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271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doc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doc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幅员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的大国,各地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各不相同,在民俗文化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各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地域系统。

民俗地理区划和所有的地理区划一样,可分为单项区划和综合区划两种。

单项民俗地理区划如酒民俗地理区划、饮食民俗地理区划、建筑民俗地理区划、服装文化民俗地理区划等等。

综合民俗地理区划是从区域民俗文化地理系统的角度出发,根据民俗文化特征的地域差异规律进行的综合区划。

下面我们主要探讨地理环境引起的单项民俗文化的差异。

:

关键字:

中国民俗文化差异

一、酒文化的地域差异

1.1酒的地域差异:

因为气候原因造成的,北方好烈性酒,南方好低度酒;因为产物原因造成的,江浙地区好喝稻米酿造的黄酒,北方地区好喝小麦酿造的白酒;因为酿造气候原因造成的,江苏、安徽等地生产浓香型白酒,云贵等地生产清香型白酒,茅台镇特产绛香型白酒等。

1.2酒桌文化的地域差异:

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酒文化无疑占据了极重要的份额。

但酒文化的精髓并不全在酒本身的品质和渊源,更在于它与主体间亲密接触,也就是“酒桌文化”。

而由于地域不同,“酒桌文化”也各有特点。

下面我们就稍稍了解几个地区不同的酒桌文化:

山东的酒文化底蕴深厚,山东人创造性地将孔夫子“以礼待人”“诲人不倦”的思想反映在了酒桌上,令人叹为观止。

敬酒人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放着三小杯白酒,毕恭毕敬地举过头顶,对着客人喊一声老师,如果你不喝,他就一直举着,直到你喝下为止。

最厉害的是,随后每人斟上了一大杯(3-5两),而且必须三口喝光,才能开饭。

山东省城济南还有一个“规矩”:

吃饭前先上条鱼,餐盘一转,头三尾四,鱼头对着谁,谁喝三杯,对着鱼尾的则喝四杯,对着鱼腹喝五杯,鱼背喝六杯。

福建由于天气的原因那儿全年大都喝,而且都是度数较低的本地酒。

酒杯是约一寸高的小口杯,一口一杯也能让酒量不大的人感受豪爽。

因此,到福建做客是最轻松的。

成都成都人喝酒很豪爽,虽然偶尔会耍些花招,但追求的是主客同欢。

他们爱好喝“花酒”,一顿饭上6种酒,依次是:

杨梅酒、葡萄酒、黄酒、白酒、啤酒、洋酒。

喝完白酒,气氛已近鼎沸,接着开始玩花样,如喝潜水艇,就是在大杯的啤酒里,连杯带酒沉入小杯洋酒,然后一饮而尽,即使再大酒量的人恐怕也难以招架。

广西山水独特的地方,吃喝的环境也别具一格,经常席至半途,上来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跳着跳着就跳到客人面前端起杯子并唱上了祝福的歌,如果你不喝,她们就会伸出芊芊玉指揪住你的耳朵,把杯子往你嘴里直灌进去。

南京人最厚道,先要把自己喝倒,才让客人喝好,最著名的敬酒台词是:

我干了,您随意。

内蒙古不时会有人手捧哈达来敬酒,不管认不认识,先在你身边载歌载舞,你不喝,他就一直跳下去,甚至烧菜师父都会走出厨房,托着个银碗,捧着条白哈达上前敬酒,不喝都不行。

二、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

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2.1从饮食习惯来看,北方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

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这是他们对中国饮食的最大贡献。

南方人喜欢吃馄饨。

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

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

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祛湿,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驱寒。

南方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是干辣、酸辣。

北方人吃得简单,与地域物产有直接关系。

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

2.2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系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

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

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2.3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

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

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2.4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

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煲汤是出了名的。

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2.5就烹饪方法来讲,无论是烤、是焖、是蒸、是炖,还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人都有一套繁杂而讲究的程序,追求的是个鲜、嫩、香、滑,以求满足味蕾的各类微妙体验。

北人的菜肴,则以色艳味重取胜,最大特点就是就地取材,讲究火候。

北方作菜的原料没有南方的种类丰富,也没有太多花样,可便是极其普通的东西,北方的厨师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

三、建筑文化的差异

3.1受厚重实体的牵制。

南方气候炎热,民居的墙体、屋顶都可以做的十分单薄、轻巧,建筑空间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可以较自由地伸缩、凹凸,较方便地展延、通透,建筑实体可以顺从地势适用建筑空间种种灵活处理的需要;而寒冷的气候则不可避免的给北方民居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使得建筑实体十分笨重,而不便于凹进凸出,建筑空间受到实体的严格枷锁,不得不呈现规整的形体。

3.2受构架性能的牵制。

南北方的宅屋,同样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体系,南方居民用的是穿斗式构架,而北方居民用的是抬梁式构架。

北方的厚顶厚墙,以厚重的维护结构起到了稳定构架的作用,而南方单薄的维护结构则不足以稳定构架,这是北方民居采用承载力较强的抬梁构架,而南方民居采用自身刚度较强的穿斗构架的一大原因。

穿斗构架的密集支点和穿枋的灵活穿插,提供了构架较自由的伸缩、展延、重叠、跌落、悬挑、衔接、毗连等灵活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空间组合,不同的地形起伏和不同的外观造型。

抬梁构架则欠缺这样的灵活性,从结构上约束了建筑形体的灵活度。

3.3受取暖设施的牵制。

北方民居普遍采用火炕取暖,火炕需要与灶台毗邻,以便于利用吹火余热,这就导致卧室与厨房的紧密连接而牵制了整幢房屋平面的灵活变化。

四、服装文化的地域差异

4.1颜色上的不同。

北方地域寒冷,服装在颜色的设计上偏厚重。

这样一来给人视觉上造成舒适的影响,二来北方风沙多,比价耐脏。

南方常年花红柳绿,这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衣着服饰颜色较为鲜艳。

4.2薄厚的不同。

北方寒冷,所以衣服在设计上会更讲究实用的厚度。

而南方比较温暖,所以衣物较薄。

4.3设计风格的差异。

由于长期的地理环境影响,北方人崇尚质朴、实用,所以衣物的设计会偏向实用性较多一些。

南方本就是生产制造衣物原料的地方,山山水水培养了他们追求美的天性,所以衣物的设计样式会很大胆、新颖,偏向审美性较多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北方人习惯多年都是一件衣服,而南方人几乎一季一换衣服的原因。

五、结束语

民俗文化包含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除了以上介绍的,还有茶文化、传统节日上的风俗习惯、交通民俗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南北地域的影响,还深受地形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北方或是南方,而各个风俗还是存在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以上几个民俗文化的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民俗文化,让世界对中国民俗文化有一个初步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