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0645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

人们遵奉并服事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该材料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是

A.因果:

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时序:

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证据:

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分等差的事证

D.变迁:

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25.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络六个诸侯王起兵叛乱,景帝杀晁错求其退兵,刘濞不退,反而扬言“我已为东帝”。

导致出现此种局面的制度因素是

A.皇帝制度B.郡县制C.封国制D.藩镇制

2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出现柜坊与飞钱B.打破市场交易的时空限制

C.商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7.学界普遍认为,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下列属于清朝时面临的“世界潮流”的是

A.将小农经济发展到新高峰B.各国政府大力推进官营手工业

C.为封建统治者夺海外财富为主要目标D.发展资本主义与推进工业化

28.立宪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名称各不相同:

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为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

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

A.代表地主阶级立场B.替君主专制辩护

C.坚持君主立宪制度D.主张民主共和制

29.《大公报》载:

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

“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反映了

A.西方平等观念的影响逐渐深入B.清政府已普遍接受西方观念

C.民主平等观念融入民众生活D.儒家传统礼仪已经实现近代化转型

30.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

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

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

这反映了

A.官办企业的又一次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31.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

右图画于20世纪50年代,图中的打油诗为“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

该幅画反映了

A.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B.中国经济已领先于英国

C.大跃进推动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D.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32.有学者评述《十二铜表法》“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十二铜表法》体现了罗马人的

A.民本思想B.仁政意识C.公平理念D.法治精神

33.下表为某版本历史教科书的目录(部分),请给为该表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A.美苏两国对世界的控制B.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C.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从冷战格局到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34.新经济政策“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A.放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B.优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利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发展社会主义D.发展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35.下图为“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私有经济B.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C.发达国家所有制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D.发达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0题和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和第4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40.一个国家对时代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法规一览表(部分)

——据蔡双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整理

材料二: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

——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

材料三:

“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发展经济的举措。

从近代化的角度,论述这些经济举措产生的影响。

(8分)

(2)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有人认为毛泽东的判断并不准确,请结合20世纪下半期的历史史实,为该看法说明理由。

(12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为顺应时代经济潮流,中国经济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行了怎样的转型?

列举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推动这一转型的主要史实。

(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有火星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输入品。

夜间取光,农家用篝(俗称油盏),城镇用陶制灯檠,家稍裕者,则用瓷制或铜锡制者。

……光绪中叶后,多燃煤油灯,而灯檠遂归淘汰。

洗面擦身之布,旧时多用土布。

……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

洗衣去垢,曩日皆用本地所产皂荚,自欧美肥皂行销中国后,遂无有用皂荚者。

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

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

──选自黄苇、夏林根:

《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哪方面的变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迁的原因?

(12分)

历史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高祖曰:

“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各宜深戒。

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

王公卿士,咸以然不?

”禧对曰:

“实如圣旨,宜应改易。

──《魏书》卷二十一上《咸阳王禧传》

(1)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政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政策的具体措施。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孝文帝推行的政策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9分)

43.【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

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后的一次会议上做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

这份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

——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纵横”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所说的“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错误”有哪些?

(6分)

(2)从历史人物评价方法的角度看,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评价有何缺陷?

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9分)

 

璧山中学高2017级半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36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B

D

C

A

D

A

D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40.(25分)

(1)举措:

立法保护;鼓励发展工商业(或实业)。

(2分)

影响: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或民族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发展,加速专制制度的瓦解;有助于国人法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2)依据:

二战后,资本主义力量遭到削弱(或西欧、日本衰落);社会主义力量增强

(或苏联影响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增多)。

(4分,每点2分。

理由: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使其经济出现“黄金时期”;福利制度、第三产业和新经济使资本主义再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成效不大;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

(8分,每点2分。

要求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挫折两个角度作答,每个角度最高得4分。

(3)转型: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2分)

史实: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或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3分,任意3点即可)

41.(12分)

变迁:

物质生活或社会生活(2分);

原因:

鸦片战争后,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传入;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的推;国人观念的改变等。

(10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5点即可。

42.(15分)

(1)政策:

汉化政策。

(2分)

具体措施:

讲汉话、改汉姓、穿汉服、行汉制、学汉礼和通婚姻等。

(4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

(2)影响:

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为结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9分,每点3分。

43.(15分)

(1)错误:

高中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压制企业或地方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或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业集体化造成粮食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2)缺陷:

没有做到以生产力标准;忽略特定历史环境;没有坚持辩证(或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

(3分,每点1分。

言之成理即可。

论证:

开创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为落后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借鉴;领导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或取得卫国战争胜利),为反法西战争的胜利做出很大贡献;奠定苏联大国地位;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或增强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满分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