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4168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docx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1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一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2.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

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4.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

5.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B.水中的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6.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都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  )

A.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验钞机利用太阳光辨别钞票的真伪

C.游泳池注水后,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D.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9.由两种密度之比为ρA:

ρB=3:

2的材料制成的小球A和B.其质量之比mA:

mB=4:

3,其外观体积比为VA:

VB=3:

2:

则下列有关小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B两小球可能都是空心B.A,B两小球中,A球肯定是空心

C.A.B两小球中,B球肯定是空心的D.A.B两小球中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10.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在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地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7.0分)

11.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

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________。

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实验线2018年年底将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m、长140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最大400km/h。

若测试时,在2.8s时间140m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km/h,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若列车模型以360km/h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通过时间是______s。

13.一块质量为20g的冰化成水,质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______cm3

14.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5.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16.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2m处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______m/s。

17.在观看音乐会时,小明同学因为近视眼无法看清是哪位艺术家在演奏,但他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要想矫正近视眼,应戴一副由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

18.小东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

19.小明同学从安庆乘车去太湖县游玩,车行驶到路途中看到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还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此时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用这个速度运动0.5h走了多远?

(2)若不违章行驶,从标志处到太湖县城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20.实验室需要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

现配制了500mL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为0.6kg。

①通过计算说明配制的盐水是否合乎要求?

②如果不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

加多少?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7.0分)

2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2.

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所示,给出了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0分)

2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___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24.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

(3)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_____形成的。

(4)撤去酒精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

25.小天妈妈买到一块绿松石小工艺品,小天想知绿松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1)按图甲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一过程中的错误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天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出该工艺品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m为______g;

(3)小天利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工艺品的体积V石为______cm3

(4)计算出这块绿松石制作的工艺品的密度为______g/cm3

(5)如果小天将实验步骤

(2)、(3)互换一下,测出工艺品的密度将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D

解析:

解: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左右,40℃会感觉很热,不适应;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5m/s太快了;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应该小于1s,人的正常脉搏为每分钟60至90次,个体有差异;

   D、一只普通鸡蛋的质量大约50g左右,个体有差异。

   故选D。

本题考查对常见物理量大小的估测,考查学生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答案:

D

解析:

解:

A、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A错误;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明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故B错误;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v=

=

≈7.14m/s,故C错误;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则小明所用的时间为:

t=

=

=200s,而小亮的成绩是240s;因通过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时更短,则小明跑得更快,故D正确。

故选:

D。

(1)测量时根据精确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分度值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根据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

(4)根据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然后进行对比。

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参照物的判定、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3.答案:

A

解析:

解: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故C错误;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

A。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

凝固、液化和凝华。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4.答案:

B

解析:

【分析】

(1)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附着在内表面;

(2)“白气”不是气,是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3)酒精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过程放热;液化的方法由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

本题考查液化现象,凝固点,以及空调的制冷,是一道综合题。

【解答】

A、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内表面,故A正确;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C正确;

D、空调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D正确。

故选:

B。

5.答案:

A

解析:

解:

A、黑板反光是由于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在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故A错误;

B、水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树下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时,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像,故C正确;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水珠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

A。

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

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光射又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的形成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现象等,属光学综合题。

6.答案:

B

解析:

解: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错误;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由下图可知,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光斑向左移动;故B正确;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由下图可知,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光斑向右移动;故C错误;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变大,光斑右移,故D错误。

故选:

B。

(1)光斑的形成原因,激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光线要发生偏折;

(2)光斑的移动原因,水面上升或下降,入射角不会发生变化折射角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折射点要发生移动,折射光线要发生平行移动,所以找到折射点与水面升降的关系的变化规律,即可找到光斑移动与水面升降的变化关系。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大小不变时,折射角大小不变。

7.答案:

C

解析:

解:

A、s-t的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但不成正比例,也就是物体做加速运动。

故A不符合题意;

B、s-t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在变小,也就是物体做减速运动。

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C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本题是基本的读图问题,从图象的形状、斜率等方面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8.答案:

C

解析:

解:

A、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而不是远视眼,故A错误;

B、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

故B错误。

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故C正确;

D、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将汽车射来的光再沿原路反射回来,引起司机的注意,故D错误。

故选:

C。

(1)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紫外线能验钞。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4)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用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将自行车后面汽车或摩托车发出射来的光再按照原路反射回去,这样后面的司机看到的就是白花花的一片,可以起到尾灯的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了视力矫正、紫外线的特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此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学习理念,将自然界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两者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

9.答案:

C

解析:

解:

根据ρ=

A、B两种材料的体积之比为:

=

=

×

=

×

=

而题干中两球的体积之比为

;A球的体积大于其材料的体积,故A球一定是空心;

包括:

A、B两小球可能都是空心的;A.B两小球中不可能都是实心的,也满足

这个条件;

所以两球的可能性是:

A、B、D;C选项不可能;

故选:

C。

运用密度公式,可得AB两种材料(实心)的比值,对照所得比值与两球的外形体积之比,就能判断出两球的实心、空心情况。

此题考查了密度公式中的应用;在求比时要将物理量对应,然后分析所得材料(实心)之比与球实际比的关系可得答案。

10.答案:

C

解析:

解:

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得f=10cm;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u=2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

C。

(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让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调出最小最亮的光斑为凸透镜的焦点,亮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来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凸透镜焦距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自己进行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例如通过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来判断像的变化及像距的变化等。

11.答案:

人 运动

解析:

解:

背着书包上学,我们以人为参照物,书包的位置没发生改变,因此书包是静止的;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书包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人;运动。

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12.答案:

50 1.4

解析:

解:

(1)加速过程的时间t=2.8s,路程s=140m;

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

v=

=

=50m/s;

(2)当列车模型以v′=360km/h=100m/s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时,

通过的时间:

t′=

=

=1.4s。

故答案为:

50;1.4。

(1)根据v=

算出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

(2)根据t=

算出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计算题。

13.答案:

不变 20

解析:

解:

冰化成水,状态改变,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

因为ρ=

所以水的体积为V水=

=

=20cm3。

故答案为:

不变;20。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状态无关;

已知冰的质量,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体积。

此题考查了质量的特点和密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知道质量与状态无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答案:

不变 晶体

解析:

解: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

故答案为:

不变;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本题考查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

汽化 液化 凝华

解析:

解:

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由液态汽化为气态的水蒸气,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这就是云。

故答案为:

汽化;液化;凝华。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我们要能够分析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究竟是哪一种。

16.答案:

不变 2

解析:

解: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

所以当她向平面镜移动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若人以1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1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

则像对于她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2m/s。

故答案为:

不变;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2)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事实上并没有变。

17.答案:

音色 凹

解析:

解: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所以我们分辨出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

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

音色;凹。

(1)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音色的了解和掌握;该题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能从光的会聚和发散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和矫正是解决该知识点的关键。

18.答案:

不变 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解析:

解: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一瓶矿泉水如果喝掉一半,只是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剩余矿泉水的密度不变;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根据密度的定义可知,其物理意义是:

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故答案为:

不变;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本题考查密度的意义和特性,属于基础题,正确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关键。

19.答案:

解:

(1)从图可知该车的行驶速度为v车=60km/h;

根据v=

得,用这个速度运动0.5h走的路程:

s=vt=60km/h×0.5h=30km;

(2)“80”表示此路段机动车最大行驶速度为80km/h,

“太湖县城24km”表示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