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6846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docx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docx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水中的鱼》教学设计附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鱼是学生上学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动物,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和交流让学生认识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和探索动物的兴趣。

教材分为五个内容:

1.鱼生活在哪里?

2.你认识这些鱼吗?

3.观察鱼的身体。

4.了解不同的鱼形态牲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5.鱼是怎样游泳和呼吸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鱼对于学生来说绝对不陌生,但他们却很少进行仔细观察,尤其对鱼是如何呼吸和游泳的问题不太清楚。

我校二年级学生有差不多一半人认为鱼是用嘴巴来呼吸。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用语言描述出鱼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知道鱼是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的。

(二)科学能力目标:

1.学会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提高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保护鱼类和保护大自然环境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鱼的外形特征,从而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了解鱼是怎样游泳和呼吸的。

难点:

认识鱼是怎样游泳和呼吸的。

五.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为:

主要的教学方法与对应教学阶段如下:

观察法、探究学习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

时间

设计意图

执行效果

反思

(一)

激趣引入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漂亮的朋友,它们是谁呢?

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潜入缤纷的水底去看看吧!

2.这些朋友是谁呀?

3.这些可爱的鱼儿生活在哪里?

4.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中的鱼。

板书:

水中的鱼

5分钟

以视频刺激感观认识多种鱼类,并了解鱼类生活的地方。

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

1.观察鱼的外形特征。

⑴现在,我们准备带着问题去观察鱼缸中的鱼。

请听清楚要求:

(投影)首先看看鱼缸中每一条鱼是什么样的。

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然后找出这三种鱼的共同特征,并把它画在记录本上。

⑵把你们画的鱼儿展示给同学们看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小结板书:

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尾部。

身体表面有鳞片。

⑶我们来看看图中的鱼是否都具有以上的外形特征。

2.鱼是怎样游泳的?

⑴那鱼儿是怎样游泳的呢。

请你们继续观察5分钟。

板书:

游泳:

⑵汇报你们组发现什么?

板书:

鳍、口、尾动鱼动

⑶再次仔细观察,看看鱼的哪些部分动,鱼却不动。

⑷小结:

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对比,我们发现鱼的游泳与鳍有关。

板书:

鳍游泳

⑸鱼儿看够了,我们得把鱼缸放好。

3.鱼是怎样呼吸的?

⑴刚才,同学们发现鱼儿在水中,嘴巴一张一合,你猜它在干什呢?

⑵请认真地看老师做实验。

⑶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⑷在鱼儿的“脸”(鳃盖)后面的这部分叫做“鳃”(出示图片)

 鱼儿的生活不能离开水。

鱼在水中不停地吸水,但它并没有把水吸进肚子里。

而是用鳃吸取了水里的少量氧气来维持生命。

所以鱼是用鳃来呼吸的。

板书:

鳃呼吸

10分钟

 

7分钟

3分钟

5分钟

 

5分钟

 

指导学生掌握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

 

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过程提高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解决难点。

 

(三)

拓展

1.环保意识的培养。

⑴正是因为鱼鳍和鱼鳃的作用,鱼儿才能在清清的水里自由畅泳、呼吸。

生活多么自在,多么快活。

想象一下,你就是这条快活的鱼儿,水是你们的家然而。

(投影)当水流不再清澈,水面漂满垃圾,并被工业污染的时候,你会怎样了?

⑵你有什么话要对人类说呢?

⑶小结:

保护动物,就要爱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鱼儿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乐趣。

2.养鱼的知识

⑴你们家有没有养鱼?

养鱼是件快乐的事情。

你知道养鱼要做些什么工作吗?

⑵其实,养鱼都需要细心才行。

比如鱼食不能一次放得太多,换水要先把水放上两天等等。

⑶如果你们有兴趣养鱼的话,下课后,可以把这些小鱼领养回去。

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够做好养鱼的过程记录

(投影)书本P28有个记录的表格,我们来看看怎样记。

示范:

日期

饲养活动

记录人

4月13日

喂食

谭老师

4月15日

换水

谭老师

4分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四)

总结

养鱼不麻烦,但需要有恒心。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这些鱼儿养得越来越美丽的,但愿小鱼能为你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1分钟

科学态度的培养

七、板书:

水中的鱼

    游泳和呼吸

附送: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热水和冷水》教案设计2套附反思

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分析:

《冷和热》是一个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单元,围绕“冷和热”的探究开展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冷和热”单元以学生对太阳照射下南极冰山的感受和描述活动作为开端,后续活动涉及生活中常见的冷热现象的观察,对冷和热的物体的研究活动。

这一单元的主要活动从冷和热不同的谁开始,观察热水和冷水的不同,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检查水的温度,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冷和热现象,研究改变冷热的方法,以及开展一些有趣冷和热的游戏,增添学生对本主题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

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冷和热的物体进行观察、研究、比较、描述,并开展应用性的实践技能活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注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多个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这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冷和热”的有关知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一些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道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引领学生从身边的现象进行研究并关注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培养。

重点、难点: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动手操作、实验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1、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冷和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

2、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类的过程;经历用热冷水变三杯不同温度的水过程;经历认识、使用温度计和冷热的游戏,初步了解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的现象。

3、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有关物体冷热的事实材料并进行整理、筛选、研究。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能时刻感受到的、和他们的身体有密切关系的。

单元中所设计的一系列实验,可促使学生对热水和冷水现象进行研究,并由此引申出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与测量的内容。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课题名称

热水和冷水

教学目标

1、经历用触摸冷水和热水的方法,感受身边的冷热现象,并用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2、通过实验初步认识温度,认识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会进行简单试验活动,从而揭示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用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会进行简单试验活动.

教学材料

准备

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一个空杯,不同的温度计、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生活情景引入,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三个杯子,问:

你知道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

2、从学生回答中引出问题:

热和冷有什么感觉?

出示课题:

热水和冷水

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个别回答

通过从日常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学习,启发学生发现科学道理,激起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二、交流探究

1、老师示范用两杯水变出三杯不同温度的水,由热到冷的顺序排列。

问:

这样排列对吗?

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验吗?

2、学习使用温度计并学会测量水温。

并对学生进行预防烫伤的知识教育。

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名称、学读温度计的读数。

请看书的图片。

让学生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研究,然后让学生汇报。

小组活动:

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用语言描述自己实验的方法。

学生从多个活动中产生研究的兴趣,从活动中获得愉悦感受。

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拓展和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热水和冷水的现象,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经历过这样的现象吗?

分组自我评价。

学生回答。

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科学的普遍现象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总结本课内容。

对教学的反思

1、教学成功之处

学生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多个活动中产生研究的兴趣,感受愉悦的心情。

2、教学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有学生不明白学习任务的操作方法,有点手忙脚乱。

另外,要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多关注中下生。

对教材设计的评价

1、活动的设计在难度上是否适当?

活动的设计难度适当,适合低年级的年龄特点。

知道日常生活的普遍现象中蕴含科学道理。

2、学生的探究兴趣集中在哪个环节?

学生的探究兴趣集中在通过多个活动研究发现科学道理这环节上。

学生通过活动产生研究的兴趣,从活动中获得愉悦感受。

3、学生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从哪些表现可以知道?

学生的收获主要是感受身边的冷热现象。

在用两杯水变出三杯不同温度的水,再由热到冷的顺序排列。

学习使用温度计并学会测量水温等多个活动中表现知道。

学生更明白了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热水与冷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资源包《科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冷和热》第一课《热水与冷水》。

二、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冷和热》是一个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单元,围绕“冷和热”的探究开展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热水与冷水”分三部分内容:

1.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热饮和冷饮,激起学生对冷和热的学习研究的热情,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之中蕴涵着许多科学道理。

2.冷和热是学生的身体能时刻感受到的,教材让学生感觉一杯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并用语言进行描述自己的感觉,然后尝试用热水和冷水变出三杯不同温度的水。

3.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测量水温,初步形成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多个活动,认识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的测量温度方法。

(二)、设计意图

这一课以学生对太阳照射下南极冰山的感受和描述活动作为开端,后续活动涉及生活中常见的冷热现象的观察,和对冷和热的物体的研究活动。

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从冷热不同的水开始,促使学生对热水和冷水现象进行研究;并由此引伸出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与测量的内容观察热水和冷水的不同,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检测水的温度。

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冷和热的物体进行观察、研究、比较、描述,并开展应用性的实践技能活动。

(三)、教学环节的结构图

(四)评价要求

1.学生能在探究冷和热的活动中,对身边的冷热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

2.学生对观察到的事实能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析,并能利用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研究和概括。

3.学生能够了解温度计的设计原理,并会使用不同的温度计测量周围物体的温度。

4.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尝试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去研究,并在不断的活动中获得愉悦。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用触摸冷水和热水的方法,感受身边的冷热现象,并用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2.通过实验初步形成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会进行简单试验活动,从而揭示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建议:

1.引入部分。

【生活情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冷饮与热饮,从中引发对热水与冷水的研究主题。

2.学习部分。

【活动一】热和冷的感受

材料:

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一个空杯。

问题1:

你知道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

目的:

感受水的冷热温度,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任务:

用这两杯水变出三杯不同温度的水,按照由热到冷的顺序给这三杯水排序。

形式:

学生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研究。

目的:

能调配温度不同的水,再次感受温度,并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活动二】测量水的温度

材料:

三杯不同温度的水、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图解。

问题:

由热到冷的顺序给这三杯水排序对吗?

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验吗?

目的:

认识温度计。

任务:

学习使用温度计。

步骤:

(1)了解温度计的结构与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课文图和实物示范,学读温度计的读数。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的底和容器的壁;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接着出示三支温度计,进行温度读写的训练。

图中的温度读写练习只是一个范例,教师可选择更多的温度让学生进行读和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这种基本技能。

(3)测量三杯水的水温,并记录它们各自的温度。

目的: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测量水温,初步形成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鼓励学生用更科学手段上的测量和比较——使用温度计获得具体数据后的比较。

训练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同时使学生深刻意识到使用工具测量的科学性。

【活动三】认识各种温度计

材料:

不同的温度计(测体温温度计、测室温的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温度计)

问题:

不同的温度计有哪些不同?

它们的使用方法相同吗?

步骤:

(1)对家中、学校等不同地点、时间测量温度,巩固对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分小组观察不同的温度计,找出它们的异同。

(3)讨论并实验不同的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并做记录。

介绍:

温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因为氢气和氦气的液化温度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故它的测温范围很广。

这种温度计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2)用体温计测体温时,要先把体温表上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用棉花蘸酒精擦拭消毒后再用。

现在多数是把体温表夹在腋下试温。

看体温表数字时,应横持体温表缓慢转动,取水平线位置观察水银柱所示温度刻度。

体温表用完以后,要用75%的酒精消毒。

注意:

测量温度必须先了解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目的:

通过多个活动,认识不同的温度计,知道不同的温度计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

在测量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温度计构造上的不同,如体温计等。

五、教学反思

本课注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将获得“冷和热”的有关知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一些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要十分重视引领学生从身边的现象进行研究,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

1.要求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例如,如何用两杯热水和冷水变出三杯不同温度的水;怎样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改变的过程;怎样才能看到热水会上浮的现象。

2.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的由简单到复杂,测量的由粗略到精确,认识的由初级到高级”的科学过程。

先用触摸等方法感受热水与冷水的温度差异(已有经验提取阶段);动手用这两杯热水和冷水变出三杯不同温度的水,并用语言描述3杯不同温度的水(提炼经验逐步上升阶段);用科学的方法测量,认识温度与学习使用温度计,就要求学生会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最终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阶段)。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还会有目的地进行收集和了解研究对象的科学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科学研究、实验、检验等活动。

例如,在“冷热现象”这部分内容中,要求学生不仅仅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热冷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会进行简单试验活动,从而揭示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强调一种科学探究中特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本单元涉及冷水与热水的活动,教师要特别细心,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防热水烫伤学生,适当对学生进行预防烫伤的知识教育。

六、参考资料

1、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

根据所用测温物质的不同和测温范围的不同,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和光测温度计等。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明的。

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

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

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

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大。

  现在英、美国家多用华氏温度,德国多用列氏温度,而世界科技界和工农业生产中,以及我国、法国等大多数国家则多用摄氏温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技术的需要,测温技术也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由于测温范围越来越广,根据不同的要求,又制造出不同需要的测温仪器。

2、温度计的种类

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因为氢气和氦气的液化温度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故它的测温范围很广。

这种温度计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体温的测量-体温测量的方法分口测法、腋测法和肛测法三种方式。

体温测量前,首先要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

(1)口测法(正常范围在36.2℃-37.2℃):

用口表测量体温时,先用纱布将口表擦干,然后将口表斜放于舌下,并闭口用鼻呼吸,避免用牙齿咬体温计,测试3分钟后取出。

口表测试时间短,方便准确,但患有鼻、口腔疾病或昏迷病人及小儿不能用口表

测温。

(2)腋测法(正常范围在36℃-37℃):

用腋表测时,先解开胸前衣扣,如腋下有汗要予以擦干,附体温表的水银头端放于腋窝当中紧贴皮肤,弯曲肘臂放在胸前夹紧腋窝,10分钟后取出。

腋下测法比口测法及肛测法安全方便,是所有病人甚至幼儿都适用的,但由于腋下测温受测混前的状态及局部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准确性不够理想。

(3)肛测法(正常范围在36.5℃—37.5℃):

用肛表测体温时,先将肛表的水银头上沾一些肥皂液作为润滑剂,然后取屈膝侧卧位,将水银头端插入肛门2.5—3厘米(婴儿测肛表将水银头插入肛门内即可)。

肛表测试时间为3分钟,取出肛表后,应立即用手纸擦净,然后再查看度数。

肛表应该独立专用。

肛表测温受外界影响较小,准确性高并且稳定,测得结果比较接近体内温度。

凡极度消瘦、体温很低的病人,都应使用肛表测温,但是患肛门、直肠疾病的病人,不能使用肛表测温。

  

高温温度计是指专门用来测量500℃以上的温度的温度计,有光测温度计、比色温度计和辐射温度计。

高温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都比较复杂,这里不再讨论。

其测量范围为500℃至3000℃以上,不适用于测量低温。

一、水银温度计及电子水银温度计属於接触式体温计,量测体温准确度较稳定。

二、耳温枪及额温枪之量测体温结果易受量测距离及湿度等因素影响,建议其作为发烧的快速筛选工具。

惟当量测体温结果异常时,建议使用者,以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水银温度计再量测一次。

三、体温计如需校对或有相关问题,可至经济部准检验局网页http:

//www.bsmi.gov.tw查询。

四、人体的体温随著年龄及所处环境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因此以上数值并非绝对的数值,只是参考的数值;所谓的正常温度并没有固定数值,只能以范围来表示,因为它会依性别、年龄、时间及活动量差异而变化。

五、一天之中,人的体温在清晨比较低,近傍晚则会稍高,下班后,压力解除、肾上腺分泌减少,气温降低,体温会比较低,而刚运动完、晒过太阳、衣服穿太多、过度疲累或室内太热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体温偏高,所以若第一次测得的结果异常,建议休息半小时后再量。

3、气温是如何测定的

百叶箱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温度的仪器。

   百叶箱的四周用木条做成百叶箱式,阳光不能直接射入,雨雪也不能进入,但空气畅通、温度一致。

一天内,百叶箱内的温度在不同时间是有区别的,不论是晴天、阴天,总是出现一次最高数值,一次最低数值,这两个数值就是我们听到的日最高、最低温度。

那么为什么用百叶箱内所测定的数据作为每天的最高、最低温度呢?

    温度是指空气温度,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是不一样的。

地面测定的温度是地面温度、地面以上空气中测定的温度才是空气温度。

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在同一个时间里有很大区别,但在空气中直接测量温度和在百叶箱中测定的温度区别更大:

在空气中测定的温度,是温度表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得来的,显示的温度很高;而在百叶箱中,空气直接吸收太阳能不多,特别是对太阳辐射能中的可见光能吸收更少,因此,百叶箱内侧定的温度才是最准确的空气温度。

   由于百叶箱的高度在地面以上1.5—2.0米之间,因此最高、最低温度是指近地面处的空气温度。

游月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