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三蒸汽的力量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三蒸汽的力量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三蒸汽的力量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三蒸汽的力量学案人民版必修2
三“蒸汽”的力量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条件
(1)资金: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2)劳动力:
圈地运动的进行。
(3)技术: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市场:
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国内外市场。
(5)政治保障: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2.成就
(1)棉纺织业方面: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
(2)动力方面: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变革。
(3)交通运输方面:
①条件:
蒸汽机为交通运输革新提供动力。
②成就:
汽船和火车。
(4)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方面:
①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诞生。
②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得到推广。
3.影响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扩展
(1)条件: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2)表现:
①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
②美国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使美国机械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
(3)影响:
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二、打造“世界工厂”
1.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措施
(1)政治:
进行民主化改革,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导地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过三次议会制度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建立职业警察制度,保持社会稳定。
(2)经济:
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1852年,英国议会称自由贸易是国策。
(3)法制:
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4)外交:
推行“炮舰政策”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5)企业管理:
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6)教育:
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3.表现
(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形成
(1)条件:
①根本动力:
19世纪60至70年代,工业革命的扩展。
②主要途径:
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③物质条件: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
④联结纽带:
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和国际间的人口和资本流动。
⑤重要保障: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2)标志:
19世纪中期,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2.成熟
(1)标志: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2)国际经济交流准则:
①原则:
自由主义原则。
②内容:
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
③具体做法:
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轻巧识记] 工业革命
[概念阐释]
1.圈地运动
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的现象,称为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在英国最为典型。
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
地主圈占了大片土地后,采用新技术,改良农作物和牲畜品种,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
2.“工厂”与“工场”
(1)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2)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
二者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易错提醒]
工业革命开始和完成的标志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不是凯伊发明飞梭,也不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名师点拨]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必然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18世纪60年代,英国击败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殖民掠夺提供了丰厚的资本。
当时世界上只有英国同时具备了这些条件,因此,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
1.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得到推广。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大量的发明、创造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也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
3.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工业革命的背景与进程
[材料一]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
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
……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
——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教你读史]
挖掘隐含信息:
一是近代公司制度的出现;二是旧贵族的衰落。
[提示]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造成的资金积累和市场需求;近代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旧贵族的衰落。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依据材料二,分析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
[教你读史]
运用供求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提示] 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
[材料三]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分。
它提供了开发和利用热能来驱动机械的手段……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有人认为:
“没有瓦特,就没有工业革命。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瓦特贡献的认识。
[教你读史]
省略号后面内容是核心,说明了蒸汽机影响巨大。
[提示] 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人类历史跨入了“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2)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于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 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乡人口统计表
时期
农村人口数
城市人口数
16世纪
337.5万
112.5万
19世纪前期
400万左右
800万左右
——荻茨《英国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城乡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教你读史]
112.5万到800万左右的数据变化说明城市人口增加。
[提示] 变化:
农村人口增长缓慢,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原因:
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做工;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
实质问题:
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加快。
[材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教你读史]
材料从对生产活动和阶级关系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示] 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②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
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教你读史]
以省略号分层,省略号前内容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省略号后内容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市场形成。
[提示] 影响: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机器的发明者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技术在工业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2)发明的机器主要是在轻工业领域,而煤炭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较慢,且是在轻工业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
(3)这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发明成果都出自英国,使其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
(4)工业革命后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真正意义的近代化(机器工业)进程开始了。
2.影响
(1)积极方面:
①生产力:
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社会关系: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城市化: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思想:
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
⑤对世界市场:
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消极方面:
①无产阶级遭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导致了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
一、利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提供了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
3.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题组一 “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句话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哪一因素( )
A.资本原始积累 B.技术革新
C.市场需求D.自然资源
解析:
选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引起了工业革命”,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故选C项。
2.有些学者主张从能源角度分析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
他们关注的主要能源应是( )
A.风力B.煤炭
C.电力D.核能
解析:
选B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推广运用,煤炭成为重要的能源,故B项正确。
3.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D.蒸汽机的发明中
解析:
选C 本题突破口是对“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的理解,其含义指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进一步发展,而需要在发明之前。
在棉纺织业中,由于飞梭的发明,加快了织布的速度,进而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体现了“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
4.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
1780年为100;1812~1815年为32;1860年为13。
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
B.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解析:
选B 自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商品的价格不断下降,故本题应选B项。
A、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工业革命虽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广大人民仍处于贫困的境地,故D项中“提升”的说法过于绝对。
题组二 打造“世界工厂”
5.下表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 )
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变化表(单位:
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A.改变了世界格局B.密切了国际交流
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解析:
选D 表格反映了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棉纺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即在本质上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故D项正确。
6.“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工厂,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实质是( )
A.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B.生产技术的革命
C.生产方式的革命D.社会关系的革命
解析:
选C 抓住题干信息“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这表明工业革命实际上就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即生产方式的革命,故C项正确。
题组三 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7.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不是因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交通条件,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C.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
D.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解析:
选D A、B、C三项均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故排除,答案为D项。
8.对下图所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全球范围内的“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解析:
选D 此图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关系,意在强调西方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互通有无”,反映的是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A.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解析:
选D 材料的中心意思是“需求推动了工业革命”,即市场的扩大是工业革命的动力。
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解析:
选A “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
这说明
(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
选A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
材料也未体现C项。
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
4.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
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 )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工业革命商品运输的需要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解析:
选C 注意时间是18世纪末,当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马路”与交通有关,因此答案为C项。
5.“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 )
A.世界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解析:
选B 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判断,英国的“善事”是指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方面,英国发挥了主要作用。
6.下图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行业就业状况示意图,图中信息反映了工业革命( )
①带来了英国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②推动了农村广大劳动力发生了转移
③改变了英国经济产业结构
④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下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选C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故④的说法是错误的,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所以①②③均正确。
7.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这种现象( )
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解析:
选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会导致加快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8.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解析:
选C 从分号前后两句话中的两个“欧洲”可以看出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18分)
9.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
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
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
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
……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
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
“好啊!
英雄来了!
”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6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8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4分)
解析:
第
(1)问,从工业革命及其所带来的市场变化方面分析其背景;从材料一中后六句话中概括其影响。
第
(2)问,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粮食的储运、新型化肥的使用、煤炭的开采等方面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第(3)问,其态度是歌颂;原因从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背景:
工业革命;原料、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
影响:
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大了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等。
(2)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
粮食储运条件得到改善;新型肥料(化肥)得到使用;加快了农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
(3)态度:
歌颂。
原因:
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