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2455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docx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docx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

第一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1什么是建安风骨?

简述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1)建安是汉献帝年号,建安文学指从建安元年(196)至魏初(241)大约四十五年间文学,其

代表人物为三曹七子。

(2)建安诗人用他们的诗篇真实地反映大动乱、大分裂的时代所造成的残酷现实,表现他们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怀,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情调大多慷慨悲凉,激越深沉,语言昭晰明白,风格刚健清新,即后人称誉的“建安风骨”。

(3)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4)由于汉末地主政权的濒于崩溃,儒学的传统地位也随之发生动摇。

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

诗歌创作完全是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残破,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也因此而形成激越深沉、刚健慷慨之风格。

2简述曹操诗的艺术成就。

(1)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他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也有少数自拟新题之作,如《对酒》等。

借古题以写新事的,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用其悲凉苦恨之调,创作《薤露行》、《蒿里行》,以写汉末动乱: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

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又如《步出夏门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均写得高远阔大,气势雄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3简述曹植诗歌的内容与艺术。

(1)以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期。

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

如《白马篇》,便是通过对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英勇卫国的精神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渴望,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全诗迸发着慷慨激昂的炽烈热情,洋溢着高迈不凡的蓬勃朝气。

(2)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代表作为《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词,愤慨之音,笼罩着悲愤抑郁的气氛: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其余《野田黄雀行》、《吁嗟篇》均是这种沉重压抑下的慷慨悲歌。

(3)曹植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形成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

4蔡琰五言《悲愤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蔡琰于东汉末年被匈奴虏至胡中十二年,并生有两个儿子,后来曹操将她接回来。

《悲愤诗》即是描写汉末动乱,艺术地再现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

(2)诗是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

(3)诗歌注意细节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真实而生动,有史诗般效果。

5简析《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咏怀》诗有意蕴深沉之美。

因为阮籍是以哲理思索来观照人生,因而能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更深入。

同时由于玄学思潮的影响,也就写得更深邃。

(2)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阮籍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思,所以也显得意蕴深沉。

他深得得意忘象之旨。

(3)它还有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

阮籍只有在理想中向往一个自由之乡,那是诗人精神自由驰骋,摆脱世俗束缚的一片辽阔天地,玄远明彻的境界,富于神话色彩的瑰丽想像,出之以清丽流畅的语言,使人有清逸玄远之美。

6简述嵇康诗的特色。

(1)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追求自由自在的理想人生。

(2)嵇康的部分诗歌还有一种峻切之语。

(3)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创造出清远之意境,隽秀之语言,别具一格。

他的四言诗情调高远,语言流畅。

7简述玄言诗的特点和代表诗人。

(1)玄言诗发端自魏正始时代。

它的特点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

在表达上抽象玄虚,淡乎寡味,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

(2)玄言诗人孙绰等。

8简析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1)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诗中没有刻意的雕饰与艳丽的辞藻,而思想感情喷薄而出。

如“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2)左思诗歌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强烈,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迸发于诗中。

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3)左思诗歌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指他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

9简述游仙诗渊源及郭璞《游仙诗》。

(1)游仙诗渊源可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屈原就幻想神游天界。

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

(2)游仙诗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并非以游仙为主旨,而是有所寄托。

(3)郭璞游仙诗另一内容,即采取游仙方式,创造一个浪漫神仙境界,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情绪和态度。

诗中抒发感情真实,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

10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谢灵运认真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

从此,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2)谢灵运山水诗的第一个特点是创造了山水诗的结构模式:

先叙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是议论或感慨。

(3)其第二个特点是在局部景物描写中表现情思韵味,朝着情景交融的方向发展,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

(4)谢灵运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

注意到诗中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汤惠休评“谢诗如出水芙蓉”。

(5)谢灵运山水诗有佳句而无完篇,存在运用典故成句过多、节奏冗缓等不足之处。

11简述鲍照及其乐府诗的特点。

(1)鲍照乐府诗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他直接抒写感情,叙说遭遇,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

其抒情外露、强烈、流畅而节奏急速,常常是感情突然爆发,发则滔滔不绝。

(2)鲍诗的语言自有特色。

他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如《拟行路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12简述永明体的特点。

(1)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诗歌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的新阶段。

(2)周发现了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写成《四声切韵》,沈约利用四声规律来写诗,并且还讲究汉魏以来对偶、用典手法的使用,于是一种新诗体出现了,时称“永明体”。

13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1)一般来说,宫体是指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靡丽轻艳的文风。

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

(2)宫体诗创作特点之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

写妇女、男女之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

宫体诗人以观赏眼光去处理这方面的题材。

(3)创作特点之二是对写实技巧的追求,从咏物走向咏人,把女人当作物来描写,写她们的姿色形貌,细致入微。

14简述南朝乐府民歌及特色。

(1)南朝民歌的内容绝大多数表现男女之情。

内容广泛,角度多样。

(2)南朝民歌格调鲜丽明快,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语。

如“莲”通“怜”,“芙蓉”通“夫容”。

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3)南朝民歌艺术水平最高为《西洲曲》,情思缠绵,语言清新明丽。

采用“钩句”联接上下,一意贯通而又摇曳多姿。

15简述北朝民歌及特色。

(1)北朝民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有描写北国风光的,如《敕勒川》写尽辽阔广袤的草原风光;有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的,如《折杨柳歌辞》: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有反映战争及其带来的苦难的,如《陇头歌辞》: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2)反映爱情婚姻的民歌,也是快人快语。

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

老女不嫁,蹋地呼天”,表现出北方民族的粗犷直率。

(3)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有着雄浑而深远的情思和苍凉慷慨的英雄气,如《敕勒川》和《木兰诗》。

16简述建安赋作的特色。

(1)建安赋作继承汉末抒情小赋的优良传统,具有情文并茂的特点。

(2)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创作,互相切磋,并进行理论探索,今传十八家赋作一百八十多篇。

同时他们还有批评理论,如曹丕说“诗赋欲丽”。

(3)创作题材十分广泛。

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举凡自然界的寒暑阴晴、飞禽走兽,社会的悲欢离合,征战行役,无一不可为题。

(4)建安赋作抒情性更强,真实深切表达自己情怀。

(5)建安赋辞藻流丽妍美,对仗工巧整齐,韵律和谐。

17简述南朝骈赋的形式与内容的特点。

(1)骈赋的表现形式是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协,藻饰华丽。

对偶精工指赋中几乎全为对句,且对偶方式更加多样。

典事博赡指用典绵密,连篇累牍。

声韵和协指南朝赋作不仅押韵,而且还注意到了平仄相对。

藻饰华丽指注意字句雕炼,词语尖新。

(2)南朝骈赋在内容上比较狭窄,以体物抒情小赋为主流。

或应命奉召而作,或描写深闺物事,取材纤细柔弱,格调细巧尖新。

(3)南朝也有少数感情深厚、气势流畅而又精工奇隽之作,如鲍照《芜城赋》和江淹的《恨赋》、《别赋》。

18什么是骈文?

简述南朝骈文发展过程。

(1)经过南朝文人的努力,骈文在对偶、用事、辞采、声韵四个方面已臻极致。

(2)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实际上是广义散文的一部分。

齐梁时是南朝骈文成熟期,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

(3)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文正式形成时。

此时骈文四特征均已具备(对偶、用事、辞藻、声律)。

代表作家有鲍照、范晔等。

代表作有《登大雷岸与妹书》等。

(4)齐梁以后是骈文成熟期。

此时声律说已发明,骈文进入排偶精工、声律严整阶段。

沈约、谢罣、江淹,人人皆是个中高手。

代表作有《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等。

(5)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此时属对更工整,几乎全篇骈偶,在艺术上为骈文的巅峰,代表作有《哀江南赋》。

19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及内容形式特点是什么?

(1)北朝散文优秀名著首推郦道元《水经注》和杨苩之《洛阳伽蓝记》。

(2)《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著作。

书中记述了水道河流两岸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文学价值较高,因而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

《水经注》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

郦道元将评议、考证夹于描写叙述之中,使《水经注》既具山水散文特点,又具征实考证严谨风格。

(3)《洛阳伽蓝记》五卷描述洛阳城内外四十个大的佛寺建筑的盛衰,从中看出当时都城的变迁,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的今昔变化,因而此书具有史料价值。

《洛阳伽蓝记》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

其语言多整齐句法,时有四六骈句、骈散兼用,风格典丽清拔。

20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1)志怪小说内容丰富,大概包括了:

①反抗强暴势力,揭露官吏欺压百姓的罪行;②反映战乱动荡年代的灾难事件和人民的不幸遭遇;③反映了封建制度对爱情和自由婚姻的摧残以及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④赞扬了不怕妖魔鬼怪而勇敢斗争的精神。

(2)志怪小说的内容,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矛盾,表达了鲜明的爱憎,美丽的情怀,浪漫的幻想。

志怪小说虽是短小故事,但一些篇章在技巧上已较为成熟。

如《搜神记》,就具有完整的结构,离奇的故事,浪漫的想像,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细节描写以及对话的生动。

21简述《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1)《世说》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特别着重士族人物的玄虚清淡。

它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揭露魏晋时期的黑暗社会、腐败政治以及统治集团的残暴和荒淫。

其内容体现了当时一些真实的社会史实和文学思想,具有史料价值。

(2)《世说》的艺术风格在于:

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以短小文字突出事件的中心,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

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辞句,又有生动口语。

往往一言一行即表现人物的肖像和精神面貌。

22《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曹丕在论著中论及有关文学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文体、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

(2)对自古以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

(3)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

(4)论文气即才性:

“气”指作家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23《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观点。

(1)陆机认为文学创造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他同时描述了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

如“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2)《文赋》还阐明了艺术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思考题

1时代思潮对正始诗歌有何影响?

(1)正始时代的政治时局是影响士人心态及他们的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司马氏政权对曹魏势力的斗争形成的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怖,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

如何晏《言志诗》:

“常恐夫网罗,忧祸一旦并。

(2)正始士人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只能用韬晦曲折的手法表现出来,形成了沉痛委曲、隐蔽曲折的风格。

又由于玄风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老庄人生理想的倾向。

同时也造成了诗歌创作中的哲理化倾向。

2太康诗风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1)太康诗风在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沉思,只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此外太康诗人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因为他们没有直面人生的激情,所以只有更重显示文华。

(2)太康的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

3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1)陶渊明写的田园风物,稼穑生活,与陶是完全融合为一的。

诗人不是田园生活的旁观者和欣赏者,他是生活于其中的不可或缺者。

他不是泛咏山林,而是亲切自然地描绘田园风光,写出它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2)陶渊明田园诗还真实地描写自己的躬耕生活,宁肯力耕而不肯同流合污,平静乐观,怡然自得,劳动成了艺术化的诗化了的行为: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在陶渊明之前,没有诗人有此感受,但在他之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4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1)陶渊明的诗歌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境界高远,平和淡泊、心与自然融合为一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

如《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描绘了一个宁静恬淡、高远舒展的境界。

诗歌平淡,然淡而有味,其味隽永,令人心驰神越,想慕千古。

人、山川、空气、飞鸟,构筑了一个和谐的世界,物我泯一,这就是韵味。

(2)语言平易质朴。

由于在创作中情绪平和,没有大的感情起伏,因而陶诗中多写田家生活中日常之景之物,令人觉得亲切平和,所以形成质朴无华,不加雕饰的纯净之美。

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而非矫饰的感情世界,所以他选择的必是去尽华饰的语言。

总之,陶诗语言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语俗而意雅,平常之景而蕴含深意。

5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脁的诗追求一种清新明丽之美,“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他的诗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

李白评价他的诗是“清发”。

谢脁感情单纯明朗而外露,所以可以感受其诗中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溢。

即使写离忧哀伤,也不会百结回环,感慨深沉。

谢脁诗意象天然韵致,落尽华饰。

他的诗的意象色彩趋向于浅色调和暖色调,意象多琴、竹、荷、月、归舟、鸿等雅文化因素,有助于清新明丽意象之构成。

谢脁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了任何晦涩的文字与赘典,有的完全接近口语,明白如话,这是谢脁的着意追求。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建安七子”之说出自()。

A曹操B曹丕C陆机D钟嵘

2.《饮马长城窟行》作者为()。

A曹植B王粲C陈琳D孔融

3.被人称为“玄远”的诗人是()。

A阮籍B阮蠫C嵇康D潘岳

4.被誉为“文典以怨”的诗人是()。

A曹植B左思C鲍照D祢衡

5.引致“洛阳纸贵”的人是()。

A左思B潘岳C陆机D刘琨

6.奠定中国山水诗写实雏形的人是()。

A陶渊明B柳宗元C王维D谢灵运

7.“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指的是()诗歌清新明丽之美。

A杜牧B谢罣C谢灵运D李商隐

8.吴歌产生于()一带江南地区。

A南京B杭州C扬州D苏州

9.《登楼赋》作者是()。

A王勃B辛弃疾C王粲D祢衡

10.“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中的名句。

A《神女赋》B《洛神赋》C《登徒子好色赋》D《舞赋》

11.鲍照《芜城赋》中的广陵指的城市是()。

A杭州B扬州C南京D宁波

12.《恨赋》和《别赋》的作者是()。

A江淹B庾信C鲍照D王粲

13.《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A葛洪B干宝C刘义庆D张华14.“文人相轻”出自()。

A《文赋》B《文心雕龙》C《典论·论文》D《诗品》

15.“人以为龙章凤姿”指的是()。

A阮籍B曹植C嵇康D江淹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是建安七子中人。

A曹植B孔融C.陈琳D蔡琰E应NB75BF徐

2.()是曹植后期作品。

A《野田黄雀行》B《吁嗟篇》C《白马篇》

D《赠白马王彪》E《送应氏》F《NC664NB827篇》

3.以下名、字、号,属于陶渊明的是()。

A五柳先生B元亮C潜

D靖节先生E稼轩居士F草木子

4.属于南朝的是()。

A晋B宋C陈D秦E齐F梁5.骈文对于()极为讲究。

A对偶B排比C辞采D铺叙E用事F声韵6.以下()是属于《文心雕龙》作文论文六义的内容。

A情B风C雅D体E制F文7.《文心雕龙》中()是“文之枢纽”。

A《原道》B《征圣》C《宗经》D《正义》E《正纬》F《辨骚》

8属于志怪小说的是()。

A《西京杂记》B《拾遗记》C《博物志》D《世说新语》E《搜神记》F《洛阳伽蓝记》

三、名词解释题

1建安风骨2乐府旧题3玄言诗

4洛阳纸贵5永明体6大小谢

7江郎才尽8宫体诗9骈文

10志怪小说

四、简答题

1试述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2简述曹操诗的艺术成就。

3曹植前后期写作之不同。

4简析蔡琰《悲愤诗》的艺术特点。

5简析《咏怀》(阮籍)诗的艺术成就。

6简析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7试析谢灵运山水诗对中国诗歌的贡献。

8南朝民歌及特点浅析。

9北朝民歌及特点浅析。

10试析《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五、论述题

1时代对正始诗歌有何影响?

2试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3试论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A4.B5.A6.D

7.B8.A9.C10.B11.B12.A

13.C14.C15.C

二、多项选择题

1.BCEF2.ABD3.ABCD4.BCEF

5.ACEF6.ABDF7.ABCEF8.BCE

三、四、五题答案请参考“简答题”和“思考题”部分

第二编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隋朝结束了中国四百年的分崩动乱和南北分裂,国家重新统一。

但隋朝立国时间很短就被唐朝取代。

在文学史上,它只是一个过渡时期。

主要表现为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方式,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唐代文学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四个时期各有其时代精神,弄清四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各自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背景,就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唐代丰富的文学内容。

例如唐代之初,文学首先要破除齐梁诗风,初唐四杰是先行者,然后是陈子昂的诗文革新。

如此一来,初唐文学状况就较易理解了。

五代是词产生的时期。

这是一个诗人、文学家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学作品灿若云霞、多若繁星的时代。

异彩纷呈,但各具个性特色。

简答题

1为什么说隋代文学具有过渡性质?

(1)隋朝结束了四百年分崩动乱、南北分裂的局面,但它立国也仅三十余年,南北文学的合流开始成为现实,例如南朝的文学较发达,在诗歌体式和表现形式上,为北方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便。

由于隋立国时间较短,所以只能是过渡性质。

(2)隋炀帝身边虽然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明显地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但真正有才华的优秀作家不多,除虞世基外,其余作家着意于词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为作诗而作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所以,没有大批诗人作家,因而也只能具过渡性质。

(3)文学发展的走向未能明确,基本上维持着南北朝诗、文发展的局面,隋炀帝也曾企图以政治力量来改革六朝以来的浮靡文风,可收效甚微。

因此隋代文学也只具过渡性质。

2什么是上官体?

它的特点是什么?

(1)上官仪是贞观诗坛的新秀,是唐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地位很高,所作应制诗以属对工切和写景的清丽婉转而名噪一时。

(2)上官仪的诗作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诗体,时人谓之上官体。

(3)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诗的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缺乏慷慨激情。

3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

他们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和骆宾王四人。

他们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都属于一般文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2)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均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是针对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

(3)“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而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

4简述律诗定型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

(1)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

期最后完成的。

馆阁生活使他们有时间琢磨诗艺,于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故沈、宋之称,也就成了律诗定型的标志。

(2)沈、宋完成的诗律,除一联中轻重悉异外,还要求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粘,并把这种粘对规律贯串全篇,从而使一首诗联与联之间平仄相关,通篇声律和谐。

(3)以确立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关键性的意义。

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而且具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如在五言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近体七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