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69941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doc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doc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

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

李蕾蕾  来源:

《世界地理研究》2002(3)

摘 要:

本文从旅游的角度介入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研究。

介绍了工业遗产旅游的新观念,以鲁尔区自197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逆工业化过程为背景,探讨了在全面振兴和调整鲁尔区之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区域发展和形象转变过程中,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践,特别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之观念的起源、形成与接受过程、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等,提出了值得我国学术界和社会现实,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议题。

关键字:

鲁尔区;逆工业化;工业遗产旅游

1 引言

  德国鲁尔(Ruhr)区对于地理学界并不陌生,它甚至是我国中学地理课本的内容之一,在我国最新版的高中地理课本中,德国鲁尔区被写进“传统工业区”,同时也被特别地列为衰退的工业区行列[1]。

但是,在旅游界,德国鲁尔区几乎不为人知,即使在德国人心目中,“鲁尔”这个地名也从来不会与旅游、休闲有任何的关联。

的确,一个长期以煤炭开采和钢铁重工业的形象闻名于世的地方,是难以具有旅游吸引力、或被社会认知为旅游目的地的。

鲁尔长期以来除了工业,还是工业,鲁尔似乎与旅游无关。

但本文所要介绍、探讨和证明的是:

德国鲁尔区是一个深受经济全球化发展之影响、同时根置于西方普遍的传统工业之衰退历史和空间转型的典型区域,鲁尔面对逆工业化过程和区域衰退,显示出区域整治和更新、特别是逐渐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密切结合的空间实践过程,因此,是一个值得区域发展学、工业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以及旅游地理学等进行跨学科研究,并将对社会实践和学术探索有重要启发的案例。

2德国鲁尔区的形象变化:

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

  鲁尔区位于德国中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Nordrhein-Westfalen)省,面积达4432平方公里,著名的莱茵(Rhein)河的三条支流——鲁尔河、埃姆舍(Emscher)河、利帕(Lippe)河——从南到北依次横穿该区,鲁尔区本身并不是一个行政上和政治上独立的单元,但由于鲁尔区本身的独特性,自1920年以来,鲁尔区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区内各城市组成的协会性质的机构(SVR),也就是现在的区域管理委员会(KVR)的前身,负责区域性的发展事物。

1999年鲁尔区的人口为538万[2]。

  2.1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

  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有近200年的历史,早在1811年,埃森市就有了著名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

随后,蒂森公司、鲁尔煤矿公司等一批采矿和钢铁康采恩也在这一地区创建[3]。

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大规模煤矿开采和钢铁生产,逐渐使鲁尔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城镇积聚区,并形成了多特蒙德(Dortmund)、埃森(Essen)、杜伊斯堡(Duisburg)等著名的工业城市。

然而,在经历了约100多年的繁荣发展后,鲁尔区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出现经济衰落,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尤其突出,70年代后,逆工业化过程的趋势已十分明显(表1)。

到80年代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1987年鲁尔区达到15.1%的最高失业记录,大大超过8.1%的全国平均失业率[4]。

曾经在1950年代是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位的鲁尔区的埃姆舍(Emscher)地区,已经沦为德国西部问题最多、失业率最高的地区[5]。

表1德国及鲁尔区逆工业化过程

年份 1957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2000

A  153 133  10169   46 39  33  27  19  12*

B  123.2 115.5 110.991.1 75.9  69.264.0 54.6 41.6 25.9

  A表示德国煤矿的个数

  B表示德国鲁尔区的煤炭产量(百万吨)

  *在德国12个煤矿中鲁尔区的煤矿只剩下7个

  资料来源:

GesamtverbanddesDuetschenSteinkohlenbergbaus,SteinkohleJahresberricht[M].Essen:

Jahresbericht.2001.

  2.2逆工业化的影响与社会反应

  虽然逆工业化过程被认为是:

由于本地制造业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而导致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外迁、或转行的一系列工业衰退的浪潮[6,7]。

但是逆工业化过程的区域影响,却远远超出工业和地方经济的范畴。

由于大批劳动力的突然失业,导致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包括严重的失业问题、年轻劳动力的外迁、区域内人口下降、城市税收减少、内城衰落、工业污染得不到治理、城市的中心地位消失、区域形象恶化和吸引力下降等等[8]。

如何对待和处理大量废弃的工矿、旧厂房和庞大的工业空置建筑与设施,成为鲁尔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对此问题的社会反应通常有四种:

  

(1)彻底清除与毁灭。

由于倒闭和废弃的厂房和工矿被视为经济衰退的标志、是地方污点、甚至是地方耻辱,因此,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将这些肮脏、丑陋、粗笨和庞大的东西彻底毁灭,使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2)毁灭之后再新建。

通过毁灭和清除原来的旧厂房和废矿山,得到一些新的空地,并恢复前工业化时期的良好环境,从而可以发展和建设新设施和新产业。

  (3)回收再利用。

对于一些仍然有回收和利用价值的旧厂房和空置建筑,可以重新回收利用。

  (4)综合性开发战略。

摆脱了以往对工业废弃地和废弃厂房与设施的传统价值观,重新发现了工业废弃地的历史价值,将工业废弃地视为工业文化遗产,并和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

  然而,采用第4种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战略,特别是通过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来处理工业废弃地和传统工业区衰退问题,从而达到区域复兴的思路,在德国却经历了一个曲折和相当漫长的时间。

  3工业遗产旅游的追溯及其在德国鲁尔区的接受过程

  德国鲁尔区虽然在70年代末出现了严峻的逆工业化过程,但是,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并非首先产生于德国,而是产生于工业化最早、逆工业化也是最早的英国。

那么,究竟何为工业遗产旅游(Industrialheritagetourism)?

  3.1工业遗产旅游的起源和概念

  在西方,遗产旅游(heritagetourism)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说法,其含义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的旅游观光相当。

因此,工业遗产旅游在西方通常被当作流行的、广义的文化遗产旅游的一类,但它的理论来源却与工业考古学(industrialarchaeology)密切相关。

“工业考古学”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的英国,但直到1950年代才流行起来,它不同于一般出土文物的考古,而是强调对近250年来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物质性的工业遗迹和遗物的记录和保护[9],虽然对矿山、纺织厂、一般性的工厂和设备的文物保护是一件很晚的事情,但是英国的工业文物保护范围目前已经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不仅包括能源动力产业中的水车、蒸汽机、核电站、采矿业中的矿石场和工矿地、制造业中的农产品加工工厂、以及纺织、化工、陶瓷等生产领域,还包括谷物交易所(cornexchange)等商业性建筑,甚至工人的住房、工厂主的管理和办公建筑、工业码头等相关建筑乃至整体的工业区都可以成为工业考古的对象和工业文化遗产[10]。

工业考古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的“工业遗产”意识,以博物馆形式,特别是科学、技术、铁路博物馆形式保护了大量的工业文物,满足并吸引了部分具有特殊兴趣的人们的旅行和观光,从而使工业遗产旅游得到了最初的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工业遗产旅游最早的国家,但是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发展到工业遗产旅游,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以著名的铁桥峡谷(IronBridgeGorge)为例,这个地方从16世纪晚期开始,由于煤炭开采业的大规模发展,而成为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但是19世纪的下半叶这个地方的工业开始衰退,工厂逐渐关门,“二战”末期,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倒闭了,但是直到1960年代才开始工业遗产的保护,1980年代开创工业遗产旅游,1986年11月该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SCO)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11],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世界遗产,并形成了一个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由7个工业纪念地和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整合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12],1988年共有40万人游览此地,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达到高峰[13],目前平均每年约有30万人游览此地[14]。

英国的工业遗产地在1993年大约有1000个[10],其中被列入国家名册的在1998年就超过了600个[15]。

  今天,欧洲、北美、日本等地工业遗产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难以得到准确的定义,旅游界往往只给出“工业旅游”的概念,而文物与考古部门也只有“工业遗产”的概念。

笔者认为,工业遗产旅游就是起源于英国,并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

它属于广义的、还包括工厂观光的工业旅游[16]。

  3.2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概念的形成与接受过程

  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与英国一样,都是以长期的工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过程为触媒,但是工业衰退并没有自发地使人们产生将工业旧址和废弃的厂房等当作文化遗产、并与旅游业的开发结合起来的观念,工业遗产旅游概念的形成和接受过程,在德国经历了多年的怀疑和犹豫,当人们开始思考对工业废弃地和工业空置建筑的处理、再利用时,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意识到旅游开发的价值和用途[12]。

根据本人的访谈调研,鲁尔区的这个过程长达10多年之久,大致经过了4个阶段:

  

(1)否定与排斥阶段。

当工业遗产旅游概念最初由少部分来自于民间的专家学者提出来的时候,地方政府和公众都对此持否定和排斥的态度,人们不相信这些工业废弃地会有任何的旅游吸引力,大部分人甚至认为工业遗产旅游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妄想,相反,人们宁愿将工业废弃地彻底清除,以便吸引新的工业、新的发展机会,因此,在1980年代早期,人们主要进行以清除旧工厂为主的更新和改造实践。

  

(2)迷茫阶段。

虽然,人们对新建设充满希望,的确有些新产业在清理过了的原来的工业废弃地上得到了发展,但仍然还有大量的工业废弃地等待处理,原有的办法并不能填满和置换所有的工业废弃地,而彻底清除工业废弃地也是一个成本高昂的工程,甚至还需要有特别的技术方案。

例如,拆除位于鲁尔区奥伯豪森(Obenhausen)市的一个工业储气罐(Gasometer),需要花费2000万德国马克[17]。

而对于废弃钢铁厂的高炉设施,其拆除费用加上运输费用,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此外,连带处理钢铁和煤焦化工业长期以来沉积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工业污染物,也并非易事。

于是,人们陷入迷茫与徘徊之中,不知道有任何其他有效的新办法。

有些倒闭的工厂和矿山常常被遗弃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

  (3)谨慎尝试阶段。

严峻的衰退现实逼迫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评价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与此同时,英国、美国、瑞典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逐渐促使人们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开始将一些部分尚未清除的旧厂房和工业废弃设施,开辟为休闲和其他用途,例如,一些旧厂房被重新整修变为工业展览馆,一些钢铁厂的鼓风机车间被改装为音乐厅和会议厅,一些仓库被用来开饭馆等等[2]。

这一阶段,工业废弃地的再开发以及旅游开发得到了谨慎、零星和初步的发展。

  (4)战略化阶段。

德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真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