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0224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5

第二章建设的必要性及理由8

第三章建设地址和外部建设条件10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5

第五章设计方案16

第六章用地方案24

第七章环境保护、绿化与节能27

第八章工程建设招投标29

第九章建设进度安排31

第一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2

第一十一章效益分析34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揭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二、项目地址:

某县揭乐乡及邻近塘前乡的莲塘村和上琴村

三、承办单位:

某县揭乐乡人民政府

四、项目负责人:

五、项目联系人:

六、项目概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某大伙房水源地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最大库容22.68亿立方米,上游的三条河流(浑河、苏子河、社河)是水源地的主要水源。

随着浑江调水工程的竣工运行,大伙房水源地将成为沈阳、**、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盘锦、大连七城市2300万人口饮用水水源地,迄今为止是全国供应人口最多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现有人口为226万人,其中市区为142万,三县(清原、新宾、**县)为84万。

**三县主要分布在大伙房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地区,其中流域内人口有51.4万人。

某大伙房水源地地处**县境内,水源地周边及入库支流沿岸村庄农业、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直接构成了对大伙房水源地的水质威胁。

按照国家环保部的建议,某大伙房水源地周边及输水工程被纳入全省连片综合整治试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起步阶段紧紧围绕保护大伙房水源地水质安全全面展开。

**县所辖的后安镇、上马乡、章党镇及汤图乡环绕着大伙房水源地四周,俗称大伙房水源地的“缸沿”,区域内共有6万人居住,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为120.4平方公里,人口约有2万人,保护区内居民产生的污染物没有更多的净化空间,对水源地水质安全有着直接的、更严重的影响。

为保护水源地,建设东部生态区,近几年当地党委、政府在保护区限制二、三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主,农民经济水平较低。

为保护好大伙房水源地水质安全,2009年国家将水源地周边25个村庄列为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连片治理试点地区,在此基础上,为了突出连片治理效果,我市又增加了5个村庄加入连片综合整治范围,并得到国家2129万元的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支持,省级同步配套1000万元,市县1000万元,共计争取到4000多万元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在各级领导的悉心指导、鼎立支持下,目前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2009年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范围以水源地周边为主,共计30个行政村,75个自然村,总面积为340平方公里,涉及10825户、34540人。

一、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根据大伙房水源地周边村庄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保护水源地的客观实际,村庄综合整治工作安排了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便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四个领域的建设内容。

(一)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

针对我市综合整治村庄地处环境敏感区的实际,2009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采取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备垃圾分类收集箱、购置垃圾清运车,并对村屯、河道多年堆集的垃圾进行清理,在相关的6个乡镇、30个村建立14个垃圾中转站(填埋场),购置20台垃圾清运车和2台渗滤液收集车,配备1285个垃圾分类收集箱,对各村2万多延长米的河道垃圾进行清理,目前垃圾中转站(填埋场)已全部开工建设,垃圾清运车及垃圾分类收集箱已实施政府采购,长年堆集在河道、村屯的垃圾已清理完毕,共清理生活垃圾45000立方米,各村庄环境卫生后期管护工作正在开展。

在生活垃圾处理上,由于当地没有大型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因此没有采取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而是采取分类收集、综合利用、合理处置的方式,将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把有机垃圾统一堆肥,作为农家肥发展有机、绿色农业;把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废品回收,综合利用;把有毒、有害的垃圾收集堆放在中转站后集中运至水源地保护区外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农村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彻底清理了农村多年积累的生活垃圾,真正改变了农村的面貌,特别是改变了河道就是垃圾堆放场,利用每年开春桃花水和雨季洪水冲入大伙房水源地的生活陋习,不但改善村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大伙房水源地的饮水安全。

(二)生活污水综合治理

受气候限制,北方农村一直没有更好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为了保护好大伙房水源地并探索出适合北方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我市本着发挥实际效果和运行费用低的原则,分别在7个村庄建立7个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温道村、营盘村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竖碑村、佟庄子村及三块石村采用厌氧+人工湿地技术;石棚子、通什村采分散式潜流生态湿地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改变农村污水随意排放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减少大伙房水源地的水污染负荷,同时也是创建环境综合治理典型,提高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手段。

(三)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

在水源地周边30个村庄建立985个沼气池或储粪池,对畜禽粪便进行收集,收集后的粪便一部分直接还田,一部分运至有机肥厂加工成有机肥,大力发展以有机肥、有机食品为模式的循环经济,解决化肥、农药产生的污染问题。

针对沼气池建设,我市采用直补的方式,一个沼气池补助2500元,储粪池按规格给予1000-5000元不等的补贴。

沼气池及储粪池建成后,农业及动监部门还将上门进行技术培训,使项目建成后,老百姓真正用得上、有收益。

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不但解决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还将促进我市有机食品及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我市还多方筹集资金,在水源地上游建了3座秸秆气化站,即节约了能源,又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

(四)饮水安全保护

针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我市采取在村庄饮水点设置防护栏及设置警示标志的措施,其中拟建1.3万米防护栏、设置警示标志21个。

项目建成后,让老百姓也能喝上放心、清洁的饮用水。

经测算职业中专第二校区暨职教中心项目总投资22243万元,幼教实训基地1812万元。

资金来源:

新罗区财政统筹安排4000万元,分四年安排;

申请银行贷款8000万元,按五年等额到位;

争取上级补助1000万元;

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自筹9243万元。

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一)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

2、《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3、龙岩市某县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6、《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7、《福建省教育用地控制指标》

8、《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

9、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及相应的设计规范、规定、规程。

(二)研究范围

本项目建议书主要对项目建设的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总平面布置、建筑、公用工程等进行论述,由于本项目职业教育项目,不以赢利为目的,因此,本项目不作具体效益分析。

 

第二章建设的必要性及理由

长期以来,农村聚居点的环境一直是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体系的死角。

除了受到大规模疫情威胁时,农村聚居点的环境基本处于“自治”状态。

同时,与人口集中不相适应的是,污染治理设施等与人居环境有关的公共服务却远未跟上,导致农村聚居点的环境状况显著劣于城市。

这已经成为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聚居点通常指自然村以上、县城以下规模的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地。

由于农村聚居点是直接从农村地域脱胎出来的城镇初级类型,所以其管理具有更多的农村特征,与城镇现代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然而,作为一定区域内的人口分布中心,农村聚居点的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内容结构就人居环境来说应该是一致的,二者的区别只应体现在发展进程和范围大小上。

随着人口密度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村聚居点建设快速发展,东部发达地区尤为显著。

例如,浙江省已有超过95%的农村人口在500人以上的聚居点居住。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聚居点的环境一直是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体系的死角。

除了受到大规模疫情威胁时,农村聚居点的环境基本处于“自治”状态。

同时,与人口集中不相适应的是,污染治理设施等与人居环境有关的公共服务却远未跟上,导致农村聚居点的环境状况显著劣于城市。

这已经成为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地址和外部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址

本项目拟建在龙岩市新罗区西陂镇小洋(现新罗区农机校、种子公司、燃料公司,现状用地约79亩)。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教育厅、建设厅联合印发《福建省教育用地控制指标》(闽国土资源〔2007〕316号)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校园面积标准要求,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用地面积至少需要130亩。

现由于新罗区农机校、种子公司、燃料公司三块用地被龙岩大道、龙厦铁路征用后,剩下实际现状用地约79亩,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市规划局意见(《关于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的规划意见》(龙政规〔2008〕12号文),将龙岩大道三期东侧的两块旱地及部分民房(属小洋中街村)约40余亩土地与上述现状用地79亩(总面积123亩)土地组成一个整体板块规划给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和幼教实训基地用地。

其中,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用地110亩,另幼教实训基地用地13亩(也作为新创建的小洋片区幼儿园用地),办学规模24个教学班,对外开放招生,实行基地资源共享,隶属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拟建“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的场地现为农机教学、种子仓库、燃料公司生产用地和部分民房及及少量旱地,参考“龙厦铁路”提供的附近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

该片区场地未见区域构造通过,未见滑坡、泥石流、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较好,可作为建设用地。

二、外部建设条件

(一)项目的社会经济概况

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辖五县一市一区,改革开放以来,龙岩市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56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96.5亿元(不含基金),增长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8.6亿元,增长5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6元。

龙岩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人口29万人,城区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

新罗区地处福建省西南部,是龙岩市政府所在地,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辖十二镇三乡四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677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人口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万人。

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08.5亿元(现价),区属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农业总产值24.6亿元,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66元。

近几年来,新罗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以建材、机械、化工、食品、纺织、矿产、森工、煤炭、电力等行业为主的地方工业迅速发展壮大,2006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40亿元,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竞争力。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区位

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部,北纬24O23'—26O02',东经115O51'—117O45',属于低纬度亚热带。

龙岩西与江西省赣州市毗邻,南与广东省梅州相连,东临漳州市,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腹地,处于东南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

龙岩城区距省会福州铁路长480公里,公路470公里,距经济特区厦门铁路224公里,公路212公里。

2、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

龙岩城市地处龙岩盆地,境内山岭与河盆地相同,呈带状分布,形成“三峡二谷”的地形大势。

市境周围大部份被800米以上山岭阻隔,龙岩盆地东西陕窄,南北长、中部、南部稍宽,盆地内平原谷地的海拔高度一般在340—380米之间。

(2)地貌:

龙岩市境内有中山、低山、丘陵、平地四种基本地貌,其中平地仅占全市总面积的5.17%。

中山和低山分别为38.06%和40.49%。

(3)地质与地震:

龙岩市境内主要有华厦系、新华厦系东西向等构造体系,各地质时代的地形均有发育,出露完整。

龙岩市城区一般为黄土区,下为卵石及矿石或岩石层,地耐力较好,为20吨/平方米,龙岩属地震六度区,境内地震以雁石谷地较强。

3、气候

龙岩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

受海洋影响较大。

春季雨多而潮湿;夏季暴雨集中;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带来的局部暴雨历时短、强度大。

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1900mm。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次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

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静风率平均达43.3%。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9.1摄氏度,市区最高极端气温为38.1摄氏度,最低端气温为-5.6摄氏度。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79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91天,实测最大风速24米/秒。

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66。

4、水文气象

龙岩城区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特点是:

雨季长、雨量大、强度大,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降雨的主要类型有锋面雨、台风雨和雷雨三种。

流域内年降雨量在1500—195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12.9毫米,径流量1044.5毫米。

径流的主要形式依赖于降雨,其特点与降雨大体一致,有相关关系。

降雨平面分布是:

西南、北部山区多于盆地;从年内分配来看,多集中在4—9月份,占降雨量的80%,5—6月份又占全年降雨量的36%左右,1965年7月28日,东兴、龙门两地雨量占最大降雨量分别达339.5mm和291.9mm,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造成极大损失。

(三)工程地质条件、地震烈度

本工程位于龙岩盆地的西南部,地形起伏不大。

本工程尚未做地质工作,但沿途地表未见不良物理地质现象,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在工程施工图设计时,应进行地质勘察,为设计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使用规定》,本工程所处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不属地震危险区。

(四)征地及拆迁安置

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地块内大部分民宅,有少部分为耕作地,地形平坦,地势起伏不大。

本次工程需征用约120亩,其中现新罗区农机校、种子公司、燃料公司,现状用地约79亩,龙岩大道三期东侧的两块旱地及部分民房(属小洋中街村)约40余亩土地。

以上地块除旱地外都牵涉到拆迁。

项目承办单位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运迁工作经验,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项目的拆迁征地工作可望顺利实施。

拆迁安置可以考虑由政府集中安置或以货币形式安置。

具体拆迁安置方案可参照近期类似项目实施的方案。

但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在规划用地红线核定时,要仔细审核征地范围能否确保项目的实施要求,以及其它单位代征的道路用地能否及时交付;二是要妥善处理好部分被拆房屋剩余部分保留使用或增加拆迁的问题,以及场地与设计道路的标高协调问题。

(五)、外部条件

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地位于龙岩市中心城区内,紧邻龙岩大道、北二环路等,施工所需建筑材料均可以用汽车直运到现场,不需要经过二次搬运,运输条件良好。

施工用电、用水有保障。

施工用电可直接从城区电网附近的低压变压器接入,施工用水可直接从城区自来水管网中接入。

由上可知,项目的外部建设条件较好。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

本项目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以水源地周边为主的行政村,具体是揭乐乡周边的揭乐、吕屋、官峰、黄坊、达砑、小朱地、大坪、塘前、上琴等九个行政村,覆盖人口15745人。

拟建规模为:

(一)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

1、建立5个垃圾中转站(填埋场);

2、购置7台垃圾清运车和1台渗滤液收集车;

3、配备360个垃圾分类收集箱;

4、45000多延长米的河道垃圾进行清理。

(二)生活污水综合治理

1、拆除45个排污口;

2、砌筑19.5公里截污沟;

3、建设1200座户用沼气池;

4、建设6处人工湿地(生化塘),7200平方米。

(三)饮水安全保护

1、建4000米防护栏

2、、设置警示标志18个。

二、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水源地周边村庄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保护水源地的客观实际,村庄综合整治工作安排了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饮用水源保护四个领域的建设内容。

(一)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

针对揭乐综合整治村庄地处环境敏感区的实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采取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备垃圾分类收集箱、购置垃圾清运车,并对村庄、河道多年堆集的垃圾进行清理,在相关的9个村建立5个垃圾中转站(填埋场),购置7台垃圾清运车和1台渗滤液收集车,配备360个垃圾分类收集箱,对各村5000多延长米的河道垃圾进行清理。

在生活垃圾处理上,采取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把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废品回收,综合利用;把有毒、有害的垃圾收集堆放在中转站后集中运至水源地保护区外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农村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彻底清理了农村多年积累的生活垃圾,真正改变了农村的面貌,特别是改变了河道就是垃圾堆放场,利用每年开春桃花水和雨季洪水冲入大伙房水源地的生活陋习,不但改善村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大伙房水源地的饮水安全。

(二)生活污水综合治理

大9个行政村中,小朱地、塘前、上琴三个行政村离污水处理厂较远,都在10多公里以上,而其余6个行政村离污水处理厂相对较近。

因此,在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方面:

离污水处理厂近的6个行政村采用直接拆除排污口,砌筑排污沟,将污水直接接入污水处理厂。

在小朱地、塘前、上琴三个行政村本着发挥实际效果和运行费用低的原则,采用厌氧+人工湿地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改变农村污水随意排放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减少水源地的水污染负荷,同时也是创建环境综合治理典型,提高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手段。

(三)饮水安全保护

针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整治区范围内采取在村庄饮水点设置防护栏及设置警示标志的措施,其中拟建4000米防护栏、设置警示标志18个。

项目建成后,让老百姓也能喝上放心、清洁的饮用水。

 

第五章设计方案

一、总平面布置

(一)布置原则

1、符合龙岩市城市建设该地块的总体规划布局;

2、符合小洋人居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3、应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为原则,配套设施齐全,充分体现环境效益,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方便、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3、考虑到该项目为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是提供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简单实用,以降低建筑造价,减轻集体经济负担;

4、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

5、符合消防、抗震等有关规范要求,提高安全感和舒适感。

(二)总平面布置

根据龙岩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小洋人居板块详细规划的要求,“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为龙岩市新罗区城市建设的职教用地,本项目平面布置均按职教建筑形式布置。

根据场地现状拟建“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的西边有规划的龙岩大道,用地边线与道路平行,结合日照通风要求,“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第二校区”按建筑物尽量按座北朝南方向进行建设,其布置原则如下:

1、出入口设置

未来主出入口方向设在西边直接与龙岩大道相接。

由于由于东靠铁路,北有民房,南有小区,因此,第二校区的大门只有设在校园的西侧,即靠规划建设中的龙岩大道一侧,这样才能有利于广大学生下课的安全疏散,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形成学校的整体形象。

2、校园布置

根据场地现状为西边低东边高,整个校园按由西向东有序布置,从主出入口左侧布置一栋20层培训大楼,出入口正面布置一处广场,广场左右两侧各安排地下车库出入口,在出入口右侧安排汽车实训楼、机械实训楼和幼儿园,出入口正面安排“S”形5层教学楼。

教学楼中安排有图文信息中心和电气实训楼,在一层安排有1层500个报告厅。

在教学楼后面安排400米标准运动场,运动场安排11层和6层的学生和单身教工宿舍以及教工学生食堂。

学校广场下设置有地下停车场,平时作为停车用,战时作为人防工程。

教学楼架空层和教学楼周围高有停车场。

建筑物四周留有足够消防通道。

3、竖向布置

拟建“第二校区”的场地地势相对平坦,小区雨水经管道,由东向西排入龙岩大道排水管网。

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后由管道从东向西排入集镇污水管网。

4、道路系统

在设计时考虑到校园整体用地限制,以及整体规模不大,尽量做到车辆不进入校园内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在校园外设置家长接送停车区,办公楼底层架空设停车场,停车场出入口设在值班室旁边,方便管理人员管理。

校园内部设6米宽的环行车道,方便消防车通行,教学楼底层西边两间教室架空作活动空间,并结合道路网线,既方便人流、车流交通组织,也可使学校挪出更多面积作绿地,美化环境。

5、景观、绿化系统

由于校园用地较为狭小,故在景观绿化布局时强调绿化节点的渗透性。

由广场、院落、步道、连廊、平台等空间元素所形成的空间形态通过绿化景观节点的渗通产生“步移景开”的效果,再由多个节点的连续形成带状的绿化系统渗入校园的建筑布局中。

三、结构

(一)、设计依据

本工程按照以下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规程及有关资料进行设计。

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T50009—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3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三)、楼面活荷载取值(均为标准值,kn/m2)

1、办公,普通教室,宿舍2.0

2、外廊3.5

3、疏散楼梯3.5

4、食堂3.5

5、上人屋面2.0

6、不上人屋面0.5

(四)、自然条件和设计取值标准

1、基本风压值0.3KN/m2

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五)、基础选型

根据上部结构布置及工程地质等因素考虑,拟采用天然基浅基础和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

(六)、结构选型

本项目建筑层数以五层为主,局部六层,培训中心为二十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六度四级抗震设防。

四、公用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1、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建筑功能设计要求,规划提供的总体规划图,建筑专业提供的单体平、立面条件图。

(2)、与建筑、结构、电气专业对给排水的要求。

(3)、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法令,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要求。

①《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③《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l40-90

④《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⑤《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工4—2006

⑦《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现场概况

龙岩华侨职业中专第二校区暨新罗区职教中心,总建筑面积85935平方米,本项目建筑层数“第二校区”以五层为主,局部六层,培训中心为二十层,幼教中心以四层为主,以上均按多层民用建筑设计。

3、用水标准

(1)教学楼用水:

按30L/人·次,小时变化系数K=2.O计算。

(2)办公楼用水:

按30L/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