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5773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质岩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变质岩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变质岩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变质岩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变质岩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质岩1.docx

《变质岩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质岩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质岩1.docx

变质岩1

第四篇变质岩

一变质作用

1、变质作用的概念:

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地壳中已经形成的矿物群体(岩石和矿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有时伴有化学成分的变化,在特殊条件下,可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作用的总和称之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一个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转变过程,主要包括变质结晶、变形和变质分异作用等。

注意两种过渡的状态:

在高级变质中可出现部分熔融,可以划在岩浆作用范畴;在很低级变质(埋藏变质)中还可出现压实作用,则主要属于沉积成岩作用范畴。

2、变质岩:

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物理化学条件也随之变化,致使固态岩石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方面遭受改造而变化成新的岩石。

其形成与地壳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变质作用机制(“方式”):

⑴重结晶⑵交代

1、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

(1)重结晶作用:

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的条件下,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2)基本特征:

除了H2O、CO2等挥发分以外,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不变。

(3)分类:

①静态重结晶:

一般发生在低应变区或应力消失以后,是在没有应力或应力较弱的条件下发生的重结晶作用。

形成的矿物近等轴粒状,无定向组构,同种矿物之间往往发育三边平衡结构。

②动态重结晶:

一般发生在强应变区,是在有较强应力作用条件下发生的重结晶作用。

一般具有定向构造。

2、交代作用(metasomatism或replacement)

(1)交代作用:

在变质条件下,由于变质岩以外物质的带入和原岩物质的带出,而造成的岩石中一种矿物被另一种化学成分不同的矿物所置换的过程。

即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的带入带出,使岩石总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2)基本特征:

在交代过程中岩石体积保持不变(开放系统)。

尽管岩石基本处于固态,但以H2O和CO2为主的流体流体的存在是必要条件。

交代作用产物有混合岩、矽卡岩、气热变质岩等。

(3)活动组分(mobilecomponents):

可以在系统中带入、带出的组分。

流体相是完全活动组分。

活性组分的迁移方式:

①渗透(infiltration):

裂隙溶液中组分迁移,驱动力为压力差。

②扩散(diffusion):

粒间孔隙溶液中组分迁移,驱动力为浓度差。

(4)变质作用的化学分类(chemicalclassification):

①等化学变质作用(isochemicalmetamorphism):

变质前后岩石除了H2O、CO2等挥发分以及Fe的价态变化外,总的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

视为封闭系统。

②异化学变质作用(allochemicalmetamorphism):

变质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H2O、CO2等挥发分外,其它组分也发生变化。

岩石系统是开放系统,伴随交代作用,K+、Na+、Ca2+、Mg2+、Si4+等金属阳离子成为活动组分可带入带出。

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无组分带入带出有组分带入带出

矿物成分可不变矿物成分改变

岩石总化学成分不变岩石总化学成分改变

体积改变体积不变

三、影响变质作用因素

a.地质环境条件是控制变质作用发生的根本因素,如:

大地构造位置(岛弧、海沟、洋中脊等)、构造过程(沉降、隆升等)、岩浆作用等。

b.地质环境条件最终都会以物理化学因素的体现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主要包括:

温度T、压力P、流体x、时间t、偏应力(应力)等。

⒈温度T

⑴温度范围:

200-800℃,超高压可达1000℃。

Mus+Q→Or+Sill+H2O(T>650℃,P<3.5kb)

⑵温度是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

可导致重结晶、变质反应、混合岩化;增加流体活性;改变岩石变形性质等。

⑶生热原因:

岩浆;深部热流;地壳放射热;机械摩擦;地热增温(正常情况25-30℃/km)。

(4)温度因素影响表现

①T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T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②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

③T升高可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化;

④T升高产生脱水、脱碳酸等化学反应,形成变质热液作为催化剂、搬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

⑤T升高还可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⒉压力P

(1)静压力(负荷压力):

热力学上的压力P是各向相等的静水压力(hydrostaticpressure),影响矿物的相平衡。

压力增加,有利于体积缩小的反应,形成高密度矿物组合。

在35km范围内与深度关系为0.029GPa/km。

压力的标准国际单位为Pa(帕斯卡),地质上也常用bar(巴)和Kbar(103bar):

1GPa=109Pa;1bar=105Pa;1Kbar=0.1GPa

流体压力:

岩石系统中常存在少量的流体相,它们所具有的内压称流体压力。

(2)对变质作用的影响分两种情况:

①流体压力与静压力相等:

流体压力不构成独立的控制因素;

②流体压力与静压力不相等:

流体压力则构成独立的控制因素。

压力范围:

动力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多在5km范围内,压力低于0.1GPa;区域变质作用深度大于5km,压力高于0.1GPa;按压力大小分为不同的压力型(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

作用形式:

①控制变质反应方向,影响变质反应温度;②有利于形成分子体积小、密度大的矿物;③改变岩石的熔点。

Ca[CO3]+SiO2→CaSiO3+CO2↑

P=105Pa,T=470℃;P=108pa,T=670℃。

(3)压力类型

①负荷压力(Pl):

来自上覆岩石;作用于矿物颗粒边界,使颗粒结合在一起

②定向压力(σ):

来自构造运动;如垂直直应力、侧向直应力等。

③流体压力(Pf):

来自粒间孔隙流体。

总压力P=Pl+构造超压+流体超压

⒊流体x(Fluidcomposition)

(1)变质作用中流体的作用:

①变质作用中流体起溶剂和媒介(载体)作用。

在没有流体参予的干系统中,反应难以发生或难以反应完全。

②可控制变质反应方向。

例如:

Cc+Q®Wo+CO2

③可降低岩石熔点,如长英质岩:

无水950℃,含水640℃

④变质反应的催化剂。

例如:

铁橄榄石的合成实验:

2MgO+SiO2®Mg2SiO4,该反应在干体系1000℃条件下,须时近四天,只有26%转化;在湿体系460℃条件下,只须时间几分钟,就全部转化。

(2)对整个岩石圈来说,变质作用中的流体最主要是CO2、H2O等。

流体在较高温压条件下,具有较大的活性,对变质作用的进行有很大影响。

(3)变质作用过程中存在流体相的证据:

变质岩中存在含H2O矿物(云母、角闪石等)、碳酸盐矿物及这些矿物的包裹体,特别是流体包裹体。

①制约变质作用中大量有流体相参加的反应;

e.g.对脱水反应和脱碳酸反应,流体xH2O的增加(xCO2减少),反应将向xH2O减少、xCO2增加的方向进行,即阻碍脱水反应而促进脱CO2反应进行。

提高脱水反应温度、降低脱CO2反应温度。

相反,则将促进脱水反应而阻碍脱CO2反应进行。

②促进交代作用以及成矿作用的发生;

流体中可溶解K、Na、Ca、Si等造岩组分以及Fe、Cu、Ag等成矿组分,在开放系统条件下,岩石在流体作用下发生元素带入带出与环境发生物质交换,造成岩石的化学成分变化,并可形成矿床。

变质作用中流体的主要来源:

①原岩中的流体:

主要是沉积岩的孔隙流体,在埋藏变质中起重要作用。

②海水:

在洋底变质和俯冲带变质中起重要作用。

③变质流体:

变质过程中可产生脱流体反应,广泛出现在各类变质环境。

④岩浆流体:

在接触变质和交代变质中起重要作用。

⑤深源流体:

主要来自地幔放气作用,高级变质流体相的主要来源

4、时间t

变质作用时间因素的两重含义:

⑴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年代:

由于地球发展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不同时代变质作用的特点不同。

⑵一次变质作用自始至终经历时间:

不同时间变质作用的特点不同。

当变质作用P、T条件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就构成了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各种因素的关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⑴温度:

一般是最重要因素,它不仅控制着变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也制约着流体的活性和岩石变形性质。

⑵压力:

影响物化平衡的独立因素,有时对矿物组合起决定作用。

⑶应力:

不是物化平衡的独立因素,但它是变质岩组构的最重要因素,此外还控制着变质反应的速度和规模。

⑷流体:

是变质作用得以实现的基本因素,但温度又是流体具有活动性的前提。

五、变质岩的化学成分特征

1、等化学变质:

变质岩化学成分(除H2O、CO2外)取决于原岩化学成分。

这类变质岩的化学成分特征可用于恢复原岩类型,对比变质地层等。

异化学变质: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取决于原岩的化学特征与交代作用的类型和强度。

其化学成分特征可用来推断原岩成分特点,了解交代过程中元素带入带出情况,查明交代作用的特点和强度。

等化学系列(等化学变质):

指具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变质岩,其矿物组合的不同是由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决定的。

等物理系列:

指具同一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变质岩,其矿物组合的不同是由原岩化学成分决定的。

(重点)2、变质岩五个常见的等化学系列类型:

⑴富铝系列(泥质):

化学成分特征是富铝;贫钙;铁、镁低;钾>钠;原岩主要是泥质岩石(泥岩、页岩)及少量的火山凝灰岩。

有两个亚类:

①Al2O3过剩(K2O不足)的泥质变质岩:

原岩为高岭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等。

变质岩矿物成分特点是含富铝矿物,中低温时无钾长石,高温时出现钾长石。

②K2O过剩(Al2O3不足)的泥质变质岩:

原岩为水云母粘土岩类。

矿物成分特点是含钾长石,中低温时无富铝矿物,高温时出现富铝矿物(夕线石、堇青石、石榴子石等)。

两亚类中矿物成分总的特点:

①云母含量高,石英常见;②中低温时富铝矿物与钾长石不共生,两类岩石中矿物组合明显不同;③高温时富铝矿物与钾长石共生,两类岩石中矿物组合相同,但矿物含量有差别;铝过剩的泥质变质岩中富铝矿物含量高、钾长石少,钾过剩的泥质变质岩情况相反,钾长石含量高、富铝矿物少。

⑵长英质系列(长英质):

化学成分特征是富硅;贫钙、铁、镁;铝含量也较低;原岩主要是各种砂岩、粉砂岩和中酸性火成岩。

⑶碳酸盐系列(钙质):

化学成分特征是富钙、镁;铝、铁、硅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大。

原岩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⑷铁镁质系列(基性):

化学成分特征是贫硅;富铁、镁、钙;钠>钾;含一定量的铝。

原岩是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辉长—辉绿岩、铁质白云质泥灰岩、基性岩屑砂岩等。

⑸超铁镁质系列(镁质):

化学成分特征是极富镁,铁含量高;贫钙、铝、硅;原岩是超基性侵入岩、超基性火山岩和极富镁的沉积岩。

其它系列:

硅质、铝质、铁质、锰质、磷质、碳质等6个特殊类型,为较少见的副变质岩石,以某个元素特别富集为特征。

3、不同化学类型变质岩的变质行为差异:

4、变质岩原岩性质的判断

泥质、钙质变质岩:

副变质岩石系列。

镁质变质岩:

原岩主要是超基性火成岩,富镁的沉积物很少。

长英质和基性变质岩:

综合考虑地质产状、岩石组合、变余的结构构造、岩石化学等多方面特征。

如果强烈的变质、变形使得地质产状、变余结构构造破坏、消除,用岩石化学方法恢复原岩更显重要。

六、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特征

⒈变质岩矿物成分一般特征:

变质岩矿物成分复杂多样,因为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变质作用的温压变化范围宽广,界于岩浆作用与沉积作用之间,同时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有应力和溶液参与。

①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

长石类、石英、云母类、角闪石类、辉石类等(三大岩类都具有)。

②变质岩中特有矿物:

硬绿泥石、十字石、堇青石、铁铝榴石、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硅灰石等。

2、变质岩矿物成分一般特征:

与岩浆岩中的矿物相比,变质岩中的矿物在内部结构和结晶习性等方面,有如下特点:

层状和链状晶格的矿物较普遍,其延展性也较大;出现一些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体积小,密度大的高压矿物;出现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等同质异相矿物;矿物的变形现象发育;斜长石的环带结构在变质岩中少见。

3、影响变质岩矿物成分的因素

⑴原岩化学成分:

相同变质条件下,不同化学类型岩石会出现不同的变质矿物组合。

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可推断原岩的化学类型。

如:

硅质灰岩:

主要成分为Ca[CO3]和SiO2,经变质后可出现Q、Cc、Wo等碳酸盐和钙硅酸盐矿物,而不会出现And、Ky、Sil等富铝矿物。

成分为纯SiO2的硅质岩: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仅出现Q,形成纯的石英岩,而不会出现任何其它矿物。

⑵变质作用条件:

同一化学类型原岩,在不同的变质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矿物组合。

如:

Barrow带泥质变质岩。

(3)矿物成分与原岩化学成分的关系:

①富铝系列(泥质):

化学成分是Al2O3和K2O含量高,主要为云母类、石英。

特征变质矿物:

硬绿泥石、十字石、堇青石、铁铝榴石、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

②长英质系列(长英质):

化学成分是SiO2含量高,以石英、长石为主,极少出现富铝系列特征变质矿物。

⒋矿物成分与变质条件的关系——等物理系列

等物理系列:

指具同一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变质岩,其矿物组合的不同是由原岩化学成分决定的。

等物理系列概念说明图解

(重点)等物理系列的划分:

Winkler(1974)按温度将变质强度划分为四个变质级:

很低级、低级、中级和高级。

⑴很低级变质:

低限以变质基性岩中浊沸石出现为志。

其他标志性矿物有葡萄石、绿纤石、硬柱石等。

温度区间为200-350℃。

⑵低级变质:

低限以变质基性岩中葡萄石或绿纤石与绿泥石反应形成黝帘石和阳起石为标志,温度区间为350-550℃。

⑶中级变质:

标志是泥质岩石中十字石(堇青石)出现和绿泥石消失。

在变质基性岩中以普通角闪石+斜长石(An17)为特征。

温度区间为550-650℃。

⑷高级变质:

标志是泥质岩石中白云母和石英反应形成矽线石和钾长石组合(变质成因的紫苏辉石代表高级变质条件),温度区间>650℃。

七、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⒈变质岩的结构特征

⑴概念:

变质岩中矿物晶体的粒度(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形态、自形程度以及矿物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⑵按成因分四类:

①变余结构②变晶结构

③变形结构④交代结构

变晶结构与结晶结构的区别:

⑴变晶结构的岩石为全晶质,没有非晶质组分。

⑵同一时代矿物没有明显的先后结晶顺序,相对自形程度不定。

⑶变斑晶的形成一般稍晚于基质矿物的,故变斑晶中常有大量基质矿物包体。

⑷柱状、片状及放射状矿物发育,切其延展性大,常定向排列,矿物变形现象也较普遍。

2、主要类型:

⑴变晶结构(blastictexture):

变晶(变质结晶产生的变质矿物,blast)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

一般自形程度较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常见反应现象、常具有定向性等。

是变质岩中最普遍的结构类型。

变质结晶作用在岩石基本保持固体的状态下进行,晶体生长是不自由的,不像在熔浆或溶液中那样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固态化学反应不像熔浆中和溶液中那样容易反应完全;往往有偏应力参与。

⑴变晶结构:

依据“变晶粒度、自形程度、形状、包裹关系”可有不同的分类。

虽然晶体自形程度、相对大小、包裹关系可用来判别火成岩中的结晶先后关系,但一般不能用来判断变晶的先后关系。

变晶的自形程度、相对大小甚至包裹关系取决于晶体在固体状态下形成自形晶的能力(成面能formenergy)和生长速度。

判断变晶先后要靠变晶之间的反应关系研究,部分情况下变晶的包裹关系也反映变晶的先后关系。

变晶系(crystalloblasticseries):

区域变质岩中按照矿物在固态生长条件下结晶形成完成好晶面的相对能力,自大至小排出的经验性顺序。

如:

结晶片岩中的变晶系:

榍石、金红石、赤铁矿、钛铁矿、磁铁矿、石榴子石、电气石、十字石、蓝晶石、夕线石、硬绿泥石、钠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石英、堇青石、正长石、微斜长石。

如:

硅酸盐矿物变晶系:

①岛状硅酸盐:

榍石、石榴子石、十字石、蓝晶石等

②链状硅酸盐:

夕线石、辉石类、角闪石类

③层状硅酸盐:

云母族、绿泥石族、滑石、硬绿泥石等

④架状硅酸盐:

石英、长石,以及堇青石(环状硅酸盐)

位于变晶系前面的矿物,如Gt、St、Ky,不仅易形成自形程度较好的变晶,而且往往形成粒度较大的晶体(变斑晶)。

Q、长石在变晶系中的位置靠后,在变质岩中往往形成粒度小的它形变晶,很少形成变斑晶。

而在火成岩中,Q、长石斑晶却很常见,这是火成岩与变质岩的一个明显差异。

(2)变晶结构的类型:

①按变晶的自形程度划分:

全自形变晶结构(idioblastic)

半自形变晶结构(hypidioblastic)

它形变晶结构(allotrioblastic)

②按变晶的粒度划分:

当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粒度相差不多(同处于某一粒级范围)时,这种粒度等级的划分才有意义。

粗粒变晶结构(coarsegrained):

粒度>2mm

中粒变晶结构(mediumgrained):

粒度1-2mm

细粒变晶结构(finegrained):

粒度0.1-1mm

微粒变晶结构(micrograined):

粒度<0.1mm

③按变晶粒度的相对大小划分:

等粒变晶结构(homogranulartexture):

主要变质矿物的粒度大致相近。

石英岩、大理岩、变粒岩常见——“角岩结构”。

不等粒变晶结构(heterogranulartexture):

主要变质矿物的粒度不等,但粒度变化基本上是连续的。

斑状变晶结构(porphyroblastictexture):

主要变质矿物粒度不等、变化不连续,在大量较细粒矿物集合体(基质)中分布有粒度特别粗大的斑状晶体(变斑晶),基质和变斑晶粒度相差悬殊。

在斑状变晶结构中,基质可以是各种结构,变斑晶中也可发育其它结构类型。

④按矿物的结晶习性和形态划分:

鳞片变晶结构(lepidoblastictexture):

变晶结构以板状或叶片状矿物为主;

交叉结构或横交结构:

板、片、柱状矿物为主、无定向分布;

纤状变晶结构:

以针状或长柱状矿物为主;

束状结构(sheaftexture):

由板状至针状矿物的发散束状集合体组成;

⑤按矿物的结晶习性和形态划分:

花岗变晶结构(granoblastictexture):

变晶主要为等轴、近等轴状颗粒。

a.花岗变晶多边形结构:

颗粒边界呈直线状或微弯状,在高级变质岩中典型;

b.花岗变晶多缝合结构:

颗粒边界为叶片状或锯齿状;多见于低级变质岩

⑥按变晶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包裹和交生)划分:

嵌状变晶结构(poikiloblastictexture):

大颗粒包含有细小颗粒包裹体。

大颗粒称为变嵌晶(poikilolblast)

筛状结构(sievetexture):

包裹体很多,变嵌晶呈筛状;

变晶结构的命名原则:

三级命名原则

整体结构®基质结构®局部交生结构

⑴岩石整体结构的命名:

岩石中如果存在变斑晶,则命名为斑状变晶结构

⑵基质结构的命名,如:

中细粒片状粒状变晶结构

粒度+次要形态+主要形态+变晶结构

⑶局部交生结构的命名,如:

筛状变晶结构

局部交生结构以交生结构的具体名称命名。

(3)变形结构(deformationtexture):

岩石遭受变形所产生的粒度减小等结构效应。

主要见于动力变质岩中。

常见类型:

①碎裂结构②糜棱结构③玻璃质碎屑结构

①碎裂结构:

矿物被压碎和裂开,由脆性变形作用形成。

碎斑和碎基:

因压碎和裂开的强度不同,矿物分为大小两群。

碎斑具不规则的破碎边缘、较多的裂隙、波状消光及边缘颗粒化等特征。

碎基粒度很小,甚至是超显微的矿物粉末。

碎裂结构—碎粒较为均匀;碎斑结构—由碎斑和碎基构成

②糜棱结构:

岩石在塑性状态下以显微破裂、蠕变、颗粒边界滑动、重结晶等作用形成的具糜棱叶理的定向结构。

主要特点:

受到应变的碎斑分布于细粒至隐晶质基质中,基质含量50%-90%,有明显的韧性流动迹象;碎斑颗粒具显微破裂、圆化现象。

矿物晶内塑性变形现象很普遍,如波状消光、亚颗粒化、扭折、机械双晶、变形纹等。

③玻璃质碎屑结构:

碎斑是破碎的原岩岩石或矿物碎屑,有时可见到熔蚀现象,基质为玻璃质。

是高应变速率下强烈变形伴随的部分熔融的产物。

(4)变余结构(palimpsesttexture)或残余结构(relicttexture):

变质岩中保留的原岩结构。

例如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气孔构造和变余流纹构造等。

变余结构是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进行的不彻底,原岩中部分结构保留下来形成的,它总是与变质结构相伴生,是恢复原岩性质最可靠的证据之一。

变余结构或残余结构:

①与正常沉积岩有关的变余结构:

变余砂状结构、变余砾状结构、变余泥状结构。

②与火成岩有关的变余结构:

变余斑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变余辉长-辉绿结构、变余环带结构、变余交织结构等。

③与火山碎屑岩有关的变余结构:

变余晶屑结构、变余岩屑结构、变余玻屑结构。

(5)交代结构——概念:

是指新生的矿物交代原有岩石中的矿物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如:

交代假象结构(如黑云母被绿泥石交代,绿泥石里具有黑云母的外形)、交代残留结构和交代环状结构等。

又称反应结构(reactiontexture)或不平衡结构(disequilibriumtexture):

变质反应或交代反应不彻底、未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的现象,结构上可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

交代结构——基本特点:

①矿物颗粒的形态复杂多样,边缘多为港湾状等不规则形状;

②矿物粒度变化大;

③同种矿物的不同颗粒,甚至同一颗粒的不同部分,其成分、光性等性质变化明显,且这种变化多是渐变的;

④变斑晶中包裹物与不是交代成因的同种矿物相比,数量减少。

交代结构——按交代程度和方式分类:

①边缘交代结构:

分为交代蚕食结构、交代残留结构和交代净边结构等。

②核心交代结构:

交代穿孔结构和穿心交代环状结构等。

③透入交代结构:

沿原有矿物中的裂隙、条纹等薄弱处进行交代作用形成。

往往受薄弱带的形态所控制,常见有网环状结构、交代条纹、交代蠕英结构等。

④整体交代结构:

一种矿物被另一种矿物完全取代。

如交代假象结构。

交代结构——常见类型:

①港湾结构(embayedtexture):

先成矿物为后成矿物代替,二者之间的边界呈港湾状。

边界线尖角通常指向先成矿物。

在后成矿物中可找到先成矿物的残留,且保持了与先成矿物的光性连续性。

Ms被Q-Sil交生体替代,边界呈港湾状。

Q-Sil交生体中有Ms残留,Ms残留与Ms主晶之间解理连续。

②岛屿结构(islandtexture):

反应进一步增强,先成矿物被后成矿物分割成孤立分散的岛屿状残留。

这些彼此分离的岛屿有一致的光性方位,暗示它们原先是同一个矿物。

③反应边(reactionrim)或冠状体(corona)结构:

当后成矿物呈环状全部或部分包绕先成矿物,作为先成矿物的包边或环边。

反应边可以是一种矿物,如单斜辉石的斜方辉石环边,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矿物的交生体,如白云母的夕线石-石英交生体环边。

④后成合晶(symplectite):

交生体呈细小蠕虫状。

⑤假象(pseudomorph):

后成矿物完全或几乎完全替代先成矿物,但仍保留先成矿物外形。

假象可以是一种矿物的单晶或集合体,也可以是多个矿物的交生体或后成合晶,其中可有少量先成矿物残留。

变质岩的构造特征(meta.structure)

2、变质岩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