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0194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整理精校版.docx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整理精校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整理精校版.docx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整理精校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

必修教案

040508:

33

【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和内容;了解与林冲故事有关的其他情节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

3、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教学重点】

  1、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和细节描写,并体会其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情境导入、交流讨论教师精讲疑点反馈讨论评结布置作业

教学设想: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为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领悟文章“官逼民反”的主题

   本课时教学采用“导学法”教学。

教师课前印发预习资料,学生据此自学。

课内学生分组交流讨论,问难解疑。

重难点部分采用诱导模式(提问—讨论—归纳总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水浒》里总共塑造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前些年还有人将书名改为《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那么我想问问大家,你最喜欢这108人当中的那个人呢?

说说原因。

(请学生回答)

108人的故事各有各精彩,108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但是这108人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血性。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

歌词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提问:

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呢?

说说你的理由。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好汉歌》中的一句歌词,也是梁山好汉的作风。

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委屈?

但是梁山好汉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的拳头打不下,一忍再忍。

他是谁呢?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认识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豹子头林冲”。

二、了解、作品  

   1、施耐庵(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

名子安,一说名耳。

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

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

“《忠义水浒传》100卷。

钱塘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

”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

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

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

“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

”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

施耐庵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

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2、《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

施耐庵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定型。

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

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3、《水浒传》中与林冲被逼反有关的回目:

       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8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9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10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11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12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三、交流讨论一

  1、小说情节结构主要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有的结构复杂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2、节选部分情节围绕中心点林冲反抗高俅、陆谦等邪恶压迫展开。

林冲沧州巧遇李小二一节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作好铺垫,是故事的前奏,应归到情节结构的序幕部分。

  3、小说情节结构:

       序幕

(1):

   沧州遇故人

       开端(25):

  酒店闻密谋

       发展(69):

  接管草料场

       高潮结局(1012):

杀敌山神庙

四、交流讨论二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武艺高强,为人善良本分,勇于助人。

性格中有软弱的一面,在迫害面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最后被逼入绝路才奋起反抗,杀敌雪恨。

林冲的性格是在情节的变化中而变化的。

五、教师精讲

 主要围绕学生预习中理解粗浅,有难度的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力量突破,深化。

方式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加深认识,得出结论)

 1、同学们通过预习认识到林冲性格中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一面,说简捷点,就是他特别能忍。

请问林冲的忍表现在哪些地方?

引导、归纳:

林冲“忍”主要表现在:

 ①“一个称呼”

巧遇李小二时说自己境况不辩白、不痛骂高俅,只说“因恶了高太尉”,自认是“罪囚”。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我们看到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

②“一种冲动”

听闻陆谦到沧州图谋害己,虽有买刀寻仇的一时之举,但“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

③“一个打算”

接管草料场,见草屋破败,寻思“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意欲长住,熬完刑期。

④“一次祈求”

路过山神庙,求“神明庇佑”,还是想得过且过。

⑤出外买酒前后锁门、关注炭火,庙中见火起,第一反应是拿起花枪去救火,他小心谨慎,害怕出意外,不想改变现状。

 其实他是从东岳庙、陆家楼上、野猪林一直忍到了沧州牢城营的。

2、林冲为什么一忍再忍?

  引导、归纳:

 主要原因有这几个方面:

①自身性格。

林冲性格有软弱,委曲求全的一面。

②出身地位。

他本身就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有良好的家境和地位,不愿意为“小事”牺牲幸福,背叛所依存的社会。

③世俗环境。

生活在城市和官场中,受不敢得罪上官和权贵的习气影响。

④思想局限。

他认识不清社会罪恶本质,思想幼稚,耽于幻想。

林冲身上体现出了传统的中国文人的许多特点。

1、林冲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有文化。

有两个细节很传神的表现出了这一点。

第一,梁山108人里,会写诗的就只有两人,一个林冲,一个宋江。

而林冲的才华明显在宋江之上。

他曾在朱贵的酒亭写过一首诗反映自己的心境“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颢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这首五律诗合辙押韵,声情并茂,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见林冲受过良好的教育。

第二。

服饰打扮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心思想。

对有些好汉,施耐庵只用漫画的笔法,敷衍了事。

比如李逵,施耐庵干脆舍弃了服饰,只用“黑凌凌”三个字来形容。

可林冲,原本是一个“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酷似张飞模样的人,却“手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遍览整座梁山,也就只有燕青出场时“腰间斜插名人扇”,潇潇洒洒地渲染了他的浪子本性。

而林冲,一个武将,却要手执一把折叠扇,不禁要让人多想上三分。

可以说林冲纤微、脆弱的内心,就由那把折扇暴露了出来。

2、正因为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传统教育,又加上他长期处于统治阶级的底层,因此养成了过于小心谨慎的性格和忍辱负重的心态。

(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通病)这篇课文中就有很多表现他小心谨慎的细节。

如: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刀枪武器不离身。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是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

这些细节描写,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3、做事有礼有节,特别讲“理”,姑且不说他在野猪林里对两个试图谋害他的官差的态度,就看看他最后杀陆谦,也颇值得玩味。

他将陆谦丢翻在地上之后,还将刀搁在陆谦的脸上,并没有马上杀他,而是对陆谦进行了一场审判,当道理充分的说清楚了,宣判了他的死刑了以后才动手结果了陆谦的性命。

试比较一下,武松(“却是饶你不得”)和李逵(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杀人的方式,我们就知道林冲太“斯文”了。

4、林冲有大多数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强烈的怀才不遇之感。

林冲文武双全(论武功,整个梁山里是他对手的就只有卢俊义、秦明、关胜、杨志等有限的几个人是他的对手,而且马上的功夫还属他第一)可惜却只能做个八十万禁军教头。

说穿了也就是个教书先生,只不过教的是武术。

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

《水浒》里也有一首词表达了林冲初来水泊时,王伦不容他的愁闷心情:

“闷似蛟龙离海岛,愁如猛虎困荒田,悲秋宋玉泪涟涟。

江淹初去笔,霸王恨无船。

高祖荥阳遭困厄,昭关伍相受忧煎,曹公赤壁火连天。

李陵台上望,苏武陷居延。

总结:

林冲身上有着两重的性格,既有作为一个武夫的刚烈和暴躁,又有儒雅内敛,含而不露的文人气。

这种儒雅内敛,含而不露的文人气,使得林冲从不展示伤口,只会默默的独自疗伤。

所以,面对他人的挑衅,他也只是一味打落牙齿和血吞。

想来林冲应该出身于世家,其父对他管教必然极严,故而养成了林冲这种过于谦和软弱的性格。

旧时的一些礼义道德,往往是一把捆人的绳索。

所谓“好人不见得有好报”,过于被这些什么礼教宗法之类的腌臜东西束缚,往往忍气受辱,心身先损。

因此林冲一辈子都在郁闷中度过,他永远当不成大哥,最多只能做个大将(本来以林冲的资历,他在火并了王伦之后本应顺理成章的坐上梁山头把交椅)。

最后他患“风瘫”而英年早逝,我觉得基本上是由于忧愁郁闷所致。

综观全书,林冲是写得最有诗意的一个人。

这种诗意,不是风花雪月的,而是郁结的,悲愤的,难解的。

施耐庵用重笔浓墨,写林冲的风雪歧路悲叹,写他的沉吟与感伤,都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诗意文人形象。

而这种诗意形象,又透出一股文人式的失意,是文人在现实境地,处处郁郁不得志的具体表现。

也能够看出,施耐庵是动了真情的,他一再把林冲放入仄境,让那种诗意气质高度弥散,最终上升至哲学的层面,逼真地凸现出林冲其人寂寞的质感,并且把这种寂寞质感保持到剧终。

其实关于林冲,在明代的传奇当中其实对他进行了一番重新的演绎。

李开先的《宝剑记》主要写林冲,他笔下的林冲就不是《水浒传》中的林冲,而是真正的士大夫林冲。

首先林冲是因为看不惯高俅童贯这些人的卑劣行径,他上书弹劾人家,主动出击弹劾人家,所以高俅才报复他。

特别是写林冲夜奔的那一节,把林冲那个逃走的心情和自己不甘于成草寇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其实这样的改变也还是颇有一点道理的。

归纳林冲的性格:

1、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2、心地善良,侠义济困。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

可见林冲很善良。

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有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底过于善良的原因。

3、刚强,性急。

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伐,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4、做事小心谨慎。

(当年金圣叹评论林冲,说道: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

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然,这番精彩评论,也只是对林冲的前半生做了一个概括。

要是论起林冲后来的表现,这段文字明显底气不足,没有把握住精髓要论。

3、最后为何又不忍了?

引导、归纳:

俗话说: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当林冲从东岳庙忍到山神庙,由教头忍成罪囚,想苟安还是不能,黑暗势力继续紧逼,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他走投无路,也更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黑暗,终于怒火喷发,与社会彻底决裂,毅然走上暴力抗争的道路。

4、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奋起反抗对我们认识当时社会有何意义?

  引导、归纳:

 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

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

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六、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这一古典名著在塑造人物性格时,总是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表现来刻画人物。

因而人物形象才那样栩栩如生,才那样深入人心。

七、       板书设计

<一>情节结构

序幕

(1):

   沧州遇故人    开端(25):

  酒店闻密谋  发展(69):

  接管草料场 高潮结局(1012):

杀敌山神庙

      <二>                        忍不忍

现象                   形象

缘由                   主题

第二课时

大家来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明确:

三处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明确:

“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

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会儿再说。

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明确: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就像鲁迅《祝福》里面对雪的描写。

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明确: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举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个美人究竟长得如何,并未告诉我们,但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

还有《荷花淀》中开头的景物描写,干净、清爽、清灵,能够很好映衬水生嫂的美丽心灵;而且能够为下文的温馨夫妻话别渲染气氛;在主题上表达上,如此美好的家园,岂容敌人来践踏!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1、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

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

“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

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

大雪纷飞》中曾说:

“《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2、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小结:

《水浒》中有一个常常能让我感动的镜头:

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拚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吞噬了。

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中含着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的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情景不知有多少人感动过,因为不知有多少人同样有风雪山神庙时的沧凉心境。

四、拓展阅读

一个悲剧英雄的性格变化

      ——评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林冲形象

 

一场白雪,一杆花枪告诉了我们他的名字

一场恩怨,一封休书讲述了他的传奇

没有青史留名的荣耀,只有令人心动的故事

他不应活在世上,此人只应天上有

——题记

秋风瑟瑟,吹打着无人的寂静,划拨夜空的箫声也压低了声音,像苦,如泣。

当年的八百里水泊已哭干了眼泪,只是岁月留下了那震撼天地的豪气,还在让我们回忆曾经的辉煌。

忠义堂,聚义厅的牌匾还在吗?

只怕早已化成了泥土,融进了只属于自己的土地。

山复一山,水又一水,这美丽的宫殿依旧散发着它特有的芳香,唯独少了英雄的枪舞,显得落寞凄凉。

天空没有了鸟儿的展翅,白白的云,蓝蓝的天又在为谁作着背景,恐怕也只能褪去自己本来的面目回到清静,自然。

他的一生,也许注定就是一场悲剧。

很难相信,被逼上梁山的第一人竟会是他——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人称豹子头的林冲!

开始,电视剧着重表现了他月有厚禄的官职,他幸福和睦的家庭,他与世无争的性格。

这一切,似乎与逼上梁山毫不相关。

然而,他的一生是不平静的,风浪才刚刚掀起……

一日,他陪着妻子去岳庙还香愿,离开妻子随步闲走时在菜园子遇见了鲁智深,二人一见如故同去喝酒,他却被告知妻子遭人调戏。

他匆匆赶去,亲眼看见妻子被当朝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调戏,他虽有满腔愤怒但却有所顾忌,“先自手软了”。

这时的他还是一个怕惹是非的人,抱着息事宁人和吃点亏算了的态度。

但他的退一步却使高衙内更进了一步,结果导致事态愈演愈烈。

由高俅一手导演的林冲误闯白虎堂事件一下子将事态升了格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一夜之间便由昔日的禁军教头变成了阶下囚。

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抱着日后能平反昭雪重回东京的幻想。

在刺配沧州途中,尽管两个公差是那样肆无忌惮的凌辱虐待和企图暗算他,他也强忍住了。

火烧草料场是他性格升华的开始,他从来没想要杀人,但高俅却非要追着杀他,必让他死而后快,连躲也躲不脱,他这才真正忍无可忍了。

在沧州,在那一夜的雪与火中,他终于手刃了自己昔日的朋友陆谦,也扼杀了自己的一切幻想。

皑皑白雪埋葬了他的全部希望,熊熊火焰也吞噬了他的所有隐忍。

风雪山神庙,终于使他完成了由安分守己的良民向大泽龙蛇的蜕变。

正如蟠龙的一声仰天长啸,曾经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已在凄迷的风雪中消失,活下来的,是令整个江湖为之胆寒的豹子头。

当我闭上眼睛,回忆那一幕的情形时,我感到一种灵魂深处的震颤:

惨白的雪,殷红的火,漆黑的夜。

导演用一种冷峻而瑰丽的笔调,用白、红、黑这三种对比最鲜明的颜色,为我们勾勒出这样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带着荡气回肠的悲壮,永远凝固在我的记忆里。

他凛凛伫立在呼啸的北风中,脸庞被仇恨扭曲,目光前所未有的凶狠,仿佛一只被逼到角落无路可退的野兽,草料场上的熊熊火焰腾起莫名的古怪形状,就像地狱的图腾,在他后背打上复仇的烙印,漫天大雪交织成一张密密匝匝的银白色大网,轻轻由空中撒下。

他站在遍地的雪白血红中,大口呼吸着带着血腥的冰冷空气,仰头望着洒下纷纷扬扬大雪的幽暗苍穹,悲怆苍凉地长啸道:

“好大雪!

普天之下,竟再无他立锥之地。

只有遥远的东南方,八百里水泊梁山,静静等候着自己真正主人的到来。

电视剧《水浒传》在展示林冲这一典型人物性格的逐步转变方面无疑是很成功的。

如果我们承认林冲当初的性格中不失柔弱的成分,那么,是高俅的“逼”才促使他变得逐步刚强起来,变得逐步刚硬起来。

一般来讲,武艺高强与性格刚强如影随形,像武松和鲁智深就属此。

但林冲却不然,他的性格乃是因为“逼”才彻底的改变了。

而这种性格一旦改变,便显示出他独特的个性,从他火并王伦的处理问题方式就足可见一斑。

当他看到王伦不愿收留同样无路可走来投奔梁山的晁盖等人时,当即义正词严表态:

“众豪杰休生见外之心,林冲自有分晓”,“倘若这厮今朝有半句话参差时,尽在林冲身上。

”像这样铿锵有力的话语,倘若摆在当年那个性格柔弱怕事的林冲身上,那是断然说不出的。

林冲性格的发展到了梁山转折时期的逆反表现就顺理成章了,像林冲这样对朝廷怀着不共戴天仇恨的人,他绝对不可能同意被招安。

他并非是不愿意像宋江那样去“忠”,只缘他在心底已经对那个腐败的朝廷绝望,他当初就是那样去“忠”着的,换来的却是令他寒心的“逼”;但他又为时代所限制摆脱不了那众好汉们所推崇的“义”,他没办法去阻止和打破宋江们希图招安后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有个好的归宿的幻想。

他又一次面临着绝路。

央视《水浒》将林冲之死做了大胆变革:

得知宋江放了高俅后吐血身亡,这一大胆改动实在是绝佳妙笔!

当我在书上看见林冲和大家一样全伙受招安后,依旧冲锋在最前线,最终破了方腊后,在六和塔得了中风而死,心中莫名地感到悲哀:

这不是豹子头的人生,这是懦夫的写照!

梁山108位好汉中第一个去世的是林冲。

他没有死在征方腊的战场上是他的庆幸,但他在梁山众好汉中“独占鳌头”的“第一个”,留给我们的却只能是深深的叹息。

林冲是一个对生活丧失所有希望的悲剧英雄,他的身上,我们能见到很多中国人的人性特点:

他尝试去改变,但命运无法阻止的时候,只有选择默默无闻走完人生。

林冲奋斗了一辈子,为了顾全大局而隐藏自己的本性,他是一个爱心满怀的悲剧英雄,一个被时代葬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