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4879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8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

《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

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

Company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总论

项目名称: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建设地点:

某某市南山区西丽

建设单位: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于1992年,为某某市所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

学校有东、西、华侨城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教室万平方米,实训室及实习场所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万台套,总值亿元。

学校现设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动画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护理与医学技术学院等11个教学学院,共开设89个专业、150个专业方向,涉及电子信息等16个大类,基本覆盖某某主要产业和行业,全日制在校生20113人(折算规模)。

现有教职工1720人,其中专任教师97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0%,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外聘教师268人,大部分专业课和实践课外聘教师直接从企业聘请,一般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资格证书,“双师”教师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72%以上。

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建有教师网站360个,建成主干带宽4000兆,拥有万个信息点的校园网和总容量达7TB的高职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尤其是于2002年启动了现代教育技术“15511”工程,现已开发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52门,讲授型网络课程14门,实训教学录像片25部;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180余万册(其中纸质藏书突破120万册,中外报刊2300余种,电子图书60多万种)。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方案》;

——《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某某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暨2015年远景发展目标》

(三)总投资及构成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总投资为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共5000万元,主要用于12个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开展“工学结合”与教师下企业等项目。

某某市政府专项投资为亿元,主要用于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着名大学进修学习,国家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四)效益与预期效果分析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不仅能极大提高学校的基础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及教学改革,而且能对区域和全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1、学校整体建设

把学校率先建设成为一所教育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水平社会认可度高、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高等职业教育名校,并对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起到较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模式与制度创新

以产学结合、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利用全国人大赋予某某市人大的立法权促成某某市人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改变目前高职教育以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真正落到实处,提升企业持续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全国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制化建设提供示范。

3、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建成12个适应某某产业发展需要、办学实力强、产学研结合紧密、教学改革卓有成效、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带动电子信息类、先进制造类、物业管理类、应用生物类、动漫制作类、艺术设计类、印刷技术类、港口航运类和城市园林类等12大专业群、44个专业的发展,形成特色专业群,并推动全院各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根据每个专业群的具体情况,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开发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推出一套适合专业发展的建设和评估标准,为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将100门左右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优质课程,在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专业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不仅直接带动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且通过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使各专业建设成果向全国开放,推动和促进全国各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4、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建成12个以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为主要依托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发50个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为区域内150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咨询提供良好服务,促进产学合作和地方经济发展;建成1个高水平、多功能、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覆盖某某主要产业和我校主要专业,显着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资源库同时向全国高职院校和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同时适应某某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与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等建设项目的作用,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共50000人次,全面提升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完成8个对口支援项目,辐射和带动西部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口高职院校更新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和带动职业院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提升办学基础能力建设的水平,优化育人环境;为国内其他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拓展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示范,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项目法人组织

1、法人代表:

俞仲文某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2、建设项目法人组织成员:

俞仲文某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万金保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温希东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谭属春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党办主任

唐克胜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主任

刘跃南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谷茂某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

李建求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

黄炳华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训练中心主任

郭向勇某某职业技术学院电教信息中心主任

舒虹某某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施卫芳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人事保卫处处长

李娟娟某某职业技术学院计财处处长

曾向阳某某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处处长

刘跃南(兼)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办公室主任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系和衔接

“十一五”期间,我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是:

到2010年,在建设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教育质量、科技研发、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显着提高,成为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龙头及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成为区域性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促进中心,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转移基地,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着力推进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建设顺应教育国际化潮流、特色鲜明的一流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指标为:

到2010年在读普通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达到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与10个左右的行业协会、数十家企业建立联合办学体或行业培训中心,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成人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

专业数达到113个,建成5-6个在国际同类院校中知名的专业,20个达到国家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标准的专业,30个达到省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标准的专业,20个完全采用国际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颁发国外高校学位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

15-20个专业实现网上办学、远程教育试点并建立专业课程网站,30%以上的专业主干课采用自编教材,实践教学专门教材超过100部。

建成信息工程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楼宇设备与建筑环境工程技术、印刷包装技术、汽车与交通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医疗护理技术、文化艺术、外国语言与文化等12个技术中心;建设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食品与生物技术、印刷传媒技术、汽车检测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影视动画等10个国内一流的高职高专重点实训(验)室;建立家具、现代设计与制造、食品分析检测、自动化技术、物流技术、光纤通信技术、SMT技术与工艺、嵌入式应用技术等8个中小企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图书馆藏文献纸质图书达到18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110万册,中外文报刊达到3500余种,每年新增数据库2个,实现立体化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拓展我校信息资源功能;

专任教师达到2200人,专任专业课教师参加应用科技研究或生产技术服务人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70%以上的教师符合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30%以上,15%具有博士或同等学历、65%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30%以上来自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或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有一批在国内同类院校或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技术大师、工艺大师、专家和科技带头人;

与海内外知名企业合作,设立1-2个研发机构,组建1-2个生产性校办产业,形成项目开发、生产、推广一条龙的高校产业运作机制;

外籍教师占我校专任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港澳台地区学生及外国留学生达到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左右,创办1-2所与国外大学、港澳台大学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或分院,使我校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可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是我校“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我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12个特色专业群,涵盖了我校所有国家立项试点专业和大部分省级立项试点专业,是我校专业建设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代表了我校专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不仅为重点专业服务,而且也为全校的教学、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对口支援等提供服务,并对社会全面开放。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带动,我们将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内涵发展,在提高学校的辐射能力,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上下工夫,从而显着提高我校整体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特别是重点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整体发展水平。

因此,我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为“十一五”规划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衔接。

(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任务

1、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我校“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以创新为动力,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迅速提升我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率先成为中国特色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总结形成一套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学结合、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全国高职院校提供借鉴和启示;坚持走共同发展之路,将提高我校基础能力建设水平与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发展结合起来,共同分享示范校的建设成果。

2、建设目标

以提高质量、增强辐射能力为目标,实施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打造一批与产业互动良好,人才培养质量高、模式成熟的品牌专业和与之相关的特色专业群;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实践教学基地功能提升计划,形成一批共享性强、辐射广,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实训室;

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目标,实施能工巧匠型大学生培养计划,为经济主战场输送大量具有熟练职业技能和高尚职业道德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者;

以提高教师“双教”能力(既能教动脑,又能教动手)为目标,实施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计划,打造一批在业界有较大影响,能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技术大师;

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全国为目标,实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为高技能人才构建终身学习平台;

以两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基础,实施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理论研究计划,在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造就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特色专业群和多功能实训基地、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等诸多高职教育共性问题上做出自己的回答,成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重要的思想库。

力争到2008年,把我校建成社会美誉度高,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中国特色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引领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创出一条新路。

3、建设任务

(1)人才培养

坚持高职教育特色,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研究,深化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需要,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学生就业率不低于90%,创业能力强。

(2)专业建设

整合优势、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发展的基础,确立12个重点建设专业,并以这些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建设一批国际和国内知名专业,构建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扩大我校专业对地方经济的覆盖面,显着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到2008年建设期末,专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70%,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65%以上,其中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5%以上,有一批在国内同类院校或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技术大师、工艺大师和专业带头人。

(4)技术研发与服务

以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为核心,深化科研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在建设期间内,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及申请专利数逐年增长。

通过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某某及华南地区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促进中心,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转移基地,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建设期末,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能出现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和技术、工艺进步具有引导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并形成专业教学、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机制。

(5)社会服务与对口支援

充分发挥我校优势教学资源的作用,以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平台,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的支持;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社会公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面向周边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开展对口教育帮扶,促进区域间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引导和带动全国高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6)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一流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使一定数量的课程能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促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达到国际一流标准的课程体系;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合作研究、共建实验室、教师交流等方式加强与深化与国外高水平同类院校的联系,提升我校的国际化水平,为创建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创造条件;采取扩大宣传、互派学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中港澳台、国外留学生比例,实现学生生源的多元化。

(7)基础条件建设

采用社会募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我校基础办学条件;利用建设资金推进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教学、科研、培训等提供良好的平台;规划好北校区的发展,形成东、西、北、华侨城4个校区科学布局、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建国家示范院校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和谐的外部环境。

(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包括重点专业建设、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社会培训和对口支援项目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重点专业建设

重点专业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核心,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拉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基本途径。

学校在充分调研某某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建设的已有条件和发展潜力,遴选出12个重点支持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专业(见表1)。

这些专业不仅建设基础好,特色鲜明,而且对相关专业群的带动能力强,能够有效承载拉动学校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任务。

表1:

重点建设的专业及专业群

序号

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

1

以商务英语为重点的商务外语专业群

2

以电子信息工程为重点的电子制造专业群

3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重点的计算机专业群

4

以汽车运用技术为重点的汽车与交通专业群

5

以城市园林为重点的园林园艺及环境设计专业群

6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为重点的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

7

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为重点的楼宇设备专业群

8

以港口与航运管理为重点的现代流通业专业群

9

以影视动画为重点的动漫游戏类专业群

10

以食品生物技术为重点的食品、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群

11

以印刷技术为重点的印刷传媒专业群

12

以珠宝首饰鉴定与工艺为重点的艺术设计专业群

之所以选择上述专业来进行重点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这些专业有的是国家级精品专业,有的是国家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办学理念、办学实力、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产学合作、服务社会等方面走在学院或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设基础和优势。

(2)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较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高。

(3)具有良好的产业背景,与其相关的产业在某某经济发展和全国同类产业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电子信息工程等8个专业所对应的产业属于某某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对某某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起着基础性作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所依托的是某某1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和某某作为全国最主要的汽车电子产业生产及研发基地的行业优势,某某建设国际化城市和花园城市的发展目标为商务英语和城市园林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这些专业都是某个专业群的龙头专业,能够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而且这些专业在国内综合性高职院校都有开设,其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对全国综合类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其在设备硬件、专业教学资源库方面的建设成果,能实实在在让国内同类专业分享。

(5)这些专业的师资队伍实力较强,且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800万元,某某市政府专项投资1200万元(由于技术中心和重点实训室的建设、共享型专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社会服务与对口支援在后面有专项建设方案和资金安排,因此这里讲的资金投入主要指各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经费)。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重点的商务外语专业群

商务英语专业学制为3年。

经过三年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毕业后能立即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工作需要。

本专业经重点建设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440人,专业群内各专业在校人数达到2200人,承担涉外和外资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职业能力培训等对外培训5000余人次/年,带动商务日语、应用德语、应用法语等4个专业的发展,建成将语言、商务、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外国语言应用为特征的商务外语特色专业群。

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我们认为加强对本专业的重点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商务英语专业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大户,在我国1100多所高职院校中,有450多所开办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等多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

然而,由于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践历史较短,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却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学科型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商务英语办学模式难以确立;其次,生源素质不高,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水平;再次,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后劲。

第四,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每个学校都在单打独斗,急需一个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使有效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可见,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迫切需要示范性的借鉴,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将为商务英语专业突破瓶颈寻求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经重点建设后实现上述建设目标和内容是完全可行的:

(1)是我校的老牌专业之一,1994年开始招生,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毕业生1千余名,现有在校生823名。

2005年,本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中国高职外语教育的知名品牌。

(2)现有25位专职教师,拥有全国知名的高职商务英语教育教学专家徐小贞教授,80%的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位,6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84%的教师达“双师”标准,45%的教师具有外资企业或涉外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此外,还聘请了5名外籍教师常年在本专业任教。

(3)自2000年以来,本专业作为主办单位和特约嘉宾,在全国高职外语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做大会主旨发言累计达20余场,累计接待国内外200余所学校来校参观考察。

教育部长周济曾亲临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室检查指导工作。

具有国家级教研科研课题研发经验,已完成了1项广东省中英职教国际合作项目,正进行的有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4)“商务现场口译”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写作”、“国际商务交际”被立项为校级“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

开发了商务英语、公共英语、专业英语等3个系列、6套、近50余本教材,其中1套为国家“十五”教材,2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套获国家教材畅销奖。

(5)包括语言实训、商务实训、文秘实训等功能单元在内的实训中心初具规模,在国内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类专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受到了教育部、商务部领导及中国译协和国内外各大院校来访专家的一致肯定。

(6)是全国唯一的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中心”,标志着本专业在打造“中国BEC”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7)成功申办了教育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师资培训项目,并于2006年暑期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高职商务英语师资“英国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及其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培训班。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重点的电子制造专业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制为3年、4年,分设数字音视频、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四个专业方向。

经过三年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子产品装配与测试、电子加工工艺编制、电子工艺设计与开发及电子生产管理、品质管理、设备维护、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经重点建设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将超过1300人,各类培训每年超过1000人次,带动应用电子技术、医疗电子工程等4个专业的发展。

形成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为特征的电子制造特色专业群。

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加强对本专业的重点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电子信息产业是某某的支柱产业,某某市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05年,某某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为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