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1624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docx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docx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义务支教总结

心系山区征途虽远亦近

情融支教梦想点石成金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心之旅”义务支教小分队报告

带队老师:

谭俊超

参加学生:

赵强韩慧娟郝玉华范艳妍高文娟王品王楠吴战磊徐飞

为响应团组织的号召,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大学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分团委组建了“心之旅”义务支教小分队,奔赴平顶山地区汝州市大峪乡班庄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义务支教活动。

通过实际行动,给山里的孩子带去新的知识、新的理念,使他们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的同时,也让我们通过实践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大峪乡位于平顶山地区汝州市东北29公里处的深山区,属嵩山余脉,平均海拔约700余米。

抗战期间,皮定钧、王树声等曾率部在此坚持抗日,是革命老区,河南省定贫困乡。

班庄小学位于市大峪乡北部,与登封、禹州相邻,地处深山区。

学校设有一至五年级,5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10多人,教师8人。

教师平均年龄45岁。

该校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副科均未开设。

其教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除了有几个篮球和足球,没有其他的教学仪器和体育器材。

启程篇——行难路远

7月17日早上6点半,全副武装的队员们便在系分团委副书记谭俊超老师的带领下,坐上了开往平顶山汝州的大巴。

车还未开出郑州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全体队员高涨的热情。

经过八个小时的风雨颠簸,终于在下午两点左右到达了支教目的地——大峪乡班庄小学。

沿着盘旋泥泞的山路,穿过斑驳的校门,狭小的校园、破旧的教学楼和满地的水洼映入我们的眼帘。

脱去鞋袜、垫砖铺路、搬运行李,一阵忙碌后,大家终于顺利通过了汪洋般的校园。

孙昌亮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了各个年级的教室,介绍了学校的相关情况。

简单的午饭过后,谭老师和我们全体队员同孙校长进行了亲密地交流。

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当地的素质教育难以推行,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课程安排做了相应的调整,以体、音、美为主,语、数、外为辅。

稍作安顿后,我们9名队员兵分两路,一部分留下整理宿舍,排出校园积水,另一部分随校长下山补购物品。

入夜后,这所孤零零坐落在半山腰的学校就显得格外冷清。

寂静的校园、黑夜中的深山,让大家不免有些害怕,队员们相互鼓励、打气,开始了紧张的备课,迎接第二天的开课。

7月18日早上天刚亮,窗外孩子们的吵闹声便把大家的困意瞬间驱散,队员们匆匆起床,随意吃些东西便迅速进入岗位。

大约八点钟,各班负责人分别进入教室与孩子们相互认识,登记家庭情况,站在讲台上的队员一下子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些家长也撑着伞挤在了门口,他们看到我们出来很是激动,几位家长丢下手中的伞,紧紧的握住我们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

“恁都是大学生,大老远跑来给孩子们上课不容易,孩子们有啥不懂事的地方也请恁多担待,真是谢谢恁了。

”家长的话让初到的我们感到了更大的压力,但当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纯净的笑脸,所有的担心和压力都变成了更大的决心:

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教好这些热情纯朴的孩子,不能辜负家长们的期望……随后队员们带领学生打扫教室卫生。

课间操的时候举行了简单的开学典礼,听着孙校长简洁有力的讲话,看着孩子们清亮热烈的眼神,队员们备受激励。

至此,为期14天的支教生活便在我们的热切期盼中正式开始了。

教学篇——慎思勤勉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我们,有点紧张,担心讲不好,但大家很快稳定了情绪。

眼前的孩子们有的活跃,有的沉默,他们或调皮或乖巧的样子让我们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重大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大家在心里默默的为自己加油,一定要让这些淳朴的孩子在短暂的两周内,收获更多有用的知识。

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队员们刚进教室,孩子们主动站起来喊道“起立,老师好!

”,看到这些可爱懂事的孩子,我们深受感动。

小朋友们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时期,为了能给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飞出阻隔的大山,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美术课上,我们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为主。

第一节课让他们以“我的家”为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幅画。

这群纯真可爱的小朋友大胆地依着想象涂鸦。

看着他们交上来的作业,感受着他们纯真的梦想,大家似乎真正明白了此行的意义。

之后的美术课上,小朋友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甚至午休时还在教室里画画。

有时值班队员去教室巡视,他们总会兴奋地拉着我们的手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激动地讲着他们画里的世界,有的孩子还把他们的作品送给我们。

他们学会了听音乐画画,看到他们根据美妙音乐画出的充满童真色彩的美术作品,大家都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他们还学会了制作点缀着绿豆、小麦、玉米、大米等的蜡笔画;用树叶设计小动物,设计书签、班标……他们用大山里的花草树木做出一件件五颜六色、千奇百怪的手工艺品,抒发着对大山的热爱,对未来的渴望。

舞蹈课上,起初孩子们总是露出既兴奋又害羞的神情,他们总是很积极认真地学习舞蹈老师教的动作,但让他们单独在大家面前表演时,敢于主动表演的人却寥寥无几。

后来通过队员对孩子们的鼓励,他们竟抢着上去表现自己。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队员们一次又一次被他们获得知识的迫切愿望所感动。

课下经常有学生主动找我们规范他们所学的动作,每当听到他们那羞涩的声音“老师,可不可以再教教我们啊”,大家就觉得再热再苦也不算什么。

孩子们,你们可知当你们露出满足的笑容的那一刻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啊!

当然也会有调皮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做些鬼脸或怪动作影响纪律,但是经过队员们耐心地讲道理,他们就会乖乖地安静下来学习,这时总会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知道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打从心眼里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

最后一节舞蹈课,孩子们都特别乖,原先班上比较调皮的孩子也都很安静。

在队员准备解散队伍下课时,突然有个学生说:

“老师,我们有礼物送给你”。

然后,他们集体跳起了上课所学的舞蹈,那是我们看到的最美的舞蹈。

故事课上,孩子们瞪大眼睛、托着腮帮,认真聆听队员们声情并茂的讲述;书法课上,大家则有板有眼地握笔端坐、练习笔画、描摹字帖,在大家手把手地悉心指导下快速进步;到了空旷的操场,孩子们便前呼后拥追着篮球、足球飞跑,全然不像之前那群一本正经跟着队员学散打的“高手”……校园内外时时回荡着孩子们纯真的欢声笑语,看着他们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我们也感到特别开心。

在最后一堂课上,我们让孩子们谈到了他们的理想:

有的想当飞行员,飞出大山,翱翔在祖国广阔的蓝天上;有的想当雕刻家,将大山里的石头设计成最美的雕塑;有的想当歌唱家,用悠扬的歌声唱出家乡的美……看着孩子们天真快乐的样子,一种单纯美好的幸福感紧紧将我们包裹。

最后,队员们和孩子们一块唱起了《隐形的翅膀》,“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素质教育的魅力,通过队员们寓教于乐的教学,孩子们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兴趣。

走出大山的迫切愿望让孩子们原本黯淡的前途一下子明亮起来,队员们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相信一定会收获遍地金黄的秋天!

生活篇——苦辣酸甜

由于学校孤零零的立在半山腰,周围被许多大山环绕着,交通很不便利,这里五天一次的集市就成了我们唯一的购物渠道。

土豆、洋葱这些可以存放时间长的食物也成了我们首要的选择。

有时我们就会调侃道:

“我们今天是吃土豆炒洋葱呢,还是洋葱炒土豆?

”,但不便的交通让土豆和洋葱都变成奢望,没菜的时候,我们创造性地发明了“爆炒馍片”,甚至马齿苋、玉米菜这些野菜也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肴”。

每天孙校长都会来学校给我们带些馒头,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带一些豆角、黄瓜等新鲜蔬菜,校长细致入微的关爱使队员们倍感家的温馨,尽最大努力教好孩子们便成为回报的唯一方式。

然而天公不作美,初到的那天夜晚,暴雨冲断了与外界水源连接的水管,“断水危机”来的毫无预兆,由于水道要几天才能修好,大家理所当然地想到了学校旁边山沟里的那条河,于是便拿着锅碗瓢盆下河取水,但是河里的水不能长期饮用。

寻找水源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三个男生身上,在村民的帮助下他们抬着一桶水深一脚浅一脚地从山上往下运。

后来几天,有的学生还主动去下面的村子为我们抬水,看着他们走那么远的山路颤巍巍的抬一大桶水,我们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只有端起相机拍下这个感动的瞬间。

饮水做饭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余下日子里大家做饭喝水便到村民家里抬水,洗衣服洗头就下到河谷里。

虽然每天都要跑到河里去洗刷,但是队员们一路上有说有笑,大家在一起的日子就不觉得苦了。

男生宿舍里只有一张床,所以有一人必须睡在长椅上。

六个女生就挤在一个房间。

由于天气比较潮湿,处处滋生的蚊虫让我们苦不堪言,但队员们依然强忍痒痛,乐观的面对每天的教学生活。

反复无常的天气让大家一时难以适应,加上昼夜温差较大,有的队员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病症,但大家相互关心,彼此鼓励,用队友间的真情弥补了药物的不足,在团结协作中克服种种困难,让支教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感受苦中作乐的同时,孩子们的热情也时刻感动着队员们。

他们常常给我们带来桃子、李子、核桃等好吃的果子,还有饼干、蔬菜甚至水,都说是爸妈让带的。

虽然只是一些山果和家常菜,但这不仅仅是对我们的支持,更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他们的盛情,他们的善良,他们的淳朴,一句“老师,反正恁得收下”让我们的一再拒绝变得很牵强,接受就成了我们不得不做的选择。

7月20日下午,队员们在几个孩子的带领下去参观大峪乡豫西抗日纪念馆。

雨后的山路泥泞,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前进的脚步。

馆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详细讲解了当年豫西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进入纪念馆,看着那一件件锈迹斑斑的陈列品,我们心中不禁浮现出抗日英雄英勇奋战的情景,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离开这里时我们和馆长留影纪念,在回学校的路上,碰到了许多在外乘凉的村民,他们热情地招呼大家去家里吃饭,与队员们亲切地交谈,并一再地表达对我们的感谢,这让队员们心里暖暖的。

7月24日,大家迎来了支教生活的第一个周末。

我们决定进行一次素质拓展。

周日早上,在孙校长带领下,我们去爬大红寨山。

虽然大红寨山海拔不足1150米,但这里没有被开发过,浓密的树林和遍生的枝蔓几乎遮住了上山的一切路径。

孙校长带着我们在灌木丛中绕来绕去,摸索着找路,像迷失了方向,怎么也走不出去。

大家无奈的同时却又感到很刺激,一个个寻了个树枝做拐杖拨开眼前的枝枝叶叶,树叶上的虫子咬伤了腿,身旁的枝蔓划伤了胳膊,但大家都没有惧怕,而是跟着校长继续地探索,仿佛在接受一项挑战。

后来总算找到了正确的路,穿越了不见天日的山林,还喝到了甘甜的山泉。

在近山顶时我们意外碰到了一个75岁的老奶奶,看到她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的吃惊,一个劲儿的感慨:

“75岁啊!

这么高的山……”校长告诉我们,老奶奶几乎每天都和村里人一块上山放牛。

我们不禁在心底腾起对老奶奶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为自己登山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感到惭愧。

老奶奶的出现激励了大家爬到山顶的信心,队员们一扫疲惫,向山顶继续进发。

在山顶我们看到了厚厚的云层,云雾飘渺间大家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览众山小”的英雄气概油然而生,睥睨天下的伟岸把登山途中的所有不愉快一扫而空。

我们一个个兴奋地对着周围的群山大声呐喊,享受着居高临下的成就感。

调查篇——情系山间

为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教育状况,在进一步扩大成果的同时丰富实践生活,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教育现状等情况积极展开了走访、调查,为此次支教活动抹上绚丽的一笔。

通过和当地教师、学生及村民的沟通交流,我们了解到一些问题:

一、硬件方面:

学校规模小,教学设备简陋

第一次走进班庄小学的时候,眼前狭小的校园、破旧的教室、简陋的布置和城市里的学校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里没有微机室,也没有图书馆,只有极少的体育器材——一两个篮球和足球,孩子们只有在课余时间在操场——门前的一片空地上玩耍一下。

近两年,当地的教育局为班庄小学配置了用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里仅有一台电脑和一台电视机。

但据校长介绍,学校老师水平有限,这个多媒体教室并没有很好的被利用起来。

由于教育经费紧张,其他的很多需求同样无法得到满足。

当地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村落之间相隔较远,而附近只有班庄小学一个学校。

有的学生要走很远的山路去上学,路途的遥远和山路的崎岖成了孩子们上学的沉重负担。

有的甚至过河才能到学校。

正常天气还好,一旦碰到雨雪天气,通向学校的道路很容易被阻断,尤其是多雨的夏季,道路被洪水淹没的现象更是频繁。

想学而无法学,想来却不能来,这让这里的家长和孩子们颇为苦恼,也给孩子们接受教育带来了许多不便。

二、软件方面:

师资力量薄弱、家长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据孙校长介绍班庄小学任课教师共有8人,平均年龄45岁,这里已有七、八年没换过老师。

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教学理念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也很少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工作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通过走访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条件的限制,这里的村民几乎只有下煤矿这一条赚钱途径。

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生活贫困,却很少想过改变,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孩子们缺少积极、正确的引导,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漠视子女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读完初中就可以了,甚至有些认为小学毕业就可以留在家里帮忙,太高的学历没什么用,而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又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有些家长尽管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但受家庭条件的影响,他们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资也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供不起一个高中生的情况很是普遍。

因为这种种原因,孩子们辍学似乎成了一种必然。

在走访一个叫“乱石扒”的村子时,我们在学生的带领下走了很远的山路才到。

调查过程不太顺利,而回来后大家的心情也异常的沉重。

那里的家长几乎不关心学校、老师的情况,也没想过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部分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甚至有很多初中没毕业就不上了,只有少部分家庭条件好些的送学生去城里上了高中,而这只是个别的例子。

每当我们走访到一家时,总会被很多的孩子围着,而他们的命运几乎都是相似的:

糊里糊涂地上了小学、初中,然后出去打个小工,结婚生子,继续父辈的命运。

可悲的不是这些,而是他们安于这种现状,没有想过要改变的心态。

当问到一个年龄大些的男孩,问他想过自己要上大学,做过大学梦没,他竟很干脆的回答没有。

看着他高高的个子,帅气的脸庞,我们心里感到很难过,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去鼓励他。

我们心里想,他也许可以走出大山,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从“乱石扒”走访回来,队员们商定:

在剩下的几天一定要和孩子们多交流,多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要尽所能对他们的思想有更大的触动。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漠视也许不单纯是他们的原因,而是更多人的问题……希望社会上所有关爱孩子、关心教育的人能携起手来,团结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改变山区孩子受教育难的现状。

三、素质教育实行举步维艰

受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教师们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地教育机构也把学生主要课程的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

班庄小学只开设有语、数、英三门课程,其中英语也只是孙校长通过远程教育中的视频一边学习一边教给孩子,教学缺乏互动,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发音不准确,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知识面狭窄、教育观念滞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下,班庄小学的素质教育推行却举步维艰。

即使是四、五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课外知识也很薄弱,很少有课外读物。

在上美术课、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孩子对于画画几乎没有任何基础,唱歌的水平也和低年级的学生相差无几。

当地学生及家长都希望学校能开些体、音、美类的课程,让孩子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积极进行探讨总结,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大家努力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实况对走访家庭和当地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善教学设备,扩大教学规模

改善教学设备,扩大教学规模,就需要从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有了足够的教育资金,就能购置必需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等。

除政府拨款外,还可通过社会捐助、村民集资等方式筹措资金更新教学设备,使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迈进更高的层次,从而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孩子们只有在好的教学条件下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二、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以保证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扩充。

鉴于当地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我们建议可考虑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服务的力量,通过某些组织定期安排志愿者下乡义务支教,扩充学校师资力量。

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还需各方面的长期努力。

但当务之急,应首先提高当地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地政府可安排他们经常性地参加培训,通过培训,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完善,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有所提高,从而使教育观念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然后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家访等方式,多和家长沟通、交流,以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从而使当地的整体教育观念达到质的改变。

另外,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孩子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因为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

老师要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对家庭条件较困难孩子的基本情况多进行了解,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接触交流,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加以纠正和鼓励。

老师对孩子们的指导和鼓励将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

针对学校现状,应首先提高学校老师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可通过专门的培训或自我学习来提高,从而带动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应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

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课时,开展多种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比如:

观看爱国主义或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举行百科知识小竞赛、绘画或书法比赛等,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这些建议,得到了学校老师和村民的普遍认同。

但这些建议的真正实现仅仅依靠班庄小学和当地群众的力量还难以完全实现,这需要我们社会各界更多人的帮助。

离别篇——难说再见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而在短暂时间里的快乐和情意,却是那么的真切。

当离别来临,不舍和感动让我们不知该如何面对。

不断有孩子来问我们离开的时间。

我们都明白,这是纯真孩子们的担心,他们害怕一直关心、爱护着自己的老师们在他们熟睡的时候悄然离开……我们也在忙碌的准备着最后的汇报演出,想用无尽的忙碌冲淡离别带来的伤感,但是当面对着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时,心里还是隐隐作痛。

根据安排,7月31日上午举行汇报演出。

不管是我们,还是同学们都明白演出结束意味着什么……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大家演出的心情。

相反,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最后一次的演出更加完美。

看着孩子们有板有眼地唱歌、朗诵、跳舞,队员们感受到了日常教学的显著成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最后告别发言时,队员们抑制不住心头的伤感,泪水一次次滑眶而出。

“老师,我们舍不得你走!

”、“老师,明年你们一定要再来!

”、“老师,我会想你们的!

”、“老师,你要说话算话,一定要再联系我”、“谢谢老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以后你看到这些礼物,就能想到我们对你的祝福和思念。

”、“老师,我们会给你打电话的”……孩子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一个个哭成了泪人。

浓浓的感动和掩饰很久的伤感一下子化作眼泪迸发出来,和孩子们紧紧拥在一起,互诉着不舍与留恋……最后,孩子们纷纷在队员们的衣服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想给即将离去的我们留下最后一份记忆。

14天的风雨历程,14天的同舟共济,14天的酸甜苦辣,14天的平凡而简单的生活,我们不会忘记和他们一起聊天时的开心,不会忘记和他们一起玩耍时的无拘无束,不会忘记和他们一起上课时的兴奋,不会忘记离别时压抑不住的泪水……

难说再见,对于班庄,我们只是这个村子的过客,在这里只留下两周的身影,对于我们的人生,这里却是永不褪色的记忆,是14天的酸甜苦辣酿出的美酒,经久弥香。

大家一遍遍看着窗外的景色,把深深的眷恋和美好的祝福留给这个自己洒下汗水的地方。

感悟篇——爱心相传

在两周的支教生活中,每次去村里走访,村民们都会主动迎上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家里坐坐。

每次走访离开的时候,总会有一大群孩子送我们到好远,树木早已遮住视线,但依旧能清晰地听见他们的呼喊,当时大家鼻子一酸就想落泪。

有一次,我们已经走出村子好远,突然听到有人喊老师,原来有两个孩子听说我们去村里却没见到我们,就匆匆赶到村口。

看到他们远远的挥着小手,大声的喊着老师,大家突然很想回去抱抱这群善良的孩子。

那些天每次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都会想起城里的孩子,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不是也如此的深刻……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志愿者深入到这里,给这些孩子们带来新的知识,带来新的理念,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这里的孩子,带给他们更多走出大山的机会,命运该对这些善良而热情的孩子更多的宠爱。

为期两周的义务支教,让队员们体验到了另一种生活,它继承了校园生活的平静和规律,却又饱含农村生活的艰辛和苦涩;它融入了社会生活的繁忙和乏味,却多了对现实的感悟和触动。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九名队员朝夕相处,用彼此的关心和信任谱写着“支教育人、历练自我”的青春乐章。

于偏僻的山村,我们带来外界的知识和改变现状的意识;于年少的孩童,我们带来梦想和积极上进的力量;于自己,那将是一份历久弥香的记忆和继续前行、助人为乐的动力!

在支教过程中养成的耐心和专注,在艰苦环境下培养的坚韧和团结,都会成为队员们今后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历经岁月的淘洗,如金子般熠熠发光。

同时,队员们也真切的感受到山区的贫困和群众观念的落后,这种贫困和落后在孩子们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通过认真思考、总结,大家一致表示要尽力让暑期下乡帮扶传承下去,给更多大学生参与“爱心相传”的机会,让他们在播撒爱心的同时不断拓展素质、提升自我。

队员们坚信,只要更多有志青年能怀着赤诚之心深入偏远山区,积极致力于义务支教,就能对改善农村教育现状带来量的改变,从而达到质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