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品种性状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6685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5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品种性状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枣品种性状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枣品种性状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枣品种性状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枣品种性状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品种性状表.docx

《枣品种性状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品种性状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枣品种性状表.docx

枣品种性状表

棗品種性狀表

 

 

棗品種性狀調查表填列說明

 

圖1 葉形(性狀12)

 

圖2 葉尖形狀(性狀13)

 

圖3 葉基形狀(性狀14)

 

圖4 果形(性狀28)

 

圖5 果尖形狀(性狀30)

 

圖6 果核形狀(性狀46)

 

學名:

ZiziphusmauritianaLam.

英名:

jujube、ber

棗原稱印度棗,為鼠李科(Rhamnaceae)棗屬(ZiziphusMill.)植物,原產於印度及中國雲南一帶,澳洲、非洲等地亦有野生種分布。

台灣近年來因品種改良及栽培技術改進,果實品質早已脫離野生特性,因而匿稱為棗、蜜棗或台灣蜜棗。

在形態上,棗植株之樹皮粗糙,褐色或紅褐色;枝具托刺,葉互生,橢圓形至長卵形,葉面深綠至淺綠色;聚繖花序,花黃白至黃綠色。

果實有圓形、扁圓形、卵圓形、長圓形等,可供鮮食及加工。

果實富含維生素C、B1、B2、菸鹼酸,以及鉀、鈣、鎂、磷等礦物質,是營養豐富的優質水果。

棗何時傳入台灣已不可考,惟在日據時代即有栽培紀錄,經過多年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改進,品質大幅提升,其蘋果般碩大加上翡翠綠的色澤,皮薄、甜脆多汁,享有”台灣蘋果”美譽。

由於棗的生長勢強,在台灣,每年的3-4月是主幹更新修剪時期,4-7月枝梢生長,隨著枝梢生長而開花,7-12月為開花期,8-11月為著果期;果實成熟期為12月至2月,一般晚期果較早期果的果形長,品質也較佳。

棗實生苗幼年期很短,播種後當年或第二年即可結果,因此歷年來品種更替速度很快。

1944年士林園藝試驗分所記載自印度引進的Beneras、Narkeri、Bombay棗品種,及台灣在來品種,如台灣甘味棗、台灣酸味棗、台灣金棗等,都已不存在。

1979年曾錫恩氏調查紀錄當時經濟品種,如保舍甲、國雷、呆種、老長、泰國、酸棗、泰山蜜棗、泰國甜棗等,目前也極少見。

1991年陳敏祥氏調查紀錄當時之栽培品種,如直成種、梨仔棗、大葉種、加落崎種、五千種、阿蓮圓種、中甲種已不復見;泰國蜜棗、金車種、斧頭種、黃冠、福棗、紅雲、特龍、肉龍、碧雲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種原保存圃有保存栽培,其中肉龍是目前重要的授粉品種之一。

1991年以後,台灣最重要的棗品種首推高朗1號,豐產、大果、品質優良、櫥架壽命長,改寫棗酸澀上不了檯面的刻板印象,這個品種直到1998年仍是台灣最主要的經濟栽培品種,即使1998年底鳳試所將高朗2號命名的台農1號品種也沒有較大的突破。

反而是1994年出現的蜜棗品種、1996年出現的翠蜜、1999年出現的天蜜在2000年受到市場熱烈歡迎。

這3個品種在2001年市場佔有率以蜜棗最高,達7成以上。

2001年以後高雄場育成高雄2號晚熟品種,2004年育成高雄3號,2007年育成高雄5號及高雄6號、鳳試所育成台農4號,這些品種雖各具特色,但是仍不敵蜜棗的芽條變異品種-2002年的仙桃、2004年的大葉、2005年的金桃、2006年的中葉、2009年的三木。

至2010年為止,栽培最廣的蜜棗及中葉品種約佔8成以上,其餘為零星栽培。

2010年以後,高雄場育成高雄7號、高雄8號,鳳試所育成台農9號;2012年高雄場育成高雄10號及2013年育成高雄11號,因果實品質優良,預估將取代部分之蜜棗及其芽條變異品種中葉與三木品種。

棗品種年復一年推陳出新,品質也日漸提升,農友可以利用雜交育種或實生苗選種選育具有早晚熟特性的優良品種錯開產期,並且針對品種特性發展最佳栽培管理模式,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