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技术.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2037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臭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除臭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除臭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除臭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除臭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除臭技术.docx

《除臭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臭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臭技术.docx

除臭技术

等离子体技术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

2010-12-0915:

45   25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用于除臭和工业废气处理

等离子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目前已经有一些滥用的嫌疑了。

早期的所谓等离子体技术主要是指低温等离子体,例如“等离子体炬”,可以用在金属切割,垃圾焚烧等领域,用于处理恶臭气体当然是没有问题的,除了价格高昂之外,没有其他的缺点。

后来发展的电晕放电,也可以用在恶臭处理上,价格也很贵。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能电子轰击废气。

但是并不经济。

效率也不高。

基本上没有推广价值。

再后来发展的DBD放电,则是主要利用产生的臭氧进行氧化,而不是利用电子轰击。

将DBD放电称为等离子体,不能说是错,其准确的称谓是“DBD放电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

但还是称为“臭氧”比较自然一些。

气相臭氧空间除臭就是DBD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是一回事。

至于将紫外线称为等离子体则属于造概念了。

其实就是单纯紫外光解。

基本术语解释:

等离子体:

是指电子与粒子没有键结合的状态,就像一锅粥一样的(英文PLAZIMA就是指一锅粥的意思)

低温等离子体:

与高温等离子体相对的概念,核聚变是高温等离子体,温度在MeV级别,等离子体炬(就是割枪)是低温等离子体,温度只有不大于1eV左右(1eV=11600℃).

非平衡等离子体:

就是说电子温度很高,而离子温度很低(常温)。

仅利用电子进行反应。

DBD:

介质阻挡表面放电技术。

电晕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的一种。

利用电极的曲率场击穿介质。

电除尘器就是一种电晕放电。

大部分电晕放电是非平衡的。

不成熟除臭技术概述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

2010-12-2912:

02   17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两种发展中的技术,但不太成熟。

生物法

生物脱臭是人工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净化能力,通过在特定的设施内的生物群落去除臭气的方法。

其过程实质也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气流中产生气味的物质转化成为简单的无味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嗅阈值较高的低臭成分及细胞质从而达到脱臭目的。

生物脱臭反应器可以按照它们的液相是否流动,以及微生物群落是否固定,分为三种类型:

生物过滤器(Biofilter)、生物洗涤器(Bioscrubber)和生物滴滤器(Biotricklingfilter)

无论哪一种装置都存在极大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种

首先是微生物的存活问题,在现场条件下,微生物有可能饿死,冻死,热死,毒死等等各种情况。

其次,载体存在腐烂,堵塞,短路,耗尽养分等各种可能。

第三,由于存在气相向液相的传质过程,所以存在反应速度受限制,装置体量巨大,阻力大等问题。

第四,失控,我们对于微生物的理解还很肤浅,所以现在几乎无法控制微生物的行为。

即使是负载波动都有可能打乱微生物的活动。

从现在存在的工程案例来看,运行超过半年的很少,许多运行一个月即失效。

第五,效率太低,目前的统一看法是效率小于60%,这对于除臭而言,太低了。

去除60%的发臭物质,人的嗅觉几乎感觉不到。

认为没有多少变化。

这对于验收等非常麻烦。

第六,作者本人所知的生物法工程,无一正常运行。

所以,不推荐任何生物法在工程中应用。

光催化

多相光催化技术,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门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还远远没有达到实用的程度。

最常用的就是纳米TiO2光催化,其基本原理不在此描述,仅指出其技术缺陷。

首先是纳米材料的制造,目前已经有纳米纤维出现,似乎解决了纳米材料负载所带来的问题,但是,即使是纳米纤维也存在光的照射问题,光是直线传播的,其有效照射面积限制了纤维的特性发挥,除非让光源在空间分布,例如光纤导光,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类似产品出现。

第二是纳米材料的污染问题,一旦象灰尘,气溶胶,纤维短丝,其他颗粒等接触到纳米材料,其性能立刻丧失。

由于这两个关键技术难题的出现,使得现有技术的有效比表面积很小,达不到工程基本的动力学要求:

即设备是有效的,但负荷甚小。

例如,处理卧室大小的空间,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有效,在工业上应用几乎不可能。

后一个因素使得设计条件变得极其苛刻,要达到无尘设计,谈何容易。

目前市面所有商品均为家庭应用,且均存在以上问题。

工业应用尚未见。

 

SQU技术构成及技术特点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

2010-11-1017:

12   61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SQU是指(共振量子协同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基于低功率光诱发的分子快速反应”(LowDencityLightInducefastMolecularReaction)。

该技术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本身已经具有相当的除臭与氧化能力,但是,当三个单元以某种方式耦合,且耦合方式符合共振条件时,会发生协同作用,使得性能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实验证明一般可得到几万倍到几十万倍的效果。

技术原理

SQU是指(共振量子协同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基于低功率光诱发的分子快速反应”(LowDencityLightInducefastMolecularReaction)。

该技术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本身已经具有相当的除臭与氧化能力,但是,当三个单元以某种方式耦合,且耦合方式符合共振条件时,会发生协同作用,使得性能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实验证明一般可得到几万倍到几十万倍的效果。

第一单元---增压器技术单元:

高能电子激发原理(简称A技术)

该技术是由本公司专用的“三交面放电”电子激发器,与其他“DBD”不同,本技术具有效率极高,目标物产率大,受温湿度影响小等特点。

通过高能电子激发器,产生大量活性基团,与污染物进行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产生高浓度的引发剂,氧化剂,萃灭剂。

在到达下一工艺之前,可以消除部分污染物。

通过扩散过程,达到均匀相,进入下一工艺。

由于该技术的过程过分复杂,例如仅SO2,NH3的反应方程就有78个之多,在一篇文章中无法尽述。

故略解释其基本过程如下:

电场+电子 →高能电子

高能电子+空气→受激原子+离子

高能电子+污染物→受激基团+游离基团+离子

基团+氧(氧原子,臭氧,氧气,氧离子)→产物

   基于臭氧的氧化技术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但是由于臭氧的分解速率较低,时间常数较大,一般可以达到5个小时,所以在气体处理中,无法进行有效地动力学设计,要达到90%的污染物去除效率,需要极大的功率。

同时,也需要反应器有极大的体积,以保证反应时间。

这就是普通的等离子体反应器极其昂贵的原因。

   本技术并非以臭氧的简单氧化,或者以臭氧分解产物-羟基做单一氧化剂的所谓“高级氧化技术”,臭氧及其他产物,仅仅是反应过程的一个参与者,需要进一步的过称才会发挥作用。

虽然会有部分氧化作用,理论计算表明,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在本过称中不会超过30%。

第二单元---量子激发器技术(简称B技术)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气味在由于物质的两个特性所决定,一为物质的分子量,例如碳环随碳的数目,其气味逐渐减弱,达到18个碳时,就没有气味了。

二为特定的分子团,称为发臭团,例如羟基等。

某些物质例如H2S本身就是发臭团。

基于此,如果能够将发臭团分解或者断开与基座的链接,则物质失去气味。

即我们不需要分解整个分子,只需要分解发臭团。

      又根据物理学的基本常识,能量差别过大的粒子之间不会进行能量传递,也就是不吸收。

所以,针对不同污染物,需要不同的波长。

通过调控光子能量,即可高效的除去污染分子。

例如针对CS2需要183nm,SO2需要207nm,NH3需要175nm等。

对于发臭团,也有一个最优波段,我们通过调校紫外光源,使得对发臭团具有选择性吸收,就可以将发臭物质“激发”。

      处于激发态的物质,具有极大的化学活性,现代科学表明,一方面,激发态物质的电子轨道处于高n态,其原子半径很大(例如,氢原子的最高n值可达630,其半径已经超过气体分子的间距),所以碰撞概率提高很大,另外,分子构型也会发生变化,提高碰撞概率。

      对于氧化物质和被氧化物质同时施加激发,则发生所谓的“协同”效应。

个别情况下,有可能达到106倍。

按照我们的方案,反推算得到的倍数为80000倍。

由于气体对于该波段的吸收是选择性的,所以具有极其安全的特性。

即只产生我们所需要的效果,没有副产品和副作用。

是真正“绿色”技术。

该过程在合适的参与物比例下,通过合适功率激发,即可达到99%的污染物去除效率。

反应步骤:

其基本过程为链反应,该过程中化学反应仍然极其复杂。

大致包括三类反应,即链引发反应,自由基传递反应和链终止反应。

例如:

      1), O3+OH¯→·HO2+·O2¯

         ·HO2 →·O2¯+H+

      2), O3+·O2¯→·O3¯+O2

              ·O3¯+H+→·HO3

       ·HO3→·HO+O2

       ·HO+O3→·HO4

       ·HO4→·HO2+O2

   3),·HO4+·HO4→H2O2+O2

       ·HO4+·HO3→H2O2+O3+O2

氢氧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其氧化电位高达2.06V,仅次于氟(2.23V).

所以能氧化大部分难降解物质。

   以上是教科书的标准叙述,虽然缺乏数量表达,但是大致描述了其真实过程。

第三单元---光反应器技术:

光化学原理(简称C技术)

该单元对于未反应物质,进行二次激发。

可以将处理效果达到99.9%。

如果前一单元是高能激发,则该单元属于低能激发,主要是针对不同物质的波段选择,目前技术下无法用一种元件来实现。

   本单元的另一目的,就是尾气分解。

由于臭氧是高能氧化剂,对于近地面大气是有害物质,会引发多种连锁反应,同时对周围腐蚀性极强,对人体也是有害的,所以,需要将其彻底分解,使得排气孔附近臭氧含量达到卫生标准。

 

技术特点

▲性价比高:

一次性投资低,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一般3年更换一下耗材即可);一次性投资仅相当于其他工艺的5%~35%。

▲净化效果好:

脱臭效率可达99%以上,除臭效果超过国家的恶臭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GB14554-93)。

做到规定距离内闻不到臭味。

▲运行成本几乎等于0:

设备能耗低,(每处理1000立方米/小时,仅耗电约0.1度电能,约值0.1元),设备风阻极低<30pa,可节约大量排风动力能耗。

无需专人管理和日常维护。

可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运行稳定可靠。

▲适应范围广,对污染物无选择:

可去除常见的各种臭味。

如硫醇、硫醚、二甲二硫等挥发性有机物(VOC);如硫化氢、氨气等无机物,以及其它恶臭味。

可适应高浓度,大气量,不同恶臭气体物质的脱臭净化处理。

▲结构简单:

恶臭气体收集起来后,只需要设置相应的排风管道和排风动力,使恶臭气体通过设备进行脱臭分解净化即可。

无需添加其它化学物质,也无需进行特殊的预处理,如加温、加湿等,设备工作环境温度在-30OC~950C之间。

▲安全环保:

恶臭气体中有毒有害物质被彻底分解,达到无害化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达到高效消毒杀菌的作用。

共振量子协同技术原理解析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

2010-11-1411:

52   53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当我们控制多个紫外线的频率及其功率,使之满足某个比例,同时控制臭氧的浓度,则在其他因素参与下,会与某种分子结构例如“发臭团”产生大倍数的协同效果。

我我们称满足这种比例的多种紫外线符合“共振条件”。

由于多种紫外线包括了远紫外与真空紫外在内的十几个波段。

所以统称为“光量子”。

应用以上原理开发的废气处理技术被称为“共振光量子与臭氧及产物协同效应”技术,简称“共振量子协同”技术

定义:

臭氧及其产物与污染物进行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为v1。

当使用某种紫外线辐照污染物时,其反应速率为v2。

如果将两个工艺加到同一个反应器则反应速率>(v1+v2,)该现象叫做“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虽然增加了反应速率,但增加倍数有限。

当我们控制多个紫外线的频率及其功率,使之满足某个比例,同时控制臭氧的浓度,则在其他因素参与下,会与某种分子结构例如“发臭团”产生大倍数的协同效果。

我我们称满足这种比例的多种紫外线符合“共振条件”。

由于多种紫外线包括了远紫外与真空紫外在内的十几个波段。

所以统称为“光量子”。

应用以上原理开发的废气处理技术被称为“共振光量子与臭氧及产物协同效应”技术,简称“共振量子协同”技术。

其基本原理在于光化学技术中的共振激发,链反应,臭氧氧化及高级氧化,等。

首先是臭氧氧化,已有100年的应用历史了,但是最近由于臭氧发生器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才得到广泛应用。

其原理也已经得到阐述。

其后续产物例如羟基的氧化性也得到充分研究,被称为高级氧化技术。

光量子的作用目前研究的并不充分,对“协同效应”的机理研究也无进展。

绝大多数成果都是“唯像”的。

“共振量子协同”技术也不例外。

但以下几点是已经被证实了的。

1, 激发态原子的反应截面增加。

例如,处于里伯德态的类氢原子,其轨道半径与n2成正比。

同时处于里伯德态的电子几乎没有穿透作用,与自由电子类似,所以其碰撞截面极大,化学反应活性极高。

2, 被激发的分子,其构型会发生变化,增加了反应截面。

3, 臭氧吸收某种紫外(254nm)后会分解,但其分解速率又与另一种紫外线有关。

实验发现有一个最优值存在。

在此最优状态下,臭氧具有最大化学活性和最高动力学常数。

4, 污染物的某些结构对应一个最优条件,称为共振吸收,例如:

例如针对CS2需要183nm,SO2需要207nm,NH3需要175nm等。

控制光量子的能力就可以使得污染物被最大激发。

5, 链反应需要引发,萃灭,过桥等多种辅助剂型。

合理控制辅助剂型显然可以增加反应速率。

6, 以上几种情况下,每一种的增益常数设为Ai,则综合增益为A=ΠAi。

显然,乘法性质的增益,具有很大的数值。

一般简单的控制就能获得近千倍的增益。

高效的控制会得到几十万倍的增益。

一般臭氧的半衰期为16小时。

10万倍的增益意味着秒级时间。

这就是可以在秒级时间内处理污染物的动力学原理。

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紫外发生器和臭氧发生器都是新兴产业,其质量稳定性和参数稳定性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水平,其寿命也是有限制的,合理的设计和补偿是工业产品的关键。

随着季节的不同,地域的不同,以及使用时间的增加,各种紫外线强度,比例以及臭氧产量,辅助剂型含量等都会发生变化,最基本的污染物浓度更是随时变化的,这些都影响了共振条件,因此,合理选择共振条件是另一个更加重要的技术问题。

 

臭氧技术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

2010-12-0915:

56   20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臭氧用于消除臭气及工业废气

就是将臭氧气体喷射到房间或者空间内部,在自然对流或者强制对流条件下与空气混合,达到去除臭味的目的。

使用臭氧的更重要的目的是杀菌。

臭氧对各种细菌,真菌,孢子,虫卵等均有杀灭作用。

臭氧具有除烟雾的特别效果,例如香烟烟雾,效果特别显著。

臭氧对于氨水等刺激性物质也具有快速的反应。

用途之一:

畜牧业养殖场除臭

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场等任意动物养殖场所,用于去除动物粪便的臭味,及其他臭味。

在饲养室内或者院落或者场地上直接放置即可。

用途之二:

垃圾填埋场除臭

由于垃圾填埋场太大,同时工作环境和条件复杂,基本上无法收集恶臭气体,通过本机向所在区域直接喷射含臭氧气体,即可除去臭味。

但不能向工作人员喷射。

用途之三:

冷库保鲜

乙烯是引起果蔬迅速熟化的催化剂。

通过臭氧的高级氧化反应,彻底破坏乙烯,生成CO2和H2O。

达到保鲜的母的。

本产品适用于无人值班的库房。

有人值班时,应选择SQU系列产品。

本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但处理效果低于SQU技术。

用途之四:

厨房除味和驱蟑螂

厨房蟑螂是特别讨厌的有害昆虫,会传播各种疾病,但是,蟑螂的生命力特别强,很难彻底杀灭,本机利用蟑螂特别讨厌臭氧的特点,只要机器在运行,蟑螂就不敢进来。

使用本产品应在夜间无人时进行,有人活动时不适用,或者选择SQU技术。

用途之五:

粮食储存除虫,防霉,防鼠害

附着在粮食表面的各种微生物,虫卵等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生长,轻则损害粮食的品质,重则生虫发霉,导致不可食用,使用本机可有效防止粮食发霉,生虫。

同时,老鼠,蟑螂等也不敢到本机作用范围内活动。

用于储存库房的杀虫,优于使用化学药剂。

本产品无二次污染,不会有化学残留。

用途之六:

中水装置与化粪池除臭

通过向化粪池或中水装置的池体内部喷射臭氧气体,可以除去难闻的臭味,即使池体有泄漏,也不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用途之七:

污水厂生化池除臭

通过将池体密封,向密封空间喷射臭氧气体,达到除味的作用,本技术不同于其他技术,不需要引风机,而是采用鼓风机向密闭空间吹气。

所以收集罩不是采用玻璃钢等刚性材料制作,而是采用柔性布料制作,也无须采用轻钢等支撑,直接将布料做好的罩子固定在池体边缘即可,本身并不要求密封。

但本技术不太适合曝气池类型的应用。

因为曝气池的气体压入速度太快,快速泄漏到空气中,来不及发生化学反应。

所以效果不是太好。

因此对具有曝气池的系统还是建议采用SQU技术。

单纯紫外光解技术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

2010-12-0915:

54   21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单纯紫外线辐射用于低浓度臭气及工业废气处理

这是一种古老的除臭方法。

早在1982年出版的RICE博士的专著中就有详尽的解释。

由于低压汞灯会辐射185nm的紫外线,被空气吸收后会产生臭氧,同时紫外线的254nm具有杀菌作用,所以紫外法作为一种除臭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该方法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简单,只需要一盏低压汞灯。

由于一些技术上的原因,该法产生臭氧的效率不高。

但是最近由于技术上的进步,臭氧的产率有所提高,所以开始有实际的应用。

该法的效率比直接臭氧法高,但产率远远比不上直接臭氧法(上节内容)

臭氧空间除臭法的所有应用均可以在此套用。

由于紫外在254nm催化下分解速率提高,所以可以较快的发生化学反应。

基于此原理,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到中等风量的除臭应用。

目前有一些成功的应用。

但是由于设计上的问题,有一些应用的效果不太好。

主要是季节变化时,效率也随着变化。

所以在夏季或者雨季会发生部分失效。

但是如果做好控制和补偿设计,可以避免以上问题。

但是该技术仍然属于低浓度的臭氧应用,对中等浓度的污染,投资线性增加,失去竞争力。

网络上流传的关于紫外光解的原理性描述是不正确的。

那些描述是关于臭氧在水中的反应,不是气相反应。

臭氧在水中的反应大部分属于慢速反应,时间常数高达小时级别。

所谓的高级氧化反应也是臭氧间接反应,在气相是不存在的。

关于紫外直接解离分子的说法虽然是正确的,但是能够解离的数量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化学动力学的基本要求。

另外,解离苯的C=C键需要近7eV的能力,这是属于真空紫外波段。

目前除激光外还没有合适的光源。

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廉。

所以在低浓度污染物的场合,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不失为一种选择。

 

喷雾除臭技术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

2010-12-0916:

13   21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使用除臭剂消除臭味及抑制臭味产生

本节介绍使用生物除臭剂的喷雾除臭技术,但不包括喷香水的方法。

喷香水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技术,增加了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流行的除臭剂从制造厂自我宣传来看,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叙述,就是植物提取液。

另一种则宣称内含特殊细菌。

但其基本成分则是基本相同。

只是厂家宣称内部添加了特殊的物质。

但其功效则基本上是相同的。

喷雾除臭主要是对于生物质臭气有效,不仅能去除空气中的臭味,还能抑制生化物质不产生臭气。

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但是其有效时间只有3天左右。

喷雾除臭适合于封闭空间,这一点与气相臭氧空间除臭法类似。

在室外,如果无风,也是有效的。

但风力超过3级就肯定不行,全吹跑了。

喷雾除臭的另一个技术关键是喷雾器。

不同粒径的雾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不同。

一般来说,粒径不能大于20微米。

这种雾被称为气溶胶级的雾。

太大的粒径导致液体快速落回地面。

失去除臭的作用。

与气相臭氧空间除臭相比,喷雾除臭的优势在于不会产生令人不适的臭氧味。

劣势在于消耗除臭剂,不如臭氧空间除臭经济。

由于除臭剂是消耗品,所以所有产品均提供原液,在使用时现场配制。

一般按照100倍的比例稀释。

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浓度。

喷雾除臭主要应用场合:

1,       垃圾中转站,小压站

2,       垃圾填埋场

3,       污水处理厂房

4,       养殖场,例如养鸡,养猪,养牛等。

5,       屠宰厂,海产品加工厂,等

6,       特别注意:

本技术对化工废气基本无效。

不可选用。

 

湿式吸收技术

来源:

同济大学,羌宁   发布时间:

2010-12-0916:

02   27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湿式吸收技术用于中高浓度臭气及工业废气的预处理或者直接处理

1, 湿式吸收(同济大学羌宁)

液体吸收是利用水吸收、酸碱中和等来除去气体中的恶臭成份。

在美国,化学药剂洗涤的应用较多,在设计、操作合理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脱臭效果,但对设备及运行管理的要求较高,且产生需进一步处置的废液。

由于吸收剂的选择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为多级串联吸收。

恶臭物质

有效吸收剂

分类

名称

化学式

名称

原理

硫化物

硫化氢

H2S

苛性钠

与NaOH中和反应可被容易地去除H2S+2NaOH→Na2S+2H2OH2S+Na2S→2NaHS

甲硫醇

RSH(CH3SH)

苛性钠

R为CH3、C2H5、C3H7….用NaOH容易被去除。

CH3SH+NaOH→CH3SNa+H2O

二硫化甲基

R2S2[(CH3)2S2]

次氯酸钠

不溶于水,在氧化剂中被氧化成为磺酸、反应极慢RSH→RSO2Cl→RSO3H

硫化甲基

R2S[(CH3)2S]

次氯酸钠

不溶于水,用氧化剂可被氧化吸收,反应慢

 

 

 

 

含氮化合物

NH3

硫酸乙二醛

易溶于水,仅在水中利用气液平衡吸收有一定限度,与硫酸中和反应,即可几乎被完全去除。

与作为消臭剂地乙二醛起化学反应成为无臭物质

胺(三甲胺)

RNH2、R2NH、R3NH、(CH3)3N

硫酸

与酸反应成为可溶于水的物质

氮环化合物吡啶,吲哚

C6H5NC8H7N

硫酸

与酸反应成为盐而被吸收

甲醛

HCHO

次氯酸钠+苛性钠亚硫酸钠+苛性钠

稍溶于水,在氧化剂中被分解,与碱中和吸收与硫酸钠反应成为可溶性物质,吸收效果好,但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为芒硝,实用性较差几乎不溶于水,在氧化剂中成为丙烯酸,在碱液中被中和吸收

丙烯醛

CH2CHCHO

有机酸

乙酸

CH3COOH

苛性钠

一般溶于水,与碱中和以增加吸收速率

苯酚

乙二醇

C6H5OHCH3·C6H4OH

苛性钠

稍溶于水,与碱反应以增加吸收速率

联合工艺(O3/UV协同技术)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

2010-12-0915:

57   16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O3/UV协同技术用于除臭及工业废气处理

该技术的名称几经反复,开始叫分子快速反应,但是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