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0312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doc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doc

2018年《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及参考答案

要求:

学员针对某一章节的学习收获或感想,或某一次午间直播\某一节IP课\某一讲专家讲座等,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经历,写一份学习体会。

形式:

提交文本学习体会(不少于500字)。

辅导教师可组织课堂分析讨论。

参考例文:

勿给孩子乱贴多动症的标签——学习“儿童多动症问题”有感

在工作中,有的家长和老师偶尔会抱怨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讲话,认为孩子有注意力障碍。

是不是孩子只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一定是注意力障碍呢?

通过儿童发展问题咨询与辅导这门课程第三章的学习,我深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孩子贴标签。

注意力障碍的很多行为表现与淘气行为十分相似,但是本质不同。

如何对二者进行区分呢?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首先是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上。

淘气孩子能够专心于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多动症儿童则多无兴趣爱好,对任何事物都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其次是行动目的性方面,淘气孩子的好动常具有一定目的性,而多动症儿童则是比较冲动,没有章法。

然后在自制力上,淘气孩子在一定的环境下是有自控能力的,比如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在上公开课或者示范课时,也能很好的听话和表现,而多动症儿童则在严肃的场合也会做出越轨的事情,这是很让人头疼的。

再次,在动作发展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淘气的孩子爱好运动,动作灵巧,体育表现优异,而多动症儿童则是表现出动作笨拙,最后在智力活动方面,多动症的孩子会不切实际估计自己的能力,马虎冲动。

淘气行为可能是因为与家长、老师关系不良所导致的。

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数学老师,于是每当上数学课时,便故意扰乱课堂秩序。

而注意力障碍儿童无论与老师关系如何,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其次,淘气儿童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可能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只有在得到别人的关注时才有满足感。

而注意力障碍儿童的行为则是毫无目的和不可控的。

因此,只要老师和家长把握好以上标准,就很容易辨别孩子到底是注意力障碍还是淘气问题了。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对待儿童的调皮淘气行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一知半解给儿童乱贴标签。

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及参考答案

要求:

某些章不提前提供小组活动和网上主题讨论的资源,包括讨论目的、阅读材料、讨论话题等,学生在学习中选取某一章或某一个讨论主题,展开讨论,在论坛里发帖子,没有网络使用条件的,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进行讨论。

形式:

论坛发帖或小组讨论,辅导教师积极参加和引导,严控帖子质量。

参考主题:

经典的一课、震惊全国的金华学生弑母案、行为问题儿童的成因分析

讨论主题:

1.作为教师,你如何看待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和幼儿园、学校对儿童的影响有什么不用?

2.作为教师,你工作中发现哪些常见的儿童发展问题,你觉得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这个孩子或这些孩子的问题。

3.你如何看待幼年时存在的发展问题与长大后的成就、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为教师,你是如何看待存在发展问题的孩子?

请同学们在以上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踊跃在论坛帖子里发言或者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发言。

(讨论略)

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第三次形成性考核及参考答案

一、简述题

1.列举儿童发展问题形成的内因?

(1)遗传作用。

(2)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

(如母亲酣酒、吸烟、受射线辐射、胎儿感染等等。

)(3)生化失调。

(如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营养素缺乏、内分泌腺功能失调、低血糖、铅中毒等。

)(4)先天或后天生理性问题。

(如难产缺氧、疾病感染、中毒、代谢障碍等)

2、简述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征。

(l)活动过多

(2)注意力集中困难(3)冲动性;

(4)学习成绩不佳(5)神经发育障碍(6)情绪和行为问题

3、简述如何对儿童空间知觉进行日常检测?

(1)是否常把3写成“E”、6和9难分、“土”和“士“同一等

(2)是否能在“对指测验”中轻松通过。

(3)是否常常把鞋穿颠倒了(6岁孩子很少出现)。

(4)是否对“向左转”“向右转”的口令有灵敏和准确的反应。

(5)数学竖式对齐是否总出错。

4、简述感统训练中运动疗法的特点

感统训练就是在运动中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发育,达到解决感统失调的目的。

比如多特儿童专注力。

5、简述如何使用模仿法矫治儿童退缩

(1)通过图片、录像等帮助儿童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

观看时指导他们注意观察那些友好交往、集体玩耍的欢乐情景,让其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

(2)引导儿童现场模仿学习,观看现实生活中儿童之间相处的情景。

(3)引导儿童逐步有简单到复杂,分阶段参与社交实践活动。

二、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小刚上小学1年级,是一个捣蛋鬼。

上课时坐立不安,小动作不停,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摆弄铅笔和橡皮,或者找同学讲悄悄话。

他说自己老是分不清楚b、d,觉得语文、数学、英语太难了不喜欢上,而在美术、自然常识等课程上表现却特别积极,常常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就站起来脱口而出。

回到家,小明也是一个麻烦人物,他喝水时也没看看杯子里的水是凉是烫,拿起来就喝,结果被烫了,他就发脾气、大哭大闹,妈妈怎么哄也没办法。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小刚的表现属于何种问题行为?

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作为他的班主任教师,该如何对其进行辅导?

小刚的表现属于多动症。

(2分)

因为他有明显的多动症的特征:

注意力集中困难、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学习成绩不佳、情绪和行为问题等。

(2分)

辅导策略:

(每个要点1分,共9分,如结合案例进行了阐述,加4分)

(D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和家长多沟通,鼓励他们克服消极悲观情绪,引导小刚树立改善

案例二:

小葵刚进人小学,她活泼听话,和同伴相处得很快乐,老师也很喜欢她,还选她当了小队长。

但因为是重点小学,学校的要求很严格。

课业抓得比较紧。

爸爸妈妈对小葵的要求很1664高,总是要求小葵考双百分。

最近几个月,小葵心情低落,上课也总是走神呻成绩明显下降。

老师找过她聊天,但是并没有改善。

在妈妈的追问下9小葵终于道出了实情:

“我也不知道,我一L课就总是自己在“放屁”9一直放,我觉得周围的小朋友肯定听到了,或者闻到了,我害怕他们知道,很紧张。

可是我------------

答案:

小葵存在强迫观念的强迫症倾向。

(2分)成因:

(4分)

进人小学,环境改变了9学习任务加重,家长过分严格,可能引发了小葵强烈的焦虑、不安等情感体验,影响了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了病理的惰性兴奋灶,促发强迫症。

矫治:

(1)心理治疗

②理疏导,向小葵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消除她的焦虑。

②森田疗法,协助小葵对其观念顺其自然,不理睬,不对抗。

(2)心理护理与帮助

①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为小葵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不对其过于严格。

②组织小葵参加集体文娱活动和一定量紧张的体力劳动,转移其对症状的注意。

③对于症状好转,应多给予鼓励和奖赏。

(3)家庭治疗。

将小葵的家庭成员的行为问题公开呈现,充分理解每个家庭成员对其强迫观念产生的影响。

案例三:

小新刚满3岁,被妈妈送到幼儿园,小新在幼儿园并不会长时间大哭大闹,吃饭和午睡也不错。

但是他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坐在一边,很难参加集体活动。

老师反映这个孩子比较胆小、害羞。

还有一件事让幼儿园老师和妈妈哭笑不得:

小新需要随时抱着从家里带来的自己一直使用的小被子,吃饭时要放到桌子上,上厕所的时候要抱着,户外活动的时候也要抱着或者放在视线范围内,一旦小被子被老师拿走或者离开视线,就会哇哇哭发脾气。

老师甚至怀疑小新是否有恋物癖。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小新的表现属于何种行为,是否为恋物癖?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作为幼儿园老师,应如何帮助小新?

答:

(1)小新存在恋物行为和刚入园的不适应、退缩,不是恋物癖。

(3分)

(2)恋物癖的核心特征是将特定的物品作为性兴奋和性满足的对象,而儿童的恋物行为多是因为该物伴随其成长,能够给予其安全感,两者完全不同。

小新面临入园适应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入园焦虑。

第一次离开父母,心理需要情感的寄托,因此过于依恋伴随自己长大的小被子。

而过度恋物,不合群,孤僻等表现表示小新存在一定的入园适应问题,存在一定的退缩。

(4分)

(3)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每个要点3分,共9分,作答时有自己创新认识和方法,且正确合理,4分)

A、教师应多关爱小新,注意满足她的安全感和自尊心的需要,比如多用该表扬法,说话亲切,耐心鼓励。

B、观察和了解小新的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找出他胆小退缩的原因,经常和家庭交换意见,家园配合。

C、采用模仿法帮助小新适应幼儿园生活。

(如通过图片、录像等帮助小新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观看时指导他注意观察那些友好交往、集体玩耍的欢乐情景,让其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

同时引导他现场模仿学习,观看现实生活中儿童之间相处的情景)

案例四:

莹莹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

每天天一黑,她就不敢出门,甚至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心里也会无缘无故产生一种害怕和恐惧。

为什么莹莹一到天黑就不敢出门呢?

在莹莹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对她开始了早期教育。

先是拉小提琴,后是学画画,念英语,算算术,尽管莹莹能断断续续地拉完《我爱北京天安门》,但她乐感不强,看不出她有学音乐的天赋。

莹莹每天晚上练琴就像受刑似的,因为如果达不到要求,妈妈就要打她的手掌,或者关在一间黑屋子里。

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凶巴巴地说:

“练不好琴,我就不要你了,让狼吃了你。

”或者是说:

“等天黑让鬼把你带走。

”吓得莹莹拼命哭喊。

所以现在,莹莹一到天黑就不敢出门。

[分析]

像莹莹的这种反应就属于典型的恐惧情绪反应。

有的人特别怕小动物,如小老鼠、小狗、小兔;有的人走在路上害怕汽车;有的人怕上高一点儿的楼梯;有很多人害怕见到生人或客人等。

在这些害怕心理中,有些属于正常现象,如人一般都有点儿怯生,见到陌生人都会有点儿害怕;有些则不正常,如怕上楼梯,怕看见汽车等。

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原始情绪之一,它是指个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觉得无能力摆脱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发生时常有缩回或退避的动作并伴有异常激动的表现和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毛发竖立、惊叫并有奇怪的面部表情等。

引起恐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熟悉的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奇怪、陌生、可怕的事情突然发生,黑暗、巨响、坏人、失去平衡及被其他人的恐惧情绪感染等。

[方法]

1.转移刺激法。

把引起恐惧的刺激物暂时移开虽然不能消除对刺激物的恐惧,但能消除惧怕心理。

例如,小学生看见狗就惧怕,不让他看见狗,就消除了对狗的惧怕。

可是他以后再看到狗,仍然会和从前一样怕狗。

所以,这种方法控制恐惧是不理想的。

2.系统脱敏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反应有一种习惯化倾向,习惯化指每当某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就容易引起人的心理反应,但当这种刺激不断重复出现时,人对它的反应性逐渐下降,直到最后不再对此反应,就好像产生了一种习惯似的。

因此,不断地重复做某一件事,就可以对这事产生习惯化的反应,从而降低人的反应性。

同样,如果让人反复接受恐惧刺激物的刺激,使其逐渐适应这种刺激物,习惯成自然了,便不再害怕这种刺激物。

例如一个恐惧考试的学生,只有不断地参加考试,才会消除这种恐惧。

当然,反复练习的开始要注意降低难度。

例如,为了消除对高度的恐惧,开始时只要求登上三个台阶,以后才逐渐向1米、10米、20米或更高的高度攀登。

3.掌握知识法。

恐惧的产生大多是因缺乏科学知识而胡思乱想造成的。

有位科学家说过,愚笨和不安定产生恐惧,知识和保障却拒绝恐惧。

有的学生怕黑,一到黑天就担心会不会出现妖怪或魔鬼之类,当他知道所谓的妖魔鬼怪之类不过是人们虚构的,他就不会再有这种恐惧的情绪了。

4.转移注意法。

这种方法是使注意力从恐惧的对象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

例如,每年学校都会集体组织打疫苗,总会有学生惧怕打针,所以,在打针的时候,可以讲一个笑话,或让他考虑一个问题,使该生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