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1400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丰县师寨希望小学张雪敏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

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

“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

“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

”可见从古到今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课前先学。

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

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预习上下功夫,探索出提高小学生数学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2.研究现状: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孙云晓等专家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但很多教师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3.本校实际:

虽然我校一直以来,也有不少老师重视课前预习,但学生仍未养成习惯,方法掌握不好,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课堂里学生学习被动,思维不活跃,回答提问不积极,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问题出在哪里?

我通过深入观察,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现状一:

课前预习比较虚。

只有布置,但许多学生没实施,(甚至有些教师连布置都不及时)。

因为回到学校教师没有进行具体的检查,所以学生把课前学习当成是可做可不做的。

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预习的习惯没有养成。

现状二:

课前预习的内容比较繁杂。

有时候一节新课联系到的旧知很多,需要去复习不同的几册数学书上的内容,光做这些作业要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大部分学生感觉负担重,没有兴趣,只是应付。

现状三:

课前预习的内容过于统一化。

没有孩子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布置的预习内容千人一面,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学生是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状四:

课前预习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

许多老师课前要求学生做了预习,而课堂教学还是从零起点开始,学归学,教归教,预习与课堂学习严重割裂。

教师根本没有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所以课堂仍是一堂死水。

长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课前预习是没用的,反正课中还要学,学生对课前预习也就马马虎虎做做样子而已。

现状五:

课前预习的形式太单一,数学都是统一布置学生回家自学,有时学生有困难没法解决,缺乏伙伴们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这些现象久而久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会使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养成浮躁、不踏实的习惯,使那些成绩本来就不好的学生越来越差,继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从我校实际出发,我选择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为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探索出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改变以上存在的现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内容

(一)、观察数学学习中学生不善于预习的表现

1、观察自己班学生数学课堂上不善于预习的表现

2、观察同行班级数学课上学生不善于预习的表现

3、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二)、调查、了解、分析学生课堂中不预习和不善于预习的原因

1、设计调查问卷

2、进行个别谈话

3、与同行老师的交流分析

(三)、针对调查的原因,提出培养学生课堂预习能力的措施

1、采用激励措施,激发预习愿望

2、注重方法指导,优化预习方法

3、教师严格要求,培养预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找课堂上不善于预习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初步明确他们不善于预习的原因。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询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和学习他人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以便来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通过实践研究,探寻提高小学生数学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5、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提高小学生数学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的研究,不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相应的有效途径推广到本校。

四、研究效果及分析

(一)课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加强。

我们对2个实验班45人进行调查,发现2个实验班同学主动预习的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表一前测、中测、后测结果对比

项目

前测选项人数

百分比

中测选项人数

百分比

后测选项人数

百分比

认为课前预习很重要

12

21%

26

41%

43

95.6%

自己能主动地预习新课

15

33.3%

30

66.7%

44

97.8%

学习遇到困难自己解决

12

21%

29

64.4%

44

97.8%

认为自己预习习惯很好

19

42.2%

27

60%

43

95.6%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

学生是不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否会学习?

学生是否爱学习?

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轻松地学习?

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许多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其次,家长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对于像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一系列学习要求,不能很好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再次,老师对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唠叨多,指导少。

也就造成了预习、复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如何去复习。

实验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写完作业能自觉预习新课者,则由家长给予一颗小红星,满五颗由老师在班级表扬,并换得一颗班级之星,满五次班级之星,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喜报,由家长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

中年级学生主动预习情况,则由家长根据预习的认真程度进行打分,老师根据横向对比,评比最佳“预习之星”,给予奖励。

高年级同学能坚持主动预习者,家长监督,老师让其当一个月以上的班干部。

从表一的人数变化与百分比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

实验班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

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

而经过实验,两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将两个实验班与平行的普通班作一比较,从下图中可一目了然:

表二四年级一、二班调查对比

对比班级

课前主动预习

善于提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课后善于拓展延伸

学习兴趣浓厚

四年一班

38人

36人

22人

40人

45人

非实验班四年二班

21人

19人

12人

13人

38人

从实验班级与平等对比班在实验结束后的对比图中,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看出实验的班级在教师及家长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表三实验前后家长辅导对比

前后对比

家长辅导孩子功课

家长帮助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问题

实验前

52%

68%

实验后

24%

32%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实验前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多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而实验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提高,家长也变得轻松了。

表四实验前后期末质量分析对比

实验前后

期末平均分(数学)

及格率

优秀率

年级排名

实验前(四一班)

88.5

90%

65%

第四名

实验后(四一班)

93.8

100%

82%

第一名

通过表四,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该班任课课老师普遍反映: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三)个案的代表性为教学研究提供帮助

个案1:

实验班的史家云同学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在课堂上,他的每次发言都会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上有一股钻劲,且爱好广泛。

在他身上有着极大的潜力可挖掘。

但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

实验初期,他对老师的预习要求极为不屑,他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无论有什么样的方法都能学好,觉得预习是浪费时间。

课题组的老师经过讨论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

对其性格先进行了确定:

他属于主动探究型性格。

其次是和其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让家长在家监督孩子,按照老师布置的预习要求来完成预习作业,帮助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在实验中,班主任老师结合其自身特点,让他负责检查全组同学的预习作业。

并在全班开展了“我是小老师”的预习竞赛活动。

好胜的他怎肯落后。

一学期下来,他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善于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而且变得爱提问题,爱思考问题。

从家长对孩子在家情况的纪录来看,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预习已变为他的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同时,预习习惯的培养也矫正了他以往懒散、依赖的行为习惯。

经过半年的工作实践,史家云同学在班上已经被同学们公认为“小老师”。

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中等水平提高为优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个案2:

实验班的李平平同学是一个文静内向、踏实认真的孩子。

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加上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对孩子关心少,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使其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滑,并滋生的许多坏习惯。

经过班主任老师多次耐心细致地谈心和从同学处对其的了解,认为该项学生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加上在家无人督促,父母忙于做生意,对孩子关心少。

班主任老师先在生活上多关心她,鼓励班上的同学和她多交往,多交流。

其次以培养她良好的预习习惯为突破口,手把手地指导她方法。

在一段时间的培养下,她的学习有了明显好转。

但却发现她对老师有了过份的依赖,学习没有主动性,兴趣不高。

表扬和鼓励的作用也不明显。

班主任老师及时调整了对她的培养策略。

了解到她特别喜欢小贴画后,班主任老师特地在班上设置了一项鼓励奖,只要哪个同学有了进步,就奖给她一张小贴画。

并鼓励同学们自己设计自己的预习作业,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爱画画的高桐可是兴趣大增,配插图,勾花边,认真得不得了。

一个学期过去了,她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好转。

五、研究结论及问题

近1年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校实际总结并设计出我校自己的实验模式以及以后科研的途径和队伍.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们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而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无疑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和家长必须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讲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培养孩子在游戏中想问题,查字典学英语,用扑克牌学数学;培养创新能力,从搞"破坏"开始,拆装小汽车和闹钟,创作摇滚乐,不断做出新的选择.孩子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自然变得简单了.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论之一.经过我们的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强化方法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明显.我们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的思路.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六、问题探讨

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数学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本校条件差,加之老师能力有限,所以应培养一些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师充实起学校的科研实力.教育科研的时间不宜过长,应有阶段地进行.

2.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3.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不能只注重预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

包括质疑以及课后拓展等,下一步要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良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