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造岩矿物.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945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造岩矿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认识造岩矿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认识造岩矿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认识造岩矿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认识造岩矿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造岩矿物.docx

《认识造岩矿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造岩矿物.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造岩矿物.docx

认识造岩矿物

实验一认识造岩矿物

一、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和认识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初步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操作方法,为深入认识矿物及识别三大类岩石打下基础。

二、预习要点

  复习有关矿物部分的内容,弄懂矿物的相关形态和物理性质方面的概念。

三、实验用品

1.标本:

正长石K[AlSi3O8];斜长石NaAlSi3O8—CaAl2Si3O8;石英SiO2;角闪石Ca2Na(Mg,Fe)4[(Si、Al)4O11](OH)2;辉石Ca(Mg,Fe、Al)[(Si,Al)2O6];橄榄石(Mg,Fe)2〔SiO4〕;白云母KAl2(AlSi3O10)(OH)2;黑云母K(Mg,Fe)3(AlSi3O10)(OH)2;石墨C;方铅矿PbS;萤石CaF2;纤维状石膏Ca[SO4]·2H2O;褐铁矿Fe2O3·nH2O;鲕状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高岭石Al4[Si4O10](OH)8;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CO3·MgCO3;红柱石Al2[SiO4]O。

2.工具:

小刀,条痕板(无釉瓷板),放大镜,磁铁,摩氏硬度计,稀盐酸,硝酸与钼酸铵等。

四、实验内容,方法与注意事项

㈠观察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

1、观察矿物的形态(含晶面花纹和双晶)

矿物有一定的形态,并有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之分,因此,观察时首先应区分是矿物的单体或集合体,然后进一步确定属于什么形态。

⑴单体形态

矿物的单体是指矿物的单个晶体,它具有一定的几何外形,由晶棱、面角和晶面所构成。

同种矿物往往具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几何形态,如立方体、四面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等。

矿物的形态是其内部结晶格架的外在表现。

因此,这些固定的几何形态是认识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矿物具有一定的结晶习性,有的矿物在结晶时,在某一个轴向上发育生长迅速,形成针状或长柱体晶体(如辉锑矿等);有的矿物在两个轴方向上均发育较快,形成板状(如石膏)和片状(如云母)晶体;还有一些在三个轴方向同等发育,形成粒状或等轴状的晶形,如立方体(黄铁矿)、八面体(磁铁矿)、菱形十二面体(石榴子石)等。

这三种情况可以分别称为一向延长、二向延长和三向延长型。

⑵集合体形态

  矿物集合体是由许多个结晶矿物单体共同生长在一起的矿物组合,也可以是隐晶质及胶体矿物(或称准矿物)的组合。

依据颗粒的大小可分为显晶质集合体和隐晶质及胶态集合体。

常见的显晶集合体形态

柱状集合体:

个体均由柱状矿物组成,集合方式不规则,如角闪石。

放射状集合体:

个体为针状、长柱状。

一端会聚,另一端呈发散状,似光线四射,如红柱石、透闪石等。

纤维状集合体:

由极细的针状或纤维状矿物组成如石棉。

片状集合体:

由片状矿物组成,如云母。

板状集合体:

由板状矿物组成,如石膏。

粒状集合体:

系由均匀粒状矿物组成,如石榴子石、橄榄石。

晶簇:

是具有共同生长基壁的一组单晶集合体,常生长在空隙壁上,如石英(水晶)晶簇。

2.观察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⑴光学性质

  是指矿物对光的吸收、折射、反射所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A.颜色

  矿物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程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如果对各种波长的光吸收是均匀的,则随吸收程度由强变弱而呈黑、灰、白色;如矿物对不同波长的光选择吸收,则出现各种颜色。

  矿物本身固有的颜色叫自色,有些矿物只有一种颜色,有的矿物因含杂质或色体、裂纹或被氧化而呈现不同颜色叫他色或假色。

自色主要决定于矿物组成中元素或化合物的某些色素离子,如孔雀石具翠绿色,赤铁矿具樱红色;黄铜矿具铜黄色;方铅矿具铅灰色等。

他色是由外来带色杂质的机械混入所染成的颜色,如纯净石英为无色透明,但由于不同杂质混入后可成为紫色(紫水晶)、粉红色(蔷薇石英)、烟灰色(烟水晶)、黑色(墨晶)等。

假色与矿物本身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无关,其成因如由氧化薄膜所引起的锖色(斑铜矿表面);由一系列解理裂缝导致光的折射、反射甚至干涉所呈现的色彩(如方解石、白云母等表面常见彩虹般的色带形成晕色);某些矿物(如拉长石)由于晶格内部有定向排列的包裹体,当沿矿物不同方向观察时出现蓝、绿、黄、红等徐徐变换的色彩(称变彩)等。

  B.条痕

  条痕就是矿物在无釉白瓷板上摩擦留下粉末的颜色。

同一种矿物的条痕(痕迹)是比较固定的。

条痕可以和矿物的颜色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赤铁矿的颜色可以是褐红色,也可以是铁黑色,但条痕均为樱红色,磁铁矿是铁黑色但条痕是黑色。

可见条痕是鉴定矿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条痕实验的方法是将矿物在未上釉的白瓷板上刻划,即可显出矿物的条痕色。

但应注意,如刻划时,只有硬度小于条痕板的矿物才能划出条痕,其硬度大于条痕板的矿物,便无法划出条痕或没有明显的条痕,所以说,对浅色矿物和透明矿物来说其条痕一般为无色或淡色,对鉴定矿物其意义不大,深色不透明的矿物才能显示明显的条痕色。

C.光泽

  光泽是指矿物反光的能力,因强弱有别,光泽常与矿物的成分和表面性质有关,习惯上按矿物表面的反光程度分为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两大类,介于两者之间的称半金属光泽。

金属光泽的矿物如方铅矿、黄铜矿等。

非金属光泽的矿物如长石、石英、云母、辉石等。

半金属光泽的矿物如赤铁矿、磁铁矿和铬铁矿等。

  非金属光泽中由于矿物及集合体表面形态不同,常表现为以下几种:

玻璃光泽:

具有光滑表面类似玻璃的光泽;

油脂光泽:

具有不平坦表面而类似动物脂肪光泽;

珍珠光泽:

多是平行排列片状矿物的光泽,类似蚌壳内或珍珠闪烁的光泽;

丝绢光泽:

纤维状矿物集合体产生像蚕丝棉状光泽;

金刚光泽:

非金属光泽中最强的一种,似太阳光照在宝石上产生的光泽。

  观察光泽时要注意①不要与矿物的颜色相混。

②转动标本,注意观察反光最强的矿物小平面(晶面或解理面),不要求整个标本同时反光都强。

D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矿物透光的性能,一般透明和不透明是相对的。

常以厚0.03mm薄片为标准,按其透光程度进行肉眼观察中将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

常见的透明矿物有水晶、方解石、云母、长石、辉石和角闪石;半透明矿物有闪锌矿、辰砂;不透明矿物有磁铁矿、黄铁矿、石墨、方铅矿等。

  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矿物的薄片,几乎所有的半透明矿物均可以透过光线,也称其为透明矿物;而金属矿物在镜下仍为不透明状。

  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等物理性质之间相互关联,它们的关系如下表(表1-1)。

⑵矿物的力学性质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解理、断口、弹性、挠性和延展性等。

表1-1矿物鉴定特征表

颜色

无色

浅色

彩色

黑色或金属色

条痕

无色或白色

浅色或无色

浅彩或重彩

黑色或金属色

透明度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光泽

玻璃—金刚光泽

半金属光泽

金属光泽

矿物

非金属矿物

金属矿物

A.硬度

  矿物的硬度是指其抵抗外来机械力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等)的能力。

一般通过两种矿物相互刻划比较而得出其相对硬度,通常以摩氏硬度计作标准。

它是以十种矿物的硬度表示十个相对硬度的等级,由软到硬的顺序为:

滑石(1度)、石膏(2度)、方解石(3度)萤石(4度)、磷灰石(5度)、正长石(6度)、石英(7度)、黄玉(8度)、刚玉(9度)、金刚石(10度)。

  实验时首先应熟悉摩氏硬度计中的矿物,然后用它们刻划其他未知矿物,以便确定未知矿物的硬度等级。

还可用指甲(硬度约为2~2.5)、铜钥匙(硬度约为3)、小钢刀(硬度约为5.5)、玻璃(硬度约为6)等来刻划各种矿物,大致确定其被刻划矿物近似的硬度级别。

  测定矿物硬度时,必须找准测试的对象,当标本上有几种矿物共生时,更应注意以防刻错。

并且要在矿物的新鲜面上进行,以免刻划在风化面上而降低矿物的硬度。

B.解理与断口

  矿物受力后沿其晶体内部一定的结晶方向(或结晶格架)裂开或分裂的性质,称解理。

它是沿着矿物内部一定方向发生平行分离的特性,其裂开面称解理面。

解理面可以平行晶面,也可以与晶面相交。

  观察矿物解理时首先应学会判别解理存在与否,其关键是学会识别解理面。

在观测矿物碎块时,若发现许多平滑的面,则说明此种矿物具有解理。

否则可能是无解理。

解理面无论大小,一般都表现出反光性。

解理面不一定具有固定的几何形态。

寻找解理面时,要对准光线反复转动标本,仔细观察,要注意寻找是否有相同方向且相互平行的许多面存在。

特别要注意解理面与晶面的区别。

晶面是按一定内部构造生长成的几何多面体的表面,它只位于晶体表面并常具固定的几何形态,同一晶体上相似的晶面大小相近。

解理面则可在相同方向上找到一系列的面,它们相互平行但大小不一定等同。

另外,有些矿物晶面上具有晶面条纹,可与解理面相区别。

  解理按其发生的方向可以划分为若干组,具有一个固定裂开方向的所有解理面称为一组解理(如云母);有两固定方向的解理面称为两组解理(如钾长石);还可有三组解理存在(如方解石、方铅矿);四组解理(萤石)和六组解理(如闪锌矿)。

但后两种情况为数较少。

这里,我们根据解理完善程度可分为:

极完全解理矿物可以剥成很薄的片,解理面完全光滑,如云母、绿泥石等矿物。

完全解理矿物受打击后易裂成平滑的面,如方解石。

中等解理破裂面大致平整,如辉石和角闪石。

不完全解理解理面不平整,大致可见。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解理组数时,应从不同方向去看标本,如在某一方向上观察到一系列相互平行的解理面,则可定为一组解理;再转动到另一方向又发现另一系列相互平行的解理面,就可定为二组解理;依次类推。

确定解理组数后,还应注意不同组解理面间的交角(称解理夹角),因为同种矿物一般具有固定的解理组数和解理夹角。

有无解理面、解理组数多少、解理夹角的大小等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标志。

  断口是矿物受到敲击后,沿任意方向发生的不规则破裂面,常见的断口类型多样,其中主要有:

贝壳状断口断口有圆滑的凹面或凸面,面上具有同心园状波纹,形如蚌壳面。

如石英就具明显的贝壳状断口。

锯齿状断口断口有似锯齿状,其凸齿和凹齿均比较规整,同方向齿形长短、形状差异并不大。

如纤维石膏断口。

参差状断口断面粗糙不平,有的甚至如折断的树木茎干。

如磁铁矿、角闪石横断面。

土状断口其断面平滑,但断口不规整。

如高岭石。

  对于各类矿物,其断口也具有一定的鉴定意义。

C.弹性与挠性

  某些片状或纤维状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当去掉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者具弹性(如云母);不能恢复原状者具挠性(如蛭石和绿泥石)。

D.延展性

矿物能被锤击成薄片状或拉成细丝的性质称延展性。

如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等具此性质。

五、实验报告

  描述10种矿物并将其矿物形态及物理性质等特征填入报告之中。

如:

正长石、斜长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石英、白云母、石墨、萤石、纤维状石膏。

六、思考题

1.凡是矿物都是晶体吗?

为什么?

2.认识矿物,应从哪些物理性质方向考虑?

七、一些常见矿物的简单描述

1.石墨C

片状晶体及鳞片状集合体,铁黑色,条痕灰黑色,不透明,金属光泽。

硬度1~2,有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有挠性,比重2.2,有滑感,易污手,良导体,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用于制造坩埚、电极、铅笔、并用作滑润剂,原子能工业减速剂。

2.石英SiO2

六方柱状和锥状晶体常见,晶簇状、粒状、块状集合体,有时则为隐晶质。

无色透明或因受杂质影响而呈乳白色、紫色、绿色、烟灰色、黑色等,晶面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硬度7、比重2.7、无解理,断口贝壳状,具压电性。

用于无线电工业及制作玻璃、宝石等。

3.石膏CaSO4·H2O

板状晶体,常见纤维状集合体。

白色,有时无色透明,玻璃光泽,解理面呈珍珠光泽,纤维状集合体则呈丝绢光泽,硬度2,比重2.3,有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具挠性,较易溶于水。

用作水泥原料,制造模型等。

4.方解石CaCO3

菱面体晶形,集合体有致密隐晶体、钟乳状、晶簇等。

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常被染成各种颜色(白、黄、玫瑰、灰黑等),玻璃光泽,硬度3,比重2.6~2.8,三组菱面体解理完全,性脆,加盐酸剧烈起泡放出CO2。

当冰洲石无色透明、无裂隙、双晶、杂质,体积大于2.5×1.2×1.2cm时,可作偏光镜。

方解石可用作制造石灰,并用于作冶金熔剂。

5.橄榄石(Mg,Fe)2SiO4

晶体少见,粒状集合体。

黄绿色,玻璃光泽,硬度6.5~7,比重3.3~3.5,解理不显著,性脆,贝壳状断口,断口油脂光泽。

6.普通辉石(Ca、Na)(Mg、Fe、Al)[(Si、Al)2O6]

短柱状晶体,粒状集合体。

绿黑色,条痕浅色,玻璃光泽,硬度5~6,比重3.3~3.6,平行柱面的两组解理中等,夹角87°。

7.普通角闪石Ca2Na(Mg,Fe)4[(Si、Al)4O11](OH)2

柱状晶体,粒状集合体,绿褐色到绿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5—6,比重3.4,平行柱面的两组解理完全。

8.黑云母K(Fe,Mg)3(AlSi3O10)(OH,F)2

片状或及板状晶体,片状或鳞片状集合体,黑色、深褐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光泽,硬度2~3,比重3.02~3.12,片状解理极完全,薄片有弹性。

9.白云母KAl2(AlSi3O10)(OH)2

板状或片状晶体,片状或鳞片状集合体。

无色或浅色,透明,玻璃光泽,解理面上呈珍珠光泽,硬度2~3,比重2.76~3.10,片状解理极完全,纯净者有极好的隔电性能,用于电气工业和无线电工业。

10.斜长石Na(AlSi3O8)Ca(Al2Si2O8)

板状及板柱状晶体,常具有聚片双晶,粒状集合体。

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泽,硬度6~6.5,比重2.61~2.76,一组完全解理,一组中等解理。

11.正长石K(AlSi3O8)

柱状晶体,常具穿插双晶,也有粒状集合体。

肉红色、褐黄色等,玻璃光泽,硬度6~6.5,比重2.57。

一组完全解理,一组中等解理,交角90°。

12.高岭石Al4(Si4O10)(OH)3

晶体少见,常为致密细粒状、土状集合体。

白色或带浅红色、浅绿、浅蓝等色,土状光泽,硬度1,比重2.58~2.60,具粗糙感,易搓碎成粉末状,干燥时有吸水性,加水具可塑性。

常用于陶瓷、建筑、造纸工业中。

实验二认识岩浆岩

一、目的要求

认识各大类火成岩的主要代表岩石,学习肉眼鉴定火成岩的方法。

了解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和它们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二、预习要点

火成岩的常见造岩矿物如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概念。

火成岩的分类依据及其主要代表性岩石。

火成岩的主要特征及肉眼鉴定方法。

三、实验用品

1.标本:

花岗岩、伟晶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橄榄岩、金伯利岩等。

2.工具:

小刀、放大镜。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㈠观察火成岩的一般特征

 火成岩是由熔融的岩浆在地壳不同深度冷凝而成的岩石。

因此岩石本身具有与其成因相联系的特点,以此可与其他两大类岩石区别。

这些特点体现在火成岩的矿物成分、产状、结构、构造等方面。

1、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组成火成岩的矿物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矿物。

常见的主要暗色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及黑云母;主要浅色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及石英。

这些矿物在火成岩各种岩石中的组合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这种规律与SiO2的含量有关。

当SiO2的含量〉65%~75%时,岩石中就会出现石英和其共生的主要矿物钾长石、云母、而无橄榄石,称为酸性岩类;当SiO2的含量在52%~65%时,岩石中共生在一起的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角闪石,石英偶尔可见,称为中性岩类;当SiO2的含量在45%~52%时,岩石中主要是斜长石和辉石共生在一起,橄榄石偶尔可见,称为基性岩类;当SiO2的含量小于45%时,岩石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组成,而无石英,称为超基性岩类。

  从颜色来看,组成火成岩的矿物分浅色和深色两类。

如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为浅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为暗色矿物。

浅色矿物主要由钾、钠、钙的铝硅酸盐与二氧化硅组成,称为硅铝矿物;暗色者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组成,称为铁镁矿物。

从酸性岩类到超基性岩类其岩石的特点是:

浅色矿物越来越少,深色矿物越来越多,颜色则由浅到深。

2、火成岩体的产状

系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形成环境及与围岩的相互关系。

火成岩的产状是在野外才能观察到,室内只能通过图片、挂图、录像、模型来初步了解。

本次实习只要求认识侵入的和喷出的岩石即可(参见表2-1)。

3、火成岩中的常见结构

  所谓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的形状、大小及矿物间的结合关系。

常见的结构有:

⑴按矿物的结晶程度分为

显晶质结构:

系岩石中全部由显晶质矿物镶嵌而成。

一般颗粒均在0.1mm以上,按颗粒大小进一步划分为:

粗粒结构矿物颗粒>5㎜;

中粒结构矿物颗粒2~5㎜之间;

细粒结构矿物颗粒0.1~2㎜之间;

在自然界岩石的结构常见过渡类型的,如中粒至细粒结构、中粒至粗粒结构等。

显晶质粒状结构常见于侵入岩中。

隐晶质结构:

指岩石中全由结晶颗粒微小的矿物组成。

肉眼观察时隐隐约约呈小粒状,而不能辨别成分。

这种结构常见于喷出岩及小型浅部侵入体中。

玻璃质结构:

指岩石中全由天然玻璃物质组成。

这是熔浆迅速冷凝的结果,是喷出岩特有的结构。

显晶质、隐晶质及玻璃质的区别如下:

显晶质─岩石断面粗糙,矿物颗粒清楚,能在标本中定出矿物成分。

隐晶质─岩石断面平整,矿物颗粒不明显,在标本中不能定出矿物成分。

玻璃质─岩石断面光滑,常见贝壳状断口,断面呈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

表2-1火成岩分类简表

⑵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

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为侵入作用时缓慢冷凝而成。

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的同种矿物大小不等。

斑状及似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的矿物可分成截然不等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

当基质是隐晶质或玻璃质时叫斑状结构。

当基质是显晶质时叫似斑状结构。

4.火成岩中的常见构造

  所谓火成岩的构造,是指各种组分在岩石中的排列方式或充填方式所反映出来的特征。

常见者有以下几种:

块状构造其特点是岩石中各部分结构相似,各种矿物分布均匀而无定向排列,岩石中无空洞,一般侵入岩中常见这种构造。

流纹构造其特征是板状、片状、柱状矿物呈定向排列或不同颜色的条纹和被拉长的气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平行构造。

这种构造常见于酸性喷出岩中,是由于熔浆流动而形成的。

气孔构造或杏仁构造是指熔岩在冷却时,其中含有未逸出的气体,冷却后在岩石中形成各种大小不等的空洞,称为气孔构造。

当气孔被后来的物质充填时,称为杏仁构造。

这种构造也是喷出岩常见的构造。

枕状构造多为水下熔浆喷出形成,其外形酷似枕状,枕体多为上凸,下凹或下部平直。

枕体的外壳多为玻璃质,趋向中心逐渐为显晶质。

㈡肉眼鉴定火成岩的方法

  肉眼鉴定火成岩的主要依据是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其鉴定步骤如下:

首先观察岩石的颜色:

一般颜色深浅的判定是以暗色矿物的百分比含量来估计的。

它往往能反映岩石的矿物组成,以此可初步确定其所属大类。

深色的:

暗色矿物在80%以上,如超基性岩类。

深中色的:

暗色矿物在50%左右,如基性岩类。

浅中色的:

暗色矿物在20~25%之间,如中性岩类。

浅色的:

暗色矿物在5%左右,如酸性岩类。

但要注意,岩石的颜色是指总体颜色,同时要把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岩石风化面的颜色区分开来。

接着观察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从而确定所属大类。

观察时对岩石中的每一种矿物都要进行认真鉴定。

由于岩石中的矿物常呈镶嵌较紧密的粒状,且粒度小,所以比单个矿物鉴定困难,为此要借助于放大镜。

开始抓住它的颜色特征缩小鉴定范围,然后再利用其他的特点作进一步的区分。

岩石中含那几种矿物为主与岩石中SiO2含量有关,一般说SiO2含量少的超基性岩、基性岩含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居多,没有石英,这里仅举一范例供参考。

如xx号标本经鉴定,其色泽为灰红色至灰黄色。

主要矿物有钾长石(含量25%)、斜长石(含量20~25%)、石英(含量20%);次要矿物有白云母(含量6~10%)、角闪石(含量15%);其它矿物含量<5%。

全晶质粗粒结构。

块状构造。

定名为白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岩。

观察岩石结构构造的程序

  根据岩石的颜色和矿物成分,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岩石所属的大类,再进一步观察岩石的结构来确定岩石形成环境(侵入的、喷出的)和具体的岩石名称。

现举例描述一块岩石标本:

 有一块岩石标本为肉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要矿物成分是黑云母,其中长石呈板状,肉红色,两组解理,玻璃光泽,可见卡氏双晶。

其含量占55%;斜长石呈灰白色板状,两组解理,解理面上可见聚片双晶,含量约15%;石英为粒状,灰色,含量约25%;黑云母呈片状,黑色,珍珠光泽,可用小刀刮出小薄片,含量约5%。

主要矿物的粒度较粗约6㎜,块状构造。

根据上述特征可参阅“火成岩分类简表”定名为粗粒花岗岩。

五、作业

  独立完成教师所给标本的定名和描述,并填写在实习报告纸上(表中产状一栏只填写侵入的或喷出的)。

六、思考题

1.熟记火成岩分类表,如何从哪几个方面掌握运用它?

2.火成岩结构、构造和形成环境之间有何有机联系?

七、常见火成岩的特征

㈠超基性岩类

  本类岩石主要特点是二氧化硅(组成矿物的硅酸根)含量小于45%,呈不饱和状态,所以叫它为超基性岩。

组成这一类岩石的矿物主要是富含铁、镁元素的暗色矿物。

如橄榄石和辉石;有时也可见到一些角闪石和黑云母。

至于浅色矿物如长石等基本上是没有的,石英更不可能出现。

最主要的岩石代表有橄榄岩和辉岩。

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的岩石,两者含量占40~90%,一般为暗绿色或黑绿色,具有全晶质粗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如果橄榄石含量大于90%时称纯橄岩。

辉石岩是一种几乎全部由辉石(超过65%)组成的岩石,辉石在岩石中往往形成粗大晶体,橄榄石则很小,散嵌在辉石晶体中。

由于辉石的大量出现故岩石颜色多呈棕色或暗褐色。

  本类岩石虽然分布不多,但往往在其中可寻到很有价值的矿产(铬、铂、金刚石等)。

㈡基性岩类

  此类岩石二氧化硅含量比超基性岩类增多,占45~52%,而其中铁、镁含量相对减少,所以在主要矿物中出现了浅色矿物斜长石,同时主要暗色矿物不是橄榄石而是辉石了。

其浅色和暗色矿物含量近于相等,有时暗色矿物还要多些。

其次也可出现一些角闪石、黑云母等次要矿物,钾长石仍很少出现,以辉长岩及玄武岩为代表。

辉长岩主要是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的岩石。

另外也有一些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一般是灰色到灰黑色,中粒—粗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

辉绿玢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组成,常含有少量橄榄石、角闪石。

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的称为辉绿岩;斑状结构的称为辉绿玢岩,斑晶多为斜长石、辉石、橄榄石等矿物。

常呈暗绿色或灰黑色。

玄武岩成分与辉长岩相当的喷出岩。

一般多为黑色、黑绿色、绿色等,多为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

斑晶主要有针状斜长石,其次有橄榄石(多变为伊丁石)。

  这类岩石在地表分布比超基性岩多,特别是喷出岩常呈大面积出现。

与之有关的矿产主要为铜、镍的硫化物和钒、钛磁铁矿矿床。

㈢中性岩类

  其二氧化硅含量比基性岩又有所增加,占52~65%,铁镁的含量相对减少很多。

同时出现了氧化钾,所以主要矿物中浅色矿物斜长石(中长石)更多了,而暗色矿物中角闪石占了主要地位。

与之有关的主要矿产有铁、铜等。

同时岩石本身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主要岩石代表为闪长岩和安山岩。

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70%左右)和角闪石(30%左右)组成的岩石,其次可以含一些辉石、黑云母以及钾长石、石英等。

颜色多为灰色,具有全晶质中粒或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