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2875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docx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docx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一、报道主题:

气候变化就在你身边

会议名称:

the15thConferenceoftheParties(COP)underthe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通常简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theCopenhagenclimatechangesummit)”。

会议地点:

丹麦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Center)。

会议时间:

12月7日揭幕,为期两周。

“时间已经不多!

”,在这个气候灾难多发的年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成为《京都议定书》的继承人,让气候变化问题可解,全球瞩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YvodeBoer表示,为了能在2013年之前发挥效力,《哥本哈根协议》必须满足所有参与国家的政治要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今年澄清四个政治关键点。

首先,需要澄清工业化国家雄心勃勃并同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其次,明确主要发展中国家按照自身国情在现有措施以外能够采取何种程度的缓解措施至关重要;第三,必须澄清国际合作行动资金供应的方法;最后,澄清公约框架下所采用的治理结构。

如果需要为缓解和适应情况投入重要的金融资源,发展中国家将要求与如何分配和花费这笔钱有关的代表发言权。

距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只剩下100多天,但是经过几轮的商讨和争论,对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所承担的义务、遵循的标准甚至讨论的框架,都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

大会组织者虽然设立了目标,但是在哥本哈根大会的准备会议波恩会议后,组织者对12月的大会相当悲观。

然而,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却刻不容缓。

虽然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是由政府谈判、签署,但这个问题关系到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因此,会议的成果会影响每一个人。

此次气候变化会议虽然意义重大,但其本身内容专业术语多,会议程序冗杂,不易吸引读者,更重要的是,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参加会议的政治精英的义务,更是所有公民和企业的义务,因此,此次专题报道须立足贴近性、民生性、故事性,完整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可读、生动、全面的气候变化问题报道。

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使民众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认识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民众与媒体的互动,推动会议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二、报道思路

●整体预热——哥本哈根100天倒计时

1、居家环保新招百日征集

通过新京报日常版面/网站/京探网/地球周刊博客等各种互动渠道,向市民征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节能窍门和技术,在这100天内,每天在网上公布/选择部分在固定版面(例如:

社区)专门栏目刊登。

2、“我对哥本哈根有话说”征集

通过新京报及其网络,向北京、全国乃至国外的读者,征集他们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期待。

每周固定时间选择刊登。

可在专题页面上开设Q&A以及Quiz版块,深化网民对气候问题的认识。

汇总网友最关心的问题,让前方采访记者提出(如果能派出记者的话)。

3、国际媒体每日动态扫描.

每天紧盯全球各大网站的“气候变化”专页,看它们做什么,关注什么。

此外,可以上传原创的专家解读稿。

这些动作都是为届时的哥本哈根前方采访以及后方编辑储备知识。

4、11月8日连续推4期地球周刊系列封面故事

此部分内容主要以生动可读的通讯报道形式实现,11月起连续推出四期,是系列报道的重点和亮点之一。

报道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深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太平洋小国的困境及其自救努力。

报道通过编译、采访政府官员、当地民众或华人华商,以及环保组织实现。

二是重点报道各大非政府环保组织(比如绿色和平、动物保护基金等)以及知名的民间人物的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和成果。

气候变化涉及全人类的切身利益,遏制全球变暖不仅应是政治精英们的主要政治议程,更应该是各国公民自觉的行为,而各类非政府环保组织及相关NGO、民间人物的行动,正是这一公民自觉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他们的报道,也符合本部门为公民社会鼓与呼的一贯报道立场。

采访内容可以涉及这些环保组织和NGO、民间人物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工作模式、资金来源、重点案例、主张诉求、与政府及污染企业的博弈、如何宣传减排理念、组织更多自觉公民等等,报道务必实现极强的故事性。

三是新能源故事目标:

报道最具代表性的国内外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民间创意和官方措施。

风能、水能、牛粪发电、核能、零碳排放建筑设计......

 

●会议动态报道:

11月末——12月会议期间

根据实际新闻情况,在要闻版面或区域版面中实现,会议前主要报道最新的气候变化数据、气候政治三大阵营:

伞形集团、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最新立场、动态。

会议期间,报道按照重点新闻模式正常操作。

(为保证会议前动态报道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安排专门记者监控相关网站、相关新闻,并与相关编辑一起每日报题。

关注报道:

此部分报道应为本次专题报道重点,也是体现本部门理念、区别于其他媒体报道的关键。

报道在关注版面中实现、用至少2栏的规模,争取每日均有见报。

计划报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高官访谈。

○选取三大阵营重要国家(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中国、印度、巴西、印尼等),提前准备和联系,争取专访各自国家环保部门负责人或负责人发言人,访谈问题主要涉及该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情况,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以及在此次气候会议上的立场等。

○选取最近十几年来深受海平面上升之害的典型太平洋小国,争取联系其相关部门负责人,甚至可以尝试采访其政府首脑,这些国家可谓全球变暖的最早一批牺牲者,对于气候变化,它们最有发言权,也体会最为深刻。

第二部分:

话题版:

12月1日至5日连续推出5个关注话题版,对峰会进行预热。

初步设想话题如下:

“大管家——潘基文的气候政治”:

综述潘基文在协调三大集团进行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而揭示联合国和国际机构在减排方面的作用和局限。

“小人物——环保人士谈哥本哈根峰会”:

从环保组织的角度出访,探讨场外因素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和幕后利益。

“碳交易——环保能够鱼与熊掌兼得”:

国际社会较为成熟的绿色交易机制,曾令中国部分企业名利双收。

从具体案例出发,探讨这个机制是减排机制下的有效国际合作,还是借名圈钱的利益游戏。

“哥本哈根——碳中性之都的美丽试验”:

介绍会议主办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同时提引读者对哥本哈根的关注。

“再回首——京都议定书鉴定录”:

峰会前一天推出此专题,意在通过对签订京都议定书后各国在减排方面的表现,为峰会预热。

第三部分:

会议动态报道:

追踪会议进程,各国表态、领导人讲话

       栏目:

1今日金句——当天典型表态摘录 

          2今日瞬间――当天精彩图片

          3今日话题——挑选当天议程重点,进行编辑/记者/专家点评、观点交锋

会场外报道:

栏目“漫步哥本哈根”——特派记者采写

      1丹麦人和政府日常生活中的环保细节    

      2会议期间,环保组织组织的抗议或者集会    

      3会议期间,世界各国的动态

版面;每天日常版1-2个版 

第四部分:

总结报道:

会议结束当天的专题报道

1、本次大会成就

依据大会的预设4个目标逐个分析:

发达国家减排指标确定

              发展中国家减排措施制定

              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方法

              未来气候变化协议的讨论框架制定

2、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发展历程

内容:

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会议等等,各时期进展和重大事件

3、前景、分析、专家点评 

●地球周刊——哥本哈根“减排”战(12月6日出刊)

哥本哈根峰会开幕日出刊,不仅是对峰会的良好期待与祝福,也是对峰会可能达成协议的预测与解读。

本特刊希望通过对气候峰会的立体介绍和全景解读,向读者展示气候峰会的魅力、斗争与前途。

报道应力避枯燥的政治报道模式,力图生动可读,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蓝色家园的危机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和枯燥的减排数字离我们很远,但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改变却就在我们身边。

此环节报道,就是要完整呈现气候变化的历史,以及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的各大影响,无限的与读者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范围贴近。

报道内容可包括:

气候变化的历史沿革、导致气候变化的几大祸首、气候变化引发的后果(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极端天气、岛国危机、臭氧空洞、种植业危机、物种减少或灭绝等等。

此部分应与新知编辑合作,采访专家,完整呈现气候变化带来的所有重大恶果,并结合典型案例采写完成。

)此环节还应主要突出气候变化十余年来对中国、北京的影响。

地球封面也须以直接醒目的方式呈现气候变化带来的恶果

此部分虽无新闻性,但却是报道气候变化对普通读者的最大价值所在,也能实现报道生动可读,可安排8个版的规模,和新知周刊合作。

二、当气候也“讲政治”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达成真正有效的减排机制,还要看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冰岛、日本、新西兰、挪威、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以英国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和以中国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三大集团的斗争与妥协。

在这三大集团中,欧盟较为积极,是减排的推动者;伞形集团的立场最为重要,它们能否改变消极姿态是减排机制能否建立的关键;发展中国家作为协调角色,它的偏向将影响三方博弈的天平。

此环节以纵深方式呈现,主要围绕气候政治三大阵营的近20年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发展轨迹,其各自的政策背后体现的不同国家利益,三大阵营在减排问题上的博弈,对遏制全球变暖的影响,以及面临新气候会议各自的主张和动态等。

配合制图,详细列举各大排放大国的各项排放数据、减排目标等。

可安排4个版。

三、我们如何救地球?

哥本哈根峰会不仅仅是各国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的峰会,还是环保组织人士和所有关心气候变化和地球环境的人的峰会。

此次峰会必将吸引大量环保人士、抗议者,他们都用哪些方式参与峰会、影响领导人制定决策,会成为峰会的一大亮点。

这是一个典型深入读者生活,且有用的报道环节,主要通过连环漫画和文字相配合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我们哪些日常生活举动会影响地球气候,而为了遏制全球变暖,我们应该如何做?

可安排2个版。

第四、地球家园的新曙光。

近年来,环保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欧美国家争相竞争在环保减排方面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可以预计,在环保减排潮流不改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将实现第五波潮流——低碳绿色经济必将取代黑色耗能经济。

谁抓住机会,就有可能利用产业升级的机会赢得跨代发展,实现绿色崛起。

本环节将重要报道绿色产业、环保科技的发展现状、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可安排1个版。

第五、评论访谈版

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社会问题,它已上升为一国的政治问题,目前气候政治学已成型。

评论访谈版可尝试约稿访谈来自三大集团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从气候政治、国家利益、经济博弈、大战略等多个角度解读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