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408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docx

《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docx

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涉淇(qí)         桑葚(shèn)

于嗟(xū)淇水汤汤(tānɡ)

B.愆期(yǎn)婀娜(ēnuó)

渐车帷裳(jiān)咥其笑矣(zhì)

C.皎洁(jiǎo)咎言(jiù)

溘死(kè)氓之蚩蚩(ménɡ)

D.有泮(pàn)骙骙(kuí)

踯躅(chú)将子无怒(qiānɡ)

【解析】 A项,“淇水汤汤”的“汤”应读shānɡ;B项,“愆期”的“愆”应读qiān,“咥其笑矣”的“咥”应读“xì”;D项,“踯躅”的“躅”应读zhú。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      B.渐车帷裳

C.犹可说也D.岁亦莫止

【解析】 A项,“匪”通“非”;C项,“说”通“脱”;D项,“莫”同“暮”。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夙兴夜寐B.士贰其行

C.岂不日戒D.躬自悼矣

【解析】 A项,名词作状语,在早晨;B项,数词的使动用法,使……不专一;C项,名词作状语,每天;D项,悼,伤心的意思,不是活用。

【答案】 D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介词,把/连词,来;B项,都作代词,指代氓;C项,动词,达到/连词,表承接,就;D项,语气词,无实义/动词,想。

【答案】 B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D.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解析】 A项,“三岁”,古义为多年;今义为三岁的年龄。

B项,“小人”,古义为士兵;今义为人格卑鄙的人。

C项,“至于”,古义为两个词,“至”,动词,到达,“于”,介词;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尔,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      将:

愿,请

B.体无咎言体:

卜筮的卦象

C.言既遂矣遂:

顺心,满足

D.总角之宴宴:

宴会

【解析】 宴:

快乐。

【答案】 D

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女主人公对不幸婚姻表达怨愤的句子是(  )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④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⑤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③⑤⑥D.④⑤⑥

【解析】 ①是确定婚期,⑥是回忆少年时的欢乐情景,这两项均没有表现女主人公对不幸婚姻的怨愤,故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①⑥,选择B项。

【答案】 B

8.本文在什么地方使用了比兴手法?

请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处使用了比兴手法。

这里用桑叶的润泽和枯黄凋零暗示女子容颜由娇美到憔悴,或者比喻夫妻情意由浓厚到淡漠,使表达含蓄生动,情致蕴藉。

9.诗中采用了什么手法?

塑造了“氓”和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中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二人的态度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大限度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社会现实,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进行了强烈控诉,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2)氓,一个自私自利、喜新厌旧的卑鄙男子。

女主人公则是一个热情、勤劳、忠于爱情、性格刚强的女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0.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之情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诗经》中“兴”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可以结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写法分析。

【答案】 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的乡愁。

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采薇”活动之中。

11.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场面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12.诗歌前三章第二句分别为“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是用物候的变化写节令的推移,同时也是写战争延续的时间,从春初直打到岁暮。

★13.(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

”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末章运用对比手法,“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鲜明,情景交融。

“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情感达到高潮。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关 雎

周 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选自《诗经·周南》)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

拟声词,雌雄二鸟相应和鸣的声音。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哉:

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思服:

想念。

D.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芼:

择取。

【解析】 “悠哉”形容思念绵绵不断。

【答案】 B

15.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意思是,温柔漂亮的姑娘,是男子的好配偶。

B.《关雎》是一首恋歌,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

C.诗篇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一层层递深,感情真率炽热,体现出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D.本诗末句,写男子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在钟鼓声中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了求而得之的欢乐。

【解析】 男子因相思出现了幻觉,并非真和那个女子结婚了。

【答案】 D

【参考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牵挂。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鼓乐换来她笑颜。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6~19题。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16.这首诗每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需从形式上(问答式的句法)和内容上来回答。

【答案】 每章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对话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慷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

“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

这样,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

17.“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试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品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解答时应联系全文。

【答案】 递进关系。

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这是发出号召,统一思想。

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这才是行动的开始。

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相同意思的句子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就展现了诗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感情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参差美。

18.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赋”的手法的?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应看清题干中的“如何运用”这些关键词。

【答案】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整首诗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抒发了战士们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

19.诗歌三章中都有“岂曰无衣”“王于兴师”等句子,这是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的能力。

【答案】 重章叠句的手法。

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整齐美、回环美。

可以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节奏感和感染力。

四、语言表达

20.对下面这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要求:

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

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即以“儒家学者”为主语重新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改写时注意语言表述的连贯,但不可改变句子原意。

【答案】 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21.自从有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就成了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

请你根据示例,再写出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起兴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借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事物。

据此并结合示例,不难写出。

【答案】 

(1)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