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0881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

《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专项练习.docx

文言文专项练习

口技

一、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A.jué B.jiào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jiān  B.jiàn

3.宾客意少舒( )A.shǎo B.shāo

4.曳屋许许声( )A.xǔ  B.hǔ

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A.jǐ  B.jī

6.夫齁声起( )A.hān  B.hōu

7.夫叱大儿声( )A.chì  B.chī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A.jìng  B.jǐng

9.曳屋许许声( )A.yè  B.zhuài

10.盆器倾侧( )A.qǐng  B.qīng

二、下边对句子划线中的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

1.虽(虽然)人有百手( )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

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4.两股(大腿)战战( )

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 )6.几欲先走(行走)( )

7.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 )8.妇抚儿乳(吃奶)( )

9.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 )10.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

三、根据课文填空。

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

)⑵妇抚儿乳(抚:

⑶施八尺屏障(施:

)⑷众宾团坐(团:

⑸妇拍而呜之(呜:

)⑹奋袖出臂(奋: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

;几:

;走:

⑻儿含乳啼(乳:

)⑼侧目,微笑(目:

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

;妙:

;毕:

⑾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

;少:

;舒:

;稍稍:

⑿会宾客大宴(会:

;宴:

)⒀虽人有百手(虽:

⒁不能指其一端(指:

;一端:

)⒂群响毕绝(毕:

;绝:

⒃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于是:

)⒄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5、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6、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指: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B、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

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

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7、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8、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四、阅读课文全文,完成练习。

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由睡到醒,又由醒复睡,继而失火群乱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2、注音。

中间(  )   曳(  )屋

3、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4、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5、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6、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

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

C.其中夹杂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声音。

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

7、课文第四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8、将课文第四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9、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_____描写。

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⑷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⑸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⑹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按要求摘出原句: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文中议论的句子:

12、作者在课文第二段中是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13、结合全文来看,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看这有何作用?

第一部分:

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⑵会宾客大宴(会:

⑶施八尺屏障(施:

⑷众宾团坐(团:

⑸妇拍而呜之(呜:

⑹奋袖出臂(奋: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指: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

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

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二部分:

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        。

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15、翻译下列句子: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16、按要求摘出原句: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文中议论的句子:

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19、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时_________陈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答: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

  答: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2004·温州)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

请写出人名: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山之僧智仙也吾欲之南海,何如

  B.名之者谁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

(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

10.太守为什么“醉”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6—10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D);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暝:

②临溪而渔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陈: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4分)

10.《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3分)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3分)

  

(1)环滁皆山也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野芳发而幽香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译文:

8.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醉翁亭”等景物。

(2分)

9.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2分)

  答:

10.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

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

 

22.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

23.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①负者歌于途负:

②杂然前陈者陈:

③觥筹交错觥:

④山肴野蔌蔌:

24.翻译下列句子。

(4分)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5.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26.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饮少辄醉。

辄: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

20.翻译下面句子。

(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

21、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9.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

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6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翼然

《岳阳楼记》中考题专练

一、(2006北京课标B)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1—15题。

①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潜:

——

(2)薄暮冥冥薄:

——

(3)把酒临风把:

——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4.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选文回答。

(2分).‘

二、(2006河北非课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8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方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4.文章的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2分)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2分)

答,。

7.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①天涯海角涯:

②日薄西山薄:

③白头偕老偕:

④如临大敌临: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

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3分)

答:

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

的文字。

(3分)

答:

三、(2006重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5题。

嗟夫!

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2分)

14.“微斯人,吾淮与归?

”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

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3分)

四、(2006自贡课改)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

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

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五、2007台州市

(二)(10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山岳潜形()

(2)则有去国怀乡()

(3)至若春和景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3分)

六、2007义乌市卷

(一)(10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至若春和景()明

(2)宠辱偕()忘

(3)把()酒临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而或长烟一空(或许)B.或异二者之为(的)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D.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七、2007黄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0分)

(甲)暖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