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选择题提速练二DOC.docx
《理综选择题提速练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综选择题提速练二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综选择题提速练二DOC
理综选择题提速练
(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有葡萄糖
D.ATP脱去3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解析:
选C 生长激素不是体内的能源物质;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2.下列对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细菌不能独立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C.一种tRNA只能识别一种特定氨基酸
D.翻译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参与
解析:
选B 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将DNA的双链打开,合成子链需要DNA聚合酶;细菌具有细胞结构,能独立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一种tRNA有一个反密码子,只能识别一种特定氨基酸,一种氨基酸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翻译过程需要tRNA(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和核糖体(翻译的场所)。
3.根据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判断,以下属于群落层次的是( )
①年龄组成 ②生态位 ③空间结构 ④次生演替 ⑤基因频率 ⑥食物链 ⑦信息传递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D.⑤⑥⑦
解析:
选B 年龄组成为种群的特征,①错误;生态位为群落的特征,②正确;空间结构为群落的特征,③正确;次生演替为群落的特征,④正确;基因频率为种群的特征,⑤错误;食物链为生态系统的特征,⑥错误;信息传递为生态系统的特征,⑦错误。
4.下列有关实验、科学史实及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B.罗伯特森借助电子显微镜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观察用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发现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说明口腔上皮细胞为死细胞
D.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有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观察细胞中DNA和RNA
解析:
选A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都采用了模型建构法,前者构建的是物理模型,后者构建的是数学模型;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提出生物膜的模型:
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观察用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发现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说明口腔上皮细胞为活细胞;检测生物组织研磨液中的脂肪时不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5.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
解析:
选D 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针刺肌肉后,兴奋不能通过电流计,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电荷分布表现为外负内正,从而产生兴奋;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
6.取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含糖的磷酸盐溶液(对照组)处理并培养一段时间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一和实验二为对照实验
B.促进胚芽鞘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1~10mg/L之间
C.浓度大于10mg/L,会抑制胚芽鞘切段的伸长
D.生长素应溶解于清水中,以得到5种浓度溶液
解析:
选B 根据题干可知,实验一和实验二是重复实验,不是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生长素浓度为1mg/L时,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最大;由于没有做生长素浓度大于10mg/L的实验,因此不能得出其作用;生长素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溶液中,不是溶解在清水中。
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B.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C.纤维素可以加强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因此纤维素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D.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
“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经提纯的二氧化硅
解析:
选A 向海水中加入明矾不能使海水淡化,明矾净水主要是吸附水中悬浮物,B项错误;纤维素不是营养物质,C项错误;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经提纯的硅单质,D项错误。
8.
肼(N2H4)是火箭燃料,常温下为液体,其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肼能与双氧水发生反应:
N2H4+2H2O2===N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N2H4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2.5NA
B.1molN2H4和1molH2O2含有的电子总数不相等
C.若生成3.6gH2O,则上述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D.N2H4和H2O2均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解析:
选C 标准状况下,N2H4不是气体,故11.2LN2H4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A错误;1molN2H4含有18mole-,1molH2O2含有18mole-,含有的电子总数相等,B错误;在反应中,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2价,故当生成3.6g水即0.2mol水时,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C正确;N2H4和H2O2均既含有极性共价键,也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错误。
9.依据下列事实或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或实验
结论
A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汽车尾气净化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ΔS<0
该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D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下层呈橙红色
Br-的还原性强于Cl-
解析:
选D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不需外接电源,A项错误;原溶液中含有Fe3+时也有题述现象,B项错误;根据所给事实得不出C项结论,C项错误;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下层溶液呈橙红色,说明生成了Br2,从而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D项正确。
10.已知苯(
)分子有一类氢原子,其中二氯代物有3种,萘(
)分子有两类氢原子,其中二氯代物有10种,蒽(
)分子有三类氢原子,其中二氯代物有( )
A.13种 B.15种
C.18种D.20种
解析:
选B 在确定二氯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时,可先确定氢原子的种类,然后固定一个氯原子,通过移动法找出可能的结构。
苯的二氯代物有邻、间、对3种,由图45673Cl12、910Cl8可知萘的二氯代物有10种,由图
、
、
知蒽的二氯代物有15种。
11.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电子总数,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W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X、M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M>W>Z>Y>X
B.X、Y、Z、W四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它们之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Y、Z、W、M四种元素与X元素分别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D.X、M均可与W形成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的强氧化性化合物
解析:
选C 根据题意可推出,X为H,Y为C,Z为N,W为O,M为Na。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Na>C>N>O>H,A项错误;NH4HCO3、(NH4)2CO3等都是离子化合物,B项错误;因为NH3分子间和H2O分子间均能形成氢键,故NH3、H2O的沸点均高于CH4的沸点,H2O在常温下为液态,沸点高于NH3的沸点,而NaH为离子化合物,常温时为固体,其沸点最高,C项正确;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强氧化性物质为过氧化氢,钠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强氧化性物质为过氧化钠,它们都不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项错误。
12.最近报道了一种新型可逆电池,该电池的负极为金属铝,正极为石墨化合物Cn[AlCl4],电解质为R+(烃基取代咪唑阳离子)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
电池放电时,在负极附近形成双核配合物[Al2Cl7]-。
充、放电过程中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始终不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Cn[AlCl4]+e-===[AlCl4]-+Cn
B.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4[Al2Cl7]--3e-===Al+7[AlCl4]-
C.放电过程中,负极每消耗1molAl,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为3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充、放电过程中,R+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析:
选B 由题意可知放电时,正极上Cn[AlCl4]得电子,生成Cn和[AlCl4]-,A项正确;充电时电池正极连接电源正极,电池负极连接电源负极,即电池负极作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Al2Cl7]-+3e-===Al+7[AlCl4]-,B项错误;放电时Al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Al-3e-+7[AlCl4]-===4[Al2Cl7]-,故负极每消耗1molAl,导线中转移3mol电子,C项正确;充电时,阳离子由阳极移向阴极,放电时,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故充、放电过程中R+的移动方向相反,D项正确。
13.已知磷酸(H3PO4)在水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磷酸第一步电离的方程式为H3PO4===H++H2PO4-
B.NaH2PO4溶液中,H2PO4-的电离大于其水解
C.Na3PO4溶液中,c(Na+)/c(PO43-)<3
D.pH从10降低到5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O43-+H+===HPO42-
解析:
选B 磷酸是中强酸,是弱电解质,其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H3PO4H++H2PO4-,A项错误;根据图示判断NaH2PO4溶液呈酸性,H2PO4-的电离大于其水解,B项正确;PO43-易水解,所以在Na3PO4溶液中c(Na+)/c(PO43-)>3,C项错误;pH=10时,主要存在HPO42-,pH=5时,主要存在H2PO4-,所以在pH由10降低至5的过程中发生反应HPO42-+H+===H2PO4-,D项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4.(2016·怀化三模)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伽利略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万有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
C.合力与分力、总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
D.电场强度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因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与试探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解析:
选D 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发展极为有益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故A正确;扭秤实验可以测量微弱的作用,关键在于它把微弱的作用经过了两次放大:
一方面微小的力通过较长的力臂可以产生较大的力矩,使悬丝产生一定角度的扭转;另一方面在悬丝上固定一平面镜,它可以把入射光线反射到距离平面镜较远的刻度尺上,从反射光线射到刻度尺上的光点的移动,就可以把悬丝的微小扭转显现出来,故B正确;合力与分力、总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故C正确;电场强度是用比值法定义的,但是电场强度与电场力不成正比,与试探电荷的电量不成反比,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的性质确定。
故D错误。
15.
(2016·惠州模拟)如图,光滑斜面C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均为m的滑块A、B叠放在一起后由静止开始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B的压力等于mg
B.A、B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C.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若将A撤去,则B下滑的加速度变小
解析:
选C A具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由于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分加速度且向下,所以处于失重状态,所以A对B的压力小于mg,由于在水平方向具有分加速度,故在水平方向必受摩擦力,故A、B错误;把ABC看成一个整体,则整体具有水平向左的分加速度,所以C受到地面对C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故C正确;若将A撤去,B的加速度仍为gsinθ,故D错误。
16.如图甲所示,在绝缘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光滑金属导轨cd、eg,端点d、e之间连接一电阻R,金属杆ab静止在金属框架上,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
导轨及杆ab的电阻忽略不计。
现对杆ab施加一沿dc方向的外力F,使杆ab中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运动中杆ab始终垂直于导轨且接触良好。
下列关于外力F、杆ab受到的安培力功率大小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
选C 杆ab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感应电流i=
,由乙图得i=kt,解得杆ab的速率v=
t,可见杆ab的加速度a=
不变,对杆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BiL=ma,得F=BLkt+ma,选项A、B均错误;杆ab受到的安培力功率大小P=BiL·v=k2Rt2,选项C正确,D错误。
1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通以u=220
sin100πt(V)的正弦交流电,与副线圈相连的两个灯泡完全相同,电表都是理想电表,电路正常工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流电的频率为100πHz
B.开关S闭合后与断开时相比,电压表示数增大
C.开关S闭合后与断开时相比,电流表示数变小
D.开关S闭合后与断开时相比,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解析:
选D 理想变压器原线圈通以u=200
sin100πt(V)的正弦交流电,知角频率ω=100πHz,根据ω=
=2πf,得f=
=
Hz=50Hz,故A错误;开关S闭合与断开时相比,根据
=
,因匝数比不变,原线圈电压一定,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故B错误;开关S闭合后与断开时相比,根据欧姆定律,电流表示数不变,故C错误;开关S闭合后,副线圈回路电阻变小,根据P2=
,知输出功率增大,根据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输入功率增大,故D正确。
18.(2016·兰州一中考前实战演练)目前我国正在研制“萤火二号”某星球探测器,假设其发射过程为:
先让运载火箭将其送入太空,以第一宇宙速度环绕地球飞行,再调整速度进入地球和该星球的转移轨道,最后再一次调整速度以线速度v在该星球表面附近环绕飞行,若认为地球和该星球都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地球和该星球的半径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7∶5,则v大约为( )
A.6.9km/s B.3.3km/s
C.4.7km/sD.18.9km/s
解析:
选B 探测器绕地球表面运行和绕某星球表面运行都是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G
=m
,解得v=
①,M为中心天体质量,R为中心天体半径,M=ρ·
πR3②,由①②得:
v=
,已知地球和某星球的半径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7∶5,所以探测器绕地球表面运行和某星球表面运行线速度大小之比
=
,第一宇宙速度大小是环绕星球表面飞行的线速度大小,地球第一宇宙速度v=7.9km/s,所以探测器绕某星球表面运行的速度大小是3.3km/s,B正确,A、C、D错误。
19.如图是某同学设想的防止电梯坠落的应急安全装置,在电梯轿厢上安装上永久磁铁,电梯的井壁上铺设线圈,能在电梯突然坠落时减小对人员的伤害。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电梯突然坠落,将线圈闭合可起到应急避险作用
B.若电梯突然坠落,将线圈闭合可以使电梯悬浮在空中
C.当电梯坠落至如图位置时,闭合线圈A、B中电流方向相同
D.当电梯坠落至如图位置时,闭合线圈A、B都在阻碍电梯下落
解析:
选AD 若电梯突然坠落,将线圈闭合时,线圈内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将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会阻碍磁铁的相对运动,可起到应急避险作用,故A正确;感应电流会阻碍磁铁的相对运动,但不能阻止磁铁的运动,故B错误;当电梯坠落至如图位置时,闭合线圈A中向上的磁场减弱,感应电流的方向从上向下看是逆时针方向,B中向上的磁场增强,感应电流的方向从上向下看是顺时针方向,可知A与B中感应电流方向相反,故C错误;结合A的分析可知,当电梯坠落至如图位置时,闭合线圈A、B都在阻碍电梯下落,故D正确。
20.(2015·浙江高考)如图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U”形弯道,转弯处为圆心在O点的半圆,内外半径分别为r和2r。
一辆质量为m的赛车通过AB线经弯道到达A′B′线,有如图所示的①、②、③三条路线,其中路线③是以O′为圆心的半圆,OO′=r。
赛车沿圆弧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为Fmax。
选择路线,赛车以不打滑的最大速率通过弯道(所选路线内赛车速率不变,发动机功率足够大),则( )
A.选择路线①,赛车经过的路程最短
B.选择路线②,赛车的速率最小
C.选择路线③,赛车所用时间最短
D.①、②、③三条路线的圆弧上,赛车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
选ACD 由几何关系可得,路线①、②、③赛车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πr+2r)、(2πr+2r)和2πr,可知路线①的路程最短,选项A正确;圆周运动时的最大速率对应着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的情形,即μmg=m
,可得最大速率v=
,则知②和③的速率相等,且大于①的速率,选项B错误;根据t=
,可得①、②、③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
,t2=
,t3=
,其中t3最小,可知线路③所用时间最短,选项C正确;在圆弧轨道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g=ma向,a向=μg,可知三条路线上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均为μg,选项D正确。
21.等离子气流由左方连续以v0射入P1和P2两板间的匀强磁场中,ab直导线与P1、P2相连接,线圈A与直导线cd连接。
线圈A内有随图乙所示的变化磁场,且磁场B的正方向规定为向左,如图甲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s内,ab、cd导线互相排斥
B.1~2s内,ab、cd导线互相吸引
C.2~3s内,ab、cd导线互相吸引
D.3~4s内,ab、cd导线互相排斥
解析:
选BD 左侧实际上为等离子体发电机,将在ab中形成从a到b的电流,由图乙可知,0~2s内磁场均匀变化,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将形成从c到d的电流,同理2~4s形成从d到c的电流,且电流大小不变,故0~2s秒内电流同向,相互吸引,2~4s电流反向,相互排斥,故A、C错误,B、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