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1176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x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x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动分析

对中国1985—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如附表1。

为了便于分析降低数据数量级,进而对原有数据都取对数。

用y表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用x表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y1,x1分别为取对数后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文中的估计结果由Eviews5.0输出。

一、长期均衡分析

(一)序列线性关系检验

原有序列时序图

取对数后的序列时序图

原有序列散点图

取对数后序列散点图

从上述时序图和散点图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取对数后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下面对取对数后的序列进行分析。

(二)对对数序列进行ADF检验

表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statistic

-1.049393

 0.7100

Testcriticalvalues:

1%level

-3.886751

5%level

-3.052169

10%level

-2.666593

表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statistic

-1.941651

 0.3068

Testcriticalvalues:

1%level

-3.920350

5%level

-3.065585

10%level

-2.673459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进行ADF检验的结果表明取对数后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二者都为非平稳序列。

由于多元序列的建模前面要求序列必须平稳才能进行建立动态回归模型,进而取对数后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序列不能建模,需要进行协整检验,如果存在协整关系即可进行建模,下面对两个序列进行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

对数消费支出2阶差分的ADF检验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statistic

-3.790603

 0.0011

Testcriticalvalues:

1%level

-2.754993

5%level

-1.970978

10%level

-1.603693

对数可支配收入2阶差分的ADFj检验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statistic

-3.480370

 0.0018

Testcriticalvalues:

1%level

-2.717511

5%level

-1.964418

10%level

-1.605603

从对数消费支出2阶差分的ADF检验和对数可支配收入2阶差分的ADF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2阶差分后序列都是平稳的,两个序列都是2阶单整,说明原有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下面进行协整检验。

(三)构建模型

(1)构造回归模型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参数估计值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P=0.000<0.05,拒绝原假设,说明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有效的,并且R2=0.999332,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则构造出回归模型如下:

y1=-0.357732+1.069827x1+εt

表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357732

0.052374

-6.830319

0.0000

X1

1.069827

0.006706

159.5251

0.0000

R-squared

0.999332

    Meandependentvar

7.960369

AdjustedR-squared

0.999293

    S.D.dependentvar

0.805856

S.E.ofregression

0.021425

    Akaikeinfocriterion

-4.749221

Sumsquaredresid

0.007803

    Schwarzcriterion

-4.649807

Loglikelihood

47.11760

    F-statistic

25448.25

Durbin-Watsonstat

1.727920

    Prob(F-statistic)

0.000000

(2)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

利用ADF对残差序列作单位根检验,三种类型的检验结果如下:

类型1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statistic

-3.597785

 0.0012

Testcriticalvalues:

1%level

-2.699769

5%level

-1.961409

10%level

-1.606610

类型2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statistic

-3.488806

 0.0210

Testcriticalvalues:

1%level

-3.857386

5%level

-3.040391

10%level

-2.660551

类型3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statistic

-3.387903

 0.0845

Testcriticalvalues:

1%level

-4.571559

5%level

-3.690814

10%level

-3.286909

由类型1和类型2可以看出P值都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需要说明的是三种类型中只要有一种类型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即可说明序列是平稳的。

)也就是说有95%的把握认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序列和人均消费支出对数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可以构建如下动态回归模型:

y1=-0.357732+1.069827x1+εt

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模型显著成立,参数显著非零,残差序列{εt}为白噪声序列。

(四)结论

上述分析说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序列和人均消费支出对数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所以可以建立动态回归模型准确地拟合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个协整回归模型反映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序列和人均消费支出对数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二、短期波动分析(ECM模型)

对中国1985—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序列与人均消费支出对数序列进行分析,构造ECM模型。

在前面已经通过EG检验证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序列和人均消费支出对数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

y1=-0.357732+1.069827x1+εt

这个协整回归模型反映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序列和人均消费支出对数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为了研究人均消费支出的短期波动性,利用差分序列y2,x2和前期误差序列ECMt-1构建ECM模型:

y2=β0x2+β1ECMt-1+εt

用最小二乘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参数估计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β0和β1的参数检验对应的P值都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说明参数是显著的,R2=0.998139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从而构建出ECM模型如下:

y2=1.023873x2+0.953422ECMt-1+εt

参数检验结果表明收入的当期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当期波动有显著的影响,上期的误差对当期波动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而且从回归系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可支配收入的当期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当期波动调整幅度很大,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支出就会增加1.023873元,同样上期误差对西欧啊发支出的当期波动幅度也很大,单位调整比例为0.953422。

表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X2

1.023873

0.001060

965.7461

0.0000

ECMt-1

0.953422

0.396302

2.405794

0.0286

R-squared

0.998139

    Meandependentvar

7.900137

AdjustedR-squared

0.998023

    S.D.dependentvar

0.783977

S.E.ofregression

0.034859

    Akaikeinfocriterion

-3.770571

Sumsquaredresid

0.019442

    Schwarzcriterion

-3.671641

Loglikelihood

35.93514

    Durbin-Watsonstat

0.037805

 

附表1

中国1985—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数据

年份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消费支出

1985

739.1

673.2

1986

899.6

798.96

1987

1002.2

884.4

1988

1181.4

1103.98

1989

1375.7

1210.95

1990

1510.2

1278.89

1991

1700.6

1453.81

1992

2026.6

1671.73

1993

2577.4

2110.81

1994

3496.2

2851.34

1995

4283

3537.57

1996

4838.9

3919.47

1997

5160.3

4185.64

1998

5425.1

4331.61

1999

5854

4614.91

2000

6280

4998

2001

6859.6

5309.01

2002

7702.8

6029.88

2003

8472.2

6510.94

姜堰区南苑学校学情调查七年级语文试题

(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亲爱的同学,在你刚跨入中学大门的同时,你就已经开始了你的新的学习之旅。

在一个多月的语文学习的旅程中,你一定收获颇丰!

想与同学们一同分享你的喜悦么?

那就请你细心地想,认真地做,展示出你的聪明才智吧!

我们祈盼你的佳绩!

请注意:

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老师,一个亲切的称呼。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是他们引领我们chángyáng()于知识的百花园中。

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放飞梦想的翅膀,勤奋学习,坚守信念,学会担当,力争做一个优秀的南苑人,为我们的明天添上xuànlì()的色彩。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们曾经读过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春”。

B.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C.你能告诉我这道题目该怎样解答吗?

D.这个小姑娘,十二、三岁光景,真可爱。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们姜堰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他们家的小百货店出售肥皂、牙膏和日用品等。

C.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非要下苦功夫不可。

D.能否做到遇到老师就主动打招呼,是衡量一位学生文明素质高的一个重要标准。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些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有毒奶粉,造成了让人危言耸听的危害,乳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想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取得应有的成就。

D.李成龙采用

偷袭的办法,打敌人个措手不及,硬拼损失太大了。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每空1分)

①东隅已逝,。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

④青女素娥俱耐冷,。

⑤,骚人搁笔费评章。

⑥,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冰心《母亲》)

⑦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冰心《寄母亲》

⑧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

”冰心《嫩绿的芽儿》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9分)

学校举行“我爱文学吧”系列语文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

创作空间]请你围绕主题,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富有文采的宣传语。

(2分)

【答】

【活动二:

口语交际】近期学校想请《草房子》的作者曹文轩前来为大家进行一次文学方面的讲座,你作为学生会文艺部的一员,学校委派你去邀请他。

见面后你会说:

(4分)

【活动三:

现状调查】七年级1班组织一次名著阅读情况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请分析调查结果,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下表中反映的情况。

(3分)

项目

人数

阅读情况

怎样阅读

经常

偶尔

从不

测览

抄词句

作批注

写摘要

写心得

不做笔记

50

26

16

8

13

ll

2

2

1

13

请分析调查结果,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上表中反映出的情况。

[答]

二、阅读理解(共63分)

(一)阅读雷震(宋)的《村晚》,完成第7题。

(6分)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

池塘。

②寒漪:

水上波纹。

③腔:

曲调。

7.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1分)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3分)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2题。

(14分)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自度其足()

(2)置之其坐()

(3)遂不得履()(4)遽契其舟()

9.下列句中“而”与其他三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而置之其坐B.拔山倒树而来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D.过书舍而泣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幼时记趣》)

译文:

12.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分)

(三)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3—15题。

(10分)

①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③记得一次教辛

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④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⑤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⑥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⑦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⑧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⑨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⑩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⑾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⑿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⒀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回忆的往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种感情迅速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句中“传染”一次能否改为“传遍”,为什么?

(4分)

15.两位国文老师的上课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9分)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

习起来很吃力。

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

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你真聪明。

”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

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

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

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

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

“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

“什么?

”他笑笑:

“我的作文。

”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6.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4分)

17.体会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4分)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18.赏析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4分)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19.文中的小男孩儿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4分)

20.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将它积累在下边的横线上,并且永远记住它。

3分

(五)阅读《卖豆浆的孩子》一文,完成21—25题。

(14分)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

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

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

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

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

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

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

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

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

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

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

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