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26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3.掌握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4.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郑氏父子对台湾的开发。

5.掌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原因、性质、经过。

6.掌握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及评价。

德育目标

1.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指导学生学习华侨对南洋开发所做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原因、性质、经过,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场中华民族为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而进行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经过和作用进行分析,再对比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侵略,使学生认识到郑和航海与荷兰殖民者航海的本质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本教材中的六个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正确而全面地评述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教学重点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

2.戚继光抗倭。

3.郑成功收复台湾。

4.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

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军进入台湾?

2.为什么说《尼布楚条约》是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边界条约?

3.通过本节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特征的理解。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

郑和下西洋。

3.地图:

《戚继光抗倭形势》《郑和下西洋图》《亚洲地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形势图》。

4.自制投影图片:

《清朝疆域简图》、郑和下西洋情况表、《尼布楚条约》内容表。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

2.图示教学法:

用地球仪或地图和投影仪演示郑和下西洋;用局部图展示东南军民抗倭和中俄东段边境冲突的位置;也可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

3.开放式教学法:

(1)课前指导学生查阅、搜集本节六个历史事件的有关资料,为课堂讨论作好准备。

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如: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明朝的海禁政策及其与“倭患”的关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和意义;《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背景和影响等。

(2)对于若干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有学生陈述观点和理由,最后由教师点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本节内容比较“散”,由六个历史事件组成,既有不少需要学生识记的重要知识点,又有较多的理性分析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尤其应注意不要平均分配教学时间。

2.本课教学内容与世界历史有较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相关的世界史知识渗透于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3.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结合地图进行讲述,以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4.注意梳理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记忆;对于理性知识内容,关键是要激活学生思维,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注意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火花。

5.本节内容中可探讨的问题有很多,但教师要注意尺度和时间,有选择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之一:

对比式导入

14、15世纪,欧洲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城市和地区相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下,西欧国家成功地开辟出了一条条新航路,开始了西方的殖民时代,大大地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

然而,就在欧洲航海家开辟出新航路的八、九十年前,在中国的明代,已经有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那么,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下西洋的壮举为何没有和新航路的开辟一样,都产生如此巨大的历史影响?

除此以外,明清时期在对外关系上还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呢?

今天,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来了解一下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内容。

之二:

提问式导入

[投影显示]

[师]请同学们看这一张疆域示意图,告诉我这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疆域状况?

[生]清朝。

[师]对,是清朝。

如果更准确一点讲的话,应该是清朝前期的疆域示意图。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明政权全盛时期的疆域,北逾外兴安岭及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东达库页岛,西及中亚两河(锡尔河、阿姆河)上游之间;到了乾隆时期,清朝疆域已经最后形成,并且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出现如此盛况,与明清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尤其是与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分不开的。

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明清政府分别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生]对蒙古地区,明政府修缮了长城,册封俺答汗;清政府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了天山北路,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还安抚了回归的土尔扈特部。

对新疆地区,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统管整个新疆地区。

对西藏地区,明政府设立了卫所,建立僧官制度;清政府建立了册封藏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还设置了驻藏大臣。

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政府设立了土司制度;清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大规模地推行了明朝开始实行的“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

对台湾地区,清政府收服了郑氏后代,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师]回答得很全面。

明清政府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与此同时,明清政府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一方面,频繁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与外来侵略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

[板书]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教师提问]西洋指哪里?

[学生回答]西洋是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板书]1.目的

[教师提问]课本上是如何讲述明政府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的?

[学生回答]明政府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

第一为宣扬国威;第二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第三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板书]a.扬国威、显国力b.加强海外联系c.为统治者寻奇珍异宝

[教师提问]在这一节课前,同学们已经自行查找了一些资料来探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了。

所以下面请一些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甲回答]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显示明朝的国力,让海外各国前来朝见进贡,甚至对明朝称臣;另外明成祖希望通过这次远航,使东南亚各国臣服,以此来改变“靖难之役”后不利的政治局面,提高自己的威望,从而进一步巩固帝位。

[学生乙回答]在明朝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学生丙回答]明朝初年,正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明朝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发展。

朱棣自认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自然就会宣扬国威,向外示富。

[学生丁回答]还有的书上说,是为了找寻被明成祖赶下台的建文帝的下落。

…………

[教师总结]很好,大家准备得都很充分。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就是明成祖朱棣派遣他出使西洋目的,是史学界一直在探讨、研究的问题。

明朝初期,统治者面对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地恢复和发展。

到明成祖时,明朝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因此,为了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招致各国来朝来贡,为了维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为了也为了替王室购买奢侈品,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了西洋。

可以这么说,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目的的船队。

[教师提问]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明朝前期经济得到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应该是郑和下西洋的物质条件,那么下西洋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学生回答]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如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为远航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学生补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的发展,使丝织品、瓷器等成为主要的对外贸易产品。

[教师总结]很好。

同时我也补充一句。

请大家不要忘记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达、技术的进步也为明朝这一壮举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一壮举的概况吧。

[板书]2.概况

[投影显示]郑和下西洋地图(如有条件可做成课件)

[教师提问]请大家来填一下这张表格。

[投影显示]

郑和下西洋情况表

时间

次数

到达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投影显示]

郑和下西洋情况表

时间

次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七次

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教师过渡]前后七次所经国家凡三十余国。

这样的壮举,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呢?

[板书]3.评价

a.积极意义

[教师提问]首先大家来看看郑和下西洋有怎样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他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教师讲述]确实如此,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海外国家的交往范围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郑和的船队同西洋各国进行贸易,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郑和下西洋时,邀请各国使臣来华,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来到中国,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

[教师过渡]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此次远航的政治动机显然要强于经济目的,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客观地评价郑和下西洋这一活动,请看这道问答题。

[投影显示]

据《明史》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

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显示正确答案]

目的与性质: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欧洲开辟新航路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历史影响: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新航路开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原因:

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失,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

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教师讲评]这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此题是一道分析、比较题,比较项非常明确。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郑和下西洋造成的一些后果和具有的局限性。

[板书]b.后果和局限性

[教师讲述]正如题目和答案所述,郑和下西洋不以发展海外贸易为目的,缺少持久的经济推动力;他们不计经济效益,无论是郑和到海外,还是西洋贡使来华,明朝政府都不考虑外国贡纳的多寡,回赠十分优厚,这种赔本的买卖,对广交朋友、加深情谊固然有积极作用,但却使自己在经济上难以维持下去。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郑和的航海壮举不但未促进中国进入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反而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终因明朝国力的衰退而中止。

[教师过渡]郑和的远航虽然停止了,但是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而且,郑和下西洋还提高了南洋华侨的地位,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向南洋的流动。

我们接下来学习华侨开发南洋。

[板书]二、华侨开发南洋

[教师提问]南洋指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教师讲述]从唐朝开始,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东南亚诸岛谋生。

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