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1130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docx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docx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知识点总结

  篇一: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和乳浊液

  1、定义: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

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

  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性:

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注意:

(1)溶液的关键词:

均一、稳定、混合物。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

①是否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

  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3、溶液的组成

  ①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②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③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质体积+溶剂体积

  4、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根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的汽

  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

  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②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为溶剂,固、气体看作溶质

  ③若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④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

  注意:

a一般水溶液中不指名溶剂,如硫酸铜的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为水。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而不是锌;

  5.影响因素溶解的因素有: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搅拌

  6.乳浊液

  定义:

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如牛奶和豆浆。

  基本特征:

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两种液体会出现分层现象。

乳化剂:

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

如洗涤剂、洗洁精。

  乳化作用: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7.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

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

硝酸铵(NH4NO3)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注意:

①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

②饱和溶液是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的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③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达到了最大限度,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一般来说,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在增大则说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同一溶质:

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不同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转化

  ?

一般规律:

饱和→不饱和:

加溶剂、升温

  不饱和→饱和:

加溶质、蒸发水、降低温度

  特殊规律(熟石灰):

饱和→不饱和:

加溶剂、降温

  ?

不饱和→饱和:

加溶质、蒸发水、升高温度

  三、溶解度(符号S)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

溶解度四要素:

“一定温度、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四个关键词都体现出来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应用才有意义。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部因素: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部因素:

温度(与其他量无关)

  3、溶解性

  定义:

根据物质在20摄氏度时的溶解度大小,人们把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叫做溶解性。

(0—:

难溶)(—1g:

微溶)(1—10g:

可溶)(10g以上:

易溶)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溶液时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的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缓”如NaCl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下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5、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

某气体在压强为和一定温度,溶解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温度:

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压强: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四、溶液浓稀的表示

  1、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质质量/*100%=【已溶解的量/(溶剂质量+已溶解的溶质质量)】*100%

  4、溶液的稀释和增浓问题

  

(1)关于溶液的稀释计算:

因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Ag×a%=Bg×b%其中B=A+m水

  

(2)溶液增浓的计算

  ①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则Ag×a%+Bg=(Ag+Bg)×b%

  ②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

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则Ag×a%=×b%

  ③与浓溶液混合:

因为混合物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

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

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的质量为Bg,溶质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g×b%=×c%

  注意:

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换算:

密度=质量/体积

  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2误差分析:

  

(1)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天平使用不正确,如药品砝码放反;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烧杯不干燥,原来内部就有一些水;固体药品中含有杂质或水分,固体转移时损失。

  

(2)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砝码生锈;量取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使水量取少了;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一部分洒在外面等。

  六、结晶现象

  1晶体:

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结晶:

形成晶体的过程

  2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

  注意:

结晶后得到的滤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七、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不溶性杂质

  基本操作: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结晶法:

两种固体都是可溶的

  注意:

①过滤的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颈靠在烧杯壁上

  ②在蒸发过程中要用到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到出现大量晶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余热蒸干

  ?

?

  篇二:

第六章溶解现象知识要点

  化学复习:

知识要点(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但都

  属于混合物。

  溶液大多数为无色,但如:

含Cu2+,蓝色、含Fe3+,黄色、含Fe2+,浅绿色。

常见溶液:

食盐水、石灰水、稀盐酸等。

悬浊液:

石灰浆、钡餐、面粉或粉笔灰放入水中、泥浆水等。

乳浊液:

牛奶、油水混合物等。

  2.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工业上污水的处理,农业上配制农药,生活

  中洗洁精能去油污。

  3.注意:

汽油洗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NaOH、纯碱等洗去油污属于化学反应。

  4.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通常伴随热量变化。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

硝酸铵

  一般可用搅拌、振荡、研碎、加热等方法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水溶液的性质:

(1)使稀溶液沸点上升。

应用:

高山上煮鸡蛋

  

(2)使稀溶液凝固点降低。

应用:

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

  (3)具有导电性。

一般溶液会导电,但酒精溶液、蔗糖水不

  导电。

应用:

电解水

  1

  7.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所用仪器:

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步骤:

计算、量取、溶解。

  所用仪器:

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8.量筒的正确读法: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读数:

测量值实际值(仰多俯少)

  9.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质性质(如:

油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不同)

  

(2)溶剂性质(如:

食盐在水中和在油中溶解性不同)

  (3)温度(如:

KNO3在0℃和100℃时溶解性不同)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

温度。

  如:

温度升高,KNO3溶解度变大

  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

温度、压强。

  如:

温度升高,CO2在水中溶解度变小;压强变大,CO2在水中溶解度变大。

  10.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一般方法:

该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同种溶质,发现

  不能溶解,说明原溶液饱和。

  注:

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不能再溶解NaCl,但还能溶解少量其他溶质如

  KNO3。

  11.KNO33不饱和溶液

  1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一温度下,同一溶剂中,饱和溶液是浓度最大的溶液。

  2

  13.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指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时溶解的克数。

  例:

20℃时,NaCl溶解度为。

  表示意义: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

  14.溶解度曲线:

(横坐标:

温度;纵坐标:

溶解度)

  表示意义:

(1)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不种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3)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情况

  ※学会解释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

例如:

  

(1)a点的意义:

t1℃时,KNO3溶解度为S

(2)b点的意义:

t2℃时,KNO3和NaCl相等,都为S2g。

  (3)t3℃时比较A、B、CCa2NaCl>Ca2

  15.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如:

KNO3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

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如:

Ca2

  过滤:

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16.如:

分离NaCl和CaCO3

  结晶:

将溶液中某种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的方法。

  蒸发溶剂法:

适用于S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海水晒盐

  17.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适用于S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3

  中混有少量NaCl

  3(4)温度从t1℃降到t3℃,析出晶体从多到少顺序:

  ※试解释:

  

(1)“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原理。

  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通过蒸发水分得到晶体;而“碱”(Na2CO3·10H2O)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冬天温度低,降温后可得到晶体。

  

(2)设计实验:

分离CaCO3和NaCl的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不溶物洗涤、干燥后即为CaCO3固体;滤液蒸发得固体即为NaCl固体。

  (3)从KNO3和NaCl(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3。

  步骤:

将混合物溶入适量热水中,制成饱和溶液,降温,出现晶体,过滤,取滤纸上固体,洗涤、干燥得KNO3固体。

  18.硝酸铵溶于冷水后立即灌入橡皮袋中,可起应急致冷作用;干冰也可致冷。

简述二者致冷原理。

  答:

硝酸铵致冷是其溶于水吸热,干冰是升华吸热。

  19.用多种方法区别实验室中2种液体:

蒸馏水和食盐水。

  

(1)沸点不同

(2)凝固点不同(3)导电性(4)蒸发(5)比较密度

  21.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过程中:

  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变大、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用于稀释的水量=m-m4

  篇三:

初三化学溶解现象提高练习卷

  初三化学溶解现象提高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答案)1.现有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某溶液,欲使其质量分数变为30%,采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蒸发掉溶剂的1/2B.取出1/2的溶质C.加入3a/14g的溶质D.加入3a/20g的溶质2.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降低温度D.t℃时蒸发少量水

  3.t℃时,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白色硫酸铜粉末,溶液保持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有蓝色晶体析出②饱和溶液总质量不变③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④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⑤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⑥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A.①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⑥D.①⑤

  4.甲、乙两位同学在室温下各取50g某溶液分别做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10g水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晶体(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15g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

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5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B.%C.%D.%5

  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几种说法:

  ①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②将含水各100g的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③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得温度在20℃~30℃之间

  ④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降低溶液的温度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6.根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Cl和NH4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将全部溶解

  C.t℃时,NH4Cl饱和溶液与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温度/℃D.将20℃时某NH4Cl溶液降温到0℃,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7.t℃时,向xg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gKNO3或蒸发掉bg水恢复到t℃,溶液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100a50a

  A.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gB.若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则x=2b

  ba+bC.若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恢复到原温度,能析出2agKNO3100a

  D.在t℃时所配得的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a+b

  8.某温度下含MgCl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无水MgCl2,最终析出水合晶体,则该水合晶体的化学式是A.MgCl2·2H2OB.MgCl2·5H2OC.MgCl2·6H2OD.MgCl2·9H2O9.在t℃时,100g水加入mgNa2CO3或加入ngNa2CO3·10H2O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则m和n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m=C.m=

  106n1060n

  B.m=2862860+18n1060n1060n

  D.m=

  2860++

  10.测得某溶液中含Cu2+、K+、SO42-、Cl-四种离子,且阳离子的个数比为Cu2+、K+=3:

4,则SO42-与Cl-的个数比可能是()

  A.3:

2B.1:

3C.1:

8D.2:

5

  11.有3g白色粉末,溶于10g热水中冷至室温析出2g晶体,将析出的2g晶体再溶于10g热水中。

  冷至室温则析出晶体。

可知此白色粉末是A.纯净物B.混合物C.化合物D.不能确定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只要温度不变,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会有晶体析出13.已知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2HCl。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

  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

  B.%

  C.%

  D.%

  14.过氧化氢(H2O2)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易分解。

某试剂厂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

  成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蒸馏是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A.常压蒸馏B.减压蒸馏C.加压蒸馏D.加生石灰后,常压蒸馏二、填空题

  ———

  1.某溶液中含有Na+、Zn2+、SO42、NO3四种离子,已知Na+∶Zn2+∶SO42===2∶3∶2,则该溶液

  —

  中Zn2+和NO3的离子个数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NaOH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W%,则W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某种氢氧化钠中含有氧元素80%,该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3.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和的营养液。

若用KCl、NH4Cl和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质量依次是_________kg、__________kg、__________kg。

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3℃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50g水,分别充分溶解A、B、C三种物质,其中可以溶解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

  

(2)在_________℃时,分别配制A、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

  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3)t4℃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g,分别蒸发掉100g

  1234t/℃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有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点燃

  (4)t4℃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3℃,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

  5.卤水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后的母液,常含有MgCl2、NaCl、MgSO4、KCl等,可进一步加工制得一些重要的产品。

现按下列步骤对卤水进行处理,试根据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卤水加热升温到160℃以上,随着水分的蒸发,会逐渐析出晶体。

这时得到的晶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2)过滤出上述晶体后,将滤液降温到30℃以下,还会逐渐析出晶体。

这时得到的晶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3)将第

(2)步操作得到的晶体用一定量的冷水洗涤,最后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____________晶体。

  6.右图中曲线a、b是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

试根据图象回答:

(1)t4℃时,A、B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AB。

  

(2)t2℃时,饱和溶液中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A%)和饱和溶液中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B%)的大小关系是:

  /gA%B%。

  (3)t1℃时,一定量的A、B分别溶解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保

  持溶剂质量不变,升高温度到t3℃时,若要重新使两溶液都达

  1234

  到饱和,加入A、B物质的质量大的是。

  (4)为了从混有少量A的物质B中提取较纯净的B,可采用方法。

  7.小华同学用热水配制了大半烧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让一个较大的塑料块浮在液面上,溶液的温度约60℃,然后小华让溶液冷却至室温,室温为20℃,注意观察。

请你说出小华会看到的两个现象,并用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

  1.A+B——→C+水,t℃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S1、S2、S3。

现取t℃时A的饱和溶液mg,B的饱和溶液ng,混合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物质pg。

求:

(1)反应中生成水多少克

  

(2)在此反应中,C物质出现沉淀的条件是什么?

  2.容器底部面积为100cm2,内装有250g盐酸溶液。

现往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增加28Pa。

试计算:

(1)投入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g

  

(2)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g取10N/kg)

  3.将某含有不溶性物质的硝酸钾固体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2。

  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