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4532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x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x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

P

21、低下的生活水平

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Burden)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

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

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

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

P2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

区别:

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

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

2、城-乡结构(城市化)

3、收入分配结构

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

5、预期寿命(健康)

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

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

6、3%,而就业只增加

2、4%;印度从1975-1989年,GDP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中国?

2、无声的增长(voicelessgrowth):

少有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意愿。

3、无情的增长(ruthlessgrowth):

收入分配不公平,尤其是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

4、无根的增长(rootlessgrowth):

泯灭传统的优秀文化。

5、无未来的增长(futurelessgrowth):

自然资源的耗损和环境的恶化。

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

(一)经济增长的衡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即GNP(GDP)的总量或人均量的增长为尺度。

(二)经济发展的衡量P3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

一般认为,发展的中心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福利增进,因此,表明发展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

1、基本必需品的消费量;

2、收入和分配的均等程度;

3、识字率;

4、健康水平;

5、就业状况。

五、洛伦兹曲线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直线OL。

六、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physicalqualityoflifeIndex)

P31977由莫里斯(M、

D、Morris)提出,是一个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由识字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三项组成。

该指数以瑞典水平为基准,识字率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发展程度的反映;预期寿命指数由营养、公共卫生、收入和一般环境等指数综合而来;婴儿死亡率则反映饮用水的净化程度、居住的环境条件、母亲的健康状况等。

2、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16项综合发展指标

(1)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2)2万人以上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3)人均每日消费的动物蛋白质;(4)中、小学注册入学人数;(5)职业教育入学比例;(6)每间居室平均居住人数;(7)每千人中读报人数;(8)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使用电、水、煤等的百分比;(9)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10)农业中成年男性劳动力的百分比;(11)人均消费电力的千瓦数;(12)人均消费钢的公斤数;(13)能源消费(折合成人均消费煤的公斤数);(14)制造业占GDP的百分比;(15)人均对外贸易额;(16)工薪收入者占整个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

其中,

(1)(7)属于社会指标,(8)(16)属于经济指标。

3、人文发展指数最有影响的发展度量指标是“人类发展指数”(HumenDevelopementIndex),它是由联合同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

其后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对这一指标进行了一些修正。

这个指数也是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人类发展指数分为三组,低人类发展指数(00、79)、高人类发展指数((0、8收益等范畴,而是把视野扩大,强调政治、法律、历史、组织、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等非经济因素,并提出产权、契约、交易成本等一系列新概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到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的传统,因此,有人称之为“亚当、斯密的复兴”。

2、应该对政策措施的变动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作出研究,而且还应看到政治市场中的信息不完全现象比经济市场更为突出,其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更高,就努力使政治行为内生化。

3、在新古典主义复兴的推动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之路。

这些国家在取得快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权利与金钱相结合的腐败现象寻租行为。

相应地,在20世纪80年代,“寻租”理论得到推进。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市场经济还有待于培育,有序的、公平的市场竞争还未形成,法制还不健全,一些人更容易凭借权力攫取经济利益,或凭借权利而索取贿赂。

在“看不见的脚”的践踏下,“看不见的手”是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权力进入市场所引起的问题,其咎不在市场。

显然,寻租理论已不是一种纯经济分析,而是联系制度、体制、政治因素来考察经济问题的,它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不同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新思路,号称新增长理论。

它的显著特点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结果。

新增长理论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等问题的研究,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广泛的跨国差异。

新增长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派生出新贸易理论。

它的创新意义在于:

在贸易理论中引入产业组织理论,使之从完全竞争模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出收益递增与不完全竞争相一致的理论,使贸易理论有了新的突破。

从而消除了比较优势与收益递增的矛盾。

新增长理论的蕃衍过程中,滋生了一种新的概念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对工业经济的替代,其影响要比200年前的工业经济对农业经济的替代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通过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使生产率大大提高。

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或“夕阳产业”,将促进其改造,使经济效益大大改进。

从增长的来源看,知识的生产和应用一般呈现出收益递增的规律。

可见,知识经济的发展与新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总之,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发展经济学第三阶段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来临,而新增长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中出现并成为这一时代具有重要内容的新理论的,它受到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影响。

5、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对可持续增长问题的研究。

可持续发展研究不同于新古典主义思路之处是:

第一,新古典主义思路所考虑的资源最佳配置是短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考虑的资源最佳配置则是长期的,不是这一代的而是下一代的,甚至是更下一代的。

第二,新古典主义思路偏重于纯经济分析,可持续发展研究则有广阔得多的视野,考虑范围涉及到非经济因素,如经济增长模式、社会观念、新贸易理论、制度安排(市场经济下经济发展绩效比较研究)等等。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经济增长的历史比较分析、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四种思路掌握新增长理论、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

2、教学重点新经济增长理论、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3、教学难点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又称增长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如何增大产品和劳务的产出量即增大国民生产总值的一种经济学说。

其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的数量与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的后果、经济增长与经济政策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目标等等分析。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模式P15

(一)哈罗德多马模式(Harrod-DomarGrowthModel)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通过增加投资来扩大总需求的理论。

20世纪40年代末期,1939年,哈罗德发表了《关于动态理论的一篇论文》,英国的哈罗德和美国的多马分别根据凯恩斯的思想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型,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标志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数学表述:

P16

1、前提假设

(1)假设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既是资本品又是消费品。

即假定社会只存在一个生产部门、一种生产技术。

(2)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

资本和劳动。

两者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投入生产,不能相互替代。

(3)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产品的成本与生产规模无关。

(4)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因而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不合理,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规定资本产出比是一个平均量的概念,意味着平均的资本产出比相等,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当收益递减时,二者并不相等。

(3)它是一个非价格模式,即主要是以资本价值论为基础,没有考虑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对增长的调节问题。

过分依赖于国家干预,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

(4)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5)它所设计的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刃锋”:

GA=GW=GN。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P181956年,索洛和斯旺分别提出了新古典模式。

新古典模式的基本假定是:

(1)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劳动比不随技术进步发生变化。

当然,考虑到多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生产函数还可以表示为:

Y=F(K、L、R、t)式中,Y代表产量,K,L,R代表资本、劳动要素和自然资源投入,乘数因子A(t)用来度量生产函数随时间变动的累积效果,F表示函数关系。

如果R固定不变,产出的增长率,可根据各投入要素的增加率表示:

P19该式表明,经济增长率决定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各自的产出弹性(相对收入份额),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变化。

新古典模式的理论意义和特点:

P19

(1)它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的观点,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贡献”的观点。

并且把技术进步单独列项,作为经济增长最有意义、贡献最大的一个因素独立出来。

这种区分和方法论上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2)它重新假定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具有相互替代性,使资本产出比由固定不变变为可变。

这样,可以通过调整资本产出比,从而增加了经济增长率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率只有一个唯一值的“刃锋”问题,使经济有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

(3)强调了市场机制(价格)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

在新古典模型中,资本多马模式为基础,以李嘉图和马克思经济分析为依据和方法,提出了新剑桥增长模式,来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形成抗争。

据此,他们认为,在资本产出比或促进技术进步,而是调节储蓄率,即调整资本收入(利润)和劳动收入(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四)新增长理论P2

11、代表人物及重要贡献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取得了一系列的最新理论贡献:

新增长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技术进步内生化展开的。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假定为不受经济系统内任何变量影响的外生的变量,好象技术进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与实际情况不符(P22)。

新增长理论的重要贡献是技术内生化(P22)。

2、技术的内生化面对现实困境,新增长理论有两种技术进步内生化的思路:

一种是先把技术进步具体化为人力资本积累。

由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效应,也就是说全社会平均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使生产要素的收益和规模收益递增,从而保持长期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积累既可以通过脱离生产的学校教育进行,也可以通过不脱离工作岗位的边干边学进行。

另一种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尝试是把技术视为一种知识,通过

(1)知识积累的外部效应,也就是全社会总体知识的提高所带来的技术要素和规模收益递增来说明经济的长期增长;

(2)运用人力资本和已有的知识存量来生产新知识的研究开发部门的投资,不断引入新产品,使劳动分工不断加强所导致的规模收益递增及技术进步自身的溢出效应所带来的收益递增来保证长期的经济增长。

3、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

(1)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4、新增长模型主要有内贝罗的AK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巴罗等的政府支出增长模型、阿罗的“干中学”模型、罗默的知识资本外溢模型,等等。

这些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设法处理递增规模收益,保证人均收入长期增长。

如简单的AK模型:

在AK模型中,生产函数为:

其中,A表示影响技术的任何要素,K为资本存量。

假设:

s储蓄率,没有人口增长和资本折旧,则所有的储蓄转化为资本存量,于是有:

(产量与资本成比例,即有产量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内贝罗的AK模型由上式可知:

S越高,产量的增长率也将越高;在S稳定时,经济增长由A决定。

AK模型的结论:

(1)AK模型是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2)AK模型中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等。

较高的储蓄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可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

新增长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打破了新古典增长模式中“余值”的不解之谜,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有三个:

劳动、资本和技术,阐释了现代经济增长的特点为内生变量技术和知识要素的贡献。

5、新增长理论的基本理论意义

(1)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本和知识的生产和积累。

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和收入水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