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 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1090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0kV 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20kV 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20kV 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20kV 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20kV 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0kV 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docx

《220kV 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0kV 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0kV 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docx

220kV凤凰钢厂线路工程地质报告

编号:

537-S3007C-A0101-02

220kV宣威凤凰钢铁有限公司线路工程

初步设计

第一卷第二册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曲靖东电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

审定:

XX

审核:

XX

校核:

XX

编写:

杨家安

 

岩土工程勘察报目录

220kV宣威凤凰钢铁有限公司线路工程1

1勘察任务要求1

1.1任务要求1

1.2勘察依据1

1.3勘测过程简述及完成工作量2

2工程简介2

2.1线路路径走向3

3.区域地质概况4

3.1区域自然地理概况4

3.2地层岩性4

3.3地质构造5

3.4区域构造稳定性6

3.5工程区域地震动参数7

4线路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7

4.1北方案(比较)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7

4.2南方案(推荐)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3

5不良地质作用22

6矿产资压覆及文物影响22

7结论与建议22

1勘察任务要求

1.1任务要求

(1)对线路沿线地形地貌进行勘察分析,评价进行地貌单元划分;

(2)收集相关区域地质资料、对工程区域地质进行调绘、复核、分析、评价区域地层、构造对线路工程的影响:

(3)收集区域附近地震地质资料、分析区域构造稳定,确定线路沿线场地地震动参数值,确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4)对沿线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覆盖层成因、物质组成、结构及厚度、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并评价其对线路工程的影响,划分沿线地质单元,评价各单元地质条件;

(5)查明沿线主要水文地质条件,初步查明地下水位分别情况、收集附近工程的地下水分析资料、评价地表水、地下水对线路工程的影响;

(6)初步查明沿线杆塔地基岩土构成情况,确定地基岩土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7)查明沿线主要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并评价其对沿线山体稳定性的影响;

(8)收集并核实沿线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历史文物分布情况,初步判断线路对矿产压覆情况及对历史文物的影响。

(9)提出本阶段勘察的结论及建议。

1.2勘察依据

根据:

220kV宣威凤凰钢铁有限公司线路工程,勘测设计合同。

本次勘察所依据的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5)《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6)《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5122-2000);

(7)《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

1.3勘测过程简述及完成工作量

收集有关本工程区域的地质资料,周围已建、在建工程的地质资料、上一阶段的地质勘测成果,参考50万分之一云南区域地质图及20万分之一威宁幅区域地质图,进行现场复核,收集了工程区域的有关地震、地质资料、分析工程区域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确定工程区地震动参数。

对沿线地质条件主要采用地表地质现象调查,及当地已实施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调查。

及对当地有经验的老百姓调查访问。

重点查清滑坡体、崩塌体、岩溶、山体稳定性及软弱地基的分布情况。

根据地层岩性及岩石风化程度,覆盖层成因、组成、地下水位,确定沿线山体稳定性、初步提出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等主要物理力学特性。

到宣威市国土资源局收集矿产资源分布资料。

了解线路矿产压覆情况,分段测量土壤电阻率测量。

我单位于2011年11月1日到2011年11月11日,对220kV平(川变电站)~凤(凰钢铁有限公司)供电线路工程,进行了野外初步勘测。

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沿线植被覆盖情况、历史文物、规划及自然保护区情况,与电气、结构专业人员一起、确定线路路径方案。

并对线路路径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成因、物质组成,分布及厚度,进行初步勘察,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工程简介

本工程区位于曲靖市宣威市境内,地处东经104°10′~104°15′,北纬26°16′~26°17′之间,根据科研阶段的论证结果,宣威凤凰钢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采用220kV供电,从220kV平川变接入,线路单回架设,导向截面2×400mm2经初步勘测,选择二个方案,北方案和南方案进行比较。

2.1线路路径走向

本阶段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植被情况、林地类型、矿产资源分布、交通运输条件、施工及运行维护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北方案和南方案进简述如下:

2.1.1北方案路径走向:

线路利用220kV平川变220kV出线侧由东向西的第四个间隔,向南偏东方向出线,在220kV虹~平I、II回线N80号终端塔东侧建终端塔,右转向南偏东方向距220kV虹~平I、II回线30~60m平行之走线,经J1、J2+1、J4+1逐渐右转向西偏南方向,(或尽量让开平川采石场,经J3+1转到J5+1从220kV虹~平I、II回线N78号大号侧下穿220kV虹~平I、II回线,经J6+1左转到至崔家公路边的凹地边J7+1,左转,再下穿220kV虹~平I、II回线,到J8+1右转),到崔家东北山脊,110kV平维I、II回线N5塔南侧的J9+1,右转向西北方向,距110kV平维I、II回线50~100m平行之走线,跨盘龙河及35kV瑞龙线,到岔河西侧山脊J11+1,左转向西方向走线到金路公司锌冶炼厂西上山脊,110kV平维I、II回线N12塔南侧J12+1,左转向西南方向,到养殖场东南山脊J14+1,右转向西方向,从110kV平维I、II回线N15与N16塔之间跨110kV平维I、II回线,到J15+1,再在110kV黄凤线N48塔附近跨110kV黄凤线,到宣威凤凰钢铁有限公司东南角JB12,右转向西北方向顺宣威凤凰钢铁有限公司东北边缘走线,到总降变电站东侧J13左转进入总降变电站。

北方案线路总长度约8.4km,曲折系数:

1.218。

2.1.2南方案路径走向:

线路利用220kV平川变220kV出线侧由东向西的第四个间隔,向南偏东方向出线,在的220kV虹~平I、II回线N80号终端塔东侧建终端塔,向南偏东方向走线,翻崔家梁子,经双洞边村东侧到双洞边村南侧山脊(J2),从砂场间空地穿过,右转向西南方向从大湾子村北侧山脊走线,到大湾子村西北山脊南端(J3),再右转,向西偏南方向到刘家西北山脊(J4),再右转向西北方向从崔家梁子山脊西南侧走线,让开平川采石场及砂场到崔家村南上山顶(J5),左转跨革香河,到黄家村北侧山脊(J5),让开黄家村,左转到营上村南侧山脊(J7-1),右转经营上村西上侧斜上东山大缓台,到营上村西北陡崖上山脊(J8),稍微右转向西北方向翻越东山山顶大缓台,在35kV福龙线N51与N52塔之间跨35kV福龙线,到陡坡顶山脊(J9),右转下山,在110kV黄凤线N47塔附近跨110kV黄凤线,到(J10)右转,从110kV平维I、II回线N16与N17塔之间跨110kV平维I、II回线,到(J11)左转到宣威凤凰钢铁有限公司东南角(JB12)。

右转向西北方向顺宣威凤凰钢铁有限公司东北边缘走线,到总降变电站东侧J13左转进入总降变电站。

南方案线路总长度约9.5km,曲折系数:

1.375。

详见:

《路径平面图》(537-S3007C-A0101-01)。

3.区域地质概况

3.1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本线路高程位于曲靖市宣威市内,测区地处云高原与贵州高原过度的斜坡地带,乌蒙山山脉的中部,区内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

乌蒙山是金沙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

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和滇东高原北部,呈北东~南西走向,系由断层抬升形成的年轻山地,大部分由上古生界的石灰岩组成,长250千米。

平均海拔约2080米。

山间多盆地和深切谷地。

喀斯特地貌发育,残丘峰林、溶蚀洼地、石灰岩溶蚀盆地、灰岩槽状谷地及溶洞、地下河等广布。

乌蒙山山系分两支从区内穿过,宣威坝子西北为西支,呈北东~南西走向,山岭海拔一般在2300~2400m之间,除黎山等少数地段高差较大外、多数地段山顶都有较齐的山峰线和较平缓的山顶面,相对高差多在200~300m之间,为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宣威坝子东南侧为东支,北段呈北东~南西走向,向南转为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山峰海拔多在2300~2500m之间,最高点是东山马鞍洞粱子滑石板,海拔2868m,河谷海拔在1900~2100之间,最低点在清水河与木冬河交汇处腊龙岔河,海拔920m,相对高差多在500~700m之间,两列山岭之间为一向南倾斜的高原,高差变化较小,发育一系列的小型盆地,工程区水系属珠江水系,珠江支流北盘江流域,区内主要河流为北盘江支流盘龙河。

河流由西南经宣威流向东北,到大屯村转向东南流,称革香河,至胡家地右转向东北,到普立东进入贵州,工程区西部的宣威坝子属高原山间断陷盆地,东侧平川变电站东东山一带构造溶蚀型、浅切割高原缓坡地貌。

3.2地层岩性

测区内地层极为发育,主要出露古生界泥盆系到二迭系地层,中生界三迭系及第四系。

主要为沉积岩,少数为火山喷出岩,工程区域附近出露的地层有: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g):

灰色含鲕状骨屑泥晶灰岩夹泥质灰岩,粉晶白云岩,呈西西南~东东北向的带状少量出露在宣威东南山区及东部的革香河左岸。

2)石炭系上统(C1):

灰白色石灰岩、生物灰岩夹石英砂岩、泥岩、白云岩、泥质灰岩,呈南北向转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出露在南部的老孝峰一带;石炭系中统(威宁组)(C2):

灰白色石灰岩、生物灰岩、鲕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呈西西南~东东北向的带状出露在南部的大水井~大凹唐一带;石炭系上统马平组(C3):

灰色、鲕状灰岩、骨屑灰岩夹硅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呈西西南~东东北向的带状出露在南部的大水井~大凹唐一带。

3)二迭系下统梁山组(P1l):

下部紫红、灰白色细~粗粒石英砂岩,上部灰黑色页岩、灰白色砂岩夹薄煤层.呈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出露在线路沿线的大湾子村北侧山脊的砂场一带、黄家村与营上村间一带。

4)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q):

灰白色泥晶骨屑灰岩夹白云岩,白云质斑块灰岩。

呈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出露在线路沿线的崔家梁子的大石岩、平川采石场、崔家村南侧山脊,营上村西北陡崖山脊一带。

5)二迭系下统矛口组(P1m):

灰白色白云质斑块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呈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出露在线路沿线的平川变电站~箐头上山脊~东山的仙人洞山一带。

6)二迭系上统玄武岩组(P2ß):

峨眉山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致密状、扮装玄武岩夹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质火山角砾岩等。

大面积处理在测区内,线路沿线呈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出露在仙人洞山东北侧陡坡中上地带~岔河西侧山坡一带。

7)二迭系上统宣威组(P22+3):

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粘土岩互层,夹煤层及菱铁岩。

出露在宣威北部、线路沿线呈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出露在仙人洞山东北侧陡坡中下地带~岔河西侧山脊及其西坡一带。

8)三迭系上下统飞仙关组(T11f):

上部暗紫色钙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下部浅灰绿色、黄绿色粉砂质页岩、粘土岩夹细砂质硅质岩,大面积出露在凤凰山工业园区级北部平缓地区。

9)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pal):

褐黄色、黄色粘土夹少量砂、卵、砾石块石、表层砂质粘土、局部有粉细砂层,或淤泥层,分布在宣威坝子低缓部位。

10)第四系残坡积层(Q4edl):

黄色、褐黄色粘土分布在灰岩表面低洼部位、粉砂质粘土、砂质粘土夹碎块石,广泛分布在砂岩、泥岩山脊和山坡上。

3.3地质构造

工程区属于杨子准地台的中北部部位,按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属扬子准地台(一级)中的滇东北拗褶带(二级)中部东侧,东川隆褶区(三级)的中部东侧。

东川隆褶区,西与康滇古隆起的小江断裂带相接,南为牛首山隆起区,北为昭通镇雄拗褶区。

四级构造单元分为:

西北、西部牛栏江一带为曲靖台褶束,中东部为宣威凹褶束,东南为羊场联合构造带,东南为沾益山字形构造体系东翼反射弧顶。

工程区域经历长期复杂的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相当复杂。

存在多种构造体系,处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沾益山字形构造体系及纬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各种构造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关系。

区内地质构造分为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和羊场联合构造,西部的牛栏江一带的曲靖台褶束,南北向断层发育、褶皱较少。

中东部的宣威凹褶束,构造复杂,断层、褶皱都发育。

东南为羊场联合构造,

主要断裂有:

1)从西部牛栏江一带呈南北向延伸的昭通-曲靖断裂带:

昭通-曲靖断裂连续性较差,呈多条近南北向断层展布,与北东向断裂的交切部位发育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的第四系下更新统中见明显构造变形,重力资料反映明显。

2)北东向从西北的西泽、马街、石垭口一线的扯卓河、海河河谷斜穿的寻甸-来宾铺断裂:

走向N30°E,倾向北西,地貌显示为侵蚀宽谷,航片上线性影像清晰,沿断裂分布有串珠状断层残山,破裂带宽数百米,发育角砾岩、碎裂岩及陡立带,断裂错断了新第三纪含泥炭粘土层。

其南西端与小江断裂带东支交汇的寻甸盆地。

3)从宣威城东缘通过的东山断裂:

长数十公里、北段为逆冲性质、南段正断层性质,并有若干平行的小断层伴存。

主要褶皱为:

来宾复向斜:

分布在宣威坝子北部的来宾周围,位于寻甸-来宾铺断裂与东山断裂之间,呈南宽北窄的三角状,为宽缓褶皱,核部东侧为三迭系下统,两翼地层为二迭系。

东山断裂东南为羊场一带为羊场联合构造,主要由羊场向斜组成、为一完整的弧形褶皱,向南凸起的弧顶在大松树附近,核部地层为侏罗纪地层,两翼为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地层组成,轴线走向为北东~南西向。

区内经历了长期的构造运动,各种构造体系共同存在,往往复合在一起,相互干扰、穿插、显得十分复杂,总体呈网状展布。

3.4区域构造稳定性

工程区属于杨子准地台的中东北部,滇中地区地壳运动频繁,经历了长期多次连续的构造运动,从大多数的主压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分析,南北向的挤压力较强,南北向的挤压力的不均匀,导致南北向的相对扭动,东侧相对向北、西侧相对西南,形成新华夏系的北北东构造,东西向的挤压力也较强,形成西部的小江断裂,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挤压力,在各个不同的地质时期内反复交替进行,造就多种构造体系,区内新生界盆地的存在,说明喜马拉雅山运动在本区主要表现为上升运动,新构造运动在本区尤为活跃,一方面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一方面表现为地震,小江大断裂具压扭性,有较强的活动性,是我国有名的南北向地震带,历史记载寻甸、嵩明、宜良一带多次发生地震,主要发生在小江断裂的两个分支断裂内。

 南北向的昭通-曲靖断裂带沿牛栏江河谷,从侧区西缘直插,其两个四级单元分界的寻甸-来宾铺断裂北东向斜穿测区。

昭通-曲靖断裂连续性较差,呈多条近南北向断层展布,与北东向断裂的交切部位发育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的第四系下更新统中见明显构造变形,重力资料反映明显。

寻甸-来宾铺断裂走向N30°E,倾向北西,地貌显示为侵蚀宽谷,航片上线性影像清晰,沿断裂分布有串珠状断层残山,破裂带宽数百米,发育角砾岩、碎裂岩及陡立带,断裂错断了新第三纪含泥炭粘土层。

其南西端与小江断裂带东支交汇的寻甸盆地,曾发生过1713年6.75级地震和1918年的5级地震,说明该断裂为一活动断裂。

1998年12月1日在宣威市龙潭乡打乌村一带发生5.1级地震,震中烈度Ⅶ度,地震的极震区处于两断裂的交汇处,两断裂是该次地震的控制性构造。

 宣威境内历史地震活动频度低、强度弱,自有地震记载(1488年)以来,几乎在原地(26.2°N,104.1°E)重复发生MS≥5.0地震4次[1],最大是1906年1月7日宣威5.5级(图2)。

3.5工程区域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的1:

4000000《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Tg=0.45S,其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应按Ⅶ度设防。

沿线地基土层多为残坡积、坡积及风化岩层,不存在饱和砂土及粉土液化及软土震陷等问题。

线路沿线多为山地。

沿线地基土类型多为中软~中硬土,基础多可置于基岩上,场地类别多为Ⅱ类。

4线路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特性等分为不同的地质单元,大体按地质单元分段简述如下:

4.1北方案(比较)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从220kV平川变电站到至崔家公路边的(J8+1)后谷槽段,长约1.36km:

地形地貌:

线路在220kV平川变电站南侧的崔家梁子上走线,沿线地形总体较缓,呈舒缓波状起伏,高差较小,多在100m内,岩溶较发育,小型溶沟、溶槽、溶蚀洼地、落水洞、负地形较发育,山脊宽缓,自然坡度多在10~25°间,沟谷多为溶蚀洼地,地形平缓,自然坡度多在5~15°间,局部形成溶蚀陡坎,为构造溶蚀型、中、低山、山顶平面、缓坡地貌。

覆盖层:

地表多为第四系残积层(Qed):

褐红色、黄色粘土夹少量碎块石层,土质稍松,厚度多在0~3m之间。

基岩:

普遍出露出露基岩为:

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q):

灰白色泥晶骨屑灰岩夹白云岩,白云质斑块灰岩。

岩溶较为发育。

工程地质条件:

沿线地形坡度较缓,自然山坡稳定,覆盖层为残积层,稍松,但厚度较小,普遍出露基岩,岩石溶蚀稍强烈,山脊地面发育小型溶沟、溶槽,沟谷多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由于岩溶发育,基岩面高低不平,低凹部位覆盖层下可能存在落水洞、溶蚀沟槽等,塔位的选择应尽量避免在地形低凹部位、土层较厚部位,在地形较高,基岩出露部位较佳,基础都可置于基岩上,承载力高,建议采用高低腿塔型、或高低基础,减少基面开挖量,基础形式采用独立混凝土台阶式基础,或斜柱型混凝土台阶式基础,施工时当基础开挖到设计高程时,如存在明显的不均匀现象:

若同一基的4个基础有的在基岩上,有的在土层上,需进行基础处理,将在土层上的基础挖深到基岩上,用块石混凝土回填到设计高程,再浇筑基础;同一个基础底面部分在基岩上、部分在土层上,需将土层部位挖深到基岩上,用块石混凝土回填到设计高程,再浇筑基础。

由于覆盖层结构较松散,建议覆盖层永久开挖边坡坡比在1:

0.8~1:

1.2之间;基岩永久开挖边坡坡比在1:

0.1~1:

0.3之间。

水文地质条件:

塔位选在山脊上,岩溶发育,地面汇水面积普遍较小,降雨地表径流较小,地形平缓,对地面的冲刷能力较弱,可不需考虑地表水的引排处理,地下水为覆盖层空隙水,和基岩溶隙、裂隙水,为弱碱性,对混凝土及基础钢筋的腐蚀性较微弱,岩溶发育、储水能力较差,地下水位较低,基础都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对基础影响极小。

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及钢筋的影响。

基础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岩石

风化程度

天然容重(g/cm3)

凝聚力

承载力

内摩擦角

永久开挖边坡坡比(坡高<10m)

c’(MPa)

R(Mpa)

°

泥晶骨屑灰岩夹白云岩,白云质斑块灰岩

2.0~2.65

0.5~0.7

1.5~3.0

30°~38°

1:

0.1~0.3

残积层

Q4el

1.45~1.8

0.002~0.02

0.18~0.23

15°~20°

1:

0.8~1.0

开挖难度:

山脊及山坡为坚土约占40%,松砂石约占00%,岩石约占60%。

矿产压覆:

部分灰岩可作为建筑砂石骨料,距线路较近有平川采石场、无法完全避让,需进行协商关停、或部分关停处理。

土壤电阻率:

受覆盖层厚度影响较大,当覆盖层厚度大于0.5m时稍低在300~600Ω·m之间。

建议接地装置采用:

5DT。

当覆盖层厚度小于0.3m时较高在1000~1500Ω·m之间,建议接地装置采用:

6DT、7DT。

2)从崔家公路边的(J8+1)后谷槽到盘龙河河谷段,长约2.4km:

地形地貌:

线路在220kV平川变电站东侧的箐头上山顶地带走线,沿线地形变化较大,山顶地带呈波状起伏,高差较小,多在100m内,岩溶较发育,小型溶沟、溶槽、溶蚀洼地、落水洞、负地形较发育,山脊宽缓,自然坡度多在10~25°间,沟谷多为溶蚀洼地,地形平缓,自然坡度多在5~15°间,局部形成溶蚀陡坎,盘龙河河谷切割较深,两岸山坡陡峻,自然坡度多大于30°间,陡崖发育,为构造溶蚀型、中、低山、山顶平面、缓坡地貌。

覆盖层:

地表多为第四系残积层(Qed):

褐红色、黄色粘土夹少量碎块石层,土质稍松,厚度多在0~3m之间。

基岩:

普遍出露出露基岩为:

矛口组(P1m):

灰白色白云质斑块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岩溶较为发育。

工程地质条件:

沿线地形坡度较缓,自然山坡稳定,覆盖层为残积层,稍松,但厚度较小,普遍出露基岩,岩石溶蚀稍强烈,山脊地面发育小型溶沟、溶槽,沟谷多溶蚀洼地和落水洞,基础都可置于基岩上,承载力高,建议采用高低腿塔型、或高低基础,减少基面开挖量,基础形式采用独立混凝土台阶式基础,或斜柱型混凝土台阶式基础,建议覆盖层永久开挖边坡坡比在1:

0.8~1:

1.2之间;基岩永久开挖边坡坡比在1:

0.1~1:

0.3之间。

水文地质条件:

塔位选在山脊上,岩溶发育,盘龙河河谷切割较深,降雨下渗强烈,地面汇水面积普遍较小,降雨地表径流较小,地形平缓,对地面的冲刷能力较弱,可不需考虑地表水的引排处理,地下水为覆盖层空隙水,和基岩溶隙、裂隙水,为弱碱性,对混凝土及基础钢筋的腐蚀性较微弱,岩溶发育、储水能力较差,地下水位较低,基础都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对基础影响极小。

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及钢筋的影响。

基础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岩石

风化程度

天然容重(g/cm3)

凝聚力

承载力

内摩擦角

永久开挖边坡坡比(坡高<10m)

c’(MPa)

R(Mpa)

°

白云质斑块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2.0~2.65

0.5~0.7

1.5~3.0

30°~38°

1:

0.1~0.3

残积层

Q4el

1.45~1.8

0.002~0.02

0.18~0.23

15°~20°

1:

0.8~1.0

开挖难度:

山脊及山坡为坚土约占20%,松砂石约占00%,岩石约占80%。

矿产压覆:

部分灰岩可作为建筑砂石骨料,距线路较近有龙口采石场,无法避让,需进行关停、或部分关停处理。

土壤电阻率:

受覆盖层厚度影响较大,当覆盖层厚度大于0.5m时稍低在1500~2000Ω·m之间。

建议接地装置采用:

6DT、7DT。

当覆盖层厚度小于0.3m时较高在2000~3000Ω·m之间,建议接地装置采用:

7DT。

或使用降阻剂处理。

3)从盘龙河河谷到(J11+1)山脊西侧小冲沟,长约0.75km段:

地形地貌:

线路经过岔河村西侧山脊,由于盘龙河切割较深,山脊东侧地形陡峻,山脊西侧沟谷切割较浅,地形较缓,山脊呈浑圆形,地形较缓,自然坡度多在10~20°间,两侧沟谷较发育,但切割较浅,脊谷高差较小多50m以内,地形较陡,自然坡度多在20~40°间,为构造侵蚀型、浅切割中山陡坡地貌。

覆盖层:

地表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

褐红色、紫红色粘土、粉质粘土夹较多碎块石,厚度多在0.5~2m。

基岩:

局部出露基岩为:

二迭系上统(P2ß):

峨眉山玄武岩夹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质火山角砾岩等

工程地质条件:

覆盖层厚度稍厚,结构稍密实,基岩节理极为发育,风化强烈,全风化层多呈碎块石夹粘土状,覆盖层下多为全风化层,全风化层厚度多在1.5~3m,地形陡峻部位为强风化层,基础可置于全风化层底部,承载力较高,建议尽量采用掏挖基础,保留表层岩土的原始结构,由于覆盖层及全风化层结构较松散,开挖边坡稳定性稍差,建议尽量采用高低塔腿或高低基础,减少开挖边坡高度,建议覆盖层永久开挖边坡坡比在1:

0.8~1: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