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7747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docx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docx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

附件4

西南大学

高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

教育学

专业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

专业代码

040102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

2006年7月3日

修订日期:

2008年9月13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课程与教学的

基本原理

研究课程教学的重大理论问题,特

别要关注前沿性的热点、难点问题

靳玉乐(博导)

2

教学论

研究教学理论,特别关注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朱德全(博导)

徐学福(博导)

李森(博导)

3

课程论

研究课程理论,特别关注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

范蔚(博导)

王牧华

夏海鹰

4

比较教学论

探讨中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特点、异同及其相互借鉴等问题

兰英

5

语文学科教学

内容:

系统深入的研究语文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诸如语文学科的概念范畴、语文教学的规律及运用、语文教学设计的创新与规范、母语学习的特征归纳等。

并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有关实践研究。

特色:

综合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

意义:

从学术层面思考语文学科的各种问题,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余立新

李乾明

6

语文教育与

教师教育

内容:

从学科育人的视角统整语文课程教材及教法,以此为基础,探索语文教师培养的目标、途径及方法,以培养具有根源性教育智慧和扎实学科知识基础的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为使命。

特色:

属于学科教育原理层面的研究;注重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的双重提升。

意义:

这是未来语文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方向,也是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

李大圣

7

历史学科教学论

本学科以历史课程问题、历史教材、历史教育史、历史教师教育、历史比较教育、历史教学任务、历史教学模式、历史课程教法和学法、历史教学评价等为主要内容。

通过对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重点研究历史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规律,构建历史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本研究方向旨在系统地总结当前国际、国内历史教育教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探讨历史教学自身规律性的基础上,构建历史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和理论体系。

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培养我国高校及中学历史教育的教学、科研的创新人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郑家福

卢炳惠

8

物理课程研究

主要研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实施等)。

廖伯琴教授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主编的全国初、高中《物理》教材已在全国多个省区使用。

本方向立足基础教育,从纵向对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研制、课程实施等进行研究,这对我国乃至世界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廖伯琴

(博导)

9

物理教学研究

主要研究中学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教育评价。

赵保钢教授是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参与主编全国初、高中《物理》教材并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面做了深入研究。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赵保钢

10

现代科技

主要研究现代科技进展,为本专业学生发展铺垫学科基础。

罗婉华

11

物理学史

主要研究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等。

邓磊

12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化学教学设计及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等问题

李远蓉

13

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主要进行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实验、数学教材编写与实验等

宋乃庆(博导)

刘静

李忠如

魏林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教育基本理论修养,专业知识扎实,对教育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有相当的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能力,熟练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门研究人才。

学制:

2~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应修学分:

34学分

其中必修 31 学分,选修 3 学分。

三、课程设置一(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注

必修课

公共课

1100000001

第一外国语

1

80-140

5

研究生院

考试

110000000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72

3

研究生院

考试

1242010006

现代教育技术

2

40

2

研究生院

考试

1200000003

教育科学通论

1

70

3

研究生院

考试

平台课

1242010124

教育政策与法律

1

54

3

陈恩伦

考试

1104010322

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

1

40

3

唐智松

考试

1104010321

外国教育史专题研究

2

40

3

徐辉

考试

专业课

1104010221

现代教学论

2

54

3

徐学福等

考试

1104010222

现代课程论

2

54

3

范蔚等

考试

1242010122

教育统计与测评

2

54

3

朱德全

考试

1104010621

高等教育学研究

2

54

3

周鸿

考试

1100000040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60

2

研究生院

考试

1104010251

比较教学论

2

40

2

兰英

考查

教育学院

1104010252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3

40

2

唐智松等

考查

教育学院

110401025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

40

2

靳玉乐等

考查

教育学院

1104010254

教育社会学

3

40

2

么加利等

考查

教育学院

1104010255

语文教育改革

3

40

2

余立新

考查

文学院

1104010256

语文教育史

3

40

2

李大圣

考查

文学院

1104010257

语文教育哲学

3

40

2

李乾明

考查

文学院

1104010258

教师美育学

3

40

2

余立新

考查

文学院

1104010259

中国古典文学

3

40

2

刘明华等

考查

文学院

1104010260

中国现代文学

3

40

2

王本朝等

考查

文学院

1104010261

中国课程史

3

40

2

郑家福

考查

历史学院

1104010262

现代学习理论专题研究

3

40

2

卢炳惠

考查

历史学院

1104010263

中国史研究前沿

2

40

2

黎小龙等

考查

历史学院

1104010264

世界史研究前沿

1

40

2

徐松岩等

考查

历史学院

1104010265

中学物理探究教学选讲

1

40

2

廖伯琴

考试

物理学院

1104010266

科学教育专题研讨

2

40

4

廖伯琴

考试

物理学院

1104010267

1104010268

1104010269

1100000041

第二外语(选修)

3

40

2

公外教师

考查

物理学院

1104010270

科研论文写作

3

40

2

廖伯琴

考查

物理学院

1104010271

认知心理学

2

40

2

廖伯琴

考查

物理学院

1104010272

物理学史

3

40

2

赵保钢

考查

物理学院

1104010273

普通物理专题选讲

2

40

4

廖伯琴

考试

物理学院

1104010274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2

60

3

李远蓉等

考试

化工学院

1104010275

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

2

60

3

李远蓉等

考试

化工学院

1104010276

现代化学进展

3

40

2

袁若等

考查

化工学院

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

2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学院核查

文献阅读综述及论文开题报告

3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选题报告一份

中期考核

4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不计学分,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一份

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

教育学原理

不计学分

中外教育史

不计学分

教育心理学

不计学分

科学概论(物理学院)

不计学分

专业外语(物理学院)

不计学分

注1、平台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按一级学科范围设置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增设“教育科学通论”、“现代教育技术”为必修课,免除“学术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二项必修环节

5、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免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第一外国语”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增设“中国概况”为必修课。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包括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所、中心)备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

学院(所、中心)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

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3、中期考核

根据本院(所、中心)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学院(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为3种流向:

a)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

具体要求

b)进入硕士论文阶段:

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中止学业:

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4、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A.时间:

第五学期(每年10月)

B.具体组织形式:

由各学科负责人组织专家进行检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研读与其研究方向有关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以及导师指定学习的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熟悉并了解该学科前沿状况。

2、能够独立寻找或提出具有较一定学术意义和研究难度的课题。

并在导师指导下确立正确的研究路线和工作方法。

3、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导师指导下明确所研究课题的重难点,实施和完成研究计划。

4、能够较为熟练地检索、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并能较为清楚地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中外文资料:

在从事某项研究时(例如在完成学位论文时)不遗漏重要文献。

5、熟悉和掌握学术规范,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发现、观点、数据、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除上述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外,对于本专业研究生另外以下具体操作性要求:

1、在本专业范围内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

2.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不少于20次;(研究生学术沙龙、硕士、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可列入);

3.科研工作量累计不低于50学时。

(科研工作量主要指在读期间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其统计由导师评定。

此外,在职研究生在学期期间申请的科研项目也可列入科研工作量的计算。

4.应深入教育实践部门进行调研,并至少完成一份调研报告。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按时完成本方案规定的任务;至少在本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鼓励高师硕士发表学术论文);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

选题有学术和社会意义;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论证严密可靠、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有新见解。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列出本学科的必读书目和重点期刊,数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专业参考书可放入课程档案中,按二级学科分别排列)

作者或出

版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教育学院

王文科:

《课程论》,中国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年版

黄政杰:

《课程设计》,中国台湾东华书局,1999年版

钟启泉编著:

《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靳玉乐:

《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靳玉乐、黄清:

《课程研究方法论》,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施良方:

《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李子建、黄显华:

《课程:

范式、取向和设计》,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美]小威廉姆E.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威廉F.派纳等:

《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单丁:

《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靳玉乐、于泽元: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Schubert,W.H.(1986),Curriculum:

Perstpective,ParadigmandPosibility.Newyork:

MacmillianPublishingCo.

Lewy,A.(ed.)(1991),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liaofCurriculum.

Oxford:

PergamonPress

Short,A.(1991),FormsofCurriculumInquiry.StateUniversityof

NewYorkPress

Jakson,W.P(edited)(1992).HandbookofResearchonCurriculum,

McMillanPublic.Co.

 

 

历史学院

1.夸美纽斯著,付任敢译《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李炳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二版

3.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田本娜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1.邵瑞珍编:

《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张天宝著: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钟启泉著:

《现代课程原理》;

8拉尔夫·泰勒著: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9.陈玉琨著:

《教育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10.余伟民主编:

《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聂幼犁著: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2.齐健等著:

《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3.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4.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

15.帕尔默等著:

《世界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6.朱煜著: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17.《课程教材教法》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

18.《教育研究》月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19.《教育学报》双月刊,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20.《历史教学问题》双月刊,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21.《历史教学》双月刊 历史教学社主办(天津)

22.《中学历史教学》双月刊,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

23.《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双月刊,苏州大学主办;

24.《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复印报刊资料)。

 

物理学院

一、必读书目

(1)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物理教学论等有关书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有关文件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物理教学论》,《物理课程论》,《物理能力测量研究》,《物理学习论》,《物理实验论》,《物理思维论》

《物理学:

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

(2)与科学教育、科学史有关的书籍

库恩(Cohen),《科学中的革命》

丹皮尔(Dampier),《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科学课程论》

国际科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面向全体美国人》、《科学素养的基准》

《科学的历程》

(3)与教育、心理有关的书籍

《普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

《心理实验设计》

二、重要期刊

•PhysicsEducation

•ThePhysicsTeacher

•AmericanJournalofPhysics

•Memory&Cognition

•DevelopmentalPsychology

•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

•JournalofResearchinScienceTeaching

•CognitiveScience

•TheJournaloftheLearningSciences

•ScienceEducation

•物理教学探讨

•物理教师

•物理教学

•物理通报

•中学物理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学科教育

•大学物理

•课程教材教法

•教育研究

•教育评论

•教育科学

•心理学动态

•心理科学

•心理学报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郑长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郑长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毕华林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王祖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化学新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王祖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新课程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王祖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王磊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裴新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化学教学系统论刘知新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化学学习论吴俊明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化学课程论何少华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刘知新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化学实验论梁慧姝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化学——人文精神的韵味张嘉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当代理科教育的进展与课题彭蜀晋等重庆出版社1990年

系统科学许国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现代课程论钟启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学会生存UNESCO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国家研究理事会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年

化学与社会唐有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科学教育概论顾志跃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吴俊明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公众理解科学朱长超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化学的今天和明天——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美]R·布里斯罗科学出版社1998年

学习——内在的财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STS教育的理论和实践STS教育研究小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

共同学习的原理与技巧——通过共同学习学会共同学习乔治·雅各布斯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现代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宋乃庆、朱德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S.M.Land,&M.J.Hannafin(2000).Student-centeredlearningenvironments.InD.H.Land.TheoreticalfoundationsofLearningEnvironments,NJ:

LEA

P.L.Smith&T.J.Ragan(1999).InstructionalDesign.NY:

JohnWiley&Sons,Inc.

R.C.Laugksch(2000).ScientificLiteracy:

AconceptualOverview.Scie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