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910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卷

(卷面分值:

100分,考试时长:

10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

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C.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D.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3.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哪项能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  )

A.B.C.D.

4.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C.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5.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  )

A.b点2次,c点1次B.b点1次,c点1次

C.b点1次,c点2次D.b点2次,c点0次

6.下图为一健康人在上午8点吃早餐后血糖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时组织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比B点慢

B.C点时血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

C.C点时的血糖浓度一般会低于1.2g/L

D.B点后肝糖原、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依靠反射弧来完成,而体液调节就是通过激素来调节的

B.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而体液调节反应缓慢

C.神经调节作用准确、局限,而体液调节作用广泛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

8.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D.雌激素和孕激素

9.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B.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为甲状腺激素

C.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D.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0.下列是有关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四幅图,对相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曲线乙可表示下丘脑被破坏后的小鼠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耗氧量

B.图1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糖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C.图3中,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c点、d点分别表示顶芽、侧芽生长素

浓度

D.图4中,HIV侵入人体内,刚开始数量急剧上升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不能

识别HIV

11.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机体第一次接受过敏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艾滋病、类风湿、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反应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

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12.甲图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C部位和D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哪一区间(  )

A.Ⅰ~Ⅱ区间和Ⅱ~Ⅲ区间B.Ⅱ~Ⅲ区间和Ⅰ~Ⅱ区间

C.Ⅲ~Ⅳ区间和Ⅰ~Ⅲ区间D.Ⅰ~Ⅱ区间和Ⅲ~Ⅳ区间

13.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都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正确的是(  )

A.脱落酸——麦田除草B.赤霉素——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

C.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细胞分裂素——获得无子番茄

15.对胚芽鞘进行如图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A.←↑→↑B.←↑↑→C.→↑→↑D.→↑←↑

16.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此所做分析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将会影响到④

C.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寒假期间某大学城人口数量取决于①、②

17.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18.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

结合如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19.如图,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

那么,这三幅图分别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B.捕食、竞争、共生

C.竞争、共生、捕食D.共生、捕食、竞争

20.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个种群的数量

C.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将样方中的其它植物全部拔除

21.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I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2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

A.小于50只/hm2B.大于100只/hm2

C.小于200只/hm2D.大于200只/hm2

2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草地中也存在垂直分层结构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

D.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

25.下图为非洲热带草原某原始部落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该部落人的膳食结构为50%植物、30%草食动物、20%肉食动物,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人要增重1Kg,至少消耗生产者多少千克?

(  )

A.25B.15

C.10D.35

26.森林中的导蜜鸟发现蜂巢后,通过叫声引导蜜獾咬破蜂巢,共同食用蜂蜜和蜂蜡。

导蜜鸟的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生物信息

27.狼依据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这个事实说明(  )        

A.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④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看,这句话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

A.间接价值B.直接价值C.经济价值D.潜在价值

3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二、填空题(共40分)

31.(每空2分,共20分)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

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填序号),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填序号)。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

图2中B表示。

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32.(每空1分,共10分)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免疫过程。

(2)图中c是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

(3)e物质释放的方式是,与e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写出三种)。

(4)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填图中字母)。

(5)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用图中

数字表示),其特点是,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6)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填图中序号),该细胞成熟于。

33.(每空1分,共10分)下图甲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C分别表示、、型,决

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针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常

用的调查方法是。

(2)图甲中三种类型种群的发展趋势一般不会出现图乙增长趋势的是

,图乙中d点表示是。

(3)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对应图丙的点是。

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

境造成破坏,应在点开始防治。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高二生物答案

1、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5CDBCA6-10BACDA11-15DCDBD

16-20CCAAB21-25DBDBD25-30ABABA

2、填空题

31.(每空2分,共20分)

(1)②③④  ①  

(2)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15%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负)反馈调节 种间关系

(5)食物链(网)

32.(每空1分,共10分)

(1)体液

(2)B 淋巴因子

(3)胞吐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bcd

(5)⑥⑧⑨ 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

(6)b 胸腺

33.(每空1分,共10分)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种群密度标志重补法

(2)C环境容纳量或K

(3)b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