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7983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docx

《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docx

微生物与药品生产卫生知识教材

 

微生物及药品生产卫生知识

 

GMP办公室编制

 

第一章微生物基础知识……………………………………………………………………1

一、前言……………………………………………………………………………………1

二、微生物简介……………………………………………………………………………1

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4

四、微生物的营养……………………………………………………………………………6

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6

六、微生物的生态学分布…………………………………………………………………7

七、微生物污染导致药物变质反应………………………………………………………12

第二章药品生产卫生知识………………………………………………………………15

一、卫生的概念……………………………………………………………………………15

二、污染的概念……………………………………………………………………………15

三、污染源及重点控制方法………………………………………………………………16

四、消毒与灭菌……………………………………………………………………………20

 

第一章微生物基础知识

一.前言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达800~3500个/m3,在土壤中达1~500×108个/g,在严重污染的水中可达107个/ml。

(饮用水要求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ml。

经水塔或贮水池贮存后,短期内可繁殖至105~106个/ml。

)人的头皮上有140万个/cm²,两手上约有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亿个,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

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许多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极端(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低温等)甚至是致死的环境,现在已发现生活着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

事实说明,微生物有特别顽强的生存、繁殖和变异能力来适应环境。

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对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无益也无害。

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

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孢形式悬浮于空气中,1μ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μm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

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μm的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还会致人死命。

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

因此,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

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1000个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为750个以上。

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行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

咳嗽一次发菌量为70~700个/min,喷嚏一次为4000~60000个/min。

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

二.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直径小于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藉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

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界线有时非常模糊。

如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也应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们并不放在微生物中进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

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2000倍体重/h);③生长旺,繁殖快(20min分裂一次);④易变异,适应强;⑤分布广,种类多(10万种以上)。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 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 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空气、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

在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

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种元素循环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

例如空气中的大量氮气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蛋白质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长的需要,而植物又为人类和动物所利用。

因此,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而人类和动物也将无法生存。

另一方面,由极少数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发病快、死亡率高、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

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1.细菌(原核单细胞生物)

细菌按形状可分为:

球菌(0.5~2μm)、杆菌(长1~5μm,宽0.3~1μm)和螺形菌(大小与杆菌相似)。

按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的不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表面含较多的磷壁酸,会产生外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表面多含脂蛋白和脂多糖,会产生内毒素(即热原),如大肠杆菌。

细菌一般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等特殊结构。

细菌一般为无性繁殖,以二分法繁殖,几十分钟或1~2小时分裂一次。

资料:

关于芽孢

在温度逐渐降低或营养缺乏时,芽胞杆菌属(如炭疽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如破伤风杆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体,称为芽胞。

芽胞是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菌,并非细菌的繁殖体,当环境适宜时,可恢复生长繁殖。

芽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要注意防止污染。

芽胞的抵抗力强,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用一般的方法不易将其杀死。

有的芽胞可耐100℃沸水煮沸数小时。

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往往以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2.霉菌(丝状真菌的通称,真核多细胞生物)

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

在培养基上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

霉菌细胞呈狭长的管状,称为菌丝。

菌丝直径比细菌、放线菌大,约2~10μm。

菌丝分枝连接,交错集合在一起的总体称为菌丝体。

霉菌大多数是多细胞微生物,菌丝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组成。

细胞壁很薄,往往在表面产生色素,使菌落出现各种颜色。

霉菌靠孢子繁殖,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以无性繁殖为主。

有些真菌可用酿酒造酱,或用于发酵生产柠檬酸、葡萄糖酸、酶、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少数真菌能引起各种真菌病。

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素)有毒。

3.酵母菌(真核单细胞生物,属真菌)

酵母菌以单细胞存在,呈圆形、卵圆形和香肠形,比细菌大,细胞长5~30μm,宽1~5μm。

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等。

酵母菌的增殖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个阶段,有三种方式:

芽殖、裂殖、孢子生殖。

酵母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用于酿酒,生产单细胞蛋白、B族维生素、核酸、辅酶A、细胞色素C等。

一般对人体无害。

4.放线菌(原核单细胞生物)

放线菌有生长发育良好的菌丝体,呈分枝状,菌丝宽为0.2~1.2μm,革兰氏阳性。

其内部构造与细菌相似,无完整的细胞核。

菌落常呈幅射状,因此称放线菌。

繁殖方式为无性孢子繁殖。

最适pH6.7~7.5,温度25~30℃。

放线菌可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和酶类,少数可引起人畜放线菌病。

5.病毒

病毒是一类体积十分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没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在所有其它生物中都有病毒寄居。

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大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

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体积微小,最大直径300nm(如牛痘病毒),最小直径20nm(如口蹄疫病毒),绝大多数在150nm以下,能通过细菌滤器,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看不见,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至数万倍才能看见。

形态多呈球形,少数为杆状或砖形。

噬菌体(细菌病毒)有呈蝌蚪状的。

朊病毒于1982年发现,它很特殊,与一般病毒不同,是一种异常蛋白质,不含有核酸。

与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及人克雅氏病关系密切。

其复制方式不明。

四.微生物的营养

1.水分:

水占细胞浆的70%~90%,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较普遍的观点认为:

只有在含水的环境中微生物才能存活。

但也有人发现在无水碳氢化合物中微生物可长期存活。

2.碳源:

碳源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

有些微生物的碳源必须来自有机碳化合物如糖、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同时利用其化学能),属异养型;有些微生物不需有机碳化合物,以CO2为碳源,属自养型(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

3.氮源:

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

4.无机盐类:

细菌所需无机盐包括磷、硫、镁、铁、钾、钠、钙、氯、锰、锌、钴、铜等。

其中磷、硫、镁、钾、钠、铁需要量较多,其他只需微量。

5.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营养物质。

包括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等。

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1.营养物

2.pH值: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pH值,大多数细菌最适pH为6.8~7.4,但一般有较大的容忍度,在4~9也可存活和生长,少数细菌能在极端pH值范围内生长。

真菌适于pH值3~6的微酸性环境,但在2~10也可生长。

3.温度:

微生物适于生长繁殖要有适宜的温度,当超过其最低或最高可耐受的温度时,即停止生长或死亡。

一般细菌最适温度为30~40℃,真菌为20~30℃。

4.氧气:

大多数细菌和所有霉菌都是需氧菌(在有氧环境中才能生长),少数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有些细菌和酵母菌是兼性需氧厌氧的,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繁殖。

5.渗透压:

微生物细胞膜和所有生物膜一样是一种半透膜,可让水自由通过,对溶质则有选择性。

由于细胞壁的保护,微生物能存活在低渗透压的水中。

而在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盐溶液或糖溶液、40%甘油)中,细胞会脱水并停止生长繁殖。

但也有一些专性耐高盐细菌只有在高盐(10~15%)条件下才生长。

6.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表面张力,它是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之一。

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菌群可很好地在表面活性剂包围的介质中生长,而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表面张力低时(0.05N/m)不能很好生长。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很多有机体有毒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很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几乎没有毒性,并可成为某些微生物的营养物。

六、微生物的生态学分布

药品的卫生质量受到药品生产的环境和物料的影响,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存在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诸如,大气环境、制药设备、制药用水、物料、以及操作人员,都可能是造成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这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可能使人致病,或者使药物变质失效。

即使是被密封在容器中的无菌制剂,也不能完全幸免微生物的污染,因为加热处理灭菌的过程中可能有某些细菌的内毒素(脂多糖)未被破坏。

而热原质会导致发热反应。

了解微生物的污染源及传播途径,掌握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原则,就能够达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目的,进而达到实施药品GMP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目的。

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是药品GMP实施的主要目的。

一、自然界中微生物生态学分布

微生物所具有的个体微小、代谢营养类型多样、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使得微生物分布广泛,可以在其他生物不能生存。

同一种细菌可见于多种生态环境,也可以不同形式(共生或游离)存在。

微生物的分布也反映了生态环境的特征,是生态环境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限制、选择的结果。

在某些生态环境中,高度专一性的微生物存在并仅限于这种生态环境中,并成为特定生态环境的标志。

例如,热泉是嗜热微生物的最重要生态环境。

1.微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也存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从低到高的组织层次,与动物、植物相比,微生物具有更强的群体性。

在这个系列中,群落处于关键的位置上,种群的相互作用是特定群落形成和结构的基础,生态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生态功能也取决于群落的功能。

2.陆生生态环境的微生物

陆生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是土壤。

土壤是固体无机物(岩石和矿物质)、有机物、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合物。

溶解在土壤水中的有机和无机组分可被微生物所利用,土壤是微生物的合适生态环境。

土壤微生物种类齐全、数量多、代谢潜力巨大,是主要主要的微生物源。

但一般来说,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繁殖速率极低,当可用的营养物被加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它们的代谢活性迅速增加,直到营养物被消耗,而后,微生物活性回复到较低的基线水平。

3.水生生态环境的微生物

水生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湖泊、池塘、溪流、河流和海洋。

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养水平、温度、光照、溶解氧、盐分等因素的影响。

微生物在较深水体(如湖泊)中具有垂直层次分布的特点。

在光线充足氧气充足的沿岸带、浅水区分布着大量光合藻类和好氧微生物;在深水区由于光线少、溶解氧低、则多为兼性厌氧菌。

4.大气生态环境的微生物

大气中没有可为微生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和足够的水分,这种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大气中没有固定的微生物种类。

但由于微生物能产生各种休眠体以适应不良环境,有些微生物可以在大气中存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不至死亡,所以,大气中仍能找到多种微生物。

大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土壤、水体和其他微生物源。

进入大气的土壤尘粒,水面吹来的小水滴,污水处理场曝气产生的气溶胶,人和动物体表的干燥脱落物,呼吸道呼出的气体,都是大气微生物的来源。

主要种类有霉菌和细菌。

霉菌常见种类是曲霉、木霉、青霉、毛霉、白地霉等;细菌有球菌、杆菌和一些病原菌。

微生物在大气中的分布很不均匀,所含数量取决于所处环境和飞扬的尘埃量。

附着在尘埃上的微生物,又称为生物粒子。

5.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对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的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源;

(2)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相关学科许多领域,如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如微生物传感器)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

(3)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按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可将它们分为嗜冷、兼性嗜冷、嗜温、嗜热和超嗜热4种类型。

还有嗜酸、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和嗜压微生物。

6.动物体中的微生物

生长在动物体上的微生物是一种类复杂、数量庞大、生理功能多样的群体。

从生态环境空间位置来说,有体表和体内的区别;从生理功能上说,任何生活在动物体上的微生物都有其相应的功能,总体上可以分为有益、有害两个方面。

对动物有害的微生物,与动物的互惠共生关系受到广泛注意和深入研究。

例如,微生物和昆虫的共生,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分解纤维素而被动物消化利用,海洋鱼类与发光细菌的共生。

7.植物体中的微生物植物的表面和内部都寄生或共生有许多微生物。

8.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生物性霉变的控制

人类赖以生存的视频以及其他许多生活、生产资料都是微生物生长的潜在基质,可以不同程度上为微生物所利用。

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作用导致霉变、酸败。

工业产品中的微生物大多来源于原料和成品对环境中微生物的吸附,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生理活动造成对产品的严重损害。

特别是食品受微生物污染,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会产生毒素。

二、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生态学分布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生态分布是十分广泛的,这里有一组数字,可以给参与药品生产的人们一个启迪:

✧每克新鲜植物叶子表面附生着大约100万个微生物。

这就告诉制剂车间办公室内摆上一盆观赏植物是不符合GMP要求,也是不合时宜的。

✧人的皮肤上平均每平方厘米含有10万个细菌,而且繁殖速度惊人,刚洗过的皮肤,在几小时之内细菌就可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人的肠道内聚集有100万亿左右的微生物,粪便中细菌大约占粪便干重的1/3。

这就告诉人们,为什么便后洗手,而无菌药品车间的操作工为什么不能裸手操作。

✧一般人每个喷嚏的飞沫含有4500~150000个细菌;感冒患者一个喷嚏含有多达8500万个细菌。

有些感冒是具有传染性的。

这就告诉人们,为什么要穿无菌工作服、戴口罩;为什么我国GMP(98版)规定传染病、皮肤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在药品生产中,由于受到各种要素(洁净空气、制药用水、操作人员、物料、设备等)的影响,都可能导致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因此,药品GMP对各种要素都提出防止污染的基本要求。

1.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及粒子,是空气洁净技术要解决的主要对象。

尽管空气不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环境(不含水分和营养),但是一般的大气环境仍含有不少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例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

空气中的微生物来自灰尘微粒,来自人的皮肤与衣服,以及由谈话、咳嗽、打喷嚏等造成的飞沫。

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取决于灰尘量和活动状况,例如,有活跃人群比无人群的地方微生物多,不洁的房间比清洁的房间多,潮湿的地方比干燥的地方多。

在药品生产中,减少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以下3种方法:

(1)空气洁净技术采用的过滤方法过滤是最常用的方法。

过滤介质种类很多,例如,纤维素、玻璃棉或人造纤维等。

一般应除去大于0.1μm的微粒及微生物。

空气净化装置可用于整个房间如无菌室,也可只限于操作区域局部如超净工作台。

它允许经过过滤的空气气流不断地流过工作区,气流方向可以使垂直的或者横向的,取决于设备的类型及设计。

制药企业应对空气净化装置定期监测检查,确保各种技术参数符合法定的技术标准。

(2)化学消毒方法化学消毒剂种类较多,有一些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因有刺激性,所以作用受到局限。

福尔马林为40%的甲醛溶液,熏蒸在空气中的浓度为1~2mg/L,相对湿度为80%-90%时效果较好,但现已较少用。

使用臭氧发生器的效果已得到证实,现已开始广泛应用。

其灭菌是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综合作用。

(3)紫外线照射方法房间安置固定的或可移动的紫外线灯,采用紫外线波长为240nm至280nm之间,以253.7nm处杀菌力最大。

但穿透力较差,可被不同的物品表面反射。

使用时应考虑灯具的寿命,约1400h(70%)时需更换。

2.制药用水的微生物

工艺用水在制药企业防止污染及作为制药用水方面至关重要。

因为它不仅作为产品的一个成分,而且需用其洗涤或冷却。

药品的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在于工艺用水,因为水是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一个必要成分。

在饮用水标准中,大肠杆菌的含量是判断饮用水水质污染程度的指标。

垃圾和工业废液污染的水源中约98%含有革兰氏阴性细菌、微球菌属、噬细胞菌属,此外还有酵母菌、类酵母菌和放线菌。

制药用水的质量,根据工艺需要选用饮用水、纯化水或注射用水。

例如,制备注射剂必须采用注射用水,制备口服制剂需用纯化水。

中国药典收载了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

常用的对水消毒的方法,与空气消毒的方法一样,也是化学消毒剂、过滤与紫外线照射3种。

(1)化学消毒剂方法对水的消毒以化学消毒剂方法较常用,效果也最好。

常使用次氯酸钠或通氯气。

在使用中,应注意到水系统中不能留有消毒不到的“死角“。

(2)膜过滤法适用于水系统的连续循环处理。

常用的微孔滤膜的孔径为0.22μm。

在此之前,还应有其他过滤方法配合。

(3)紫外线照射法在水系统中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适用于需要特殊处理的水(如光学透明度要求高),一般都在末端之前。

这种方法因处理过的水无臭无味,而优于化学消毒剂方法;因不产生微生物移居滤器的现象,而优于膜滤器。

因此,在水系统中,这3种方法综合应用,设计安装在适当的位置。

对制药用水的消毒方法除应用于水的本身消毒以外,还必须包括水系统中的设备、管道的消毒问题。

3.厂房建筑与设备表面的微生物

厂房建筑物的内表面,以及设备表面、容器内外表面等,都可能是微生物寄存的地方。

制药企业生产车间的厂房、库房及实验室都必须清洁整齐。

建筑物表面不透水,光滑平整、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脱落物、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

设备、管道应易于拆卸、结构简单、便于清洁和消毒。

4.人体的微生物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与自然环境接触,当然也不能例外。

凡是人体体表皮肤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眼结膜、泌尿生殖道均存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中有些微生物可以长期寄居在人的体表、皮肤和黏膜上。

这种正常状态的微生物群有一定的种类和数量,与宿主及体外环境三者保持动态平衡,有益于宿主健康,构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学体系,这类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人体各部位的正常微生物

部位

常见的微生物

皮肤

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真菌

口腔

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奈氏菌属、类白喉杆菌、乳酸杆菌、梭形杆菌、放线菌、拟杆菌、螺旋体、真菌

肠道

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真菌、腺病毒

鼻咽腔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真菌、腺病毒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

尿道

男性尿道口: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拟杆菌、耻垢杆菌

女性尿道口:

革兰氏阳性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阴道

葡萄球菌、乳酸杆菌、阴道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支原体

由于人体携带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因此在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中,每个工序都有可能发生由人体微生物造成药品污染的危险。

例如,有的通过未经清洁消毒的手直接接触药品使其污染,有的通过谈话、咳嗽等造成污染,有的则经其他途径的接触而引起药品的污染。

皮肤上不同部位所带细菌数量

部位

细菌数量

手部

100~1000/cm²

前额

1000~100000/cm²

头皮

约100万/cm²

腋窝

约1000万/cm²

鼻腔分泌物

约1000万/g

唾液

约10亿/g

粪便

710亿/g

在药品生产中,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注意或者个人卫生情况欠佳时可能通过手、伤口、咳嗽、喷嚏以及衣服、头发等各种渠道将微生物转移给药物制剂。

在非无菌药品生产中,一般要求操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双手,穿上专用工作衣帽进行操作,即可减少微生物污染。

在制备无菌药品(包括注射剂及无菌眼制剂)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更衣程序,严格清洗和消毒双手,穿戴全套的无菌工作衣帽(包括猴服等操作衣、裤、鞋、口罩和手套),并经无菌风淋室,才能进入无菌操作间。

5.物料的微生物

物料是指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等。

原辅料可能将大量的微生物带入到药物制剂中。

因此,选用符合标准的原辅料,将有助于控制药品和环境的污染水平。

包装材料,特别是内包装材料(如蛋白瓶、西林瓶),一方面包装药品,另一方面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药物中。

若处理不当,在药品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引起污染,造成严重后果。

玻璃容器可能沾有细菌与真菌孢子,可用吹起或洗涤方法移去附着在玻璃上的灰尘微粒,必要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塑料瓶一般不易被污染,但也要有防范污染的措施。

包装纸和纸箱要求表面光滑、坚固、平整、无裂缝。

总之,包装材料应考虑不同需要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