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380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

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

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

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

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

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2.学生设疑

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

4.学生自探(讨论)

二.解疑合探

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

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2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棱柱,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棱柱的相关概念,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教学重点:

棱柱的特性.

教学难点:

某些平面图形是否可以折叠成棱柱的思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

它的展开图形是什么样?

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什么样的几何体呢?

2.让学生拿出各自制作的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通过观察和测量回答:

(1)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一样吗?

它们各有几条边?

四棱柱,五棱柱呢?

(2)三棱柱有几个侧面?

侧面是什么图形?

四棱柱,五棱柱呢?

(3)这三种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地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三棱柱有几条恻棱?

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棱柱,五棱柱呢?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共同总结出棱柱的性质:

棱柱的所有侧棱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是相同的图形;侧面都是长方形.

3.课堂练习:

P11 1.

4.展示正六棱柱模型.(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

二.解疑合探

(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

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

那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全相同?

(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

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展示下列图形:

 

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哪些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

哪些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

结合以上问题,全班进一步分组讨论:

你能否指出具有什么特征的平面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

什么样的图形不能?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指导)

总结结论:

 

凡符合以上基本图形或变式图形的平面图形都可以折叠成正方体.

三.质疑再探:

上例中为什么是旋转90度?

探索并思考:

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四.运用拓展:

1、课堂练习 P11 想一想

2、小结

①.棱柱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③作业

P10 习题1.3

每人用纸制作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以备下节课使用.

 

1.3 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

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的难点:

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课程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面的分类和面面相交的结果.

集体回答或发表个人见解.

为理解截面的边数作铺垫.

2、学生探索

由实物引入截(切)面的意义.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几何体切开得到截(切)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面的特点.

了解到这两个截面完全一样的.

自然过渡到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

问题的提出:

“你注意到了吗?

妈妈在将黄瓜切成一片片时,得到的截面是什么样的?

…,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又将是怎样的呢?

分组讨论,比一比那一组的结论多”激发竞争意识.

实施“想—做—想”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先想一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的猜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分组实践操作:

“与同伴交流,看看别人截处的面是什么?

他为什么得到与你不同的截面?

他是怎样得到的?

你还能截得什么样的截面?

”比一比那一组讨论的结果与实践一致的多.表扬表现好的.培养集体荣誉感.

分组通过实践操作证实小组的讨论的结果,发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时间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及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解疑合探

帮助学生完成由实际体验到空间想象的过渡,提高想象能力.并总结各种截面是如何截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规律.

观察,想象,思考截面的边那些面相交的来.

新问题:

“刚才切、截一个正方体就得多个不同的截面,那么如果截一个圆柱体呢?

或是截一个其它棱柱体呢?

你又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截面?

动手操作、探究、交流.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练习、作业布置、解答课堂练习.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1.4 从不同方向看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思维,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3.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重点:

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

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

这首诗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它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从不同方向看》.

在此,我想先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2、观察实物、利用小实验,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水壶、杯子、乒乓球先用布盖好.

三名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回答分别看到了什么?

思考:

为什么三名学生看到的不一样?

二、解疑合探

1、观察几个简单几何体的组合,讨论得出"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的结论.

拿出前两节课自制的模型(三棱柱).看三棱柱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底面呢?

是不是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结果一定不一样呢?

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在几何中,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

2、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给定一个几何体。

说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其三视图可能不同.

假设从右下角往左上角的方向看是从正面看,则从左向看为从左看,站在观察主视图的位置从上往下看为从上面看.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三个方向看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1)          

(2)            (3)

(1)是从左边看到的图,即左视图.

(2)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即主视图.

图(3)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即俯视图.

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了实物、几何体,还学习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为了巩固这些知

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1.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某些性质;在活动中感受归纳思想;

3、在活动中发展有条理地思考(感受分类思想).

重点和难点:

感受归纳思想和分类思想;归纳.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呢,是“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书上有几幅照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2.学生设疑

刚才我们提到的象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等等图形,和我们前几天讨论过的棱柱、圆锥等图形一样,都是几何图形.只不过长方体等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这些图形是平面图形.我们只考虑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一些平面图形有些什么性质.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

我们把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这些图形都称为多边形.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这些多边形都有些什么共同特点?

什么叫多边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几条线段依次首尾相连而成的封闭图形叫多边形.

这些多边形呢,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名字.比如说三角形,它有三个顶点,我们把它的三个顶点分别记为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叫“三角形ABC”.

现在,请同学们给你刚才所画的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依次标上字母A、B、C、D.请注意:

字母要大写,要按照顺序依次书写.

新增加线段AC,称为这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观察一下,在增加了这条对角线以后,图形有什么变化?

看刚才所画的这个五边形,选择其中一个顶点,画出从这个顶点出发的所有对角线.图形有什么变化?

我们来看一下:

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1条对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分割成2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2条对角线,把这个五边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3条对角线,把这个六边形分割成4个三角形.这其中是不是可能存在着某种规律?

在四边形中,有1条对角线,2个三角形;五边形中,有2条对角线,3个三角形,等等,现在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就是:

是不是对所有的多边形都是这样?

还是只对部分多边形才是这样?

一个多边形,如果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条,那么被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是不是一定比n多1个,也就是(n+1)个呢?

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内容:

从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然后对这些图形的某些性质进行了探讨.在探索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很多非常重要的结论.如果我们把这些结论本身先放在一边不说,就得到结论的整个过程而言,这个过程本身是不是也非常有意义?

二、解疑合探

看课本,整个图案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数数看,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怎么数?

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按大小分成三类:

第一类,边长为1个单位的三角形,有几个?

第二类,边长为2的三角形,共有3个;第三类,边长为3的三角形,只有1个.那么所有的三角形只要加加起来就行了.

书上有什么叫弧、什么叫扇形,自己回去看一看.后面“读一读”里有几种正多面体,每种正多面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正几边形、共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这些呢,书上的表里面也都列出了.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己编题2、作业

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一章)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回顾本章内容,梳理本章知识,反思所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2、结合本章复习题,进一步认识图形及其性质,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几何图形,几何体与其展开图和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丰富几何的活动经验和良好的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梳理本章知识

经过一章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我们就生活在一个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现实物体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通过图片这个窗口认识了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下面我们乘坐一列“问题”快车一同来回顾本章的知识,反思所学.

(一)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

举例说明.

(二)你喜欢哪些几何体?

举出一个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

(三)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棱柱的特征?

(直棱柱)

展示六棱柱模型,学生观察交流回答棱柱有以下特征:

①棱柱上有上下两个底面,它们形状大小相同;

②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

③侧棱的长度都相等;

④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边数相同.

二、解疑合探

A、利用棱柱的特征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B、能根据下列给出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指出正方体中相对的面吗?

(可用相同的字母表示),发现了什么规律?

给出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如图

 

让学生先想,再动手折叠,填空,分组讨论寻找规律.

学生代表回答:

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在其平面展开图中有两种位置关系.

①两个正方形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且彼此相隔一个正方形;

②两个正方形既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其中一个正方形在展开图内部沿如右图路径平移能与另一个正方形重合.

指出:

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在其平面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判别哪些平面展开图可以折叠成正方体.

(四)找出两种几何体,使得分别用一个平面去截它们,可以得到三角形的截面.

以正方体为例:

A、截下的几何体与剩余几何体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

B、每个几何体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分别有什么关系?

(f+v–e=2)

(五)举出一种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一样,你能举出几种?

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

三视图相同,立体物体的形状是否唯一确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画出如下三视图:

反思:

三视图可以尽可能将立体物体的位置展现完整,但有时仅有三视图也不以能完全确定立体物体的形状.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学生编题----学生答题;教师编题----学生答题

2、作业:

1、将一个正三棱柱沿棱剪开,你可以得到哪些平面展开图?

2、根据下列三视图建造的建筑物是什么样子?

共有几层?

一共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数怎么不够用了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观察、摸索、讨论中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球体、柱体、锥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探索发现能力。

2.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区分各类立体图形。

难点:

1、找出各个立体图形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掌握对图形认知、归纳的方法。

2、研究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欧拉公式。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材料《晶体--自然界的多面体》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

一辆玩具小公交车、一架玩具小飞车、笔筒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今天,我准备了“一架直升机”,带领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飞行,我们飞向了祖国的蓝天,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上空,翻开课本看第一章的第1页的彩图,这个城市多漂亮啊,我们在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们数学世界——丰富的图形世界,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

大家先看这辆车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1.从生活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议一议]

(1)图中有茶杯,笛子,笔筒中的笔杆是圆柱形状,提球的网把球放进去上面一部分是圆锥的形状,书架上的小帽子是圆锥的形状。

(2)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是底面都是圆的,不同点是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的,而圆锥只有下底面,最上面只是一个顶点。

(3)笔筒的形状我们把它叫棱柱,老师,对不对?

(4)地球是一个球体,与它形状类似的有足球。

例:

1.亭子的顶端是圆锥,下面的支柱是圆柱。

2.公园大门的门柱是长方体,公园里的石凳、石桌有长方体,有圆柱,还有棱柱。

3.足球是球体。

4.人民大会堂中间的建筑是长方体,两边的是正方体。

5.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是圆柱。

人民大会堂前面的旗杆是圆柱,路灯的电杆也是圆柱,灯罩是球形。

Ⅲ.做一做

P4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

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的过程,并学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4习题1。

1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旅游中发现的几何体

二、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第一节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认真主动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难点:

1.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2.认识“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的事实。

〖教学方法:

发现法

〖教具准备:

常见的几何体:

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几何体,并且可以从大量的实物中抽象出这些图形。

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那么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

Ⅱ.讲授新课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点评:

线和线相交可以得到点,面和面相交可以得到线。

回答课本中的几个问题。

(1)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而圆柱上下底面是平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两条线,它们都是曲的。

(3)正方体有八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边。

例:

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

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打开书第六页,我们来完成想一想,同学们先经过自己的观察,联想,能发现什么呢?

谁先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三幅图片。

点评:

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_____动成体。

Ⅲ.课堂练习

1.几何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面有_____面和_____面之分。

2.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面动成_____。

3.长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

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面,也有_____面。

Ⅳ.课时小结

1.通过丰富的例子,知道了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3.认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Ⅴ.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1.2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点、线、面构成图形

2。

面和面相交得到线,

线和线相交得到点。

3。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第二节 展开和折叠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展开成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由观察、折叠等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

3.了解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由侧面展开图想象出棱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归纳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表达,合作交流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特征,能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

难点:

正确判断哪些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

圆锥冰淇淋筒、长方形纸、供折叠用平面图形若干棱柱实物、胶纸。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

将圆锥形的冰淇淋筒沿一虚线剪开展成一平面的扇形。

将长方形纸折叠数次围成棱柱的侧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