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8087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docx

《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docx

中考实验题八年级下册有答案

中考实验

(二)

一、力

1.(2013•桂林)如图1所示,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装置中使用定滑轮是利用它能够的特点.

(2)当左、右两盘中的砝码质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桌面上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对平衡力作用.

(3)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F1与F2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选填“保持静止”或“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上的条件.

故答案为:

(1)改变力的方向;

(2)相等;两;(3)扭转回来;同一直线.

2.(2013•钦州)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实验步骤如下:

(1)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个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支架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

(2)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线两端的钩码,当两端钩码的质量时,小卡片平衡,如图A所示.

(3)将图A中的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如图B所示,松开手后小卡片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4)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沿虚线剪断小卡片(如图C所示),发现小卡片不能保持平衡,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故答案为:

(2)相等;(3)不能;(4)控制变量法.

3.(2013•湘潭)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长方体小木块各个侧面光滑程度相同,长木板一面为较光滑的木板面,另一面是粗糙的布面;

(1)水平向右拉动长木板,当小木块静止时,小木块受到测力计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

(填“非平衡力”或“平衡力”);

(2)选择四种不同的接触面,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依次水平向右拉动长木板,将每次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序号         木板与木板的

木板与木板的接触面

压力

测力计示数

1

木板正面与木板面

2.5N

1.2N

2

木板正面与木板面

5.0N

2.4N

3

木板正面与木板面

7.5N

3.6N

4

木板侧面与木板面

2.5N

1.2N

5

木板侧面与布面

2.5N

2.0N

6

木板正面与布面

2.5N

2.0N

(3)由实验1、4或5、6可知,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填“有关”或“无关”);

(4)由实验(填实验序号)可知,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5)实验1、2、3控制了和不变,研究了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成比.

故答案为:

(1)平衡力;(3)无关;(4)1、6;大;(5)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压力;正.

 

4.(2013•梧州)如图一所示是某物理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观察图甲、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观察图甲、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越大. 

(4)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二所示.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填选项前的编号).

A.木板的质量m1 

B.木块的质量m2

C.砝码的质量m3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

②木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用已知和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③小华猜想: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她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用剩下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小.由此得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是.正确的做法是:

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

(1)匀速直线;

(2)压力;(3)越大;(4)①D;②m4g;③没有控制变量(压力);将两木块摞在一起.

 

5.(2013•宿迁)如图,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下表.

实验序号

“路面”材料

小车运动的路程(cm)

1

棉布

40

2

木板

70

3

玻璃

110

(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路面”,需控制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

(2)通过比较

,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

(3)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玻璃“路面”上运动的路程;

(4)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

故答案为:

(1)同一高度;

(2)小车在水平路面滑动距离;小于;(3)大于;(4)一直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6.(2013•日照)

(1)图1是“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一个长方体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16所示;由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N.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李丽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张华同学提出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的猜想.图2是他们进行探究实验的实验装置图.

①李丽同学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应该按两个图所示的方案进行.

②张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请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在答题卡中的坐标系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FN之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出Ff与FN的关系;

FN/N

1.0

1.5

2.0

2.5

3.0

Ff/N

0.4

0.6

0.8

1.0

1.2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呢?

”张华将图甲中的木块侧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图甲的示数一样,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的结论.而李丽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图甲中示数的一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的结论.你认为的结论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

故答案为:

(1)二力平衡;2.8;

(2)①甲、丙;②见上图;成正比;(3)李丽;实验中没有保持压力不变.

 

7.(2013•黑龙江)小红和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

(1)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根据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大小相等,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摩擦力.

(2)在甲图示数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越大.

(4)比较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小明仔细观察了小红的实验过程,发现除实验次数少之外,还存在着不足,请你帮小明写出其中一条:

(6)请针对你提出的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写出改造方案.(画图或文字说明均可)

故答案为:

(1)匀速;二力平衡;

(2)2.4;(3)压力越大;(4)甲、丙;(5)实验中很难控制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读数不准确确;(6)把木块和测力计固定住,拉动下方的木板,读弹簧测力计示数,见上图.

8.(2012•孝感)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

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越大.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

F3=;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B=N.

 

故答案为:

(1)匀速直线;

(2)压力;(3)接触面越粗糙;(4)2:

1;0.

 

9.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分析评估他的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3)小明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小明同时改变了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不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10.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_

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

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2)实验乙和丙,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甲和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

(1)凹陷;

(2)乙、丙;(3)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

1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_____P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通过比较海绵和木板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故答案为:

受力面(海绵和木板表面)的形变(凹陷)程度.

(2)不同的物体受力改变形状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海绵比较容易改变形状,木板不易发生形变,受到相同的压强时,物体的形变程度不同,所以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

故答案为:

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3)图b和图c中,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P=

F

S

可知,海绵和木板上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

等于.

(4)要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来比较压强的大小关系,就要采用相同材料的受力物体,只有这样在受到相同的压强时,受力物体的形变程度才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

必须在相同的物体表面(或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12.(2012•宿迁)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可以进行调节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解:

(1)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和将橡皮膜放人酒精中,所起的效果是一样的,都会给橡皮膜一个压强,使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所用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

液体内部有压强;等效替代.

(2)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故答案为: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在液体的深度相同时,图丙中用的是盐水,其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因此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比较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比较丙、丁实验可知,在液体的密度相同时,图丙中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较深,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比较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系.

故答案为:

密度;深度.

13.(2010•金华)某兴趣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弹簧秤下挂一实心圆柱体,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

(获取证据)测得圆柱体的体积为0.5×l0-4米3,柱体的重为0.6牛顿.当圆柱体缓慢地浸人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且没有被浸没),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秤相应的示数F,求得相应的圆柱体在下表面处产生对液体的压强p(液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也为p),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h/米

0.1

0.2

0.3

0.4

0.5

F/牛

0.48

0.36

0.24

0.12

0

P/帕

1.2×103

2.4×103

3.6×103

4.8×103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

(1)根据第5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得圆柱体在下表面处对液体产生的压强是

帕,实心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0.12牛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____牛.(g=10N/kg)

故答案为:

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成正比.

(1)6.0×103,1.2×103kg/m3.

(2)0.48.

 

14.(2011•连云港)“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法.

(2)由图(a)和图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图(a)和图(d)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答案为:

(1)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c);

(3)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15.(2013•无锡)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

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____________.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是多大?

(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

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_________.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小红对小明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口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这一实验步骤,这是为什么?

故答案为:

(1)刻度尺;

(2)0.625;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是1.2×105Pa;

(3)B;

(4)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6.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答案为:

(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3)6.00;(4)0.9×105;(5)①空气没有排尽,②橡皮帽密封不好

17.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如图所示,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问用力吹气;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你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是小丽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她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_________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______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__车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故答案为:

两张纸会相互靠近;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大于;小于;小于.

18.(2008•怀化)仔细观察图中的六幅图,在题中空格处填写相应序号.

(1)能够说明分子一直处于永不停息运动的是_______图.

(2)能够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_________图.

(3)能够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______图.

(4)能够说明电磁波存在的是_________图.

19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

  

1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下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请填“左” 或“右”)调,直到杠杆在_________位置平衡为止。

  

2左侧钩码处于向下图乙所示A位置时,应_____________,可使杠杆恢复水平位置平衡。

3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5N,L1=20cm,F2=2.5N和L2=40cm。

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

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考虑到弹簧测力计有自重,若弹簧测力计拿倒了,如下图丙所示,测出的拉力将_____  _(请填“保持不变”、“ 变大”或“变小”)。

 

5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

(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

使用定滑轮.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

(3)他们组装了滑轮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省力,于是他们想:

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呢?

为此,他们进行的实验如丙图所示.请根据丙图信息.写出分析数据的具体过程,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答案】

(1)在改变动力方向时,不会改变拉力的大小(或“能改变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1分)

(2)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1分)

(3)W1=Gh=2×0.1=0.2J(1分)W2=Fs=0.8×0.3=0.24J(1分)

[或

(2分)]

经比较W1

2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2)如图24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        个钩码。

(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24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