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1760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风光。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

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

即使这样,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

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④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

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

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

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

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

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⑥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1.请用正楷将第⑤段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绮丽(______)

(2)和煦(______)(3)粗犷(_____)(4)执拗(_____)

3.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认真书写

2.

(1).

(1)qǐ

(2).

(2)xù(3).(3)guǎng(4).(4)niù

3.④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

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

4.“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遗憾”后面的句号改为分号。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认真把“风雨跋涉”“不虚此生”抄写在田字格内。

注意“风雨跋涉”的“跋涉”很容易造成笔下误。

2.试题分析:

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准拼音,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拗”不能拼成“you”。

3.试题分析:

④语序不当改为:

④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

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

⑤人能走多远?

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改为:

人能走多远?

这话不是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句子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等错误。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分号和句号的用法的掌握。

判断用句号还是分号,主要看句意是否结束或告一段落。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缭亮缥缈纯粹拈轻怕重刨根问底

(2)徘徊诀别憔悴咄咄逼人神彩奕奕

(1)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答案】

(1).

(1)“缭”

(2).改为“嘹”(3).

(2)“彩”(4).改为“采”

【解析】试题分析: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阅读句子,根据语镜、词义和汉字的形声结构特点判断,仔细辨析。

两个错别字都是形近字。

和声音有关,嘹亮;和缠绕有关的,缭绕采,动词,指摘取。

彩,是动词,多指颜色。

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

如《欧阳文忠集》《柳河东集》《太史公书》就分別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B.淸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

C.《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C项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

A项正确,B项正确,C应为:

由南朝宋刘义庆。

“南朝宋”和“南宋”不是一个朝代。

D项正确。

7.默写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

(《论语十二章》)

(2)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

(刘禹锡《秋词》)

(5)曹操《观沧海》中描绘草木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情趣的句子:

______,______。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谪迁之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答案】

(1).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2)夜阑卧听风吹雨(3).(3)却话巴山夜雨时(4).(4)便引诗情到碧霄(5).(5)树木丛生,(6).百草丰茂(7).(6)海日生残夜,(8).江春入旧年(9).(7)杨花落尽子规啼,(10).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析】试题分析:

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的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

1.2.3.4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

5.6.7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然后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

小题2注意“阑”的写法。

小题4注意“霄”的写法。

小题5注意“茂”的写法。

小题7注意“啼、溪”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

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9.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8.C9.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解析】

8.试题分析: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故C项错误。

9.试题分析:

抓住诗句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想像其景象,运用修辞手法从形、声、色多个角度去描写,多使用形容词,突出景物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10.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太丘舍去(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

(3)歆废书出观(______)

(4)宁读书如故(______)

11.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和管宁分别是怎样的人?

元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甲乙两个故事中,你分别得到哪些启示?

(每个故事至少一条)

【答案】10.

(1).①离开

(2).②同“否”(3).③放下(4).④原来11.C

12.

(1).

(1)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

(2)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13.

(1).从元方对友人的回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或 从“元方入门不顾”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方正正直之人。

(2).从管宁与华歆锄地时发现了金子和豪车经过门前两个人的态度,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14.甲文中从友人的角度,知错就改,讲诚信,讲礼貌。

从陈元方的角度,做人要明白事理。

从陈太丘的角度,要言而有信。

从乙文中得到的启示:

淡泊名利。

(每个故事至少一条)

【解析】

10.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去”:

离开。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不”是通假字,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1.试题分析:

A项应为:

期/日中B项应为对子/骂父C项正确。

D项应为故人/至暮不来

【点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12.试题分析: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期”“委”“去”“子”“友”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

13.试题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章内容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或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进行分析。

【甲】文中对通过分析远方的语言“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可分析出元方聪明机智的孩子,从动作描写“入门不顾”可分析出元方是一个正直、率性的孩子。

【乙】文中,通过二人表现的对比分析,管宁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14.试题分析:

关于文中的启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甲】文可以从元芳的角度,也可以从友人的角度。

【乙】文,可以从管宁的角度,也可从华歆的角度。

注意要求:

每个故事至少一条。

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怀念

①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5.结合文章主旨,说说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是什么。

16.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17.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18.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19.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

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20.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

为什么?

【答案】15.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6.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17.第一处:

“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

“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答出任意一处即可)

18.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了“我”遭受厄运后自暴自弃,母亲心疼“我”,保护“我”,想方设法让我走出阴影和低谷,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19.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20.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15.试题分析:

本题明确要求“结合主旨”,本文的主旨是:

塑造了一位忍着肝病的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的形象,歌颂了母爱的崇高伟大。

通过“看花”能把自己与母亲的点滴展现出来。

在“看花”的过程中,体现的伟大的母爱。

在“看花”的过程中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16.试题分析:

理解“悄悄地”作用,要结合语境分析,上文提到“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当一切恢复沉寂”,母亲知道这个时候儿子需要安慰,从母亲的心理角度分析,她想安慰自己的儿子,她能理解儿子的内心的苦楚。

同时她也会因儿子的遭遇而难过。

故运用“悄悄地”一词能够体现出母亲一系列的内心活动。

17.试题分析:

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插叙的理解,其作用为: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等。

结合“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也体现了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18.试题分析:

加点的动词“扑”和“挡”,所以要从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

要求学生识记答题格式:

动作(行动)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

在这里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母亲想保护我,想方设法让我走出阴影和低谷。

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19.试题分析:

此题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上文语境分析: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说明他已经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已经能和妹妹“好好儿活”。

故他已懂得。

20.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秋天”在本文中是故事发生的背景,“看菊花”的时令也是秋天,同时母亲也是在“秋天”去世的。

故不能去掉。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

(1)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①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

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②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

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

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③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做过仔细观察。

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

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

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④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

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

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

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⑤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

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

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⑥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

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的得宠。

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⑦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竟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

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

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21.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

请分点简要分析。

22.下面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对于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24.结合全文,说说山坡墙角的蒲公英给你的人生什么启示。

【答案】21.写蒲公英不择地势,历经磨难仍旺盛生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写蒲公英为避开践踏和伤害,卧石而生,伏地而长,表现出隐忍和有度伸曲的生存智慧;通过与牡丹、桃花、海棠的美艳得宠对比,再现出朴实无华,甘于寂寞的品质。

22.

(1).①通过“洁白如雪”“轻盈如羽”“小伞”等比喻,从颜色、形态、形状等方面写出了蒲公英果实的特征,表现富有诗意般的可爱。

(2).②将蒲公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的自我束缚。

胸襟狭窄的心态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23.①与后面写的卑微的蒲公英形成对比,衬托出生长在墙角。

缝隙中的蒲公英的生命内涵;②用以说明同种类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