必是新断裂。

(√)

名词解释

表观反射率:

大气层顶的反射率,辐射定标的结果之一

大气窗口:

大气对电磁波衰减较小,透射率较高的波段

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图像直方图:

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一副灰度范围为0-n(0-255)的数字图像元灰度分布状态,横轴表示灰度级,纵轴表示某一灰度级的像元个数占像元总数的百分比。

像片分辨力(率):

能区分图像上两个像元的最小距离,大小以每毫米范围内能辨出的平行线条数表示,是像片对景物细微单元的表现能力的一种指标。

地面分辨率:

是衡量遥感图像能有差别地区分开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的能力。

超过分辨率的限度,相邻两物体在图像上即表现为一个单一的目标。

地学解译标志:

遥感地学中,将表征地学及地学现象遥感信息的影像特征,称为地学解译标志。

简答题

几何校正步骤:

a准备工作:

图像参数的收集与分析b输入原始数字图像c确定工作范围d选择地面控制点e选择地图投影f匹配地面控制点和像素位置g评估纠正精度h坐标变换i重采样j输出纠正后图像

(1)遥感应用的不足与原因?

遥感应用不足在于它在理论上、技术上、应用上还不是很成熟,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有所不同,甚至它的有关名词、术语的概念、译名都有待统一。

(2)航空遥感图像上如何识别河漫滩和河流阶地?

河漫滩是谷底的一部分,在山区较窄呈带状,在平原呈带状,色浅,形态上呈心滩、方形、弧形等,植被发育,有沼泽,积水洼地形成的牛轭湖残迹,在红外图像上呈深色。

河流阶地在图像上呈阶梯状条带,断续分布,连续性好,阶地面上有耕田,城镇,道路等,植被发育。

(3)遥感图像上如何识别滑坡?

①遥感图像上滑坡的形状有簸箕形、舌形、弧形和不规则形;②主要看色泽差异,滑坡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色泽差异③滑坡附近有陡峭的山坡或断裂构造,水源丰富。

岩矿的光谱特性:

a岩浆岩的波谱特性和色调 超基性,基性岩浆岩的反射系数低,在航片上色调呈深灰色至黑色;中性岩浆岩反射系数中等,在像片上呈灰色调;酸性岩浆岩反射系数偏高,在航片上呈浅灰至灰白色调.随着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其反射系数也有所不同 沉积岩的波谱特性和色调 

b沉积岩的反射率都不高,反射率随岩石本色的加深而降低,而岩石本色主要与杂质成分(Fe2+,Fe3+,C有机质等)的含量有关. 

c变质岩的波谱特性和色调 一般情况下,正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形成)的波谱特性和色调与岩浆岩相近,副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形成)的波谱特性和色调与沉积岩相近.但决定变质岩波谱特性的主要是矿物成分由浅色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英岩,大理岩,混合花岗岩等,反射率偏高,在航片上色调较浅;暗色矿物含量较高的岩石如黑云母片麻岩,斜长角闪片岩,

反射率偏低,在航片上色调较深

(4)三大岩性主要影像特征有那些?

1沉积岩一般情况如下,以浅色矿物为主,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浅的岩石,其反射率高,色调较浅.以暗色和杂色矿物成分为主,三价铁胶结物较多,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深的岩石,其反射率偏低,色调较深.风化面具有鲜艳色彩的岩石,反射特性变化较大,色调不一,松松散沉积物波谱特征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颜色和温度.尤以温度影响最大.干燥光亮的堆积物反射率偏高,色调较浅,潮湿土壤或湿泥,反射率偏低.色调较深2岩浆岩超基性,基性岩浆岩反射率较低,它们在遥感图象上的色调多呈深灰色至黑色.中性岩浆岩反射率中等.其图象上色调为灰色.酸性岩浆岩反射率偏高,图象上色调浅灰至灰白色3变质岩一般情况下,正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岩浆岩相近.副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沉积岩和部分火山岩接近,但是不同的原岩经受不同的变质作用后,真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也有所不同.由无色和浅色矿物组成的岩石.风化面颜色一般较浅,反射率偏高,色调较浅,而黑色矿物含量高的岩石,风化面颜色偏深至黑色.反射率一般低于10%,色调呈深灰至黑色.

(5)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

项目立项、设计编制、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共4个阶段

(6)遥感地质解译原则?

标志?

地质解译的标志:

指能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

标志:

1.色调与彩色2.形态3.阴影 4.水系类型5.影纹图案6.地貌形态7.其他解译标志:

①土壤和植被②水文标志③人类活动遗迹

原则:

①综合解译、综合分析。

多种图像、多种技术、多源信息综合解译,与野外调查结合分析;②总体观察指导局部观察。

先用卫星图像0作宏观总体轮廓,再用航空像片细部观察;③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有条理、有计划、选好切入点,提高效率,不漏、不重。

(A:

综合原则B:

宏观原则C:

先易后难-先已知后未知;先清楚后模糊;先山地后平原;先构造后岩性,先锻炼后褶皱,先线形构造后环形构造;先岩浆岩,后沉积岩变质岩;先显露后隐伏。

(7)岩层三角面中的”V”字形法则?

主要是通过岩层三角面反应的岩层产状要素来确定地层界线。

若三角面山脊点尖端指向与岩层倾向相反的一方,地层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弱三角面山脊点尖端指向于岩层倾向一致的一方,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地质界线的弯曲曲率小。

(8)地物反射光谱特性

通常以横坐标代表波长、纵坐标代表光谱反射率或光谱亮度系数作出的相关曲线,是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具有同物异谱、异谱同物的特点,是识别地物的主要依据。

(9)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地形图)的区别?

中心投影比例尺随着航高变化而变化,正射投影的比例尺与高程无关;中心投影地形起伏时像点产生位移,正射投影地形起伏时像点位不受影响。

(10)遥感影像判译标志有哪些?

遥感影像直接判译标志是形状、颜色、图形、纹理、大小、阴影、位置;间接判译标志:

地貌、水系、植被、水纹、土壤、人类活动痕迹,都是地物内有属性的相关关系。

(11)像点位移规律?

①投影差与向径成正比,像点距像底点愈远,投影差愈大,在像底点处r=0(像点到像底点的距离)、δh=0(投影差)。

②投影差与高(程)差成正比,高差愈大,投影差也愈大;正起伏像点背离像底点向外移,反之负起伏像点向像底点方向位。

③投影差与航高成反比,即航高愈大,投影差愈小。

(12)晴朗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而阴天呈现白灰色?

天空的颜色靠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直射到地面后再反射形成,太阳光中,蓝、紫、靛色光波长短,在晴朗天气,空中只有细小的微粒,这些细小微粒挡住了波长短的光,发生散射,形成蓝色天空。

阴天空中粉尘、云层多,各种波长的色光都被阻挡发生散射,因而天空为白灰色。

(13)监测森林火灾和地表温度分别用哪几个波段区间?

为什么?

监测森林火灾用3-5um热红外波段,监测地表温度用8-14nm的热红外波段,因为地表温度为-40-+40度,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地面物体在此温度区间的辐射峰值波长9.26-12.43um。

但是森林大火,可达600K,则发射波长维4.8um。

(14)热红外图像中地物色调特点?

特点:

一般来说,热图像正片上的浅色调代表强辐射体,表明温度高或辐射率强.反之表明温度低或者辐射率弱。

(1)遥感应用的不足与原因?

遥感应用不足在于它在理论上、技术上、应用上还不是很成熟,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有所不同,甚至它的有关名词、术语的概念、译名都有待统一。

(2)航空遥感图像上如何识别河漫滩和河流阶地?

河漫滩是谷底的一部分,在山区较窄呈带状,在平原呈带状,色浅,形态上呈心滩、方形、弧形等,植被发育,有沼泽,积水洼地形成的牛轭湖残迹,在红外图像上呈深色。

河流阶地在图像上呈阶梯状条带,断续分布,连续性好,阶地面上有耕田,城镇,道路等,植被发育。

(3)遥感图像上如何识别滑坡?

①遥感图像上滑坡的形状有簸箕形、舌形、弧形和不规则形;②主要看色泽差异,滑坡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色泽差异③滑坡附近有陡峭的山坡或断裂构造,水源丰富。

论述题

(1)如何在影像上确定褶皱及其类型的判断?

褶皱需通过色调、地貌、水系、植被、综合景观综合判定

(一)发现褶皱:

①发现褶皱转折端,图像上图形多为同心环状、横跨主要构造线的弧形、“之”字形折线等;地形上为长条形、弧形、“之”字形延伸的岭脊②确定岩层分布的对称性,图像上不同色调条带形成的纹形对称重复地形、地貌特征构成的纹形图案对称重复。

(二)确定类型:

①若两翼岩层三角面在褶皱轴两侧对称分布,则为正常褶皱②若两翼岩层三角面山脊点尖端指向同一方,则为倒转褶皱③若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背、转折端岩层产状外倾、地貌为谷,转折端水系向外散开,转折端处单层出露宽度外层<内层,岩层两侧老中间新,则为背斜褶皱;若与上述情况相反,则为向斜褶皱。

(2)固体矿产找矿中遥感图像如何应用?

固定矿产找矿中,遥感应用主要有①利用图像上显示的与矿化有关的地物如岩石、土壤等的波谱信息、色调异常和热辐射异常等直接圈定靶区,为找矿指明方向。

②利用解译获得的资料,分析区域成矿条件,进行区域成矿预测③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多波段、多种类遥感图像的综合处理分析,增强或提取图像上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尤其是矿化蚀变信息,为找矿提供依据,指明找矿方向和有利成矿的远景地段④利用数字地址方法,综合遥感资料、物探、化探和地址资料,进行成矿统计预测,直接圈定找矿远景靶区。

(3)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

概念:

断裂在图像上以独特的色调、形态、地貌、水系等影响特征解译标志的组合叫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

直接标志:

①岩石或地层发生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位移;②构造发生错位了;③地层的重复和确实;④直线状分布的陡崖(断层三角面);⑤岩体岩脉、火山口呈线状分布。

间接标志:

①山脊、湖泊、沼泽的错位;②对头沟(对头河)的出现;③直线状沟谷、洼地;④不同地貌区沿直线相接;⑤水系特征和地表水体异常

(4)遥感工作系统组成及其工作流程?

整个系统分为星载分系统和地面分系统两大部分。

①星载分系统由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组成,负责从高空收集地物的电磁辐射信息,是遥感工作系统的核心。

②地面分系统由遥感测试系统和地面控制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负责地物波谱测试研究和地面实况调查,后者负责对星载(机载)分系统的控制,遥感数据接收和处理等具体工作。

(5)遥感图像上岩溶地貌有什么特点?

岩溶地貌有孤峰和峰林、溶蚀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盆地、伏流、盲谷等地貌形态。

这些都属于小尺度的微地貌形态,低分辨率卫片很难观察到,只能通过纹型图案和间接标志判读。

岩溶地貌发育地区呈菊皮状纹理。

另外,石灰岩地区植被稀疏,裸露的灰岩色调较浅。

岩溶地貌发育时间顺序是从峰林、峰丛、到岩溶平原几个阶段。

(6)崩塌解译标志?

(1)位于陡峻的山坡地段,上陡下缓,崩塌体堆积在谷底或斜坡平缓地段,表面坎坷不平,可出现巨大块石影像;

(2)崩塌轮廓线明显,但多呈浅色调不长植物;(3)崩塌体上部外围有时可见到张节理形成的裂缝影像;(4)有时崩塌堵塞了河谷,在崩塌处上游形成小湖,崩塌处的河流则形成一个带有瀑布状的峡谷。

(7)岩堆的判译特征?

(1)位于陡坡或坡角下,坡度一般30-40度。

(2)平面形态多呈沿山坡逐渐向下展开的条带,一般为三角形、锲形,舌形等;纵剖面呈凹形、直线形、凸形或他们的作合。

(3)坡面色调均匀,无阴影感,有粗糙感。

(8)泥石流在遥感影像上有什么特点,能表现出哪些信息?

特点:

泥石流顶部呈瓢形,山坡陡峻,岩石破碎强烈,色调深浅不一,冲沟内有大量松散固体呈浅色,冲沟没有沟槽,无植被生长,流动的泥石流呈条带状扇形,轮廓不固定,影像交织错乱,色调变化大。

说明了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

(1)汇水区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2)有陡峻的地形和较大的沟床纵坡;(3)流域中上游有强大的暴雨,急骤的融雪、融冰或水库的溃决。

第一章:

绪论

1、遥感的依据(根本出发点及物理基础);

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辐射特性。

所以根据遥感器所接收到的电磁波特征的差异识别不同的物体

遥感技术的分类;

(一)、根据电磁辐射源(遥感器探测、记录的地物电磁辐射能量来源)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1)、被动遥感:

利用太阳等自然辐射源遥感器探测、记录地物反射或自身发射的电磁波信息以识别地物特性的遥感方式(如摄影)。

(2)、主动遥感:

使用人工辐射源由遥感器主动地向目标物发射一定能量和一定波长电磁波,然后再由遥感器探测、记录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一部分电磁波,以这种回波信息识别目标物的遥感方式(如雷达)。

(二)、根据遥感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