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719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斯塔科维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肖斯塔科维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肖斯塔科维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肖斯塔科维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肖斯塔科维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肖斯塔科维奇.docx

《肖斯塔科维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斯塔科维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肖斯塔科维奇.docx

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生于圣彼得堡,是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

此外,他还培养了大批苏联当代著名作曲家,深受苏联人民的喜爱。

1975年8月9日卒于莫斯科。

中文名:

肖斯塔科维奇

国籍:

苏联

出生地:

圣彼得堡

出生日期:

1906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75年8月9日

职业:

作曲家

毕业院校:

列宁格勒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

《第五交响曲》《第七交响曲》

人物简介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iDmitriyevichShostakovich,1906.09.25~1975.08.09)苏联杰出的作曲家。

1906年9月25日,肖斯塔科维奇生于俄国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曾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也是肖斯塔科维奇学习音乐的启蒙老师。

肖斯塔科维奇九岁开始跟母亲学习钢琴,后很快就进了格拉塞尔的音乐小学。

他是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此外,他还培养了大批苏联当代著名作曲家,深受苏联人民的喜爱。

他以创作交响乐与室内乐为主,代表作有《第五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等。

音乐创作历史

  1917年,11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创作。

作曲家幼年时期就对一些重大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等有所反映,此时他写了《自由领》《纪念革命烈士的葬礼进行曲》。

在十月革命里,还是少年的肖斯塔科维奇经常喜欢在彼得堡街头徘徊,他亲眼看到沙皇警察打死儿童的悲惨情景,使他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后来并把它反映在标题为《十月献礼》的《第二交响曲》中。

  1919年,肖斯塔科维奇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同时学习两门主科──钢琴与作曲。

他在创作上表现出高度的才能,在他毕业之前就写了十部作品,其中包括用普希金的《茨冈》写的歌剧、钢琴曲《三首幻想舞曲》和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作品第10号)。

《第一交响曲》由布鲁诺·瓦尔特指挥俄罗斯境外首演,引起了国际乐坛的注意。

1923年、1925年,肖斯塔科维奇先后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和作曲系。

1927年,他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获得了奖状。

  二十年代的苏联正处在艰难的发展时期,西方资产阶级音乐的现代派、形式主义同正在形成的苏维埃音乐文化展开了激战。

肖斯塔科维奇的某些作品也受到了影响,表现了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舆论界的争议。

对这位年轻的作曲家来说,他既有令人喜悦的初步成就,也遭受到最初的挫折。

但在这一时期,肖斯塔科维奇极力要求自己广泛地创作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从中不断探索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

  1937年10月21日,在列宁格勒第一次演奏他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第47号),标志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他除了创作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外,还为一些电影配乐,如:

《马克辛的归来》(1936—1937)、《沃洛恰耶夫的日子》(1937—1938)、《革命摇篮维堡区》(1938)、《伟大的公民》(1938—1939)、《带枪的人》(1938)等等。

  

肖斯塔科维奇登上《时代》封面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在自己的家乡列宁格勒,于是他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队员。

《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交响曲》)就是在这些严酷的日子里写成的。

肖斯塔科维奇在1941年完成了作品编号60的《第七交响曲》。

这一年,希特勒的德国以32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一个骑兵旅,还有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猛烈进攻列宁格勒。

  战争将要结束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于l944年4月2日在美国初演,当时曾有一百三十四家美国电台和九十九家拉丁美洲电台以及加拿大、夏威夷群岛、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等国的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

美国舆论界对这部新交响曲评价很高,1945年当全美国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逝世致哀时又演奏了《第八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于是在苏联重又引起一番对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批评和争议。

直至1947年,在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上,这部作品再次获得了好评才算了结。

当时在捷克斯洛伐克,人们把他的《第八交响曲》与伏契克的不朽之作《绞刑架下的报告》称为姊妹篇。

  战后,肖斯塔科维奇用自己顽强的、创造性的劳动创作了与自己的人民心心相印的新作──为保卫和乎反对战争而作的《第十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和电影音乐《易北河会师》等,在苏联和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中间流传和演出。

  五十年代以后,肖斯塔科维奇对俄国革命历史中的英雄形象非常注意,连续写了一大批大型声乐套曲和标题性的交响乐,如以革命诗人的诗而写作的《十首无伴奏合唱诗》和《第十一(1905年)交响曲》。

这些作品的音乐语言充满着民间音乐的因素,富有歌唱性。

  六十至七十年代,肖斯塔科维奇又创作了近四十部作品,其中交响曲四部、弦乐四重奏九部、大型声乐套曲八部。

电影音乐两部,重新修改的歌剧一部以及其它器乐协奏曲、室内乐作品十五部。

他一生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编号为147号,其中获奖作品为三十余部。

他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构思和发展规模宏大,大型的、标题性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占主导地位。

他的音乐语言极为复杂和异乎寻常地大胆。

电影音乐和歌曲的风格纯朴、明朗、清澈。

总之,对各种各样的主题形象──悲剧性的、喜剧性的──他都有极大兴趣,他的音乐既充满感情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1975年8月9日,肖斯塔科维奇这位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成就的音乐家之一在莫斯科病逝。

人生经历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是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1906年9月25日,肖斯塔科维寄生于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曾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也是肖斯塔科维奇学习音乐的启蒙老师。

肖斯塔科维奇九岁开始跟母亲学习钢琴,后很快就进了格拉塞尔的音乐小学。

 1917年,11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创作。

作曲家幼年时期就对一些重大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等有所反映,此时他写了《自由领》《纪念革命烈士的葬礼进行曲》。

在十月革命里,还是少年的肖斯塔科维奇经常喜欢在彼得堡街头徘徊,他亲眼看到沙皇警察打死儿童的悲惨情景,使他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后来并把它反映在标题为《十月献礼》的《第二交响曲》中。

 1919年,肖斯塔科维奇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同时学习两门主科──钢琴与作曲。

他在创作上表现出高度的才能,在他毕业之前就写了十部作品,其中包括用普希金的《茨冈》写的歌剧、钢琴曲《三首幻想舞曲》和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作品第10号)。

《第一交响曲》由布鲁诺·瓦尔特指挥俄罗斯境外首演,引起了国际乐坛的注意。

1923年、1925年,肖斯塔科维奇先后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和作曲系。

1927年,他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获得了奖状。

 二十年代的苏联正处在艰难的发展时期,西方资产阶级音乐的现代派、形式主义同正在形成的苏维埃音乐文化展开了激战。

肖斯塔科维奇的某些作品也受到了影响,表现了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舆论界的争议。

对这位年轻的作曲家来说,他既有令人喜悦的初步成就,也遭受到最初的挫折。

但在这一时期,肖斯塔科维奇极力要求自己广泛地创作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从中不断探索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

 1937年10月21日,在列宁格勒第一次演奏他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第47号),标志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他除了创作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外,还为一些电影配乐,如:

《马克辛的归来》(1936—1937)、《沃洛恰耶夫的日子》(1937—1938)、《革命摇篮维堡区》(1938)、《伟大的公民》(1938—1939)、《带枪的人》(1938)等等。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在自己的家乡列宁格勒,于是他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队员。

《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交响曲》)就是在这些严酷的日子里写成的。

肖斯塔科维奇在1941年完成了作品编号60的《第七交响曲》。

这一年,希特勒的德国以32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一个骑兵旅,还有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猛烈进攻列宁格勒。

 战争将要结束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于l944年4月2日在美国初演,当时曾有一百三十四家美国电台和九十九家拉丁美洲电台以及加拿大、夏威夷群岛、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等国的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

美国舆论界对这部新交响曲评价很高,1945年当全美国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逝世致哀时又演奏了《第八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于是在苏联重又引起一番对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批评和争议。

直至1947年,在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上,这部作品再次获得了好评才算了结。

当时在捷克斯洛伐克,人们把他的《第八交响曲》与伏契克的不朽之作《绞刑架下的报告》称为姊妹篇。

 战后,肖斯塔科维奇用自己顽强的、创造性的劳动创作了与自己的人民心心相印的新作──为保卫和乎反对战争而作的《第十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和电影音乐《易北河会师》等,在苏联和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中间流传和演出。

 五十年代以后,肖斯塔科维奇对俄国革命历史中的英雄形象非常注意,连续写了一大批大型声乐套曲和标题性的交响乐,如以革命诗人的诗而写作的《十首无伴奏合唱诗》和《第十一(1905年)交响曲》。

这些作品的音乐语言充满着民间音乐的因素,富有歌唱性。

 六十至七十年代,肖斯塔科维奇又创作了近四十部作品,其中交响曲四部、弦乐四重奏九部、大型声乐套曲八部。

电影音乐两部,重新修改的歌剧一部以及其它器乐协奏曲、室内乐作品十五部。

他一生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编号为147号,其中获奖作品为三十余部。

他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构思和发展规模宏大,大型的、标题性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占主导地位。

他的音乐语言极为复杂和异乎寻常地大胆。

电影音乐和歌曲的风格纯朴、明朗、清澈。

总之,对各种各样的主题形象──悲剧性的、喜剧性的──他都有极大兴趣,他的音乐既充满感情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成就的音乐家之一。

 1975年8月9日,肖斯塔科维奇在莫斯科逝世。

交响曲

  (15部)

  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最著名者;庞大的结构,黯然的色调,冥想的气质以及间或爆发出的狂烈的激情等肖氏作品的特点在这里得到集中而全面的体现。

肖氏的这些作品最适合在寒冷的冬夜里,点起火炉,一边喝着伏特加,一边回想起生活的酸楚。

他的作品最好从他的有着贝多芬影子的第五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即“列宁格勒”,其有一段《侵略进行曲》很著名);然后,就是他的第六和第九;而第十五是一部值得研究的作品,因为充满对阴谋动机的音乐引用,第四交响曲被许多音乐行家认为是肖氏作品中最杰出的,它是对斯大林统治下的死板,丧失人性的恐怖的社会的刻画;第十交响曲是个人(肖斯塔科维奇)对抗命运(斯大林)的惨痛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第十一交响曲是对战争的描写,第十四交响曲则是一系列和死亡有关的歌曲,但当你感到困惑或者刚准备喝一口伏特加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唱片封面(19张)

  第一交响曲作品10(1926)

  第二交响曲作品14(1927)

  第三交响曲作品20(1929)

  第四交响曲作品43(1935—1936)

  第五交响曲作品47(1937)

  第六交响曲作品54(1939)

  第七交响曲作品60(1941)

  第八交响曲作品65(1943)

  第九交响曲作品70(1945)

  第十交响曲作品93(1953)

  第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