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3290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docx

《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docx

精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李军鹏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课程名称: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收藏]

课件分类:

群众路线公共管理

学分:

1时长:

1:

00

课程教師:

李军鹏

本课程由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军鹏主讲,主要内容有:

一、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二、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三、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与问题;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主要讲四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第二个问题,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第三个问题,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和问题;第四个方面,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党群干群关系是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人心和顺、社会和谐、工作协调、事业发展的前提。

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基。

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事关党和国家的盛衰存亡。

干群关系是执政者与被执政者之间的关系。

在古代有君民关系,君民关系曾经有古代的思想家把它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同时我们的干群也被比喻为鱼水关系,执政党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水,鱼就没有法子存活,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没有执政党的地位。

所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治国力争的根基。

什么是党群干群关系?

党群关系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包括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群众的关系。

干群关系是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既有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包括非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但主要是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一、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

下面来讲第一个大问题,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

我党历来重视党群干群关系,非常注重化解党群干群矛盾。

从我们党的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上来讲,我们可以把我们党的党群干群关系理论划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鱼水论”阶段,一个阶段是“血肉联系论”的阶段。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鱼水论”阶段。

毛泽东同志从领导革命战争开始,反复强调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人民群众的战争的重要性,他指出来: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

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在1941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提出来了党群关系的“鱼水论”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离不开群众,而群众却是独立于党之外的力量,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

”群众可以没有党,但党不能没有群。

在解放之后,一些人认为是党打下了江山,党和群众两者的关系被曲解为解放者于被解放者的关系,认为是鱼解放了水,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

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鱼离不开水。

随着我们党执政之后,毛泽东同志意识到党会发生脱离群众的危险,会出现党群干群矛盾,因而1957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当中指出:

“我们的人民政府虽然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所以在“鱼水论”阶段,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同时也意识到要注重化解党群干群矛盾。

第二个阶段是我们党提出“血肉论”的阶段。

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群众观更加深刻、更加成熟和人性化。

江泽民同志指出:

“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正式提出来我们的党群关系是一个血肉联系,这就把我们的党群关系从鱼水关系进一步地深化到了血肉关系,鱼和水的关系是不同的物体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离的,但血肉关系是浑然一体的自身组织关系,它们不可能分离。

血和肉怎么能分离呢?

所以这一种对党群关系的理解就更加深入到了本质的层次,如果说党是血,群众是肉,那群众是党的命根,而党是群众的血脉,党和群众须臾不可分离,从此我们党的党群关系理论进入到了血肉论的阶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个伟大命题的同时,突出强调“要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开展群众工作”,我们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高度重视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提出来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胡锦涛同志强调: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我们什么事也做不成,什么事也做不好。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强调:

要重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不动摇,永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

(一)党群干群关系基础的新变化

下面讲第二个大问题,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

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在我们当前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发生了新的变化。

我们的党和干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群众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变化,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过了几代的代际更迭,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的老一辈的党的干部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我们党执政之前,党群关系是同为一个炕头睡觉,同一个烟袋抽烟,有一个水瓢舀水,同一根扁担抬粮。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处于一种非常态的政治生态环境当中,客观上使党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够生存。

但到了执政的条件下,不像过去那样离开群众一刻也不能生存,反过来群众生活能否改善,生产能否顺利开展,多依赖于党的路线政策,依赖于党的各级机关的工作态度,依赖于广大党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所以这关系变了,党的干部队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群众方面来讲,群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革命年代,群众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社会分层并不复杂,并且亲身经历了翻身得解放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是直接的受益者,对党存在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党群关系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到了现在,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原来的感情认同、“感恩性”的认同转变成了法理型认同和利益的认同。

现在有的基层群众有吃有喝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要什么我不理你,有的问题要找你,解决不了要骂你。

所以我们现在的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转变成了一种利益认同和法理型的认同。

这是我们的党群干群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执政以后,党群关系发生了这一些变化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大大地增加。

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深刻地指出:

执政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大大增加。

在执政之后,党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发生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个是进了城,上了楼,环境发生了变化;第二个,当了官、掌了权,地位发生了变化;第三个,在和平环境,生活安逸,感情发生了变化;第四个,不打仗,搞建设,任务发生了变化;第五个,党员干部的构成发生的变化。

所以执政党和干部是从奴隶到将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巨大风险,这是我们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第一个新的变化。

(二)利益格局的变化对党群干群关系形成新挑战

第二个变化,利益格局的变化对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新的挑战。

我们现代的社会结构转型非常剧烈,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形成,群众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改革之前,我们的工人队伍成分单一,主要是国营、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中的职工,但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新兴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员工、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成为了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许多的农民从繁重的农村劳动当中解放出来,成为了乡镇企业的职工、进城农民工、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所以农民阶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择业者等等。

在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之间,领导干部与普通干部之间,高级干部与基层干部之间也有了利益的分化,所以我们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同。

更主要的是在改革初期掌握知识、资本和权力资源的人,日益成为了改革的主要的受益者,并且出现了利益积累的态势,而在改革初期,得到一定利益的社会边缘阶层和弱势群体日期成为改革代价的承担者,特别是有少数党员干部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以后寻租活动,变成了既得利益者,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利益格局的失衡也是我们面临着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而这一个问题对党群干群关系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

我们利益格局的变化对党群干群关系的挑战是在这样一种利益格局下我们党能否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对自己的认同感,因为人民群众已经从感恩性的认同转变到了利益认同,怎么样与人民群众寻找到利益认同点?

我们党能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包容性,更好地吸纳社会新生的阶层。

我们党能不能够有效地防止自身产生既得利益集团,这都是一些非常尖锐性的问题,影响到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各种社会矛盾极易演化为干群矛盾

党群干群关系的第三个新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极易演化为干群矛盾。

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由于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组织不发达,难以发生缓冲作用,所以各种社会矛盾一旦发生之后,极易演化成党群矛盾和干群矛盾。

我在这里给大家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2004年10月18日,发生在重庆市万州区的民众冲击政府的“万州事件”,就是因为一个很小的偶发事件产生的,就是因为一名农民搬运工不小心撞了一名市民引起来的,这样的一件非常小的民事纠纷居然演变成了一场冲击政府的党群干群矛盾。

2005年6月26日,发生在安徽池州城区的一起因为交通事故引发的砸燃轿车,袭击现场武警,洗劫超市的“池州事件”,居然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引发了一场尖锐的党群干群冲突。

在2006年8月,浙江瑞安市三中29岁的女教师戴海静坠楼身亡,这一个刑事的事件居然引发了砸工厂机器和汽车、冲击政府的“瑞安事件”。

有时候因为某一些人民群众自己经营不善也会引发成干群矛盾,如内蒙的一个牧民买了山西的黄牛发生了经营亏损,要求当地政府进行赔偿,所以很多的一些简单的社会纠纷和一些自身原因引发的一些事件,往往演变成干群矛盾。

(四)个别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基础脆弱

我们党群干群关系的第四个新变化,个别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基础脆弱。

有一些地方部门干部与民争利,与民争地,部分群众仇官、仇富、仇警、仇政府,在有一些地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已经开始演变成了“蛙水关系”,青蛙与水的关系,青蛙可以在水里,也可以跳到岸边,有的甚至变成了“油水关系”,互不相溶,相互融合不进去,有的甚至演变成了“水火关系”,视同水火,尖锐对立。

而历史经验表明群体之间的社会矛盾只是一种局部的不稳定状态,但官民关系的恶化却会导致政权的瓦解,所以我们对个别地方的干群关系紧张要高度重视。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它调查了社会各阶层对近十年来获益最多的群体的排序,其中69.84%的人认为国家干部是近年来收益最多的群体,其次认为演艺人员是排第二位,认同的人占53.71%,有52.13%的人认为私营业主是最大的获利群体,有47.98%的人认为国有/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最大的获利群体,有44.11%的人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是最大的获利群体。

所以干部排在获利群体的首位值得警惕,在这样的一种条件下,有很多人认为干部是获益的群体,这就表明社会上很多人对干部的形象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容易引起干群之间的矛盾冲突。

(五)干群冲突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冲突

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的第五个变化,干群冲突成为了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冲突。

调查结果显示:

民众普遍认为干群差别是较为显著的社会差别,而干群冲突是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冲突。

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全国上访案件中70%—80%是由党群干群矛盾激化所引起的。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有一项研究显示:

79.36%的人认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是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因素,71%的人认为腐败现象严重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最主要的问题,69.39%的人认为干部作风差,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最主要的问题。

所以,党群干群关系当中存在着这些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三、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与问题

(一)当前我国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

下面来讲第三个大问题,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与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

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广大的人民群众获得了很大的实惠,是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实践基础。

党的一系列利民亲民政策是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政治保证。

各级党委、政府力求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我们党采取了很多的惠民措施,保障性的安居工程,医保社保全覆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善低保户的待遇等等,一系列的惠民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群众的受益面不断地扩大,极大地拉近了广大群众和党的距离,化解了很多矛盾。

我们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地为民谋利,为民解忧,是党政关系和谐的直接动力。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的活动当中,在危难时刻,各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救助灾区群众,“同人民在一起”成为了震撼人心的时代强音,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

(二)当前我国党群干群关系中的问题和困惑

但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党群关系当中存在着一些比较冲突的问题。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漠,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干群矛盾的现状现在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干群之间缺乏信任,集体上访,干群矛盾增多的情况;因为利益分化和分配不公造成的干群矛盾的频发;部分干部的贪污腐败所导致的干群矛盾;群体性冲突事件是干群矛盾的最集中的体现。

在干群关系的处理当中有很多的矛盾和困惑是值得我们去加以认真思考的,在这里,我给大家讲几个我们干群矛盾的几个困惑,这也是很多领导干部头脑当中比较困惑的问题。

困惑之一,为什么国家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备,可是涉法涉诉纠纷案件仍然不少,老百姓越级上访事件依然不少,干群矛盾依然不少?

根源在哪里?

根源在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不够,各类调解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我们注重“法律无情”,轻视“人间有情”,有些干部有的事情处理虽然合法,但缺乏清理,或合情合理却不合法,导致部分群众心不服、气不顺,有一些干部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甚至动粗蛮横,留下了不少的矛盾和棘手的问题。

所以根源还是在一些干部。

困惑之二:

为什么国家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可是群众对干部的意见却仍然不少呢?

其根源还是在干部,我们群众对干部的认同感和信赖感减弱了。

一些干部为政不清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益、捞好处,或为政不公,执行政策的时候照顾亲友,或为政不实在,喜欢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办一些脱离实际的事情或深入实际调研不够,对群众的呼声听的不真切,制定的办法脱离实际,办了好事群众也不领情。

所以根源还是在干部。

困惑之三:

为什么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不少的群众还是反映自己不够幸福呢?

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群众的比较标准变了。

群众随着眼界和视野的不断拓宽,素质和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他们对党的评价内容也日益多样化,从原来的单纯的经济建设逐步地发展到社会发展、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等等多个方面,评价的标准也日趋多样化,不仅看政绩的大小,还要看创造政绩的目的,创造政绩的成本,要看人民群众是否受益,评价的范围也逐渐地扩大化,不仅要进行纵向的党的发展史的对比,还要进行各级政党之间的横向比较,所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高的期望和要求对党的能力提出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现在人民群众的比较的标准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标准。

去年9月份,我们到新加坡访问和考察的时候,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一个执行副理事长在接待我们的时候就跟我们说:

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做了很多惠民的好事情,特别是新加坡80%多的人都住到了政府建设的租屋里边,但是人民群众依然不满意。

在前年在议会选举的时候,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降到了60%左右,反对党的得票率大幅度地往上升,原因在哪里?

为什么人民群众对人民行动党开始有不满意?

原因不是人民行动党做得不够,而是人民群众的评价标准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些新加坡的国民到迪拜去的时候,发现迪拜的公共汽车站是有空调的,所以这一个新加坡人马上用3G手机拍下来发给新加坡的交通主管部门说,为什么在迪拜的公共汽车站有空调,而新加坡气侯这么热,为什么不装空调?

而在新加坡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如果它装空调的话,人来人往,公共汽车站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这说明人民群众的横向比较使很多的政党面临着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的挑战。

其次,人民群众的比较观念发生了转变,过去人民群众习惯于“往前比”,现在热衷于“往后比”,更加关注发展的前景,关注未来的生活保障;过去习惯于“向下比”,现在热衷于“向上比”,喜欢跟富裕户比;过去习惯于“纵向比”,现在热衷于“横向比”。

第三个原因,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情况。

目前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所以人民群众反映自己不幸福,

最后是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也让人民群众感到不幸福,所以根源还是在干部。

我们要对现在的党群干群矛盾的根源加以一个深刻的梳理和划分,找到当中的关键环节。

(三)我国党群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

我们现在的党群干群矛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客观原因,我们现在的收入分配不公,利益分化和失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出现的客观现象,这也是带有决定性的原因,我们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但我们来看一下关键原因是什么,公共权力的滥用,政府能够能够做到公正协调利益是关键性的成因。

有一些干部与富人谋利,官商勾结,进一步地加剧了群众对富人的反感,当权者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恶化。

有一些地方政府与民争利,在土地流转、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等问题上面,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瓮安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指出,瓮安事件的发生有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地大量的矿群纠纷、移民纠纷、拆迁纠纷这一些事件当中利益处理不当,许多合法正当的群众利益非常被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和解决,长期积累干群矛盾白热化,最终酿成了群众烧砸党政机关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云南的“孟连事件”发生背后的原因是胶农、橡胶企业和国家三方利益协调不够,所以当地政府在“孟连事件”发生之后,决定彻底清除引发矛盾的根源,提出来“两个兼顾”:

必须兼顾胶农、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所以我们的政府没有公正协调利益是关键原因,也是我们处理党群干群关系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干群矛盾还存在着一些主观的根源,有一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意识严重,公仆意识和宗旨观念淡漠,作风不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权力观念错位,有的人把手中握有的权力当成是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腐败现象的蔓延加剧了干群关系紧张,进而危机到党群关系,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形象的认识负面化。

同时由于我们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约束不力,惩戒力度不够,所以也容易引发党群干群的矛盾。

同时,党群干群关系还有群众方面的原因,我们一味地把原因归结为党和政府也是不公正的。

客观地看,群众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原因,群众往往考虑局部实际利益的多,群众不同于干部,在一些问题的考量上,群众往往思维是直线式的,现实而又感性,特别是对一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往往缺乏理解,群众比较注重利益之间的比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的第一选择是实惠,特别是在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比较利益决定着群众的干劲和方向,所以群众和干部之间必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和矛盾。

在干群矛盾当中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部分群众也有政策观念、法治观念、是非观念淡漠的问题,有一些群众不愿意承担应尽的责任,不服从正当的管理,在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矛盾的时候,过于看重个人的利益。

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有几个煤矿发生事件之后,有几个煤矿的遇险人员得救之后,升井之后,第一件事是向领导要押金费,又比如说发生山林着火、河堤涨水抢险的时候有一些群众无动于衷,干部动员群众上山灭火、上堤抢险,有一些群众张口就是要钱。

所以群众方面的原因也应该重视,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群众也是我们解决干群矛盾当中也必须考虑到的因素,群众也有它落后的一面。

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下面我们来讲第四个大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目前党群干群关系良性互动不足,主要原因是在党委政府、在干部,所以我们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首先是要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一系列观念和做法进行转变。

首先,第一个方面,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念。

我们的各级党员干部心中始终要装着群众,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

群众的利益是党的利益,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树立民主的理念,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来开展工作,要树立法治的理念,越是矛盾突出,越是要依法办事。

第二个措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使我们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首先是要进一步地加快发展经济,提高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的水平。

在我们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要完善收入的分配调节机制,完善利益的协调机制,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衡利益分配的机制。

当前的重点在农村,是要重点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坚决纠正侵犯农民权利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加快完善一系列的制度,要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民集体产权制度;加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快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的办法。

第三个方面,健全党群干群关系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

要目前党群干群关系,首先要有一整套的机制、体制作为保障。

首先一个机制,要建立健全民意畅通表达的价值,拓展和畅通社情民意的反馈渠道。

怎么样来畅通民意的反馈渠道呢?

群众跟党委政府联系可以有多种的方式,有热线电话、电子邮件、论坛发贴、发短信、写信、直接找有关部门等多种方式。

但政府和党的干部要主动地联系群众,主动地去拓展民意沟通的范围,所以我们重点要建立机关党员干部联户制度,机关党员干部要主动地去联系几户,乃至几十户的人民群众,要建立党员干部派驻基层的建筑。

山东就搞了一个“第一书记制度”,把很多机关干部派到基层的农村社区里边去担任第一书记,去真正地到基层驻点。

要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我们的党委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自己的联系点,解决那一个地方的实际问题,要建立民情登记,民意调查和公布的制度。

各级党委机关要真正地去登记、了解民情,了解每一个家庭的情况,建立民情档案,同时还要搞好民意调查,通过民意调查来发现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存在着哪一些问题。

要完善民情的恳谈制度,我们要通过各种恳谈的方式、座谈会的方式真正了解老百姓心中所想,要建立党群的对话制度,建立听证和质询制度,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都可以搞一些听证和质询制度来方便了解民意。

要完善群众的意见征集制度,同时要完善信访的联席会议制度。

领导干部要定期下访、定期地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地阅读处理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的舆情等等,所以各级党委和干部要主动地去畅通民情民意的反馈的渠道。

在这个方面,列宁同志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据苏联人民委员会接待室的统计表记载,仅仅在1922年10月2日到12月16日两个半月的时间里边,列宁就亲自接待了125人次,平均每天会见2到3个人,曾经采访过列宁,目睹了接待场面的美国记者威廉斯,把列宁的办公室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

所以,列宁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